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艺术形象的“可视”性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音乐表演艺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在其形态构成属性中包含着丰富的元素和特点。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是指其在表演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外在特征和内在要素,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
音乐是音乐表演艺术的核心元素之一。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音调、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往往是表演的灵魂和核心,它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歌唱演绎、舞蹈表现等形式,为整个表演注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舞蹈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舞步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蹈往往是与音乐密切相连的,它通过舞蹈者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现,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为观众呈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意境。
舞台表现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表现是一种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服装道具和动作演出等方式来营造艺术氛围和呈现艺术形象的艺术手段,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工艺制作和视觉效果。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台表现往往是为了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呼应,为整个表演营造出恰到好处的艺术空间和氛围,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和震撼的艺术感受。
情感表达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表达是一种通过表演者的情感投入和表现力来传递音乐情感和呈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往往是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融合的,它通过表演者真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将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共鸣,为整个表演带来了深刻的艺术感受和心灵触动。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种元素和特点,它们共同组成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美妙的音乐画卷和精彩的艺术表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音乐专业论文 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

毕业设计(论文)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学院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 年月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On the theme of the musical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2页表格:0个插图:9幅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音乐学专业[摘要]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是一部叙述我们民族奋勇不息前仆后继走向光明的二胡作品,它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韵味。
本文在简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等四个乐章所表达的主题音乐形象,进而结合个人演奏体会,从演奏技巧、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该作品的艺术表现作出重点阐述。
希望使演奏者对该作品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增强演奏该作品时的细节处理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二胡;长城随想;音乐;形象;演奏On the theme of the musical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Music majorAbstract: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is a description of our national interest not fought courageously towards the light of the erhu works, it is the fusion of the distinct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strong national flavor.