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笔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1.1 秦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秦朝的暴政和苛捐杂税也导致了民不聊生的情况,加之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1.2 刘邦的建立刘邦在秦朝覆灭后,率领起义军攻下了咸阳,建立了西汉朝代。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百姓的生产,消灭了逃散乱民,重修社会秩序。
1.3 西汉的巩固刘邦以宽仁政策稳定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制度调动地方豪强,开创了西汉的局势。
在外交上,他推行了汉文化,发展了对外贸易,使汉文化遍布海外。
二、文景之治2.1 文帝的统治文帝继承了前人的政绩,采取了变法策略,以促进国家的生产和发展。
他重用贤臣,推行宽政,废弊除奢,减轻赋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推动了社会的生产。
2.2 民生的改善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他推行了"金屋法",减轻了赋税,使小农解决了缺粮卖田的现象,保护了农业生产。
百姓也纷纷表示感激,社会风气明朗。
2.3 社会的繁荣在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帝还实行汉武帝的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了华夏文明的影响范围。
三、总结回顾通过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之中,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对于我国历史的进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实现了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可以说,在西汉朝代,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繁荣、安定、和谐的时期。
个人观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这不仅为历史上的后继朝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我国的文化灿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撰写本次文章时,本人对于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此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1 课。
从内容上看,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题目设置了三个板块: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它们互为因果关系。
西汉的建立是“休养生息” 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是前两个板块的结果。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突出了历史史实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之间的这段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观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秦朝兴亡的史实,对于秦朝速亡原因有一定认识。
不同程度接触过有关汉高祖的史实,但对“文景之治”缺乏了解。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古文功底较弱,欠缺独立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引导。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修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以史为鉴。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教师指出:“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玮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之治”
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表现: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 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查对)。 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课程标准:了解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时间: 公元前202年
朝 代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建
立 三
都城:
长安
史称“西汉”
要
素
西汉的建立
“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 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而作的“汉并天下”瓦当。大家 可以感受一下模型。设计在长安 城宫殿的屋檐上。我们从中看出 了一种王者之气。
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C. ①③ D. ②④
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轻徭薄赋 B.加强法治
)B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
5、《史记· 本纪第十》记载:“(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
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
恐羞之,何以台为?’”材料中的“上”是 ( )
A、汉高祖 C、汉景帝
B、汉文帝 D、汉武帝
B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
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
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
A、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 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 休息”政策。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说明
—《谥法解》
两位统治者爱惜民 力、品德高尚、皆 为仁君
2.“文景之治”具体表现之农业
材料一:农,天下之大本也,民 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 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 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 民今年田租之半。”
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 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 誉为“文景之治”。
讲授新课
一、双雄对决 汉定天下
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 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 以霸主的身份重新分封诸 侯,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 王。表面上尊楚王为义帝, 自己则号称西楚霸王,凌 驾于其他诸侯王之上,定 都于彭城。将刘邦封到巴 蜀之地为汉王。
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 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 生产 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缓和双方关系,为社会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阅读教材P66,梳理出具体措施,并思考措施实施的作用
5.休养生息政策的成效
西汉前期皇帝谱系:
——贾谊《论积贮疏》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结合材料给出你的结论。
人民的心愿
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结束战乱, 安定的生活
恢复发展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2.汉高祖的抉择
小组合作探究
沛县丰邑人,汉 课前任务:依据给出的两人身份及
朝开国皇帝,出身草 背景信息,根据汉初国家境况创造对
根;志向远大,爱惜 人才。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原因 西汉(公元前202年—9年)是中国唯一一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 1、西汉建立 P5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 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 荒芜。 2、西汉初年社会境况?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什么呢?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高祖面对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原因:① ② (一)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①解甲归田 ②释奴为民 ③轻徭薄赋 2、作用: (二)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文景之治的原因): 2、作用: 3)人足(富足)。——《资治通鉴》 都鄙(城市、乡村)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城市和乡村的库存的粮食都满了,库存的铜钱非常充盈。 西汉初年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荒芜。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A.刘邦 C.刘备
B.刘秀 D.刘裕
当堂练习
2.(2021·河南郑州三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
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B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当堂练习
3.(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
当劓(割鼻子)者,笞(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
百……
——《汉书 刑法志》
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
百……
——《汉书 刑法志》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汉 文
帝
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
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文帝 ——班固《汉书》
上(汉文帝)常衣绨(tì ) 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 衣不得曳(yè)地,帏帐不得文 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秦始皇陵
汉文帝霸陵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
倡( A )罢释兵放归奴农婢;
本: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当堂练习
4.(2020·广西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 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 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按:醇驷即四匹毛色相同的 马所驾的车),而将相或乗牛车。”
2、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 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是应该 是什么?
