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感想和建议

合集下载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的思考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的思考

等相关规划的工作 实践与体会 . 成 两型社会 形 背 景下长株淳规划 建设体系创新的 初步思考 , 以期
对 两型社会 建设有所裨益。
日 ,国
关键 词:两型社会 . 准 系,编制体系 : 标 体 建设评
价指标体系 . 机制体系
A bst act: ih t r W t he cons clon of f o— r tu i w
布 的 《 色 建 筑评 价标 准》 GB 53 &20 绿 / 07 06 1 正 式 实施 ,我 国绿 色建 筑 技术 与评 价体 系的 建 立 ,对 积 极引 导大 力 发展 绿色 建筑 ,促 进节 能 省 地 型住 宅和 公 共建 筑的 发展 .都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 义。长株潭 城市 群作 为国 家 “ 两型社会 ” 建 设 综合 配套 改革 实验 医 ,发 展绿 色建 筑更 应 成 为 规划 建设 领域 的 重要 方 向.因 此编 制适 合
or i ent ed o et s ci y” asf e h goal c om bi d ne w lh t Pa 【 P ton 1 e co en r ㈣ i t i g hear t
型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国
家 建设 “ 两型 社会 ”总 体 要求 指引 下 ,通过 对
筑 评 价标 准等 相 本 文 在参 考 《 长沙 市大 河 蓖两 型社 会城 乡建 设

编 制体 系
T绒 黻
体系研究纲要)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初Hale Waihona Puke 构想 . 供 研究 探讨 。
的 构建 ,主 要 包括 四个 重 点方 面 :标准 体 系、
31 新 农村建 设标 准 3
【 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的思考 f 两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在的问题
沿江 的工业 企业 向江 中排放 的工业废 水就达 8 9 吨。而这 . 亿 3
些废水又经湘 江下游进 洞庭湖,影响岳阳等地市 的生态 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地 处我 国南部 , 是贯 穿东西 、 连接南北 的第 在全省 l 4个市州 中 , 株洲 、 长沙 、 湘潭分 别位居全 省环境污染 个“ 十字 ” 大 区域 , 是我国 中部地 区举 足轻重 的经 济枢纽 , 具 第一 、 、 二 三名 。长株潭生态环境的广泛破 坏 , 将严重制 约该 区 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加快发展 的潜力 。 “ 从 两型社会” 发展的 目 域的可持 续发展 能力 。 标 和要求来看, 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在“ 型社 会” 两 的发展建设过 3 . 资源利用 的同质性加大了对资源 的压力
20 0 9年 1 1月
社 会科 学家
S OC L S CⅢ NTI T S
No . o 9 v, o 2
( 1 期 , 第 1 1期 ) 第 1 总 5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 o1, n r l .5 ) N .1 Ge e a 1 1 No
长株潭城 市群 “ 两型社会 " 建设 的思考

收 稿 日期 : 0 9 1 — 6 2 0 - 0 1
基金项 目: 湖南省软科学项 [(0 8 K 0 8; ] 2 0 Z 3 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 审委员会资助项 目(8 80 A ; 0 0 0 9 )湖南科 技大学博 士 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 欧婵娟( 9 3 )湖南衡 阳人 , 18 一 , 湖南大学硕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 目管理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研 项 李林(9 3 )广西荔 16 一 , 浦人 , 湖南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目管理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项 叶文忠( 99 )四川广安人 , 16 一 , 博士 ,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 院教授 , 究方 向: 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 研 项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两型”社会——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思考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两型”社会——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思考
第3 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 5期









