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动画电影《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赏析[权威资料]

动画电影《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赏析[权威资料]

动画电影《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赏析动画短片《桃花源记》根据陶渊明的同名散文改编,该动画短片巧妙地将3D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相结合,运用水墨、皮影、剪纸等中国传统元素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中国动画。

2006年,该动画电影获得日本TBS电视台举办的数字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还获得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王”大赛最佳短片奖等。

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而仅仅只有15分钟的动画电影《桃花源记》在日本动漫大赛上能够获奖,这是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巨大鼓励,为我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影片讲述了东晋年间,以捕鱼为生的武陵渔人无意间闯入一片世外桃源,较比外面喧哗、残暴的复杂世相,那里的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单纯日子,他从这些朴实的村民身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1]但这片美景恍若梦境,可遇难求。

短短的15分钟,这部动画短片利用3D动画技术模仿中国传统水墨的泼墨、晕染等笔墨意蕴,将皮影人物的动作视觉效果做到极致;影片结合许多中国传统艺术,比如工笔、皮影、剪纸、戏曲、水墨等,将传统艺术元素与民间美术融合起来,使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

一、三维技术与水墨画的结合我国水墨动画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形式与动画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浓郁东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动画特点,在世界动画领域独树一帜。

我国早期的水墨动画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这个时期的水墨动画主要以单线平涂的绘画方式为主,动画中的水墨效果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分层染色,制作过程复杂,表现出的水墨效果一般,动画效果缺乏流畅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不断运用于动画制作中,三维动画技术与水墨的结合使动画效果具有顺畅性、流动性、层次性,将虚实相生的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人物动作和表情上,是传统水墨动画达不到的效果,《桃花源记》就是三维技术和水墨画相结合的作品。

[2]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中,场景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对作品情感及主题的理解,这表明场景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角色表演空间,更是整体外部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1500字音乐是一种极为美妙的艺术形式,其能感动人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思考和想象。

音乐之声是一部代表性的音乐电影,它改变了世界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的威力,思考着音乐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家的艰辛和付出,下面是我的赏析心得体会。

首先,电影《音乐之声》传递了关于音乐的深层次的意义。

电影中,音乐成为了犹太女孩玛莉亚,她重拾生命的关键。

乐器弹奏和歌唱是她的热爱,是她表达情感的方式。

音乐带给她幸福,也引导她为他人奉献。

这让我想到,音乐不仅仅是为自我而存在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激情和关爱,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文化传承。

在影片中的修女们也可以从音乐中寻求安慰,唱出对上帝的赞美和祷告之情,这说明了音乐不仅仅是为了人们的个人娱乐、放松和消遣,它承载着人类的文化背景、人文思想和历史遗产。

其次,电影《音乐之声》还有独特的表现手法,比较突出的有音乐和情节的结合。

电影中的音乐曲目虽然早已在各国熟悉传唱,但是通过电影的媒介,这些音乐曲目再次展现出深挚的内涵和内在逻辑。

在电影中,音乐与情节紧密结合,每首歌曲都代表着角色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中的关键时刻,从而达到了戏剧化的效果。

比如,歌曲“离别前的夜晚”抒发了角色们的离别之痛,歌曲“熙熙攘攘”的旋律感染了观众,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歌曲的节奏欢快起来。

这其中,音乐作为影片的灵魂和基础,对于电影全程的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家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通过对音乐家们的生活和创作过程的描写,让人们了解到音乐家是多么的敬业和专一。

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创作出那些动人心魄的乐曲。

音乐家们的内心世界也被电影深刻地展现出来,他们深沉的情感、严谨的态度和强烈的使命感,激励着我们向他们学习,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电影中音乐家纪德博格的话深深打动了我:音乐可以充实你的人生,令你感受到无限的欢乐、心灵的升华和思想的振奋,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和充实。

《冷山》艺术赏析

《冷山》艺术赏析

《冷山》的艺术赏析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陈明101050010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日益多样化。

现代社会,电影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艺术表现方法。

电影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成功的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表演艺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文字艺术,这些也使得电影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有很多,但我相信,不管以哪些要素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电影的艺术性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2003年的美国电影《冷山》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在这部电影里,主题、内容、画面、音乐堪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试着对《冷山》作一些艺术赏析。

首先,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选材上是非常广泛的。

艺术的材料,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一种美学元素,但不管是何种材料,在选择上都是以美学为其最终目的。

