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定薯5号’的选育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New Potato Variety 'Dingshu 5'LI Deming 1,2,LUO Lei 1,2,YAO Yanhong 1,2,LI Yajie 1,2*,DONG Aiyun 1,2,LIU Huixia 1,2,LI Fengxian 1,2,NIU Caiping 1,2,FAN Yi 1,2(1.Di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ingxi,Gansu 743000,China;2.Gansu Provin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otato,Dingxi,Gansu 743000,China )A bstract:'Dingshu 5'was bred from a cross between 'Dingshu 1'as female and 'Longshu 5'as male,which was made by the Di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t was approved for registration of non-staple crop varieties in 2020.It is late-maturing and could be planted as table and starch processing potato.The growth duration of 'Dingshu 5'is about 114days,stems upright,plant height 70cm,stem color greenish-brown,leaves green,corolla purple,and natural fecundity infrequent.Tuber size uniform,oval,skin light yellow,flesh light yellow,and potato skin smooth with light red eyes.The main stem number per plant is 1.9,and the tuber number per plant is 5.0,with an average tuber weight of 133g.The marketable tuber percentage is above 82%.Tuber had a dry matter content of 25.05%,starch content of 19.17%,vitamin content of 10.21mg/100g,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2.32%,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of 0.17%.Cooking and eating taste are excellent,it is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but susceptible to leafroll virus disease.The tuber yield is 1840kg/667m 2,increased by 6.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Longshu 6'.This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other similar ecological areas in Gansu Province.Key Words:potato;Dingshu 5;yield;quality;resistance马铃薯新品种‘定薯5号’的选育李德明1,2,罗磊1,2,姚彦红1,2,李亚杰1,2*,董爱云1,2,刘惠霞1,2,李丰先1,2,牛彩萍1,2,范奕1,2(1.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743000;2.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定西743000)收稿日期:2021-01-20基金项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9);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WFPGSPP-1);2020年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现代制种业发展项目(GNKJ-1)。
陇薯5号原种的繁育技术

原种 的繁 育基 地 应 设 在 高 纬度 、 高海 拔 、 速 大 、 风 气候 冷凉 和 隔离条 件较 好 的地 方 。蚜 虫 是 陇 薯 5 号病 毒病 传播 的主要 介 体 , 冷 凉条 件 不 利 于蚜 而 虫 的繁殖 、 食 、 飞 和 传 毒 , 却 极 适 合 陇 薯 5 取 迁 但
号的 生长 和块 茎膨 大 。
因此 , 陇薯 5号 实施 脱毒 种薯 的繁 育很 有必 要 。 对 现 就陇薯 5号脱 毒 原 种 的 繁 育进 行 阐述 , 旨在 为 陇 薯 5号原种 的繁 育 提供参 考 。
陇薯 5号对 土 壤 的物 理 、 学 性 质 的要 求 较 化 高 。选 地首 先 要 求 地 势 平 坦 , 壤 土 , 便 于 排 砂 并 灌 , 有利 于水 分 的合理 利用 ; 次要求 有 较厚 的 这 其 耕 作层 , 土壤 疏松 , 使 这样 可 以使块 茎生 长 有较大
红 玫 瑰 的
[ 5 张 金 锋 . 带 现 赏 水 草 日本 荷 根 的组 织 培 养 [ ] 北 方 园 1] 热 J. 艺 ,0 9 1 ) 1 5 20 (0 :1. [ 6 张金 锋 . 11 热带 观赏 水 草 — — 泰 国葱 头 的组 织 培养 与 快 速 繁 殖 E3 北 方 园 艺 ,0 9 9 :. J. 20 ( ) 9
Ab t a t The ca sfc ton a op ga i fa ua i m a sw e e r viw e sr c : ls iia i nd pr a ton o q ru plnt r e e d,a l z d t e s a uso qu s a — na y e h t t fa a c p i nd i us ral a i f q ru ng a nd ti i ton o a ua i m plnt a nayz d, n p nt d ou s m e r blm s u h as he s z a s w s a l e a d oi e t o p o e s c t u e of ta a e c nf in, h o — e m ep n nc m p t d hih— a a ite n hel w e lo q s ap r de n m o uso t e l ng t r d e de eon i ore g gr d v re is a d t o lve fa ua c — i nd S ng a O on. m e pr os l r ve ha e s ul e i e na i a l c e e ce ii a e e a e So op o s we e gi n t tw ho d us nt r ton ly a c pt d s intfc n m , nh nc t e ts u ulur e e r h of he hi — r d are is nd pop a ie he a as a ng t pr m ot m a s o — h is e c t e r s a c t gh, a e v ite a g ulrz t qu c pi O o e s c n—
陇薯5号马铃薯品种好不好?