报 ( 社



版)
Vo . No. 13 5
Se p. 2 09 0
20 0 9年 O 9月
J R A FC N R IS UT IE ST OR S R OU N lO E T A O H UNV R IYOFF E T Y&T C O GY (oi c ne) E HN I O Sc l i cs aSe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 建 “ 型 会 构 两 ’ ’ 社
关 于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的理 论 思 考
谢 朝 柱
( 中南 林业 科 技大 学 , 湖南 , 沙 4 0 0 ) 长 1 0 4
[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
i d s r ia i n ba e n t n o a i f t d c n mi e e op nta d a p y g e n t c n o y a d l g sa i n t n u t i z t s d o he i n v t al o on o he mo e ofe o o c d v l me n p l r e e h ol g n e il to o p o t h Two o int d o i t o s r c i n b s d o hei n v to ft e ma a e n . B l i g a c l g c lc t n r mo e t e” — re e ”s ce y c n t u to a e n t n o a i n o h n g me t ui n n e o o i a iy a d d c n t u t n t e Two ore e ” s ce y a e t e s r t g c t s nd t e ma n s m b l h c l g c lcv lz t n c n t u t n o s r ci h o — int d o i t r h t a e i a k a h i y o t e e o o ia i iia i o s r c i of o o o h a g h — u ho — a g a g a gl me a i n. ft e Ch n s a Zh z u Xi n t n g o r t o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0i n n n zu we ( b i a e fS ca in e , W u a 3 0 7, i a Hu e Ac d my o o il e c s Sc h n 4 0 7 Ch n )
Ab t a t : t rt ec mpr h n i e c o d n t e r f r p o r m f u a e r p ltn Ar a h s e n a t o ie , e s o l sa ls e c n e t s r c s Af h o e e e sv — o r i a i —e o m r g a o h n M to o ia e a e u h rz d W h u d e t b ih n w o c p s v W b
20 年 1 月 1 07 2 4日,经国务院 同意 ,国家发改委正
共 安全体 系 ,等 等 。 另一方面是对外联动 。 武汉城市 圈和长株潭城市群 是 中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同期获批 “ 两型 ”社会 建设试验区 。 武汉城市圈要加快 发展 ,必须与长株潭城 市群携手共进 。 长株潭的文化产 业 、武汉的动漫创意产 业在中部独树 一帜 ,在 全国具有重 要影响 力和品牌效
谢 平 楼
(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郴州 4 3 0 ) I - 0 0 2
[ 摘要] 株潭城市群 “ 长 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 “ 两
型社会”建 设,意义重 大。 着力发展 “ 应 两型”产业 ,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 ,着力节能减排 和科枝发展 ,加快体
a d n w ta e i si r e o b i e o r e c n e v n n nv r n n e sr tg e no d rt u l a r s u c — o s r i g a d e i me tfi n l o it . d o n ・re d y s c e y Ke wo d : u a e r p lt nAr a Co y r s W h n M to o i e ; mp e e sv - o r i a i e r f r r s u c ・ o s r i g a d e v r n a r h n i e・ o d n tv - e o m; e o r e- n e v n n n io me tfi n l o it c - c n -re d y s c e y -

长株潭试验区发展“两型农业”的对策研究

长株潭试验区发展“两型农业”的对策研究

业” 发展 中存在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工农业资源争夺、农业弱势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思 想、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资金、智力和制度等方面来推进长株潭“ 两型农业” 建设。
关键词 :长株 潭城 市群 ;两型农 业 ;问题
中图分类号:F 9 23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17 — 19 2 1 )3 0 5 — 6 6 4 9 8 (0 0 0 — 0 1 0
一 、
问 题 的 提 出
20 年 l 月 1 0 7 2 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 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 自身实际出发 ,根
据两 型社会 建设 的要 求 ,全 面推 进各 个领 域 的改革 ,在重点 领域 和关 键 环节率 先 突破 ,大 胆创新 , 尽 快形 成有利 于实 现“ 型” 两 的体制机 制 ,加 快转 变经济 发展 方式 ,推进 经济 又好又 快发展 ,促进 经 济社会 发展 与人 口、资源 、环境 相协 调 ,切 实走 出一条 新 型工业 化 、新 型城市 化发 展路子 ,为推 动 全 国体制 改革 、实现科 学 发展 与社 会 和谐 发挥 示 范和 带 动作 用 。十七 届 三 中全会 提 出 2 2 年要 建 00

51 ・
匡 远 配 等 :长 株 潭 试 验 区发 展 “ 型 农 业 ” 对 策研 究 两 的
相成 、辩 证统一 于“ 型社会 ” 两 建设 实践 中的 。
()两新”新型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 ) 2“ ( 需要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 ,现代农业建设 ,既能长期
滞后 于工业 化 、城市 化进程 ,也不 能超 越和脱 离 “ 化” 两 的客观条 件 。“ 两新 ” 决非 “ 两型社 会 ” 建设 的 全部 ,“ 两型社会 ” 设不会影 响发 展更谈 不上 限制现代 农业 发展 。遵循 科学 发展 观的要求 .不仅 要 建 发展 现代农 业 ,而且要 不断释 放和拓 展农业 新 的产业功 能 ,引领 现代农 业 。因此 ,定位于 “ 两型 ” 农

湘西呼应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湘西呼应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有 负面影响 ,谬尔达尔( Myd1 之为 “ G ra 称 ) 扩散效应”
(ped E f t 回流效应( ak s f c ,而这些 S ra f c) e 和 B cwah E et )
效应不仅仅通 过市场力量发挥作 用,还通过 多种 因果
缩 小 区域差 距 ,而迫 切需 要解 决 的重点 问题 也是 难
点 问题 。

