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项目规划

合集下载

铜仁市红薯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铜仁市红薯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铜仁市红薯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铜仁市红薯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铜仁市红薯产业发展,加快红薯种薯繁育体系和优质红薯特色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为铜仁市红薯生产提供优质合格种薯(苗)以及为以贵州华力农化为代表的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

根据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度省级马铃薯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黔农发[12月内完成该项目。

1、红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2月份完成种薯调运、苗床制作、土壤培肥;3月份排种育苗、苗期管理;4月下旬—5月中旬整地、施基肥、规范化移栽;6-10月份田间管理;10月上、中旬种薯收获并开展田间测产验收;12月份完成项目总结。

2、优质红薯特色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2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实施地点,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联系采购脱毒红薯种薯,完成种薯调运,育苗床的制作,土壤培肥,开展红薯育苗技术培训;3月下种育苗,进行苗期管理;5月生产基地整地、施基肥、规范化移栽、开展红薯规范化移栽技术培训;6-10月田间管理,并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11月收获,开展测产验收;12月完成项目总结和验收。

3、贮藏大棚窖9月中旬完成方案设计、图纸以及建窖地点的落实,30日前各点建窖任务基本完成,10月上旬大棚窖建窖完工验收,10月中旬进窖(包括种薯),10月底种薯及商品薯进窖完毕。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一)组织措施1、加强项目领导和技术管理。

市农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农委主任罗兴体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纪检组长龙成学、机关党委书记罗运武任副组长,成员杜典国、张秋燕、冉慧娟、陈正福、李朝霞、毛亚勋、阴华海、廖雪红、谢小燕、涂刚。

资金管理由农委副主任杜典国、发展计划科科长张秋燕,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到位及落实情况;纪检组长龙成学、纪检监察室主任冉慧娟具体负责督查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到位落实情况;机关党委书记罗运武负责项目的实施、技术指导及测产验收,市种子管理站负责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市农技站负责优质特色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市植保站负责新建贮藏大棚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种子管理站,实施小组负责拟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编写培训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县农业部门和实施单位完成项目的组织实施、临田测产和总结等,完成项目总体资料的收集、汇总、总结、验收等工作。

宁夏原州区30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原州区30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原州区30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4)1.1项目概要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1.3综合评价 (8)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1)3.1地理位置及面积构成 (11)3.2总人口及劳动力及贫困状况 (11)3.3资源条件 (12)第四章项目目标与建设内容 (14)4.1项目总体目标 (14)4.2主要技术方案和措施 (14)4.3建设标准 (15)4.4项目建设内容 (16)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17)5.1技术方案 (17)5.2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 (17)5.3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19)5.4设备方案 (19)5.5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19)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 (19)6.1项目实施条件 (19)6.2项目进度安排 (22)6.3项目运行机制 (23)6.4项目培训方案 (24)第七章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25)7.1项目资金预算及其依据 (25)7.2资金来源及构成 (26)第八章财务与效益分析 (27)8.1财务效益分析 (27)8.2财务评价结论 (29)8.3社会与扶贫效益 (30)8.4农业产业化经营 (30)8.5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32)第九章风险分析 (33)9.1市场风险 (33)9.2技术风险分析 (34)9.3环境影响分析 (34)9.4防范措施 (35)第十章组织与管理 (36)10.1组织机构与职责划分 (36)10.2经营管理模式 (37)10.3经营管理措施 (37)附件 (38)1、附表 (38)2、附图: (39)3、附件: (39)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概要1.1.1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概况宁夏固原六盘山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的民营企业,公司从马铃薯种薯繁育起步,到开展鲜薯运销和小杂粮加工运销为一体。

2015-2017年内蒙古东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及其未来规划

2015-2017年内蒙古东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及其未来规划

东部马铃薯优势区
1、区域范围。

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阿尔山市;通辽市扎鲁特旗;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松山区、翁牛特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共涉及4个盟市的17个旗县区。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该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100公斤,总产量630万吨;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85%左右。