陇薯5号马铃薯品种好不好?品种名称:陇薯5号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
审定情况:2005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审定编号: 甘审薯2005002品种来源:以小白花为母本,119-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代号:陇薯216-10。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
分枝性中等。
株高60-70cm,茎粗1.2-1.3cm。
茎绿色,茎翼直状。
叶墨绿色,茸毛中多,叶缘平展;复叶大,侧小叶3对,顶小叶卵圆形,托叶中间型。
花序总梗绿色,花柄节无色,花冠白色,花冠中肋黄绿色,无天然结实。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大中薯数率82.1-88.2%。
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
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深,顶部芽眼凹陷,脐部较浅。
含粗蛋白质1.59-3.28%,淀粉18.33-20.65%,维生素C23.9-33.6mg/100g,还原糖0.53-0.61%。
生育期115天左右,晚熟。
高抗晚疫病,对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在1998-2000年省区试中,平均折合亩产1492.2kg,比统一对照渭薯1号增产32.5%。
栽培要点:①. 催芽拌种。
播种前挑选健康无病烂薯块,先晒种催芽,出芽后按芽切种,并用粉锈宁、宝大森药液拌种。
②.适时早播。
高寒二阴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为宜。
密度,一般每亩4000株左右,旱薄地2000-3000株。
③. 割秧晒地,提高收获质量。
在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运出田间,以便晒地促进薯皮老化。
收获时薯块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防止贮藏烂薯。
适宜范围:适宜于渭源、宕昌、天水、静宁、岷县、定西、临夏及武威等地种植。
中薯5号(马铃薯)

中薯5号(马铃薯)特征特性:早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日数67天左右,常温条件下块茎休眠期50天左右。
株型直立,株高50厘米左右,叶深绿色,叶缘平展,复叶大小中等,生长势较强,茎绿色,分枝数少,生长势较强;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有种子;块茎略扁长圆形、圆形,大而整齐,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商品薯率70%左右,芽眼极浅,结薯集中。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苗期接种鉴定和品质分析,抗重花叶病毒病PVY,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卷叶病毒病PLRV;鲜薯含干物质16.84%、淀粉10.44%、还原糖0.31%、粗蛋白1.84%、Vc 20.3毫克/100克;炒食品质优,炸片色泽浅。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1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9.45%;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94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3.04%。
栽培技术要点:1、中原二季作地区春季1-3月中下旬播种,5-6月下旬收获,春季覆膜可适当早播。
秋季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播前用5-8ppm赤霉素水溶液浸泡5-10分钟后用湿润沙土覆盖催芽,10月下旬-12月初收获。
2、平播播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密度4500-5000株。
干旱地区播种注意及时灌溉。
3、播前催芽,施足基肥,加强前期管理,及时培土中耕,促使早发棵早结薯,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及时灌溉,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存。
4、二季作地区适合与马铃薯、玉米等作物间、套作。
5、二季作留种春季适当早收,秋季适当晚播,并注意及时喷药防蚜,拔除病株;冬作区适合稻田冬播,在10-12月份播种,春季2-3月份收获。
6、及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属早熟鲜食品种,休眠期短,退化慢,蒸炒品质优良。
适宜北京、山东、河南等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辽宁、黑龙江等北方一季作区早熟栽培,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南方冬作区冬季栽培,重庆等西南地区二季栽培。
马铃薯品种陇薯5号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供试材料为马铃薯品种陇薯 5 号。
下培养。
1.2 培养基设置
愈 伤 率 (%)=愈 伤 化 外 植 体 数 ÷总 外 植 体 数 ×100
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和营养物,设置不同 的
分 化 率 (%)=分 化 芽 数 ÷总 外 植 体 数 ×100
浓度梯度,以筛选最适培养基。
生 根 率 (%)=生 根 幼 芽 数 ÷接 种 幼 芽 数 ×100
筛 选 [J].中 国 马 铃 薯 ,2001,15(4):280-281. [4] 栾雨时,徐品三,夏秀英,等.适 于 马 铃 薯 茎 段 再 生 的 植 物 激 素 配 比
L; ② MS +NAA0.5mg/L +KT2.0mg/L +GA30.5mg/L; ③ MS + 只有 4 种能诱导陇薯 5 号茎段产生愈伤组织, 且诱导率差别很
NAA0.5mg/L+KT2.0mg/L+GA31.0mg/L。
大,最高可达 67.5%;其中 MS+2,4-D 丁酯 1.0mg/L+NAA1.0mg/L
培 养 条 件 为 温 度 23~25℃,光 照 14h/d,光 照 强 度3000lx,相