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creative background, discusses the row, war exercises, etc. Here offering four movements of the theme music image,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personal playing experience, from playing skills, music style, emotional expression, make emphases o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works. Hope the performer of the work have a more in-depth,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enhance the details of the deal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ve force to perform the work of the.Keywords: erhu;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image; artistic expression目录前言 (1)1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简介 (1)1.1曲作者简介 (1)1.2创作背景 (1)2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 (2)2.1 关山行 (2)2.2 烽火操 (3)2.3 忠魂祭 (4)2.4 遥望篇 (4)3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艺术表现 (5)3.1《长城随想》的演奏技巧 (5)3.1.1慢长弓的运用 (5)3.1.2快弓的运用 (6)3.1.3颤弓的运用 (7)3.1.4抛弓的运用 (8)3.1.5砍弓的运用 (8)3.1.6滑音的运用 (8)3.1.7半音阶的演奏 (9)3.2《长城随想》的音乐风格 (9)3.3《长城随想》的情感表达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前言刘文金先生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是现代题材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之一,全曲共分“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四个乐章,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摘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一切的表现是以运动的形式在进行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逐步将作品各个部分陆续显示出来,并发展到结束,决定了它是以动态美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这一特性。
关键词音乐音乐美特性音乐美即音乐所具有的美的品味。
这种美的品味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即它是音乐家富于个性的能动创造,把客观世界以及人的思想感情的美加以集中、提炼和升华,并运用富于独创性的音乐形式予以体现的结晶。
波兰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说:“构成音乐特殊性的一切其他因素,其根源都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
正是由于音乐所使用物质材料的这些性质,才形成了下面这些音乐美的特性。
一、音乐美蕴含在现实的艺术生活中音乐美存在于乐音及乐音的艺术生活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别于其他艺术。
绘画通过构图、造型设计,颜色表现它的美,文学通过概念符号——文字表现它的美,而唯有音乐是通过流动的音符之间的巧妙关系,协调对抗,追逐和谐,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或呈现在主体的心灵面前,使之感到美的愉悦。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通过声音有组织地塑造音乐形象,并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这是音乐美的一个显著特性。
它区别于自然性质的日常音响,也不同于人的语言音调,但是一般经过了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结合在音乐作品当中。
音乐的美包括声音的美和形式的美两种,声音具有模拟和描绘的表征意义。
世界在不停息的运动,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丰富的音响。
通过客观事实使得作曲家可以利用各种特殊的音响手段作为媒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生活艺术,描写客观世界。
声音的美比较感性,同时又是形式美的组合要素,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音乐美,因为它还不具备构成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这一音乐美的基本特性。
而形式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美,除了必备声音美,还要通过约定俗成的种种手段而得以体现的。
人们可以根据刻画音乐形象的需要,有效地把握力度、音色、节奏、速度、组织起旋律音列,设计好调式调性,运用好和声、复调,选择好乐队,造成富有表现力的音响建筑。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同时又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
音乐具有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在给人们提供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既有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同时又有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标签: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想象性情感性时间性流动性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性情,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
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
正式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一、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音乐艺术并不是以单纯模仿自然界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
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
同时,音乐的情感内涵又存在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音乐想象的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够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具有一定情感的意象,来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听众或欣赏者才可以运用听觉去感受这些特定的情感。
例如喜怒哀乐等。
