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魔术
魔术用到的科学原理有哪些

魔术用到的科学原理有哪些
魔术常用的科学原理有:
1. 心理学原理:魔术师利用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以及人们的感知和记忆的特点来操纵观众的思维,制造错觉和假象。
2. 物理学原理:魔术师利用物理学的一些原理,如摩擦力、重力、光线折射等来达到某些特殊效果。
3. 光学原理:魔术中常涉及到光学原理,如利用幻觉、反射、折射、透视等光学现象来制造看似不可能的效果。
4. 数学原理:魔术中的一些花式计算、推理和排列,常常依靠数学原理来实现,如概率、置换组合等。
5. 动力学原理:魔术中一些利用物体的运动和力学特性来实现的效果,如消失、变化、悬浮等。
6. 电子学原理:魔术中一些利用电子设备或电路来产生特殊效果的魔术,如隐形信号、遥控等。
7. 化学原理:魔术中一些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效果,如变色、燃烧、变质等。
8. 神经生物学原理:魔术中一些涉及到观众大脑信号处理的效果,如预测、心灵感应等。
这些科学原理在魔术师的巧妙操作下,被巧妙地运用和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虚幻而神奇的感受。
看魔术学知识:魔术中的物理原理

看魔术学知识:魔术中的物理原理在科学与魔法之间存在着⼗分紧密的联系。
我们在观看魔术表演时,也可以学到相当多的知识,有时⽤⼀般的原理就可以表演⼀个⼗分精彩的魔术。
所以我们希望揭开魔术的神秘⾯纱,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
⼀、“油”中摸钱这是关于汽化和液化的故事,在⼤烧杯中倒⼊⽩醋,上⾯再加⼀点点⾷⽤油,再放⼊⼀个硬币,然后⽤酒精灯加热,当液体沸腾时,可以从容的⽤⼿将烧杯中的硬币拿出来。
不要惊讶为什么⼿指并没有被烫伤。
魔术原理:⽩醋的沸点较低,⼀般只有60℃左右,⽽油的密度较⼩,可以漂在⽩醋上,观众看到烧瓶中好像是油,实际上只有表⾯⼀层是油,⾥⾯沸腾的实际上是⽩醋。
⼆、年年有“鱼”2011 年中央电视台春晚联欢会中傅琰东的年年有“鱼”魔术也引起了观众很⾼的兴趣,然⽽这也是从物理中借鉴的原理。
魔术师在⾃⼰的袖⼦⾥先藏⼀块磁铁,在⽔槽中倒⼊⽔,⽔中放⼊⼀条塑料⼩鱼,鱼肚中放⼀个磁铁,然后魔术师让塑料⼩鱼按着⾃⼰所说的⽅向和路线游动,也可以让⼩鱼转⾝,⼩鱼在魔术师的指挥下很听话。
魔术原理:袖⼦⾥有磁铁,鱼的肚⼦⾥也有磁铁,利⽤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原理,⼩鱼就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游动了。
三、神奇变幻柜消失魔术由约翰·亨利·佩珀(John Henry Pepper)教授于1865 年发明,其中的关键就是镜⾯反射科学。
魔术中,将⼀个装有轮⼦的橱柜放置在台上,⾥⾯除了中央有⼀根柱⼦之外,空⽆⼀物。
关上柜门,再重新打开,⾥⾯出现了⼀个⼩男孩,他⾛出柜⼦,接受观众的掌声。
他再次进⼊柜⼦,门被关上,随后他马上就消失了。
本图来⾃《魔术幻象:魔法中的秘密科学》魔术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中说到,光线射⼊镜⼦的⾓度(⼊射⾓)与从镜中射出的光线⾓度(反射⾓)相等。
实际上,在柜⼦的内壁装有两⾯合页式的镜⼦,它们可以被推平,与后⾯的柜⼦内壁吻合。
当需要“消失” 时,⼩男孩会将两⾯镜⼦拉向柱⼦,然后藏在镜⼦后⾯即可。
让“魔术”走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让“魔术”走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第一篇:让“魔术”走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让“魔术”走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魔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既古老神秘,又新奇有趣,且自刘谦的春晚魔术表演大获成功后,魔术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更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作为一名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开始想: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魔术元素进行辅助教学,是不是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心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甚至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了呢?