循环导致 累积性 的社会 过程口,特别 是一些不利 因素 J
在 因果循环 中相 互交织在一起 ,有可能推动地 区经济 差距进一步扩大 。笔者 拟分析长株潭城市城群 的这两
种 效应 。
1 试 验 区 的 扩 散 效 应 . 扩 散 效 应 是 区 域 经 济 的 增 长 动 力 从 发 达 地 区 扩
Au g.2 0 08
湘西 呼应 长株 潭 “ 两型社会 "建设 的战 略思考
鲁 明 勇
( 吉首 大学 商 学院 ,湖 南 吉首 46 0 ) 10 0

要 :长株潭城市群 “ 两型社会”试验区作为省域经济的增长极 ,其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通过市场力量及多种循环累
积 因果 关系 ,有 可能 导致 湖 南 区域 间差距 进一 步扩 大 。而 湘西 在政 府扶 贫 战 略推动 下 ,一 直与 长株 潭城 市群 有着 资金 、

长株潭城市城群 的 “ 扩散效应 ”和 “ 回
流效应 ”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 北部 ,包括 长沙、株
洲、湘潭三市 ,面积 2 . 8万平 方公里 ,占全 省 1.% 3 3 的面积 、1.%的人 口。根据相 关规划【,长株潭试 验 92 2 】
区的建设是从 区域经 济一体 化、城乡一体化 、产业布

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关于启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关于启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 与试验 区“ 闯 ” 这 敢 “ 敢试 ”的要求是不相称 的。“ 块 块” 虽有利益驱动 , 三市政府也很 积极 。 由于三市互不统属 , 但 相互
还能起主导作用吗? 在政府 主导模式下 , 市场将会
被 扭 曲吗 ?
为 “ 型” 会 建 设 设 定“ 婆 ” 两 社 婆
市 和 工 业 用 地 面 积 ,在 非 农 用 地 增 加
显( 如轻轨 、 工业 园区等 ) 这些项 目的 。
市场化必须通过 “ 政府规 划 、资 源重
组 、 策支持 ” 实现 “ 政 , 企业 运作 、 财务
平衡 、 市场出 口” 如 : 。 轻轨 建设 和沿线 土地 授权开 发经 营( 香港 模式 )工业 , 园建设和税 收分享 ( 苏州 工业园模式 )
能是政府主导而不能是 市场主导。理由有 四: 一 是“ 两型, ’ 社会建设 目标 是综合 目标不是单一 目 标 社 会 目标 的实 现更多 的依靠政府而非市场。 二

建议 设立 一个副省级的专门机构来 推动这项
工作。 我们把这个机构暂名为“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
设综 合配 套改革试 验区管理 委员 会” 简称试 验区 ( 管委会 ) 。它是省委省政府 的派 出机构 , 行使省级 管理权限 。同时 向中央争取更多 的权利 、 政策 、 项
持 涉及全局 的重 大项 目,四是 协调 区域 内的分歧
是 中央在批 准长株 潭试验 区同时 , 也批准 了武 汉 、
重庆 、 成都 等作 为新一 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 区
域问的竞 争十分 激烈 ,政 府在 动员组织区域经济 资源方面起着市场不 可替 代的作用。 四是长株潭
虽然在地域上接壤 、 经济上互补 , 在行 政上却分 但

关于统筹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统筹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统筹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建议随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株潭的整体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政策协同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协同,建立起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共享政策信息、制定统一政策措施等方式,实现政策的一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统筹规划长株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同时,加强交通一体化建设,推动建立长株潭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三、优化产业布局长株潭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应通过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可以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现有的优势产业,提升长株潭的整体产业水平。

四、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加强各级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人才流动和交流的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人才交流中心、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前往长株潭工作和创业。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加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长株潭地区的文化融合,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六、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在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好长株潭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加强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七、加强统计和数据共享统计和数据共享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建立统计和数据共享平台,共享长株潭地区的经济、社会等相关数据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八、加强社会共治和服务体系建设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应加强社会共治,推动长株潭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同时,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便捷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感想和建议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能。

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从设想、规划到大步实施,再到作为试验区向前迈进,10年间质的飞跃和突破。

我们在高兴与欣慰,更在思考,如何优势先行,强势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笔者肤浅地认为,至少有三个关键值得把握。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只有长株潭三市政府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目前,长株潭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