3、主攻方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研究选育、引进筛选、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专用新品种,扩大脱毒种薯应用率,力争5年品种更新换代一次。

推广大垄高台、滴灌栽培、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配套技术模式。

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延长供应周期。

在适宜地区建设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优质脱毒种薯生产繁育基地。

围绕马铃薯主产旗县建设马铃薯加工产业基地。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申报可研报告建议书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申报可研报告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岚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建设单位:山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先录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制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地点:岚县普明镇、王狮乡、土峪乡、河口乡、大蛇头乡规模:形成年100万粒微型薯、15万公斤原原种、200万公斤原种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基地1万亩一代良种繁育基地和10万亩二代良种繁育基地以及100万亩商品薯基地所需优质种薯需要,建成完整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

期限:一年建设内容: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实验室1340m2及配套仪器设备,建设100亩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轮作区400亩),原种繁育基地1000亩(轮作区4000亩),轮作区土地采用与农民换地耕作方式解决。

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申报单位:岚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人:崔月明6、投资规模及资金购成本项目总投资为553.8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469.49万元,流动资金为84.3万元。

7、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553.8万元,其中,本单位自筹资金200万元,(包括流动资金10.5万元);申请中央及地方财政无偿配套资金150万元(其中,有偿资金105万元,无偿资金为45万元);申请县配套资金30万元;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00万元,贷款利率为5.85%,申请银行短期贷款73.8万元,贷款利息为5.58%。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年产100万粒微型薯,15万公斤原原种,250万公斤原种,这些基础种可以带动岚县及周边地区发展优质马铃薯11100亩,其所产合格种包括一代良种和二代良种又可辐射带动吕梁、太原、临汾、忻州等地区发展优质高产马铃薯135万亩,可带动种植户68万户(按每户种2亩算)。

农户可户增加收入约2.84亿元。

项目增加劳动就业31人,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综述 (2)第一节项目背景 (2)第二节编制依据 (3)第三节项目概要 (3)第二章建设条件 (6)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6)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7)第三节市场前景分析 (10)第四节竞争力分析 (11)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一节指导思想及原则 (12)第二节建设目标 (13)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第一节投资估算 (15)第二节资金筹措 (15)第三节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15)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6)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16)第二节社会效益 (17)第三节生态效益 (18)第一章综述第一节项目背景马铃薯是青海省六大农作物中唯一的粮菜、饲料兼用作物,是浅、脑山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很好的抗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与发展在某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某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在今后几年中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某县马铃薯生产近年来虽然得到迅猛发展,但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大田生产中病害多,致使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加之贮藏技术不科学,烂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商品薯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提高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和贮藏加工设施建设,发挥某县高寒地区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势,利用冷凉型的气候条件,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精深加工马铃薯,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一条致富之门。

某公司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处理马铃薯达到12万吨,年可生产马铃薯精淀粉2万吨,因此,为有效解决马铃薯产、加两方面的矛盾,该公司设想从马铃薯原料基地建设着手,重点抓好品种,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建机制,弥补产、销、加环节之间的缺陷,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一条新途径,同时推动企业快速滚动发展。

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方案

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方案

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方案为进一步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提高马铃薯种薯质量,推动马铃薯产业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马铃薯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产业发展较稳定。

X年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X.X万亩,鲜薯总产X万吨。

1.区域布局形成。

我市马铃薯种植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早熟菜用薯、淀粉加工薯、晚熟菜用薯和种薯生产四大基地。

2.标准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起垄覆膜覆土、地膜覆盖等覆膜保墒技术,喷灌、微喷灌、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以晚疫病为主的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3.鲜薯外销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以马铃薯为主营业务的流通型示范企业X多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多家,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近X人,逐步开拓国内国外商品薯和种薯市场。

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的贮藏体系,年贮藏能力达到X万吨以上。

主打有机食品、绿色A级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升。

4加工产业继续壮大。

目前,我市共有淀粉加工企业X家,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X万吨,生产量X万吨,培育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粉丝、粉皮、粉条“三粉”年生产量X万吨。

