濮阳育种中心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内容范文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育种基地的安全,保护育种作物的健康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本制度制定,适用于全体基地工作人员。

第二条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是育种基地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是指导基地安全工作的规程。

第三条本制度是育种基地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框架,具体操作指南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四条安全第一原则。

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为主,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五条法律法规原则。

基地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制度,严禁违反相关法规和制度。

第六条综合管理原则。

基地安全工作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第七条安全培训原则。

加强基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八条审核督查原则。

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对基地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审核和督查。

第三章:安全组织机构第九条育种基地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基地的安全工作。

第十条安全管理部门应设立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聘请专业安全顾问进行指导和培训。

第四章:基地安全设施建设第十一条基地的安全设施建设包括电力、供水、火灾预防、防盗、监控等各项设施的建立和维护。

第十二条电力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三条供水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和清洗,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四条火灾预防设施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测。

第十五条防盗设施包括围墙、监控系统等,应保证基地的安全,防止盗窃和非法入侵。

第五章:基地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全员安全意识教育。

基地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并推行一系列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八条执行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文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文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一、总则1. 种子种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负责种子和种苗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的机构,旨在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心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保障种子和种苗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3.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相关合作伙伴。

二、种子和种苗管理1. 种子和种苗的采购1.1 种子和种苗的采购工作由中心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部门应根据中心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选定合格的供应商。

1.2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种子和种苗的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等相关内容,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的信誉和产品质量。

1.3 采购部门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交采购付款申请,确保款项按时支付给供应商。

2. 种子和种苗的质量管理2.1 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种子和种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种子和种苗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2.2 中心应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对进货的种子和种苗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向供应商提供检验结果。

对不合格的种子和种苗,应及时向供应商追究责任,并要求补偿损失。

2.3 中心应建立种子和种苗的追溯系统,记录种子和种苗的来源、品种、生产过程等相关信息,以便跟踪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3. 种子和种苗的储存和保管3.1 中心应建立规范的种子和种苗的储存和保管制度,明确储存场所和保管责任人,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点,确保种子和种苗的完整性和保存条件。

3.2 储存场所应具备防潮、防虫、防火等基本设施,并保持洁净、干燥、通风良好。

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严禁使用过期或破损的容器。

3.3 中心应制定储存管理制度,规定种子和种苗的储存期限,对即将过期的种子和种苗应进行封存、淘汰或安排及时使用。

4. 种子和种苗的销售和配送4.1 中心应建立健全的销售和配送制度,提供及时、准确的种子和种苗信息,并优先满足本地的农业需求。

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育种档案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育种工作也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

育种档案是对育种工作进行记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关系到新品种选育的效率和成果,还是保障品种质量和推广应用的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的育种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农作物品种选育的效率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农作物育种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序进行,以提高新品种选育的效率、保证品种质量、提升新品种的应用价值。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农作物育种单位,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育种研究机构,种子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

四、管理机构1. 育种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育种档案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全院的育种档案。

2. 育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育种档案管理制度,对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育种档案管理内容1. 育种项目档案:包括育种项目的立项申请、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成果汇报等。

2. 材料资源档案:包括各类遗传资源、育种材料的来源、鉴定、保存情况。

3. 实验研究档案:包括对新品种的试验种植、性状观察和评价等。

4. 成果评价档案:对新品种的品质、产量、抗逆性等性状进行评价。

5. 推广应用档案:包括新品种的推广过程、市场反馈等信息。

六、档案管理措施1.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各类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保管规定,确保档案能够完整、及时、准确地记录和保存。

2. 档案管理的电子化: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库,提高档案的检索速度和便利性。

3. 档案保管和备份:对重要档案进行多样化的保管和备份,确保档案不会因为文件损坏或丢失而丢失。

4. 档案的定期清理和更新: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和更新,删除或归档过时的文件和信息,以保证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档案的合规审查:建立档案审查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七、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育种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种子种苗中心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种子种苗中心的管理,确保种子种苗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种子种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指从事种子、种苗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等活动的单位。

第三条中心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科学管理,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供种能力,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第四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种子种苗质量管理,确保种子种苗安全。

第二章种子种苗生产管理第五条中心应当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制定种子种苗生产计划,报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中心应当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种苗生产。

第七条中心应当加强种子种苗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种子种苗质量。

种子种苗生产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和种子质量管理规范。

第八条中心在种子种苗生产过程中,应当做好生产记录,包括品种、生产地点、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繁殖材料来源、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结果等。

第三章种子种苗质量管理和检验第九条中心应当设立种子种苗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设施。

第十条中心应当加强种子种苗质量检验工作,确保种子种苗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种子种苗质量检验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种子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第十一条中心在种子种苗销售前,应当进行质量检验。

种子种苗质量检验报告应当作为销售凭证的附件。

第四章种子种苗销售和推广第十二条中心应当建立种子种苗销售记录,包括销售品种、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价格等。

第十三条中心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种子种苗价格政策,明码标价,公平交易。

第十四条中心应当加强种子种苗推广工作,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植。

第五章罚则第十五条中心违反本制度的,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中心违反种子种苗质量管理的,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可以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的罚款。

育苗场管理制度

育苗场管理制度

育苗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育苗场的管理,提高育苗效率和品质,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育苗场设立育苗管理部门,设立育苗场经理,副经理,育苗技术员,安全员等相关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

2. 育苗场经理对育苗场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副经理协助经理工作,育苗技术员负责技术管理,安全员负责生产安全。

3. 每个职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内容应明确。

三、作业管理1. 根据育苗计划编制育苗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流程。

2. 定期组织育苗技术培训,确保技术人员熟悉育苗技术。

3. 育苗场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 制定育苗作业操作规程,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