当这些情感元素与欣赏者或是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所以这种感情便在欣赏者或是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
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

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
王福生
【期刊名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形象,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和其他文艺形式相比,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音乐的表现手段是依一定的规律来运用的声音。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作品是怎样反映客观事物的?【总页数】1页(P96)
【作者】王福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
2.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思维
3.音乐艺术活动在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评《音乐艺术多维视角探索》
4.浅析高雅音乐艺术与流行音乐艺术的融合
5.传播学视域下的影视音乐艺术研究——评《影视音乐艺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特征

乐的 内容美和词体 与乐体 的形式美完美统一而形成综合性整体形态为特征。
关 键 词 : 艺 术歌 曲; 音乐 形 象 ; 征 特
中圈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0 8 - 88 2 1 —0 3 —0 J 6 A 10 " 39 f0 1∞ - J 02 2
艺 术歌 曲是歌 曲的 重要 体 裁形 式 , 一 种盛 行 是 于 l 、9世 纪 欧洲各 国 的抒 情歌 曲。典型 的古 典艺 81
画意、 声韵 歌鸣之 品位 , 丰 富 的意 境 描绘 , 刻 的 其 深
舒 伯特艺术 歌 曲的音乐 形象 以歌词 深刻 的思想 内容 , 曲调动人 的情 感 魅力 与 钢 琴伴 奏 丰 富 的艺 术 感染 力三 者有机 结合 、 美统 一为特 征 , 完 即歌词所 表 达 的文学 形象 , 曲调 所 表现 的音 乐情 感 与 钢琴 伴 奏 的音 型 、 体 、 织 节奏 和声 等音 乐要素所 描绘 的艺术 意
NO. 0ll 22
G n r lN . 4 e e a o 7
试 论 舒 伯特 艺 术歌 曲的音 乐 形 象特 征
赵 宏
( 宁 职 业 学 院 , 宁 铁 岭 12 0 ) 辽 辽 10 0
摘 要 : 通过对舒柏特 艺术歌 曲的歌词 、 曲调及钢琴伴奏 的内容、 形武及其创作技巧与风格特点 多层面、 多角度 的分析研 究, 深
术 歌 曲 , 是音 乐会 和音 乐 院校 声 乐教 材 的 经典 曲 也
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

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艺术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从具体与抽象这一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哲学的视角审视音乐中的一般要素和音乐的接受客体,提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
关键词:音乐具象抽象音乐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无形存在的事物。
音乐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音乐的发展进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群的思想理念。
笔者将主要从音乐的整体含义上阐述音乐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和抽象的音乐因素。
一、具象与抽象的内涵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
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
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
现代抽象艺术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提炼或重组,使之简约;二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
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创作依据,减去被认为是次要、偶发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的内容;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
后者分情感型和理智型两类。
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罗等;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以K.C.马列维奇和P.蒙德里安为代表。
抽象主义思潮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
现代抽象艺术运动整体上是对模拟自然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Art)。
具象艺术(figuralart)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特征

摘 要: 本文 以舒伯特艺术歌 曲为根本 出发 点, 通过 对其作 品词 曲、 钢 琴 伴 奏 形 式 及 内容 、 音 乐 艺 术创 作 风 格 特 征 , 进行 深层 次、 全方面的调研 。 归纳出艺术歌 曲在音 乐形 象塑造方 面 具有 以下特征 , 即, 钢琴伴奏丰 富、 词 曲思想 内涵深厚 、 艺术魅 力独特 感人 , 这三方面特征 融会贯通 、 和谐统一。对 艺术歌 曲 音 乐艺术形 象在 乐坛呈现百花 齐放 的态势 ,从现 实主 义视 角 连 来 看 , 艺术 歌 曲音 乐形 象塑 造 以 音 乐创 造 的 理 念 与 原 则 为 基础 , 其 以彰显现 实的理智抽 象性和情感具体性为根本任务 , 以 实现 符 合 现 实的 具 有 典 型代 表 意 义 为基 本 特征 。从 现 实主 义 美学价值和意义的视 角来看 ,艺术歌 曲艺术形象的特征 主
艺术歌 曲盛行与 1 8 、 1 9世纪的欧洲 ,是一种重要 的抒情 歌 曲题材 。古典艺术歌 曲的魅力在俄罗斯 、 法 国、 荷兰等 国作 曲家 的精心创作 、浪漫主义诗人的填词下 ,得到 了充分的彰 显 。经典艺术歌 曲词曲浑然天成 , 配乐细腻丰 富, 曲调跌宕起 伏, 营造 了深邃 的艺术氛 围。 舒伯特在音乐领 域卓然超群 ,其音乐作 品曲调彰显音 乐 情感 、 歌词 凸显文学形象 , 钢琴配乐 的节奏 、 音型 、 织体 巧妙 营 造音乐氛围 , 在三者有机的配合下音乐形象鲜 明而具体 。 丰 富的歌词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 、 内容