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魔术表演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反物理”的现象来达到使观众惊奇的效果。
而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魔术表演来提高教学效果,则是需要每位教师在精研物理之后,才能以独特的方式来达到令人拍案惊奇、牢记不忘的效果。
事实上,很多舞台魔术的表演经常会用到光学知识,例如平面镜的应用、透镜的应用。
课堂上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经常制作一些精细的道具,但即便是简单的魔术表演,因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同样也可以调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我在讲桌上放了一个实验室常用的水槽作为“道具”,孩子们在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槽里只有清水,然后,我仿照专业魔术师的样子,用一块丝巾盖住了水槽,然后装模作样的向空中虚拟的抓了几把,作出将抓到的东西放入水槽的样子,在孩子们目不转睛的注视下,我拿开丝巾,当孩子们发现水槽里竟然出现了几条美丽的小金鱼在快活的游泳时,那种意外和惊喜的表情瞬间让课堂变得无比生动,于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十分“不情愿”的亮出了插在水槽中的平面镜,接下来讲述的光的反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孩子们记的格外轻松。
整节课在轻松、愉快、惊奇、惬意的氛围下恋恋不舍的结束了。
首战告捷,大大的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以后的每一节课,我几乎都绞尽脑汁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魔术题材,几乎无一例外的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又一次,我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一“江湖骗子”利用物理中的杠杆平衡原理在街市上骗人钱财,看过后,我灵机一动,再讲杠杆平衡原理时,我就借鉴了看到的“骗子魔术”,经过简单的处理将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我准备了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一枚五角钱的硬币,两只一样高的玻璃杯。
有趣的物理学原理小魔术

有趣的物理学原理小魔术以下是三个有趣的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小魔术:1. 悬浮硬币魔术:材料:一枚硬币、一张透明塑料袋、一根绳子、一根小木棍。
操作步骤:1)将硬币放在手掌心,然后将透明塑料袋拉过硬币并将袋子松紧地套在硬币上。
2)将小木棍插入袋子中,让它通过袋子上方的一段绳子,使得绳子两头露出。
3)让观众观察一会儿并确认没有欺骗,然后将一只手彻底放松,只托住木棍另一端的绳子。
4)慢慢地缓慢放开手,观众会看到硬币悬浮在绳子的上方,并且绳子也没有被任何东西支撑。
原理解释:这个小魔术使用了物理原理中的居里-韦斯定律。
这条定律描述了当电场或磁场施加到一个有磁性的物体上时,它会将物体挪开,通过静电或磁场的斥力或引力来悬浮。
在这个魔术中,透明塑料袋套在硬币上,形成一个真空的空间。
当你放开手,只托住绳子,硬币开始悬浮时,实际上是因为硬币和塑料袋之间的空间创建了一个真空,透明塑料带帮助我们隐藏了这个原理,给观众以超自然的感觉。
2. 魔法吸球魔术:材料:一只空气球、一根细绳。
操作步骤:1)将空气球打好,绑上细绳,使得绳子的两端露出。
2)抓住绳子的一端,将另一端藏在手心。