(二)马铃薯种薯发展现状X年,提出了建设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的思路,经过多年的推进,目前初步建成了以脱du苗和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和一级种梯级扩繁的三级繁育体系。

1.建设核心基础苗供应中心。

建成了脱du核心种苗生产供应中心,实行核心种苗统一生产和供应。

建成了X个脱du快繁中心,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X.X亿粒。

2.建成布局合理种薯繁育基地。

X年建设原种基地X. X万亩,生产原种X.X万吨,一级种薯基地X万亩,生产一级种X 万吨,配套建设标准化种薯贮藏窖,种薯贮藏能力超过X万吨。

3.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方案

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方案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1、建设年产100万粒微型薯组培实验室及配套设备;2、建设100亩原原种繁育基地,轮作区400亩;3、建设1000亩原种繁育基地,轮作区4000亩;4、2010年,在生产脱毒苗10万瓶,微型薯100万粒,建设100亩原原种基地、1000亩一级种薯基地的同时,指导10003薯农建成10000亩一代良种繁育基地;2007年,在巩固上年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指导15000户薯农建成10万亩二代良种繁育基地,并指导好储存、推广、普及、销售工作。

圆满完成绍兴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基地建设,促进全县乃至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1、项目规划(1)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绍兴市农业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型的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为绍兴全市乃至全省及全国提供多品种的优质脱毒种薯。

(2)设计原则①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配置,适需、适地、适种的原则;②坚持立足长远,满足近需的原则;③坚持种薯繁育质量、品种和数量并重的原则。

(3)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设计完成100万粒微型薯、原原种15万公斤、原种250万公斤;确保10000亩一代良种基地和10万亩二代良种基地用种的需要。

2、项目布局项目将脱毒组培实验室建在示范园区内,将繁育一代良种和二代良种基地建在本示范园区周边地区。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1、生产技术方案马铃薯是茄科植物,通常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所有播种用的块茎被统称作种薯。

其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马铃薯退化问题。

这种退化会通过种薯传到下一代植株,引起更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目前还没有药剂能够防治病毒病。

但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即把未感染病毒和未出现退化症状的健康植株、分枝或块茎上芽的顶部0.2—0.3毫米的生长点切下,将其放入盛有MS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中,经过数月的培养,茎尖长成小苗后,可以脱去病毒。

龙陵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龙陵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龙陵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摘要] 马铃薯是龙陵县传统骨干产业,属云南省春马铃薯主栽区,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是广大贫困山区农民粮食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该县列为全省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之一,然而我县生产用种大部分依靠外调,由于运距远、成本高,制约着马铃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为满足本县用种需求,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本文在认真调查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从马铃薯产业现状、建设必要性、生产条件、技术方案和措施等方面,探索适合我县的种薯繁育技术模式,解决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种源不足的难题。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措施龙陵县是一个集“边、山、少、穷”为一体的山区贫困县,山区面积占98%,冷凉地区占65%以上,立体气候明显。

通过多年的推广和积累,马铃薯的种植已逐渐形成规模,并成为冷凉地区的骨干产业之一。

目前,我县马铃薯种薯供应主要来源于外调、县级繁种和群众自留串换。

因为马铃薯是以活体薯块作种为主的无性繁殖作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良种繁殖体系不健全,存在着种源缺乏,种薯质量难以保证等难题,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利用我县高海拔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马铃薯春播良种扩繁,是解决我县马铃薯种薯来源的主要途径。

一、龙陵县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1.山区群众自种自繁,山坝串换种薯扩繁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提供抗退化品种供给山区群众自繁、自留,由山坝区农民相互串换,也是弥补种源不足的辅助措施之一。

