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中的物理知识
高考物理知识点专题之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04 神州飞船(解析版)

04 神州飞船—万有引力与航天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入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2019年4月24日,神舟飞船、天舟飞船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
各型号概览1. 一质量为8.00×104 kg 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 处以7.5×103 m/s 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 时下落到地面。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 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 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解析】(1)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为20021mv E k =① 式中,m 和v 0分别是飞船的质量和着地前瞬间的速率。
由①式和题给数据得8kp 4.010J E =⨯②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飞船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为212h h E m mgh =+③ 式中,v h 是飞船在高度1.6×105m 处的速度大小。
由③式和题给数据得122.410J h E =⨯④(2)飞船在高度h' =600 m 处的机械能为21 2.0()2100h h E m v mgh ''=+⑤由功能原理得k0h W E E '=-⑥式中,W 是飞船从高度600m 处至着地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天宫一号升空过程物理学全解

Y110702
• 天宫一号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神舟八号飞船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资源舱和实验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 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 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 有人交汇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第一步是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 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交 会对接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 验室;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在第 二步当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活动。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 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 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 人航天发射场。 2011年9月20日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 运载至发射塔架。
实验舱
•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 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 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 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 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实验舱 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 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 对接。
根据规划,中国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天宫一号”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 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 “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 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 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 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 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密度;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木星的质量M;
(2)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答案】(1) (2)
【解析】
(1)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得木星质量为
(2)由木星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木星的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点睛】万有引力问题的运动,一般通过万有引力做向心力得到半径和周期、速度、角速度的关系,然后通过比较半径来求解.
8.阅读如下资料,并根据资料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2)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极大,半径很小,以最快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离它的引力,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光学观测直接确定黑洞的存在.假定黑洞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形天体.
a.因为黑洞对其他天体具有强大的引力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天体的运动来推测黑洞的存在.天文学家观测到,有一质量很小的恒星独自在宇宙中做周期为T,半径为r0的匀速圆周运动.由此推测,圆周轨道的中心可能有个黑洞.利用所学知识求此黑洞的质量M;
3.设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若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表面的不同位置,由于地球自转,它对地面的压力会有所不同.
(1)若把物体放在北极的地表,求该物体对地表压力的大小F1;
(2)若把物体放在赤道的地表,求该物体对地表压力的大小F2;
2.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铁锤从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二者几乎同时落地.若羽毛和铁锤 是从高度为h处下落,经时间t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
天宫一号与物理

天宫一号与物理曹县常乐集乡中学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第13圈实施的。
此前,在30日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北京飞控中心对其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使其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升至355公里。
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近地航天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
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
有关专家表示,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一号平台上的交会对接机构等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此外,记者30日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获悉,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前将建立载人环境。