3)将绳子的那一端偷偷藏在背后或者圈在腰带上,让观众看不到。
4)开始表演时,将绳子上升到空气球的最高点,并让观众看到。
5)然后,复原将绳子拉住的那端,只需要托住气球上升。
原理解释:这个小魔术利用了物理原理中的重力和气体性质。
当你将绳子绑在气球上并快速拉高时,看起来绳子的悬浮实际上是因为气球上升而绳子暂时悬浮。
在你放开手,只托住绳子的时候,气球会慢慢上升,给人一种模糊的错觉,好像绳子自己悬浮在空中。
3. 磁铁半漂浮魔术:材料:一块平底锅、一块细木板、两个小强力磁铁。
操作步骤:1)将平底锅倒置,细木板横放在平底锅的外边缘上面。
2)将一个小强力磁铁粘在木板上,另一个小强力磁铁粘在平底锅底部。
3)调整磁铁的位置,让磁铁的引力和平底锅的重力平衡,形成漂浮的效果。
4)让观众看到漂浮的平底锅,并用手轻轻摸一下确认没有任何支撑。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叫做“会发光的鸡蛋”。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一杯水,一根筷子和一块塑料薄膜。
然后,我把塑料薄膜剪成长方形的碎片,在中间剪一个小洞。
接着,我又在塑料布上涂了一些胶水。
然后,我把鸡蛋放进塑料布里,用筷子夹住鸡蛋的两端,用手拿着鸡蛋轻轻地抖动。
当我拿起塑料薄膜时,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样。
但是当我把塑料薄膜拿开时,鸡蛋又会变得完好无损。
原来,在塑料布的四周涂上一些胶水可以使水分子和空气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当水分子和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时就会使鸡蛋受热时膨胀起来。
接着我又把塑料薄膜剪成小块放进杯子里,并在塑料布上放了一些水。
我发现鸡蛋在水里会沉下去;当我把杯子拿开后鸡蛋又会浮起来了!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不用力摇晃杯子,就不会使杯子里的水分子和空气分子发生作用了。
—— 1 —1 —。
利用物理原理揭秘魔术

利用物理原理揭秘魔术魔术是一门吸引人的艺术,它常常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和神奇。
然而,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我们知道魔术背后并不存在魔法,而是借助物理原理和心理学技巧来实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魔术效果进行解析,揭示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1.消失和出现:魔术师常常会让物体在观众眼前神秘地消失或出现。
这种效果通常是通过运用光学原理来实现的。
一个常见的技巧是使用镜子或反光表面来把观众的视线引开,从而在他们不经意间完成物体的消失或出现。
此外,利用灯光和阴影也可以制造视觉幻觉,使物体看起来突然出现或消失。
2.悬浮:另一个经典的魔术效果是让物体悬浮在空中。
这通常是通过使用磁场或气流来实现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隐藏的磁铁来控制物体的悬浮,让观众看起来物体像是不受重力影响一样悬浮在空中。
同时,利用气流也可以让轻盈的物体漂浮,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
3.移形换位:魔术师经常可以在观众眼前让物体移动或变形。
这种效果通常是通过巧妙地利用手指控制或隐藏的机械装置来实现的。
例如,利用快速移动的手势和灵巧的手法,魔术师可以让一个硬币在手指间迅速转换位置,给人一种变幻莫定的感觉。
4.预测:一些魔术师会让观众选择一张牌或其中一种结果,然后神奇地准确预测出来。
这背后的原理通常是利用心理学技巧和统计学知识来实现的。
通过观察观众的行为和语言,魔术师可以猜测出观众可能会选择的选项,然后通过巧妙的手法和表演来让观众产生预测准确的错觉。
5.漂移:最后一个经典魔术效果是使物体在空中漂浮移动。
这种效果通常是通过利用气流和平衡力来实现的。
例如,使用隐藏的线或者气垫可以让物体在空中稳定地漂移,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总的来说,魔术虽然看起来神奇而不可思议,但其实背后都有严密的物理原理和技术支撑。
通过巧妙地利用光学、磁场、气流等物理原理,结合心理学技巧和手法,魔术师可以创造出种种令人惊讶的效果。