不仅具有 以音乐为灵魂 , 以形象 为主体 的共性 , 同时具 有“ 源 于诗词深刻含蓄的情感 , 源于生活形 象生 动的形象 ” 的个性 。 三 、舒伯特艺术歌 曲音 舒伯特所处 的历史时期是奥地利最为动荡 的时代 ,法 国 符合诗词意境 的钢 琴伴奏 大革命失败后 , 封建势力 逐步强大 , 奥地利进入“ 反 动联盟 ” 的 音乐形象 寓之 于艺术歌 曲之 中,其在塑造 中的核心特征 黑 暗统治时期 。而在精神领域 , 人们 的思想得 到解放 , 浪漫主 是综 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音乐作品 中的各个音乐元素协调 义思潮 也应运而 生 , 进 而涌现出诸如席勒 、 缪勒 、 歌德 的一大 统一 , 共 同致力于乐 曲演 奏 , 在跌 宕起伏 、 动人心 弦的曲调 中 批思想进步 的浪漫主义诗人。 受新思想 的影响 , 舒伯特成为浪 塑造 生动形象 、 个性鲜明、 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形象 。 漫 主义 的代表 , 他 以浪漫 主义诗 词为歌词 , 并为之谱 写曲调 , 舒伯特对音乐有独到的见解 , 在舒伯特 的音乐作 品中 , 钢 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歌词所隐含的深厚 意境 ,进 而实现了音乐 琴伴奏不再仅仅是歌词弹奏的附庸 , 而是独立 品, 单纯的钢琴 与诗词 的有机结合 , 使得音乐作品更能打动听众 内心 , 这也能 伴奏仍能为听众带来听觉盛宴 ,在 音乐 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音乐艺术形象的“可视”性作者:王德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凡艺术都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必然,音乐艺术亦莫能外。
多数时候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悦耳动听,而忽略了音乐的艺术形象呈现在人们脑海中是具有视觉性的形象的。
本文以存在于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性质艺术之间的组织要素异同为线索,探讨了音乐艺术形象的“可视”性是“想见”出来的。
而绘画艺术形象的可视性是“见想”出来的。
关键词:音乐;绘画;可视性;器乐;声乐作者简介:王德芳(1960.3-),男,民族:汉族,西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艺术及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3音乐,从其本质属性来讲是听觉的、音响的乃至情感的,且在一定时间里律动的艺术。
多数时候,人们不太注意音乐塑造和感知的艺术形象其实与绘画有着类似的“可视”性。
不然的话,音乐真的“仅只以和弦、琶音和不同音高上的重复来娱乐自己,而没有让一个独立的乐音形象明确地呈现出来”①的意义了。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无关”②。
可见音乐与绘画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以下是笔者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就“可视性”所做的比较分析。
一、音乐与绘画基本组织要素的异同大量的音乐的实践证明:音乐与绘画虽有艺术属性的界定,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或沟通之处。
二者都讲求美的艺术形象塑造,都讲求美的艺术形象感知、认识及批评。
但是,与绘画不同而与文学相似的是塑造音乐的艺术形象并不在于直观的视觉感知,其艺术形象的“可视”性塑造是先听到涌动的悦耳乐音,再在“联觉/联想”的引导下,利用情感体验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局部到全局,由恍惚到稳定地“看见”艺术形象。
可见,音乐的艺术形象是“想见”出来的。
另外,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前提,首先是解读声音的、文字的、乐谱的符号。
人们一边在解读符号,一边主观臆断出艺术的形象。
也可以说,音乐的艺术形象是用心,用情感体验“看”出来的,所谓“象由心生”。
因此文艺理论把音乐归类为“想象的艺术”。
而绘画正好相反,其艺术形象是“见想”出来的——绘画首先塑造出客观、静态的固定艺术形象,然后才有他人的视觉感知和鉴赏,继而才有审美的思考。
不难看出,音乐的艺术形象与绘画的艺术形象之间有着主客观的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归根究底是由艺术构成的“感性材料”——“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③的不同而造成的。
(一)音乐与绘画相似的基本组织要素音乐和绘画看似泾渭分明的两种艺术。
二者之间其实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联系。
很多人不太在意,绘画中讲求的点、线、面、色彩、主色调以及明暗、节奏等等基本组织要素也存在于音乐领域之中。
音乐中的“点”便是单个的乐音。
如同单一的点在绘画中无意义一样,单个的乐音也不能构成任何的音乐意义;音乐中的“线”,即是乐音所构成的“音程的连续构成了曲调进行的线条,即‘曲调线’(或称‘旋律线’)”④;而音乐中的“面”即音乐的“织体(texture)”。
织体,特指音乐作品整体的曲式、和声结构以及由此而生的(横向)各声部旋律与(纵向)和声连接的呼应关系(这层意义亦不悖于单声部作品)。
织体以纵横的二维空间性反映了作品的组织结构,反映了不同作品的体裁、调式、调性、风格以及和声功能等等形式特征。
织体也类似于绘画的空间布局和主色调。
说到色彩,音乐与绘画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音乐中的色彩——音色,其内涵较为丰富。
乐音作为音乐的基本材料,其基本属性之一就是音色。
不同的乐器或人声,不同的和声配器,甚至不同的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
此外,蕴含于音乐作品中的调性(调式)、和声、配器等等基本组织形式都有着鲜明的音色意义。
在音乐中,不同类型的音色以描绘对象为出发点,刻画出具有鲜明色彩的艺术形象。
用音色表现艺术效果的音乐作品,集中地体现在交响音画、组曲等音乐作品中。
如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引子——春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之中的“波兰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的大门”等等。
在此不一一赘述。
说到音色与色彩,不得不探讨音色与色彩的明暗问题。
音乐欲刻画艺术形象不可避免地用音色变化来表现绘画似的明暗效果。
对音色明暗的感知,笔者以为追根溯源是建立在人们对于音高判断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的。
人们普遍以为:音越高就越是显得轻盈、小巧或明朗;音越是低就越是显得厚重、硕大或暗淡。
这一心理机制不仅影响了作品的调式、调性、旋律、和声进行等等的写作,同时也限定了作品的配器选择。
例如,在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组曲《动物狂欢节》里,“大象”就是一首低音大提琴的独奏曲。