对美的定义,历来争论不休,今天依然很难给它下一个定论。

但是,毫无疑问,大自然是美的,纯净的爱情是美的,真诚的友情是美的,无私的亲情也是美的……《冷山》以美国内战时期一对恋人的故事为素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战争。

有人说它着力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有人说它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就我看来,《冷山》以战争为背景,以男女主角在战争中的遭遇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几度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而战争和爱情,永远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两大主题。

艺术家们也都尝试过用自己的方法来诠释这两大主题。

在这部电影里,很少有直接表现战争场景的画面,更多的是表现人们在战争中的生活,但带给人的感觉远比直接表现战争的血腥更真实、深刻,这样的呈现也使得结尾的安静、祥和更显可贵。

爱情,可以有很多种。

这部电影里的爱情,和信仰有关,和等待有关,和忠诚有关,当然,也和战争有撇不开的关系。

战争是丑恶的,这样一份爱情,在战争年代,却只会显得更加难得、美丽,也更能打动人心,在人们心中激起深深地共鸣。

《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探析

《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探析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海上钢琴师》的音乐探析赵悦名河北传媒学院摘要:《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电影,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爵士钢琴音乐独具的艺术魅力。

同时,钢琴音乐推动了电影剧情,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浅析了《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特点,并对《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进行了演奏分析和艺术探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音乐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23-03经典电影能历经岁月而经久不衰,反而如珍藏的醇酒历久弥香。

《海上钢琴师》即是一部经典的音乐艺术电影,不仅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还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具有完美的艺术综合效果。

特别是这部电影对钢琴音乐的运用,增强了其听觉感染力,并深化了电影主题和思想。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钢琴音乐。

《海上钢琴师》通过音画结合,并由1900在电影中的钢琴炫技对爵士乐具备的独特魅力进行了充分展示。

一、《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特点(一)音画结合在电影中,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音乐与电影画面传递的情绪是保持一致的。

音乐与电影画面的结合,即音画结合,能有效增强电影的听觉和视觉感染力,对于表现电影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钢琴师》的音画结合堪称完美,不仅促进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烘托了背景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电影情感。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海上钢琴师》中的插曲(Playing love》为例。

该插曲的音乐背景,是电影主角1900在对钢琴音乐进行录音,其前奏是1900用D大调主和弦,信手按动琴键,形成大量琵音伴随着临时变化音,并将作为低音,完成对半音化音阶式走句的引奏,6连音、9连音和7连音同时在第六、七小节中出现,具有灵活的节奏,对爵士音乐具备的散拍特点进行了精妙体现,呈现出具有自由特质的音乐,这正对应了1900的人物性格,无拘无束,世俗无法束缚他,周围一切与他均无任何关系,他只在自我世界中生活。

电影赏析课 理解多元文化与艺术审美

电影赏析课 理解多元文化与艺术审美

电影赏析课理解多元文化与艺术审美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视听上的享受,还成为了我们理解多元文化和提升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

电影赏析课,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探索电影世界的大门。

电影是一面反映社会和文化的镜子。

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我们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比如,印度电影常常以其华丽的歌舞场面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日本电影则以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令人印象深刻;而好莱坞电影则凭借其强大的制作技术和全球化的叙事风格,传播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电影赏析课上,我们可以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作品,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这种对比不仅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还能促使我们反思自身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多元文化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从故事的题材选择到角色的塑造,从场景的布置到音乐的运用,每一个元素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为例,它以京剧演员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沉浮。

影片中的京剧表演、传统服饰和礼仪等元素,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而在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我们则能看到巴黎的浪漫风情和法国人独特的生活态度。

电影中的咖啡馆、街头艺术和欧式建筑,无不传递着法国文化的浪漫与优雅。

电影赏析课不仅让我们接触到多元文化,还能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艺术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它包括对色彩、构图、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的欣赏和评价。

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常常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比如,暖色调可能会给人带来温馨、欢快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能让人感到孤独、压抑。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全片大部分时间都采用了黑白画面,只有一个小女孩的红色外套成为了唯一的色彩亮点,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构图也是电影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电影《战马》的音乐艺术赏析

对电影《战马》的音乐艺术赏析

作者: 丁欣欣[1];李炎[2]
作者机构: [1]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1;[2]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71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54-15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9期
主题词:�战马》;音乐;表现艺术
摘要:�战马》是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重要作品,并且由著名影星联袂主演。