因此,观众在欣赏魔术的时候不妨多多思考和探索,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
魔术中的物理原理论文1000字

魔术中的物理原理论文1000字魔术表演中的物理原理,魔术,相信大家一定多很熟悉,他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深受大家的喜爱。
其实大多是欺骗你眼睛,运用的大部分都是物理原理。
1.光线的精确把握,有很多舞台魔术中都用到了透镜的作用,将光线扭曲。
还有平面镜,有一个很常用的技巧,就是将一块平面镜斜放到一个正方形的纸盒或纸箱中,在镜子下面可以放置很多的道具,而在观众看来,那会是一个空箱子。
2.力学的掌握,有一些简单的悬浮就是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做到的。
还有象那种人体倾斜。
魔术表演得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反物理”的现象来达到使观众惊奇的效果,观众从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中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而魔术师做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惊奇,是只有魔术才能做到的。
所以,魔术更要再精研物理之后,才能做出这种“反物理”的效果。
大卫穿越长城美国超级魔术大师科波菲尔表演的魔术--穿越长城,长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魔术师是不可能采用钻洞,挖墙来达到魔术神奇的效果,唯有采用魔术的障眼法。
让我将这套魔术的表演过程描述一下,也许你可能明白一二。
魔术师从木梯登上一个靠墙的舞台,四周立刻围上白布,灯光起,白布上出现魔术师的身影,这时木梯悄悄地移掉,通过大吊车吊到长城另一边,在魔术师从长城钻出来后,木梯靠上去,魔术师从木梯下来。
注意我为何大量描述木梯呢?原来机关就在木梯上,木梯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刚好能容下魔术师。
其它我不说了,你明白了吗!卡车消失超级魔术师大卫把一辆巨大的卡车,开到舞台X,用巨大的铁笼罩住,等观众看清楚后,铁笼外面罩上白色幕布。
然后请观众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把白色幕布团团围住。
不久,白布从上倒下,卡车消失了。
在观众眼前消失了!原来,卡车里装了很多人,幕布下来的时候,观众上台,在观众围圈的过程中,车上的人下来,和观众相对,灯光照出了他们的影子,台下的观众以为是上台的观众的影子,其实是里面人的身影。
卡车上其余的赶紧把铁笼与卡车连接,铁笼是可以活动的,在幕布降下的同时,灯光改变,铁笼和里面的人全部收到了车里,卡车被一个巨大的起重机吊到了舞台上方,观众只看见上台的观众手挽手围成一圈,卡车不见了。
十种简单魔术原理

十种简单魔术原理魔术是一种充满了神秘感和娱乐性的表演艺术,通过巧妙的手法和技巧,让观众对所看到的事物感到不可思议和惊讶。
魔术师们常常利用各种魔术原理来进行他们的表演,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简单魔术原理。
1.运用力学原理:运用物体的平衡力、重心、摩擦力等物理原理,利用动作和手法来达到看似不可能或不合常理的效果。
例如,一个人躺在两张椅子上,而椅子只放在两个瓶子上,魔术师骑在椅子上却不倒下。
2.利用视错觉:视错觉是人类视觉系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利用视觉错觉来打破观众的视觉感知,造成观众对事物的错误理解。
例如,魔术师利用视觉错觉和透视原理,使一个物体似乎能穿过另一个物体。
3.障眼法:通过引导观众集中精力的方式,使他们忽略关键的细节或动作,以此来达到欺骗的效果。
例如,当魔术师表演转换手中的两个物体时,他会利用迅速移动手的技巧,使观众无法看清。
4.指法技巧:通过掌握一些特殊的手指技巧和灵活的手法,魔术师能够在观众的眼前将一个物体变幻成另一个物体,或者将物体偷偷换掉。
例如,魔术师在掌握一些精巧的牌技,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调换牌的顺序。
5.利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利用观众的心理反应和思维方式,魔术师可以暗示观众产生其中一种错觉或误解。
例如,魔术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暗示和引导,使观众在想象中看到一些事物,而实际上那些东西并不存在。
