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影视音乐赏析

影视音乐赏析
影视音乐赏析
影视音乐赏析
目录
影视乐赏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部影片中音乐的作用。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音 乐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氛围。电影中的钢琴音乐,无论是悠扬的旋律还是激昂的节奏,都与海上的 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其次,音乐还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主角1900在钢琴上创作并演奏出动人音乐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忧郁 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部影片中音乐的结构类型。《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以钢琴为主,辅以管弦 乐和电子音乐。钢琴的旋律优美,富有诗意,与海上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相得益彰。管弦乐则增强 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深度,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立体。而电子音乐则通过现代的节奏和律动,为电影 注入了现代感
最后,我们来探讨这部影片中音乐的美学特质是如何得到反映的。《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美学特 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表达,展现了电 影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二是现代的音乐元素,通过电子音乐的运用,为电影注入了现代感;三是音 乐与剧情的紧密结合,无论是旋律、节奏还是情感的表达,都与电影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紧密相连
-
感谢您的聆听

《英雄》电影音乐赏析

《英雄》电影音乐赏析

《英雄》电影音乐赏析《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唯美、浪漫,表现了北方大地的一种情怀。

浓郁的北方音乐氛围,带人走进两千多年前的秦代。

音乐的沧桑带人走进历史,动人肺腑,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冲击,让人去接进古代的传奇。

电影取材于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战国末年,秦王为统一中国,连年征战,其他六国不想灭亡,派刺客刺杀秦王。

故事以黑色为底韵展开,铺天盖地,无形中表现出秦王的威严与冷酷,象征一种庄严,一种力量。

开始时的音乐给人一种苍凉,幽怨的感觉;然后又在这种沧桑的音乐之上加上了手鼓,使得整个开幕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

在一种沧桑的背景音乐下让人感觉不到苍凉或者是哀伤这是一种很好的配合。

影片逐渐拉开序幕,在卫士带着“无名”到城门口时,背景的音乐突然出现一声京剧中的男声,很有强调,配合着庄严地气氛。

在“无名”上殿的时候,画面出现了宏大的远近,配合一种沧桑那个的中国民乐好像真的回到了那种悠远的秦国,亲自跟着“无名”上殿。

刺秦王,从“无名”腾空前右脚踏地鼓声响起开始,同时的背景音乐还有一种特效,听起来蛮像恐怖音乐的,暗示“无名”的心中已经有了选择。

鼓声继续,并且节奏有逐渐加快的趋势,暗示这结果逐渐到来。

刺中时候,发出金属的碰撞声时,几乎同时是秦王的叫声,这一声用的是原声,而金属的声音则是加了特效。

这样同时的声音却是有两部分组成的。

“残剑”“飞雪”生死决斗,这一段的整体背景音乐是小提琴的低沉旋律,暗示着这里将有一个悲剧产生,同时已经开始启迪观众由于观看本片而产生的联想。

在小提琴低沉的音乐背景下,事情慢慢的发生着。

在“残剑”“飞雪”打斗的时候,鼓声又再次响起,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而最终不论是“飞雪”撕心裂肺的痛哭,还是“如月”无助的发泄,声音的震撼在观众的心里都产生了一种无以言表的东西。

《英雄》中全片贯通的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低沉的曲调,在剧情变化或者是激烈的场面的时候,鼓声就会响起。

在观看《英雄》的过程中,除了影片中低沉的音乐外,给人们最深印象的应该就是低沉的曲调,和那超强悍的音效。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1. 引言介绍《音乐之声》这部经典音乐电影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 电影概述详细描述《音乐之声》的情节、角色和主题,包括主要场景和时间背景。

3. 原声音乐赏析3.1 主题曲《音乐之声》解读主题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2 古典音乐介绍电影中引用的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运用效果和符号意义。

4. 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4.1 纳粹德国时期解释电影背景中的历史背景,包括纳粹德国时期的音乐政策和对音乐家的限制。

4.2 女性地位与自由意志探讨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和他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分析音乐在电影中成为女性自由表达的媒介。

5. 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5.1 音乐的教育作用讨论电影中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分析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5.2 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介绍电影中的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分析其在电影中的情节推动和情感表达。

6. 音乐与爱情探讨电影中音乐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分析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和强化剧情的手段。

7. 结语总结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赏析,强调其在电影史和音乐影响上的地位和意义。