该曲在bE大调上以3/8拍子演奏,似乎表现了一只硕大的象正在跳着笨拙的舞蹈。
倘若改用小提琴演奏,则绝不会有“大象”的形象认同。
同理,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祝英台的艺术形象主要由小提琴塑造,而梁山伯的艺术形象则主要由大提琴担任。
为什么作这样的配器安排呢?因为素有乐器“皇后”之称的小提琴,其音色轻盈、委婉,非常贴近女性的气质,适合表现祝英台的艺术形象。
大提琴较小提琴而言,则显得深沉、稳重,具有男性化的气质,适合表现梁山伯。
这样的选择源于生活中的男性总是显得比女性硬朗、强壮;而女性总是显得比男性纤巧、委婉、细腻。
如果有谁将表现二者的乐器颠倒一下,则会让人大跌眼镜,显得荒诞不经。
正是音乐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上的器乐音色,才准确地模拟了自然界、社会界林林总总的事物,才得以实现艺术表现生活的目的。
(二)音乐与绘画的组织要素区别音乐与绘画虽有以上的相似的组织要素,但是二者本质区别仍然是明确的。
此两种艺术虽然都能实现艺术形象的“可视”,然而由于人的感官接受的截然不同——音乐的听觉接受,绘画的视觉接受,终而导致二者在时空中的明显不同存在形式。
虽然时空是不可分割的,但是音乐更侧重于时间性的意义,所谓“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则侧重于空间性的意义,即“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如果抛开了时间的意义,音乐则无法流动。
同理,若抛开了空间的意义,建筑、绘画也无处凝固。
音乐与绘画,因感官、时空存在以及展示形式的动静态等诸多区别,致使组成两种艺术的各自基本组织要素的性质也截然不同。
音乐与绘画都使用了点、线、面、色彩、色调、明暗、节奏等等组织要素,在人的心理转换机制中对于两种艺术形态便产生了“同构联觉”的联系——“我们可以将这种由不同事物引起的相同心理运动体验从而产生的二者之间的联觉称之为‘同构联觉’”⑤。
“同构联觉”的产生是基于在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或者叫‘同形’或‘同态’关系”⑥的本质联系而产生的。
就音乐与绘画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来讲,音乐塑造艺术形象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动态地演奏(唱)出既定的作品。
精心组合的乐音经人的听觉感受后,再经过“想象”、“联想”及“通感”的领悟,塑造出主观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绘画则是以视觉的、静态的、客观的方式在既定的空间里展现“既成事实”的艺术形象。
如果说对于绘画艺术形象的欣赏、接受首先是以“眼”观物的话。
那么,对于音乐艺术形象的接受和欣赏则首先是以“心”观音。
二、器乐与声乐中艺术形象的“可视”性区别有人将器乐称之为“纯音乐”,而把声乐排斥于“纯音乐”之外。
所谓声乐,即指一切用人声和这诗词歌谣演唱出的音乐——其范畴涵盖了歌唱艺术、戏曲声腔艺术、曲艺说唱艺术,以及宗教经文吟唱等等。
由于器乐与声乐的“感性材料”的不同及组合形式的不同,二者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一定是有所区别的。
(一)器乐塑造“可视”性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作为“纯音乐”的器乐,自身又分为“无标题音乐”和“标题音乐”两类。
所谓的“无标题”,是指作品无文学性标题而言。
如肖邦所作的大量《夜曲》等钢琴作品都属于无标题音乐。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其中有较多的音乐作品属于标题音乐。
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田园》、《英雄》,斯美塔那的交响音诗《我的祖国》,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等。
对于标题的意义李斯特有如下解释:“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
标题赋予器乐以颂歌、酒神祭歌或哀歌——一言蔽之即一切抒情诗体的性质”⑦。
由于音乐语言的“语焉不详”,器乐中的无标题音乐给人的联想/联觉空间比较自由和宽泛,几乎没有主题乐思的约束,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其乐思并不恒定。
故而说无标题音乐更能直接深入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
然而,标题音乐确定了音乐的乐思方向,在创作、理解和鉴赏作品时都会按照既定的乐思方向去构思艺术形象,一般来说不易产生岐解,这就增强了音乐艺术形象塑造的确定性。
也就是说作为器乐的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是各有千秋的。
(二)声乐塑造“可视”性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而乐器从之”(《礼记·乐记》)。
在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声乐,或说是载歌载舞的歌唱。
上溯到古希腊,《荷马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边弹着诗琴(里拉琴)边吟唱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到:“《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⑧。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的《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的戏曲念白,在朗诵时无不具有“宣叙调”般的吟哦,无吟哦无以体会诗韵。
从古至今,声乐曲少不了曲调和歌词两大组成部分,声乐曲都必备诗文般的歌词(声乐曲均可看成标题音乐——都有文学性的标题。
《无词歌》、《练声曲》除外)。
诗与歌的结合构成了声乐。
这里既有音乐历史演进的必然,也是声乐艺术抒发情感的本性使然——“情动于中而行语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毛诗序》)”⑨。
关于诗与歌、乐的渊源还可以引用唐末宋初产生的“词”为之佐证。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诗”。
最初的曲子词都有曲牌。
曲牌的作用在于区分不同曲子及填词格律的差异。
较著名的曲牌有“忆秦娥”、“菩萨蛮”、“采桑子”、“水调歌头”、“如梦令”等等。
彼时,曲牌即词牌。
曲子与词,也可以说音乐与诗词是浑然一体的。
据此推断,声乐曲中的词曲结合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可偏颇的整体。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语言停止的所在,就是音乐的开始”。
此话其实不尽然。
恰恰是语言为声乐艺术形象的“可视”,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正是语言文学的参与才使得声乐演唱的艺术形象较之纯器乐更为精确和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