6.遁形术:通过利用物体的属性或特征,使其在观众眼中消失或出现。
例如,魔术师可以利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或镜子,让观众看到一个人或物体消失在空中。
7.幻影术:利用光影的变化和投射,创造出虚幻的效果和场景。
例如,魔术师可以利用灯光的投射和折射,让观众看到一个物体变形或悬浮在空中。
8.利用魔术道具:魔术道具是魔术表演中所必需的工具,它们通常都有特殊的设计和功能,能够帮助魔术师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魔术效果。
例如,变鸽子的魔术帽、魔术杖等。
9.心灵读取:通过观察和分析观众的言行举止,魔术师可以模拟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看似能够读取他人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魔术魔术,又叫戏法,依靠和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许多魔术的构成,都运用了物理原理。
魔术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到相当多的知识,其中不乏物理知识,有些很小的原理就可以让我们表演一个十分精彩的游戏。
所以我们希望揭开魔术的神秘面纱,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
一,空杯取物(一)表演表演者拿出一只空玻璃杯,让观众观看之后,将杯子置于桌上,用布盖住,表演者在空中抓几下,往杯子方向一挥,揭开布,杯中就装满了水。
(二)原理玻璃杯的正中插有两块背面相靠的平面镜,背向观众的方向装有水(或别的物体),面向观众的一面是空的。
在观众看来,由于平面镜成像,杯子看起来是空的。
用布盖在杯子上时,顺手将杯子转过180度,将装有水的一面向着观众,揭开布时,看到的杯子中就装满了水。
]二,空箱取物(一)表演表演者拿出一只前方开口的木箱,里面空无一物。
当表演者将顶盖向前翻下时,就可以从木箱中取出物品来。
若将物品再放入箱中,再盖上顶盖,从前面看去,箱中又空无一物。
(二)原理这个魔术的原理还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在木箱的两个后角处各放一块平面镜,与箱壁成45度角,两平面镜成90度角。
因为两侧壁成的像刚好与后壁重合,事先可以将物品放入箱中的平面镜后,从前面看去,木箱是空的。
将顶盖翻下时挡住前方的开口处,物品就可以从上方取出。
这个魔术还可以改装为《人头蛇身》,在两平面镜处开一缺口,人躲藏在平面镜后,露出一个头,再在人头处放一个蛇身既可。
三,会自动上浮下沉的浮子(一)表演表演者拿出一可乐瓶子,里面装满水,水中漂浮一个红色的浮子。
表演者说:瓶中浮子我要它上浮就上浮,要它下沉就下沉。
然后拿出一根魔棒,指着瓶子说:下沉,浮子果然下沉。
然后指着瓶子说:上浮,浮子果然上浮。
浮子可以在表演者的指挥下向上或向下沉浮。
(二)原理这个魔术是利用物体的浮沉原理表演的,可乐瓶中的浮子是用塑料做的,是一个里面装有砂石的密封的小塑料瓶子,小塑料瓶子受压体积就变小。
小塑料瓶子放入可乐瓶后,将可乐瓶密封。
表演时,一手持魔棒,另一只手握住可乐瓶,用力握时,压强增大,使小塑料瓶子的体积变小,浮力减少,小塑料瓶子就下沉;当握力减少时,压强就减少,小塑料瓶子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小塑料瓶子就升。
四,会翻跟斗的胶囊(一)表演表演者取出一胶囊,放在一斜面上(斜度较少),横着放时,胶囊会从斜面上滚下来。
问观众:胶囊还可以怎样从斜面上下来?观众可能想不出答案,表演者将皎囊竖着放于斜面上时,胶囊会翻着跟斗下来。
(二)原理这是利用重心的转移来完成这个魔术的。
胶囊中装有一粒钢珠,竖着放时,钢珠在胶囊的下端,胶囊的重心几乎都集中在钢珠上,在重力作用下,胶囊向下倒下,这时里面的钢珠向下滚,重心向下转移,使胶囊竖起,接着倒下,如此往复。
我们看不到里面的钢珠,就认为是胶囊在翻跟斗。
五,会爬坡的纺锤子(一)表演表演者拿出一个纺锤体,放于斜槽的顶端,在重力作用下,锤子会从上向下滚。
表演者说:锤子能否从下向上滚呢?观众肯定不会相信。
表演者将锤子取下,用魔布将斜槽盖一下,然后将纺锤体放到斜槽的下端,就会看到纺锤体从下端向上端滚去。
(二)原理这个魔术还是利用重力的原理。
这个斜槽的上端宽,下端窄,当纺锤体放在下端时,它实际上重心较高,在重力作用下,任何物体在末平衡时,重心都会下降,从侧面看去,仿锤体在向上滚动,而实际纺锤体的重心在下落。