2008年串换种薯量达500t,主要品种为“中甸红”,可供种植3300亩。

2.高寒山区马铃薯基地扩繁2006年在省农业厅支持下,全县完成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建设3500亩,占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的7.8%,平均亩产鲜薯1.17t,除去大的薯块作为商品销售和部分损耗外,收购种薯3000t,可提供种植20000亩大田用种,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县每年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面积一直保持在3000~3500亩左右,年提供种薯2500~3000t,可供给16000~20000亩左右大田生产用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都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项目规划第一节总论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地点:曾都区唐县镇(三)项目主办单位:曾都区鲁城河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四)项目负责人:刘克文(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曾都区唐县镇农技服务中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曾都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之间,自然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夏热冬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种植马铃薯,多冬种春收,属菜用马铃薯;商品薯畅销全国各地,马铃薯生产不断发展,已成为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曾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

马铃薯易染病毒病、品种退化快,目前曾都区马铃薯种薯都是直接从内蒙古调进的当地未经任何处理的劣质商品薯,种薯带病,导致病害加重,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日益严重,产量呈下降趋势,如不引进脱毒种薯,大约2---3年以后,曾都区将不再具有马铃薯生产优势,马铃薯生产将逐步被淘汰。

为解决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及推广问题,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联系,校方同意提供马铃薯脱毒种薯核心技术,在曾都区建立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种繁殖基地,提供试管脱毒马铃薯。

三、市场预测与前景分析马铃薯是中国粮、菜、饲、加工用主要农作物,曾都区马铃薯种植主要区域集中在唐县镇、尚市、历山等,面积在10万亩左右,根据湖北省马铃薯板块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省政府将每年提供100万元板块建设经费,至2010年,把曾都区马铃薯种植板块扩大到20万亩。

目前曾都区马铃薯大田种植所需种薯都是从内蒙古调进的当地劣质商品薯,品种混杂,未经任何处理;种薯带病,且数量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在曾都建设脱毒种薯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节项目建设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一个脱毒马铃薯种薯引进、繁育生产、优良品种推广科研生产基地。

建设一个集科研、生产、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导向工程。

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当年建成脱毒马铃薯良种繁殖基地面积50亩,网温棚100个,推广面积1.5万亩;2009年繁殖基地扩建至100亩,网温棚200个,推广面积3万亩;,3—5年种薯繁育基地扩建后,可带动广水、枣阳、襄阳、南漳、保康等县(市)脱毒马铃薯生产,成为鄂北最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

一、建设内容根据上述建设总体目标,综合曾都区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和发展现状以及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能力,在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经过论证,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为:二、本报告研究的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重对规划和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项目市场与前景、建设条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投资以及技术、经济等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

三、、产品销售本项目产品主要满足曾都区30%左右马铃薯种植户的大田生产需要,也可销往邻近的广水、枣阳、襄阳、南漳、保康等县(市)。

四、组织管理本项目由发起人、法人、自然人共同组建股份公司,由公司负责建设,自主经营。

五、环境保护本项目因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污染相对较少。

拟建项目月工程所排放的污染物凡需经过处理和利用的都将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建设项目计算期20年,其中建设期约9个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审批至施工图设计约需4个月,项目土建施工及设备订货、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约需5个月。

七、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不含土地),其中主生产区建设投资300万元、管理区及附属工程5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

八、项目资本金本项目资本金总额为500万元,由全体股东以货币形式投入。

九、项目财务评价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年均利润(税后)1125 万元,年均利税1203 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 2、6 年,项目固定资产和贷款本息2年左右全部偿还。

十、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敏感性分析项目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三者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效益均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同。

销售收入的变化对项目效益影响较为敏感,其次为经营成本,投资的影响较小。

2.盈亏平衡分析本项目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为33%。

十一、社会效益分析1 、符合国家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业政策。

2、建立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是曾都区“菜蓝子”工程的必然要求。

3、能保持曾都区马铃薯生产优势,扩大马铃薯生产板块。

4、能促进农民致富。

脱毒种薯用于生产后,一般可增产30%以上,可减少防治费用;亩可增加产值700元。

5、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随着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马铃薯种植规模将不断扩大,必将带动加工、运输、仓储、保鲜、包装等行业的发展。