四、生产管理1. 确保育苗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购买和使用。

2. 加强对育苗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监测和调控。

3. 严格执行育苗标准作业程序,确保育苗质量。

4. 对于病虫害防治加强预防性措施,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安全管理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对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存储和使用管理。

4. 加强对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做好相关应急预案。

六、环保管理1. 加强对育苗场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对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做到垃圾减量化处理。

3.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得违法排放污染物。

4. 减少能源消耗,提倡节能理念。

七、质量管理1. 制定各项作业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确保育苗作业符合相关标准。

2. 加强对育苗产品的抽检和质量检测,做到合格放行。

3. 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4. 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育苗作业技术水平。

八、管理制度1.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 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管。

农业育种工作日常管理制度

农业育种工作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业育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确保育种成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农业育种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农业育种工作应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注重资源整合,实现育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设立农业育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育种工作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协调解决育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农业育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育种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育种项目;2. 组织协调科研、生产、推广等相关部门,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3. 监督检查育种工作质量,确保育种成果符合国家标准;4. 收集、整理育种工作资料,建立健全育种工作档案;5. 负责育种工作宣传和培训工作。

第六条科研部门负责育种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育种技术研究计划,组织实施育种技术研究项目;2. 开展育种技术攻关,提高育种技术水平;3. 负责育种技术成果的鉴定、评估和推广;4. 指导基层育种工作。

第七条生产部门负责育种材料的生产和推广,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育种材料生产计划,组织实施育种材料生产项目;2. 确保育种材料质量,满足育种工作需求;3. 负责育种材料的储存、运输和销售;4. 推广育种材料,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效益。

第三章育种工作流程第八条育种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调查研究:收集国内外育种信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

2. 材料收集:收集、整理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

3. 杂交育种: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杂交组合设计,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4. 亲本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确定优良亲本。

5. 选育:对优良亲本进行多代自交或杂交,选育出新品种。

6. 性能鉴定:对新品种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

7. 推广应用:将经过鉴定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育种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育种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育种公司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部育种公司的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的控制力和效率,促进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所称育种公司,是指专门从事育种业务的公司。

第三条育种公司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尊重科学、尊重法律,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和企业文化。

第四条育种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公司内部行为的基本依据,公司所有员工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育种公司的组织结构分为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员工。

第六条育种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公司的整体经营决策和监督。

董事会由不少于五名董事组成,其中一名董事为公司的董事长。

第七条育种公司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工作。

监事会由不少于三名监事组成,其中一名监事为公司的监事长。

第八条育种公司的管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

管理层由总经理领导,设立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各部门负责人由管理层任命。

第九条育种公司的员工是公司的基础,应当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层的指令,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十条育种公司的各级领导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地传达公司的决策和要求,确保公司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十一条育种公司的董事长负责召集董事会,主持董事会的工作,领导公司的整体运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负责。

第十二条育种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实施董事会的决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公司的发展。

第十三条育种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应当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组织部门员工的工作,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

第十四条育种公司的员工应当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岗位设置第十五条育种公司应当根据公司的规模和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各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责。

第十六条育种公司的各部门应当根据部门的业务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育种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则为加强育种基地安全管理,保障基地工作人员和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基地负责人为基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基地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基地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3. 基地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制度,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管理内容1. 人员管理(1)基地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未经培训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基地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基地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设备管理(1)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作业现场管理(1)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通道畅通。

(2)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作业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 事故管理(1)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

(2)事故发生后,应迅速调查原因,查明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3)事故调查报告应上报上级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给予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基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具体内容如下:一、人员管理1. 基地工作人员需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知识。

2. 基地实行实名制管理,工作人员需佩戴工作证,确保人员身份清晰。

二、设备管理1. 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2005年保健与操作程序
1、仔猪:
(1)、吃初乳前用加热方法消过毒的剪牙钳进行一次性剪牙。

(2)、出生后第二天进行补生血素,1.5ml/头,后腿肌沟内注射;同时用电铬铁进行断尾。

同时进行第一针抗生素保健。

(3)、仔猪7日龄时开始进行强制补料:用湿拌颗粒料强行补料,每头仔猪每天必须进行4次,连续进行3天。

并保证仔猪诱料槽内的颗粒料每天更换两次。

(4)、仔猪于14日龄进行第二次药物保健。

同时对仔公猪进行去势。

(5)、仔猪转群前3-5天开始进行饮水加药物及抗应激药物,所用药品种、剂量及加药时间(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情况及猪群健康情况)由生产场长决定。

(6)、根据仔猪的采食量情况,在3-5天内从第一阶段颗粒料过渡到第一阶段粉料,天冷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天热时在粉料中添加抗生素。

(7)、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猪群健康情况在保育颗粒料或粉料内添加合适的抗生素及其它保健药品(饲喂颗粒时必须粉碎一部分颗粒料进行集中加药)。

2、育肥猪:
(1)、在小猪料更换中猪料期间,及从中猪料更换育肥料期间,在饲料内添加抗菌素,所用药品种、剂量及加药时间(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情况及猪群健康情况)由生产场长决定。

3、母猪:
(1)、母猪妊娠期更换饲料时(从妊娠料更换为哺乳料期间),在哺乳料内添加抗菌素,可选择以下几种药物:强力霉素+TMP、磺胺类+TMP+小苏打+VE、泰乐菌素类、头孢类、林可+壮观、支原净。

(2)、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10天、母猪断乳至配种后3天在饲料内添加治疗和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及呼吸道病的抗菌素。

4、驱虫:
公母猪每三个月一次用金伊维(伊维菌素+芬苯哒唑)驱虫,妊娠期限料猪每吨添加2公斤,其它添加1公斤。

保育结束时和育成结束时各驱虫一次,每吨添加1公斤。

每次加药一周。

濮阳育种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