目前,天宫一号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而航天员未来在太空工作、生活和实验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已经跟随天宫一号上天。
它们将以无人飞行的状态运行数月,等待航天员进入“天宫”后启用。
物理试题:1、天宫一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它是否受力的作用,为什么?答案:通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必然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飞船在太空遨游,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不受力(合外力为0)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必然受力(如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飞船受地球引力提供向心力,但在飞船这个非惯性系中,感觉似乎不受力,就像在自由落体的电梯里,里面的人感觉失重一样)2、航天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几点吗?答案: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 不仅振奋民族精神 ,激励广大学生发奋学习, 勇攀高峰 ,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契机. "神舟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涉及到许多的物理学知识, 而一般的物理课本中对此阐述不够或内容比较分散, 本文就相关知识点作了整理和概括, 并进行适当地阐述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神舟系列的发展历史:神舟一号样品飞船发射:1999年11月20日;返回:1999年11月21日。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发射:2001年1月10日;返回:2001年1月16日。
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模拟载人发射:2002年3月25日;返回:2002年4月1日。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救生模式发射:2002年12月30日;返回:2003年1月5日。
8种救生模式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发射:2003年10月15日;返回:2003年10月16日;航天员:杨利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多人多天发射:2005年10月12日;返回:2005年10月16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发射:2008年9月25日;返回:2008年9月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中国人的第一次舱外活动进行了19分35秒。
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发射:2011年11月1日;返回:2011年11月17日。
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九号人控对接发射:2012年6月16日;返回:2012年6月29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九号天宫一号飞船相关物理知识点与习题

神舟九号九飞船相关物理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火箭发射的知识点一:火箭发射台下的水池中的水是起冷却发射底座作用的,火箭发射时,底部形成庞大的“白气团”,“白气团”并非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这里涉及到物理知识是,水的汽化吸热,使发射底座的温度不致于升得过高,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后又液化成小水珠悬在空中形成“白气团”。
练习1、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练习1、汽化液化火箭发射的知识点二:火箭升空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加,也就是说机械能在增加,这些增加的机械能是从氢燃料燃烧中获得的。
很多学生以为火箭升空过程中的动能在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火箭发射上升时是内能(推进剂-燃料燃烧)转化为火箭的动能和势能。
练习2.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图2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练习2答案:C练习3.神州号飞船在发射时,高度增大,速度增加,在这个过程中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练习3答案:C火箭发射知识点三:火箭的发射受地球的自转影响在不同纬度上发射所需燃料是不同的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地面各点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从极点(0km/d)到赤道(20000km/d)越来越大而发射点的地理位置的线速度会为火箭的发射提供初始速度所以在世界各国发射火箭的时候都会选择纬度较低也就是距离赤道更近的位置使火箭具有较大的初始速度以便节省燃料增大有效载荷以中国为例在中国航天计划中载人航天计划(神舟)选择在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酒泉而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嫦娥)则选在四川西昌就是因为探月工程的轨道远高于只环绕与近地面的神舟飞船在西昌发射有利与提高有效载荷就是可以让卫星更大更重一些而之所以向东发射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离心作用为火箭发射助力两者都能让火箭在消耗更少燃料的情况下发射更大质量的航天器练习4: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获得最大的推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与方向是()①较高纬度②较低纬度③向东发射④向西发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练习四答案:B火箭发射知识点四:在地球表面上方不太高的范围内,质点因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46-固体、液体与气体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46 固体、液体与气体一、单选题1.(2分)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D.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2.(2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其p-V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三个状态的坐标分别为a(V0,2p0)、b(2V0,p0)、c(3V0,2p0)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小于在b→c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B.气体在a→b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C.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D.气体在c→a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大于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3.(2分)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C。
有关A、B和C三个状态温度T A、T B和T C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T B=T C B.T A<T B,T B<T CC.T A=T C,T B>T C D.T A=T C,T B<T C4.(2分)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Ⅰ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J,同时做功300J。
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Ⅰ回到状态A时,做功200J,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吸热80J B.吸热220J C.放热520J D.放热320J5.(2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A→B的等压过程,B→C的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其中B→C过程中内能减少1000J,则A→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为()A.1600J B.400J C.1000J D.600J6.(2分)堵住打气筒的出气口,缓慢向下压活塞使气体体积减小,你会感到越来越费力。