六,冷水烧开水(一)表演表演者提出一长颈烧瓶,里面装有没有烧开的水,他说:我今天要用冷水将瓶内的水烧开。
只见表演者用杯子装着冷水往烧瓶上一浇,烧瓶里的水马上就沸腾。
(二)原理这个魔术是利用“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进行表演的。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有100摄氏度,且要继续吸热才能沸腾。
表演前,烧瓶中的水已达到了100摄氏度,离开火后,水的沸腾停止,用软木塞将瓶口塞住,往瓶外浇冷水时,瓶子上方的空气遇冷体积收缩,从而使瓶内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使水在100摄氏度以下也可沸腾。
注意:1,烧瓶中的水不能装得太多;2,瓶口要完全密封。
魔杯在盛大的宴会上,可以见到一种新奇的杯子。
当杯子空空的时候,与普通杯子毫无两样;可是当杯子中斟满了酒,立刻看见杯底呈现出花鸟或人物的图案。
这种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呢?答:很多魔术并不是妖法,而是一次趣味的物理现象。
魔杯就利用光学中的折射原理。
魔杯的杯底放了一个平凸透镜,在它下面大约5毫米左右放一张图片。
由于物距太小,也就是 u≥f(即物距≥焦距),此时无法形成正立的虚像。
但是,当斟满酒以后,酒成了一个平凹透镜,叠加在原平凸透镜上,相当于把原平凸透镜减薄了。
凸透镜变薄,意味着焦距变大,设此时的焦距为f1,则 f1>f,原来物距 u ≥f,现在焦距变大了,所以 u<f1,根据成像规律,此时可以形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于是酒杯中就出现了图案。
物理小魔术“透明的”手掌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
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
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
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原来, 人的两只眼睛从来都是协调工作的, 大脑把两只眼睛传来的信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两只眼睛的调节也是一致的, 要看远处就都看远处, 要看近处就都看近处, 不可能一只眼睛看远处, 一只眼睛看近处.当你的两只眼睛都作好准备向远处望的时候, 两只眼睛的水晶体都针对远处的目标作了适当的调节.当你用手遮住右眼之后, 左眼通过纸筒仍然看着远处目标, 得到清晰的影象;而右眼由于也对准远处, 所以近处的手掌看上去有点模糊.当大脑把两只眼睛所得到的影象综合起来的时候, 左眼清晰的影象占了上风, 而右眼获得的模糊的手掌的影象成为一个不清楚的背景.于是, 你觉得你的眼睛能穿过手掌透视东西.当你想准确地判断一个物体的前后距离的时候, 就必须同时使用两只眼睛.不信你可以试着闭上一只眼睛把衣架挂在铁丝上, 你会发现这件简单的事情竟不容易做到.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6-7厘米, 所以同时观察一个东西时候, 看到的两个像稍微有些不同, 一只眼睛对右边多看了一点, 另一只眼睛对左边多看了一点.两个略有差别的像同时传到大脑中, 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 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主体物像, 并能判断物体的距离.与物理有关的十八个小魔术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1351 更新时间:2009-3-23点不着的棉布--物体的热传递这个魔术,只需一枚硬币,一块棉布。
用一块棉布裹一枚硬币,绷紧一点。
这时,你把一支点着的香烟绑在棉布上,直到香烟熄灭为止,你会惊奇地发现,不但布没有烧着,就连变焦了也不会,仅仅留下了一块烟斑。
难道棉布有魔力?其实不是,实验证明,金属比棉布导热快,在烟火接触棉布时,热量立即被硬币吸收,不能是棉布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因此,布并不会烧着。
这是利用了热的传递性知识。
火烧手绢--汽化吸热表演者让助手用火柴将手绢点燃,并向空中扔去。
同时把电灯关掉,这时手绢在空中燃烧着。
待火灭后,拉开电灯,见手绢却完好如初,没有被烧坏。