-------恢复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 奠定强盛基础。
小结
西汉建立 时间 含义
休养生息 背景 汉高祖措施
都城
开国皇帝
文帝景帝措施 文景之治 作用
阅读、讨论与思考:
阅读P47-48,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3、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4、汉高祖刘邦为了恢复发展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5、汉高祖之后又有谁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具体措施有哪些? 6、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何作用?
二、休养生息 3、“休养生息”
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 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值人口, 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 治”
课标要求: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 学习目标:1、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 2、理解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出现的 原因。
1、 公元前202 年 刘邦 建立 汉朝 , 定都 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北), 史称 西汉
4、原因
(1)汉初经济萧条,恢复发展生产; (2)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
5、措施 (1)汉高祖: 解甲归田; 劝民还乡; 释奴为民; 十五税一
5、措施 (2)汉文帝、汉景帝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什么是文景之 治?为什么会 出现文景之治?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一、西汉的建立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汉高祖。
【思维导引】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何出现这种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1)让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文景之治”。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历史解释】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以德化民”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 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 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 以农为本 。 ②要求进一步 减轻赋税和徭役 。 ③重视 “以德化民” ,废除了 严刑苛法 . ④提倡 ,反对 。 2、表现:政治 ,经济 ,人民 。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
时间: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西汉 建立 都城:长安 恢复生产 面临问题 巩固政权 发展农业.轻徭薄赋 措施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结果: 出现“文景之治”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 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 包括( ) A.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 以农为本 。 ②要求进一步 减轻赋税和徭役 。 ③重视 “以德化民” ,废除了 严刑苛法 . ④提倡 ,反对 。 2、表现:政治 ,经济 ,人民 。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 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汉文帝的衣服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 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 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 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请回答:
秦朝统治者与汉文帝的 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 做法有何不同?
汉文帝注意节俭。
比较秦始皇和汉文 帝对自己陵墓的要 求,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 ,提倡 。 ②要求进一步 。 ③重视 ,废除了 . ④提倡 ,反对 。 2、表现:政治 ,经济 ,人民 。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
文景指?
汉文帝
汉景帝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 以农为本 。 ②要求进一步 。 ③重视 ,废除了 . ④提倡 ,反对 。 2、表现:政治 ,经济 ,人民 。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 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 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 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 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 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 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 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的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讲授新课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 采取了
修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亡教训
2、目的: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3、内容: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 4、结果/作用: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高祖
休养生息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
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
,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问题导读(三)
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吗? 最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 以农为本 。 ②要求进一步 减轻赋税和徭役 。 ③重视 ,废除了 . ④提倡 ,反对 。 2、表现:政治 ,经济 ,人民 。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 称之为“ ”。
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 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汉景帝为发展农业生产, 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 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 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 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 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 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 孝文本纪第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 益。 ——《汉书· 文帝纪第四》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 以农为本 。 ②要求进一步 减轻赋税和徭役 。 ③重视 “以德化民” ,废除了 严刑苛法 . ④提倡 ,反对 。 清明 ,经济 发展 , 2、表现:政治 人民 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 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 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 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 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 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 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措施
结果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 汉高祖时期 业生产;轻徭薄赋等
经济逐步恢复 政治清明,经 济发展,人民 生活安定,文 景之治
文景时期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 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以德化民”;废除 严刑苛法;勤俭治国
0
共同之处
0 0 0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轻摇薄赋政策
治西 ”汉 建 立 和 “ 文 景 之
请回忆一下上堂课的内容:是什么原因造 成了汉初经济萧条的局面?
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讲授新课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 战争开始 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朝
人相食,死者过 半......
汉初经济萧条
面对汉初的经济萧条,统治者要解决的 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
首要的问题是什么?
史料分析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
不可校;太仓之粟,陈
陈相因,充溢露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呈现出一幅“海内安宁 ,家给人足”的景象。
“文景之治”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原因:?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 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问题导读(一)
1.西汉是如何建立的? 2.西汉初年的社会局面是怎 样的?原因有哪些? 3.所以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 要问题是?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都城: 长安
汉高祖刘邦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人相食,死者过半 ……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西汉初年 ——《汉书· 食货志》 经济形势 人吃人,死者过半。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 汉初经济萧条 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 只能乘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