备考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能_功和机械能_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能_功和机械能_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单选题专训及答案备考202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能_功和机械能_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单选题专训1、(2017三台.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人造卫星沿椭圆形轨道地球运行,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B . 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C . 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D . 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2、(2020通州.中考模拟) 如图甲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出滑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传递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图乙是滑雪运动员起跳后下落的情景,在运动员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运动员的速度减小B . 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不变C .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 . 运动员的动能增加3、(2020北京.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运动员从发力到翻站过程中对杠铃做功B . 运动员在翻站状态下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重力对杠铃做功C . 运动员从上挺到站立过程中,杠铃受到的重力等于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D . 运动员能够站立住说明杠铃的惯性变小4、(2020本溪.中考模拟) 如图是海洋公园里的观众正在观看海豚表演的精彩画面,海豚飞离水面高高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曲线,又重新落回水中。
对海豚表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离开水面后,海豚受到的是平衡力B . 离开水面后,海豚继续上升是因为海豚具有惯性C . 海豚上升过程中,相对于水面是静止的D . 海豚下落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5、(2020山西.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是小亮为同学们演示按压圆珠笔,松手后笔即刻弹起的实验情景,对于这一过程分析解释正确的是()A . 笔离开桌面的上升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 . 笔在离开桌面的上升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 . 笔离开桌面的上升过程受到弹力和重力D . 向下按压时,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6、(2020山西.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发的彩虹﹣4无人机正在进行航空物探试验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始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 . 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 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超声波向无人机传递信息D . 试验飞行中的无人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7、(2020兴化.中考模拟) 如图,小球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滚下,经过B处,最终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C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使火 箭绕着 地 球 飞行不 落 到地球 上 来 ,那 就
需 要 使火 箭 达 到 7 . 米/ 的第 一 宇 宙速 度 : 9千 秒 要 使 它飞 向月 球 . 就需 要 达到 1. 1 2千米/ 的第 秒
二 宇宙速度 。 要达 到这样 的速度 , 要依 靠火 首先
箭 本身 的推力 , 可是 如果 火箭 在 赤道 上发 射 , 那
圈, 再将 铁饼 投掷 出去 。这都是 利用 惯 性 , 使人 在 起跳 前 、铁饼 在 出手 时 , 有 了一 定 的初速 就
度, 可以 比静 立跳 得更远 、 投得更 远 。
“ 宫一 号 ” 天 之所 以要 顺着 地 球 自转 的方 向
发 射 , 理正 跟跳 远 和投掷 铁饼 一样 , 道 因为 地球 上 的物 体都 随着 地球 的 自转 一起 转动 。根 据惯
l 与 活 坤科 生 亨
・
学 例 Sd a i, 科 ty n L , u d f e
—一
i
、
:摹 C ,■ EH ’ 蓑窘 号 , ■ 艇 / jj● 串 J \i 1日物囊知识 二 \ -
o李 星 晓
子 ,可 以清楚地 看 到资 源舱外 表 局部 和 中继卫
火, 比如焊 接 。这就 涉及 到一 个有 意 思 的问题 :
“ ‘ 宫一号 ’ 能点燃火 焰吗 ?” 在 天 里 这个 问题 最早 由爱 因斯 坦 提 出来 ,原 版 问 题是 “ 完 全失 重 的条件 下 能点燃 蜡 烛吗 ? ” 在 自拍 照 。照片 中 ,天 宫一 号 ”只露 出半个 身 “
据 测 定 , 升 到 30 8 的高度 时 , 气压 上 4 m 大
力 已降低 了近一 半 ,氧气 的紧缺 会 使人 出现 高
原 反应 。 人会感 到眩晕 、 心 、 恶 反应 开始迟 钝 。 所 以 . 30 0m 以上 高 空飞 行 的飞 机 , 须 采 用 在 0 必 加压密 封舱 。 以保 障飞行员 和乘客 的安全 。
减少 它 向外 辐射热 。
看 资料 我们会 发 现 , 天宫 一号 ”的核 心舱 “
1 0月 1 0日.天 宫一号 ” “ 目标 飞行 器发 回首
和 两个 实验舱 都是 密封 加压 舱 。密封 舱我 们都 能 理解 , 因为 飞船 飞 行在 外 太 空 , 面 是 真 空 , 外 所 以需要密 封舱 , 但是 为什么还 要增加 压强 呢? 通 常 .人 们生 活在 一个 大气 压 的稳定 环境 里 。随着高度增 高 , 压就会 明显减 小 。随着气 气 压 的减 小 , 体 血液 中 的氧气 、 气 和水分 就会 人 氮
星 天线 , 的外 表面 是银 白色 的 , 它 十分 好看 。大 家 有没 有想过 ,天 宫一 号 ”为什 么要做 成 浅色 “
的?
这是 因为在太 空飞行 的“ 天宫一号 要 经受 .
剧烈 的温差考验 。 天宫一号 ” “ 在太空 中向着太 阳 的一面 ,由于 太 阳光线 的直 射 ,其 温 度会 高到 10℃以上 。而背 阴的那 一面又会冷 到一 0 ℃左 o 20
么 就有 4 5 秒的初 速度可借 。 6 米,
虽 然这个 速度 不 大 . 但无 论从 科 学上 、 济 经
上 来考 虑 , 沿着 地球 自 方 向发射 火 箭 , 地 转 借用
球 自转 的速度 总是有利 而无 弊 。
熙
《
“ 宫一 号 ” 天 将连 接 三 艘 神 舟 飞船 。 建 一 搭 个 空间 实验平 台 。宇航 员 们可 以在 “ 天宫 一号 ” 里做 许 多复杂 的实 验 ,做实 验 时通 常都要 用 到
号 ” 酒泉 发射成 功 。“ 在 天宫一 号 ” 上天 以后 将
分 别与 神舟八 号 、神舟 九号 、神舟 十号 飞船 对 接 。从而建 立第 一个 中国空 间实验室 。“ 宫一 天
号 ” 科学 家们集 体智 慧 的结 晶 , 到 了许许 多 是 用 多有趣 的物理 知识 。
升 高。当壳体 背 向太 阳时 , 白色的外壳 又可 以 银
右。 这么大 的温差肯 定对 飞船是有 害 的。 了解 为
今 年 9月 2 9日, 国第 一 个 空 间站 “ 宫 我 天
一
决 问题 , 学家 在 “ 科 天宫 一 号 ” 的外 表 面 涂上 一 层 银 白色 的涂 料 。这样 , 阳光照射 在上 面 时 , 当 可 以减少 壳体 对热 辐射 的 吸收 ,防止 温度 剧烈
性 原理 , 如果顺 着 地球 自转 方 向发射 火箭 . 火箭 在 离开 地球 时就 已经有 了一个 初 速度 ,这 个初 速 度 的大小就 是地球 自转 的速度 。 地球 由西 向东 自转 ,地球 自转 的 速度 并不 是 全 球各 点 都 一样 的 , 近南 北 极 , 越 速度 越 慢 : 越 近 赤道 , 速度 越 快 , 赤 道 上可 达 4 5米/ 。 在 6 秒
1 初 全 导 圈 世 上 一 生 , 是 本那 是 脾 。 中科 学 6 界 有 门 意永 亏 , 发 气 远 就
睁科 生 ・ 科 一ty f 与 活学 嘲Sdad , u Le n i
大家 都知 道 , 运 动员在 起 跳前 , 要 助 跳远 先
跑 一 段距 离 ;而掷 铁饼 运 动员 ,则是 先转 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