电影在登上银幕之初就获得了广泛好评,其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的阵容上都体现了华丽的特色。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从小到大的生命经验和历程中与一匹马的珍贵友谊,期间男孩与马都经历了各自命运的重大转变,最终得以重聚。

影片中引用到的音乐元素丰富,气场强大,对整部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战马》中的音乐艺术,从而为影片的解读树立一种新的视角。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

作者: 周向东[1];聂翔[2]
作者机构: [1]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2]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28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41-1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6期
主题词: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艺术
摘要:电影《音乐之声》可谓家喻户晓。

剧中运用的很多经典音乐,使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主要探讨了剧中音乐的艺术赏析,研究其审美价值。

本文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音乐之声》的背景,主要从电影基本剧情和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

得出的结论是,《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可从音乐融合度高、通俗易懂、内涵丰富和画面感强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1摘要1 通过赏 影 音乐 声》 认为 析电 《 之 , 作者 音乐自 的 在配 影友 过 身 特色 合电 展的 程
音乐的功能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
中 起到了良 好的作用。 通俗化的音乐曲 调容易 被更多的 人接受认同, 而艺术化的音乐 形式又使得电 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的深入人心, 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使电 影所 引 从而 影
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 罗杰斯(R c a d i h r Rodgers)。 经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 他曾
和+ 几部歌剧, 音乐麒 音乐之声》 以及改 编后的电影《 音乐之声》 均在其中。 就音乐 的艺术性来看, 《 音乐之声》 中的音乐形象 鲜明生动, 感情真挚朴实。 例如插曲“ 雪绒 花”它的歌曲曲调朴实感人, , 音乐形式流 畅简洁, 但简洁中又蕴含了高超的写作技 巧, 蕴含了较高的艺术性。 它以奥地利的 民歌风格, 表达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 正如歌词所言:“ 雪绒花, 雪绒花, 清晨 迎着我开放, 小而白, 洁而亮, 含笑点头多 可爱。 洁白的小花朵快开放, 永不败, 愿我 祖国春常在。音乐作品短小简洁却蕴含 ” 了比较丰富的艺术含义。 可以说, 正因为音乐具有通俗性的特 征, 才能够被众多的观众所接受、 喜爱;正 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 才能更深 刻的打动观众, 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而,音乐之声》 《 的音乐所具有的通俗性 与艺术性的特点为这部电影音乐的整体 成功奠定了基础。 其次, 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首歌曲与剧情的结合上, 得到更深的体会。 例如伴随着玛利亚的出 场, 她演唱了歌曲 音乐之声》这首歌曲 《 。 出现在片头, 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 抒发 了自己对故乡、 对大自然、 对音乐的无比 热爱之情。 乐曲气息宽广, 饱含深情, 动 生 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结合影片中 的画面— 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期末考查要求
统一使用信纸封皮为本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
字体工整回答问题表述清楚、准确、深刻,内容充实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期末考查
1.根据影片《十面埋伏》有关内容谈谈影视剧主题歌
“在那绿色草原上有我的家乡,童年时你我曾一起玩捉迷藏,阳光下轻风吹起陈陈绿浪,没有愁也没有忧伤……是你,我的真爱。

春的女神到来,遍地鲜花怒放,彩蝶纷飞带你我奔向前方。

手牵手不再悲伤,你那声音永在我心中荡漾”
电影《十面埋伏》的主题曲《爱人》由梅林茂作曲,凯瑟琳-巴特尔演唱。

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工作者,负责配乐的港日电影超过三十部,在国内多个电影节中获奖,并以《慌心假期》一片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

凯瑟琳-巴特尔嗓音高吭雄厚,演唱技巧娴熟卓越,擅长演绎巴洛克时期至近代作曲家笔下的佳作,曾五度夺得格林美音乐奖。

二者合作用美声演唱方法和音色为影片注入了极有亚洋特点的音乐表现艺术形式。

主题曲在片中时隐时现,贯穿其中,为片中情节起着描绘、写意的功效,歌唱深情,感情真挚细腻,极具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出现在影片最末的那一次,惊心动魄的比斗之后,小妹已经奄奄一息,一切都要过去了,这时开始回荡这首歌,让人不禁想起小妹与随风从开始相识到最后相知的各种情景,尤其是在花海时,小妹的那句话:“你说会带我到山野烂漫处”,回想到此处,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感到叹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沉默。