第三节育种基地建设本项目预计通过建设,建成200座温网式大棚,年产脱毒马铃薯种薯2.4亿粒左右,供应约3万亩大田种植,覆盖当前曾都区30%左右的马铃薯大田用种。

(一)技术措施(1)运用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育种苗和保存种质材料,以及培育新品种。

(2)做好种薯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工作。

通过良好的加工处理与科学的贮藏管理,为农业大田生产提供高精度的、整齐一致的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优质种籽。

(3)利用工厂化育苗技术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

(4)充分利用大棚温网室等保护地设施,做到常年均衡生产,以确保每年两季茬口良种供应。

(二)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及农业技术要求,种薯园区可依山就势划分若干生产小区,但整个园区共分为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三个部分。

1.管理区(场前区)布置有办公室、接待室、生产工具室等。

2.生产辅助区布置在管理区南侧,包括车库、泵房、配电室。

3.生产区布置在整个种薯生产区内,由规划的温网室组成种薯基地面积指标表种薯基地土建工程一览表(三)公用工程1.给水设备。

打沉井供生产生活用水,由于棚网室内实行的是喷灌,所有给水设备要埋至每一个田间地头2.排水设备。

生产基本没有污水,生活污水排入下水道,雨水采用明沟排水。

3.供电设备。

至少安装一台100千瓦/小时的变压器。

第四节投资估算及使用计划项目投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建设主要含大棚建成、生产辅助区和管理区建设、公用工程建设。

2.流动资金含肥料、农药、一级原种、技术专利资金、销售支出、生产中间环节投入3.建设期利息等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00万元,利息1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建设投资包括单栋大棚(40mX6m),建设成本大约1.2万元/栋,1000栋1200万元,其它建筑工程约300万元。

二、资金使用计划本项目建设期为9个月,9个月内必须预先投资1500万元,建成育种基地的硬件,300万元流动资金9个月后在生产环节中投入。

第五节收入估算一、产量估算单棚种植约10万株,收获种薯约12万粒,每年生产两季,每棚生产24万粒,1000栋可达2.4亿粒。

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在0.08元—0.15元/粒之间,可按平均价0.11元/粒计算。

三、产值估算0.11元×2.4亿粒=2640万元如果按正常年景生产,年创产值可达2640万元。

第六节成本估算一、原种成本每粒原种苗可剪接杆插5个棚,这样须购原种大约200个棚,每棚10万粒,约2000万粒,按市场价格0.15元—0.2元/粒,约300万元,一年两季约600万元。

二、肥料、农药成本单栋500元/季,一年两季,1000栋约100万元三、人工计算单棚从种植到收获大约40个工,每个工约40元,每棚一季投入1600元,一年两季3200元,1000个棚约320万元。

四、折旧分20年分摊折旧费,每年承担95万元五、水电费预计每年大约72万元六、利息大约50万元/年。

七、税金按3%计算78万元八、管理人员工资50万元/年九、其它费用50万元/年十、销售成本100万元/年以上十项合计总成本为1515万元第七节盈利能力分析根据计算,得如下经济指标1.税后累计财务净现值1125万元2.税后投资回收期2.6年3.投资利润率59.21%4.年均利税1203万元第八节组织与管理本项目由曾都区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对项目实行统一经营与管理,实行社长(总经理)负责制,合作社股东参与管理,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接受区政府及农业局的领导。

一、人员管理机构定员情况初拟如下表(本项目定员16人):二、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包括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质量及投资效益的发挥。

一要统一招标设计;二要统一招标建设;三要统一招标采购。

工程竣工后,组织有关领导、专家验收,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必须返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三、财务管理合作社负有投资债务的偿还责任,本项目为独立核算单位,每年应编制财务报表上报区政府,以便政府制定营销策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四、经营管理本项目拟采用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要加强合作社的主导地位,以形成实力较强的经济实体,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对外关系,争取给予马铃薯种植户适当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只有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项目”才能更快的发展壮大。

发挥技术人员和合作单位的特长,不断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在政策上要积极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负和向上申请立项等,促进本项目顺利投产及正常运行。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分析论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方向正确,建设方案合理、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议尽早付诸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