体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对湿度为 70%,黑暗和散光下诱导愈伤组织,每 7d 观察一次,出
1 材料和方法
现愈伤组织和转接至分化培养基上后于相同温湿度、 光强
1.1 材料
2000lx 下,光照 16h/d 培养,再生植株生根及其 繁 殖 在 相 同 条 件
将外植体接种到愈伤诱导培养基 18d 左右, 茎段从两端开
KT2.0mg/L+NAA0.5mg/L;⑥MS+KT2.0mg/L+NAA1.0mg/L。
“中薯5号”马铃薯品种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薯5号”马铃薯品种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鲁文娟;叶巍;丁建国;黄海静;刘连成【摘要】根据“中薯5号”马铃薯品种特性及本地区地理气候条件,阐述了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方法、密度、地膜覆盖及田间肥水管理等方面技术要点.【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马铃薯;中薯5号;栽培技术【作者】鲁文娟;叶巍;丁建国;黄海静;刘连成【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正文语种】中文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1.5℃,历年平均降水量778.4 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 569.4 h,年平均日照率58%。
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威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四季分明的特点,为马铃薯二季作地区。
威海市土壤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
“中薯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1998年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威海市农业科学院经过2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对“中薯5号”的特征特性、品质、产量表现、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亩产达到3 300 kg,比对照增产20%,田间表现生长势强,薯块整齐,抗病性抗逆性好,浅黄皮黄肉适合本地区消费习惯,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威海地区推广应用。
“中薯5号”为早熟品种,出苗后60天可收获。
株型直立,株高50 cm左右,生长势较强,分枝数少,茎绿色;复叶大小中等,叶缘平展;叶色深绿,花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圆形、长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极浅,结薯集中;炒食口感和风味好,炸片色泽浅;植株田间较抗晚疫病、PLRV和PVY病毒病,不抗疮痂病,耐瘠薄。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
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
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
食用口感好,有香味。
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
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
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
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
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
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墨1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
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
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
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
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
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
土豆新品种---中薯5号

土豆新品种---中薯5号土豆新品种---中薯5号2010-9-28 16:55:54 来源:网络转载责任编辑:种植户【大中小】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土豆也叫洋芋,洋芋也叫土豆,土豆是洋名,洋芋是土名,其实都是一回事都叫马铃薯,随着时间的改变,土豆也在不断改变,品种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是几十个品种了,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由于不适合市场被淘汰了,而今天要给您介绍的品种又是什么品种呢?它叫中薯5号。
中薯5号它的丰产性,比中薯3号还要高,在坝上我们的繁种基地,小规模的能达到8000斤,在坝上水肥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地区,能达到8000斤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品种。
这种中薯5号土豆是一种高产的品种,表面很光滑,肉质是鲜黄,和普通的土豆比它的个头也大出许多,但是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却和普通的土豆没什么两样喜欢阴凉的气候,你看它绿油油的叶子,长势很旺盛吧,再看看它们健壮的体格,好像很少生病,确实这种土豆抗病性比较强,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个中薯5号属于早熟鲜食的品种,水分的含量比较多,比较脆一点一般适应的市场在城市郊区,在蔬菜淡季马铃薯当蔬菜用。