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是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长株潭城市群要致力于改造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对重化工业进行传统技术改造和升级。

聚集了全省65%的大中型企业的长株潭城市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文化传媒等产业是省内支柱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产业已颇具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合理分工、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九华工业物流园、湘潭高新区,环保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发展上无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

长株潭城市群要借个机遇,积极谋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才能为全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出样板。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

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

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让长株潭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三市人民甚至全省人民,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正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进,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继续大力支持,特提出以下建议:一、创新绿目前,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绿色科技是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治理污染或改善生态的科学技术体系。

环境危机具有一定的技术内涵,人类非人道地误用技术或无节制地利用技术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但是不能将环境污染归罪于技术,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依靠科技无法摆脱环境危机。

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绿色科技进步会使环境成本降低,应该成为控制与治理污染的主要动力。

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绿色科技产业引导资金,重点加大对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源技术等绿色科技技术的研发投入。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大技术开发,推动建立“产学研”平台,促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强化重大工程。

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布局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并积极扩大实施范围,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着眼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以环境成本内部化为原则,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资源环境利益的调整,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例如,生态补偿方面的财政政策、资源税与排污税方面的税收政策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方面的金融政策,以及森林权、排污权交易等产权方面的产业政策。

二、调整财税制度,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从各地实施情况看,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还有不少难度。

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目前情况是,央企和大型国企节能改造的动力比较足、力度比较大,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节能减排专项转移支付,采取科学、规范、透明的方法将资金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调动地方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本次金融危机提供的倒逼机制为契机,继续加大对小造纸、小化工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二是调整完善税制结构。

扩大资源税课税范围,增加土地、矿产、大气、水等再生和非再生资源的各个领域的税目,科学制定税额标准,不仅要将资源级差纳入税额中,同时要将资源开采产生的环境成本考虑进去。

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的部分外部成本内在化,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的积极性。

适当调整增值税、所得税和消费税等税种,提高企业购置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等环保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标准。

对于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研发投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下,其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超过10%以上的部分,可以适当扩大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

同时,课征消费税以限制污染、浪费的生产行为。

三、完善环境立法,强化制度约束环境立法在建设两型社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顺利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保证。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环境立法现状,并对环境立法中不适合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的方面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

建议:一是提升《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

无论从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实践出发,还是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来指导和统领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20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余部环境、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单项立法,唯独缺少一部体现国家环保基本方针政策的环境基本法。

因此,建议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提升为基本法,作为环境基本法。

侧重于确立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明确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责,确定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等涉及整个环保领域的共性问题。

重新修订后《环境保护法》,应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资源并重的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理念;增加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制度,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并使之具体化;通过提高效力位阶以确立其环境基本法的主体地位。

二是修订单行性专门环境立法。

在环境污染防治法方面,实现从“未端控制”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加强环境污染的总体防治,制定并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

在自然资源能源保护法方面,体现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增加对资源能源保护、改善和治理的内容,修改《节约能源法》、《水法》、《森林法》等,加快制定《能源法》、《湿地保护法》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法方面,应制定《有毒化学用品管理法》、《荒漠化防治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三是加快循环经济立法。

由于我国人口多、资源储量少,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实行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效率高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工作。

可以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建立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制定《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多重利用、持续产出法》、《废弃物限制处理法》等。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试验区建设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进一步提升了长株潭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目前,长株潭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要推进产业转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新型城市化等,任务十分艰巨。

长株潭作为国家试验区先行先试,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一是在产业转型方面。

建议对于长株潭开展产业布局调整和“两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汰退出给予必要的资金援助,对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尤其是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在环境保护方面。

湖南已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务院领导作了重要批示。

建议国家在今明两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继续予以支持。

同时,在长株潭开展环保税试点。

三是在资源节约方面。

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两型”技术研发推广给予财政支持。

建议国家增加对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两型”产业发展基金。

四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湖南提出以轨道交通为主轴、水运为重点、其他交通形式为补充,构建“3+5”城市群“两型”交通体系。

建议请求国家在“3+5”城市城际轨道等项目的立项、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两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全新发展理念的蜕变,是一种科学生产方式的建立,是一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唤醒全民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要高度重视“两型”社会建设知识的宣传、教育。

考虑在中小学专门增设“两型”知识课堂,在大学增设环境保护、环境研究专业。

开设“两型”社会电视频道,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素质。

结合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定期开展全民环境保护行动,注重从细节引导公民自觉行动,充分利用一些废弃工厂,建设“两型”博物馆,促进终生学习,实践真实的环境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