但唯一的不足却是这首主题曲,整个歌听完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原因,我认为在渲染大唐文化、江湖侠客的神韵方面有些欠缺。

张艺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都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音乐作品也应如此,而这首《爱人》却没能体现民族内涵和情感韵味,听上去更像西洋歌剧,让人遗憾不已。

主题歌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能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影片的思想意义;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能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能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绘地方风貌,以引起观众对时
间、空间和环境的联想,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真实,大大加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谈谈张艺谋影片的美学思想
张艺谋导演曾说:“即使影片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我也不会在乎,只要我的影片能够为观众留下过目不忘的灿烂3分钟!”他的所有影片,无论《十面埋伏》、《英雄》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张艺谋美学思想的集大成。

以《十面埋伏》说明:
影像美学方面:奢靡华丽的牡丹坊、苍翠祥和的竹林、油画般灿烂的树林、水墨风格的白桦林、银妆素裹的雪山、满山遍野的白色花……人间所有美景在两个小时的镜头下万花筒一样让人应接不暇,赋予了影片绵密的质感。

偏偏这些人间仙境下烘托的却都是刀剑铁蹄的厮杀场面,这种坚硬的故事内容残忍地撕开了形式上的唯美,形成反差,达到了很好的视觉娱乐效果。

情节美学方面:盲女小妹彩衣云鬓,长袖飞舞击打着乐坊里画着牡丹图型的鼓;远处的密林,埋伏着的藤牌兵悄悄逼近的让人感觉到的隐隐杀伐之气;漫天飞雪中,金城武、刘德华刀光剑影侠气冲天;翠竹林里,正邪两面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瞭乱,提心吊胆……这许许多多的片段都让人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了情感上的满足。

音乐美学方面:《十面埋伏》有具艺术性的剧中爱情语言与对话;有丰富新颖的音效;主题曲《爱人》演唱深情,感情深刻细腻;民歌《北方有佳人》在影片一开头由小妹唱,后来随风跟着和,而在最后的无垠雪景中,随风抱着小妹的尸体为她唱这首歌,渲染两人内心的爱意,也给人心痛及意犹未尽之感,让人永久回味。

人物美学方面:张艺谋镜头下的女性总是命运多舛,自始至终贯穿着浓郁古典的中国气质,同时有着一种类似桀骜不羁的叛逆;她们一方面遵循着社会赋予她们的角色使命,另一方面又渴望自由,可以说集成了传统与反传统一身;她们表面冰冷,内心火热,一点火星便足以形成燎原之势。

金捕头就是这样的火种,小妹遇上金捕头,便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这其实是对一种现存生活状态的叛逆和否定,一种追寻真我的抉择。

对自由的向往使她冲破道德的樊篱,渴望过“风一样的生活”。

但是,背弃世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相当沉重,有时候甚至是
以生命为赌注,小妹最终用年轻的性命换来一曲追求真爱的挽歌!这是张艺谋对悲剧美的演绎。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色彩华丽而不铺排,音乐震撼而不媚俗,视觉独特而不怪谲,情节紧张而不血腥,主题纵深而不晦涩,给人视觉上的惊艳和震撼,的确达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我的美学思想:
自从电影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

它集合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成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终生难忘,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宝贵资源。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许多优秀影片通过直观的艺术手段感染、鼓舞着青少年去探究、去感知、去实践,从而自主发展,选择好自己人生走向。

优秀的影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决定人生的道路,电影的教育功能不言而喻,而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影视世界中去感受、理解影视的艺术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探究的能力。

人们在美的判断上向来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谈到趣味无争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谚语表明,人们在美的判断问题上是完全自由的,没有确定的准则可以依循。

即使有了确定标准,人们也不会拿它们当真,因为对标准的违背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其他领域中,违背标准,就有可能受到公众的谴责,甚至遭到法律的惩罚。

由于在美的判断问题上,既没有抽象的标准,即使有所谓的标准也不会因违背标准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就可以充分展示个人的偏爱。

所谓审美共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在全球化时代,审美和艺术在很长时间里依然会体现文化的差异性,但这些差异性将受到共同追求普遍性的理想的调和。

由此,差异性将不再是敌对的差异性,而是欣赏的差异性。

自我对他人的欣赏式的尊重,将成为全球化时代对不同文化的基本态度。

作为这种欣赏式的尊重的核心,是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友好。

只有这种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友好态度,才能彻底改变冷战思维,促进全球化时代新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