是的,这种中薯5号属于早熟的品种,明年一月份你就可以种下这种土豆,到4月份你就可以有收成了,这时候即可以抢到市场,同时价钱也可以卖的高一些,不过有些问题你可要注意。
首先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你要弄清楚你在什么位置,应该选择早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另外一个就是你选择品种,要看你种出来是做什么用的是鲜食的话就要种早熟品种,有的根据市场的效益来,要是说是为了给加工厂作原料用的,就要选择一些加工的品种。
根据需要选择品种这是很关键的,同时在销售上您也应该多动动脑子,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卖出自己的特点,不要你种这个品种的土豆我也跟着你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竞争的结果只能是互相压价,谁都挣不了钱,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自己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陇薯5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并经系统定向选育成功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
互助县从2005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7年推广种植面积168.6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特征特性
陇薯5号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平均株高80cm,茎绿色,叶浓绿色,幼苗长势强,结薯集中,薯块椭圆形,芽眼较深,表皮较光滑,白皮白肉。
单株结薯5.95个,大中薯数率85%。
单薯直径8~12cm,单薯重为150~500g,大中薯率94%。
淀粉含量19.49%,还原糖0.225%,高抗晚疫病,对卷叶病、花叶病田间抗性较好。
2产量表现
2006年在互助县五十镇土观村进行品种对比区域试验,陇薯5号折合产量35 640kg/hm2,比对照下寨65和青薯2号分别增产14.66%、10.8%,在9个参试品种中产量位于第1位。
2007年生产试验和区试同步进行,陇薯5号折合产量61 639.5kg/hm2,比对照下寨65和青薯2号分别增产38.1%、36.8%。
2007年在互助县蔡家堡、东山、西山乡推广示范156.6hm2,平均产量45 375.62kg/hm2,比对照下寨65和青薯2号分
别增产18.67%、27.8%。
3配套栽培技术
3.1合理选地
应选择土层较厚、结构疏松的轻砂壤土、肥力中上等的地块,要求2年轮作无茄科作物,前茬以小麦、青稞、豆类等作物为宜,不应与甜菜、胡萝卜、番茄、油菜、胡麻等作物进行连作。
3.2精选种薯,晒种催芽
播前15d将种薯出窖,阳光下摊晒1~2d,挑选皮光、薯形整齐、无病、无烂、无虫蛀的种薯,置于15~22℃的条件下催芽,堆放以2~3层为宜,催芽过程中对块茎要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当种薯大部分芽眼出芽时剔除病烂薯。
切种时采取纵切方式,将顶芽优势分摊于每个芽块,保证每个芽块带有1~2个芽眼,芽块大小不能小于30g,并随时用盐水或石灰水进行切刀消毒,并采用保大森、粉锈宁等药剂进行拌种,且要随拌随播。
3.3适时播种
川水地区4月中下旬,浅脑山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3.4科学施肥
要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切忌氮肥过量。
根据土壤肥力,施腐熟有机肥45~60t/hm2、磷酸二铵225~300kg/hm2、尿素300~375kg/hm2、硫酸钾112.5kg/hm2,或施马铃薯专用肥(16∶14∶10)750kg/hm2。
3.5合理密植
株、行距0.28×0.60m,实行开沟点播,播深0.10~0.15m,一般保苗6万株/hm2左右。
3.6田间管理
3.6.1查苗补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要从邻近穴里掰取多余的苗进行扦插补苗,并及时浇水,扦插最好在傍晚或阴天进行,以利成活。
3.6.2中耕培土追肥。
苗齐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显蕾期结合培土追施尿素75.0~112.5kg/hm2,培土要多,塄要高,一般要求塄高40cm,土塄行成“△”形,
并拔除病株和杂株。
在初花和盛花期分别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安泰生1次。
3.6.3病虫害防治。
为防治黑胫病和环腐病,切薯播种时采用敌克松拌种,用药量严格控制为种薯重量的0.08%~0.09%,且要随拌随种,拌药种薯不能过夜。
晚疫病及后期蚜虫的防治,在马铃薯现蕾期用72%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预防,开花期用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当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要立即拔除,并用杜邦克露或687.5g/L银法利悬乳剂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如叶片有蚜虫,用10%氯氰菊酯375~450g/hm2或2.5%溴氰菊脂150~225mL/hm2喷雾防治,混合药剂一定要加大对水量。
4适时收获
在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年,马铃薯植株和地面都存在大量病菌孢子囊,应在收获前1周左右割秧,运出田外,让地面曝晒3~5d,再进行收获,即可减轻对块茎的侵染,使块茎表皮木栓化,不易破皮。
剔除病、烂薯,适当晾晒,避免机械损伤。
5参考文献
[1] 李高峰,文国宏,王一航,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7(4):49-50.
[2] 何三信,陆立根,王一航.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及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12):86-87.
[3] 纳添仓.青海省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J].中国种业,200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