解释:表演前先把手绢用水浸湿,握在手中,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
酒精见火即燃烧起来,故烧的不是手绢,而是酒精。
而布上的水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手绢不会燃烧。
油锅取物--液体的沸点在油锅中倒入一份醋,两份油,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腾,此时,表演者将手放入锅中取出物品,手却没有受伤!这是因为醋与水不相容。
醋密度小些沉在底下,油浮在上面。
而醋的沸点很低,沸腾后的温度并不烫手。
水袋压钉板--压强与面积有关利用魔术师躺在钉板上安然无恙的事例,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利用塑料袋(稍厚一点)装满水,扎紧袋口,先放在钉有许多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袋有没有扎破;再拿下放在只钉有三个钉子的钉板上,结果学生发现塑料袋扎破且漏水。
利用这个奇妙的实验,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原因,形成概念,而且不易忘记,也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魔桶取水献爱心--虹吸器将一个不大不小的塑料桶放在中间的桌子上,桶的上方用了一块黑色的布封着,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在靠近桶的底部有一根小手指粗细的塑料管伸出来。
表演开始时,她手里端着一杯水,然后说:“同学们,我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爱心,因为当你向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别人也会向你献出爱心。
现在这里有一只可爱的魔桶,它已经是几个世纪没有得到水喝了,现在我就把手里的这杯水献给它喝”,只见他把封桶的黑布掀开了点点,然后将杯中的水慢慢倒入了桶中,口里还在像哄小孩一样“慢慢喝,小心呛着”,大家只看她刚把杯中的水倒完,便发现桶下面的管子中就有水流出来了,这位同学马上又说:“同学们请看,这只桶现在已经在向我们献爱心了,已经在回报大家了”,只见他用手中的杯子去接管中流出的水,接满一杯后将水倒入了旁边的盆中,只见他接了1杯、2杯、3杯、……连续接了10几杯之后,管子里还有水在不断的流出来。
这时,这位同学又来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话“同学们已经看到了,只要你向别人献出一点点爱心,你可能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回报,所以,同学们应该多做好事,多向别人献出一点自己的爱心吧!”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突然响起。
其实,奥妙在于桶中的管子事先用细铁丝扎成虹吸管,安装到再加一杯水,水面就超过顶端的合适位置,固定好并用一块黑色的布封住。
表演时只要加些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虹吸管中就有水不断流出。
有孔纸片托水--大气压强大家知道,凡是有孔的东西,都是会漏水的。
可是,现在你将看到一张满纸都是小孔的薄纸片,居然能托起一斤重,甚至两斤重的水,而滴水不漏。
1.器材:大空瓶一个,用大针穿许多小孔的纸片一张,有色水一大杯。
2.表演过程:在大空瓶内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如图,然后将手轻轻移开。
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表演时要注意,瓶子用小口瓶(如用大口瓶时、纸片要用硬一些的),瓶内装水越满效果越好。
倒转瓶口后,手要慢慢地轻轻地移开,以免纸未盖平而漏水,甚至使水倒出来。
3.解释: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
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气球吸杯--大气压强表演者把气球口含在嘴里,对它慢慢吹气,并用手将茶杯口与气球下端接触,继绥再向气球吹气。
一会儿后,放开握茶杯的手,茶杯就被胀鼓鼓的气球吸住了。
然后用手把气球口捏紧,不使它漏气。
这时,我们还可以提着气球让它运动,茶杯也不会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