附件:电影《音乐之声》的海报、剧照和相关音乐资源。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对其原创作品的权利,包括音乐作品的演奏、复制和发行权。

2. 表演权:指演艺人员对其表演活动享有的权益,包括音乐演唱和演奏等。

3. 作曲权:指作曲家对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改编、演奏和发行等。

电影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赏析
片中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 红”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 韵味迅速征服观众,至今仍为大众 所喜爱。
2.推动剧情发展营造特定氛围的电影音 乐
(1).《泰坦尼克号》
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 主要以主题曲《我心永恒》 为主,是一种以一首主题 曲带多段由不同乐器演奏 的乐曲组成。
每一次的出现都有他 所要表达的含义。
影片中的歌曲带给 我们的热血腾腾已渐 渐沉淀成了一种化不 开的怀旧情节。
什么是江湖,什么 是恩怨。这些疑问早 已在《沧海一声笑》 的歌声中化为乌有。
描绘这一类江湖人 的侠肝义胆,可谓: 苍茫江湖忆几朝,为 我沧海一声笑。
(二)根据剧情需要营造特定环 境或时代背景
1.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背景音乐
二、按照电影音乐的功能划分
复杂划分
(一)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 性格、 深化主题
1.《黄飞鸿》
一首《男儿当自 强》的经典旋律, 使人们很容易联想 到黄飞鸿的英雄形 象,这首曲子源于 民间的古曲《将军 令》。 ——民间音乐的生 命力。
2.《红楼梦》
按虽不是一部电影, 作为经典巨作来说, 它的任何东西都是 可以借鉴、学习的。
2.《大话西游》
按箫、琵琶(叙述) 大提琴、小提琴(小型交响乐队)
照电影音乐的构成元素由简单——复杂 划分
单一(音乐配器) 电影音乐类型所表现的内容、情
感并不简单!
(二)较为复杂的电影音乐类型
1.《加勒比海盗》
纯交响乐队伴奏
交响乐队配乐,德国小提 琴家协奏
音画结合欣赏更为生动2.《 Nhomakorabea国大典》
与头等舱人们用餐时播放的《蓝色多 瑙河》音乐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也构成 了底层社会人们的纯朴与上流社会人们的 势力、奉承的鲜明对比。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教案:电影音乐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影响;2.学会欣赏电影音乐,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首先,我们先从学生对电影音乐的了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谈一谈电影音乐对电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电影音乐的喜好,同时也可以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心中最令人难忘的电影音乐片段。

第一步:解释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解释一下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情感色彩:电影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来表达电影中的不同情感,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2.烘托氛围: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配乐来烘托电影的氛围,为电影场景增添更多的艺术表现力;3.引导情节发展: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来引导电影情节的发展,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第二步:欣赏电影音乐(25分钟)1.选择一段经典电影音乐,放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仔细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色彩和氛围。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电影音乐如《泰坦尼克号》、《星际穿越》等。

2.让学生在听完音乐后,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的解读。

第三步:分析电影音乐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0分钟)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3.利用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分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如何通过音乐来烘托氛围和引导情节发展。

第四步:创作电影音乐(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段适合一些场景的电影音乐。

2.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观察,结合自己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喜好,创作一段能够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的电影音乐。

3.让每个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表现。

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对电影音乐的新认识和理解。

《千与千寻》音乐赏析

《千与千寻》音乐赏析

《千与千寻》音乐赏析《千与千寻》音乐赏析一、导言《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的一部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该电影以其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和动人心弦的音乐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千与千寻》的音乐进行赏析,探讨其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音乐家久石让的创作手法。

二、电影简介《千与千寻》讲述了小女孩千寻在迷失神灵世界的冒险故事。

她不断与各类神灵和人物交流,最终逐渐成长并找到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

三、久石让的音乐创作手法1:久石让的音乐特点:久石让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在《千与千寻》的音乐中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常常运用旋律简单而又引人入胜的手法,使观众能够更容易地与电影情节产生共鸣。

2:久石让的创作手法:久石让善于运用小型乐队,通过合理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创造出与画面完美融合的音乐效果。

他也擅长使用音乐主题来强调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四、主题曲《千与千寻》赏析1:曲调简单悦耳:《千与千寻》主题曲采用了简单又优美的旋律,旋律上下起伏,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

2:传达情感:主题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充满着情感,能够让观众进一步融入电影的故事情节中。

3:与画面的和谐:主题曲与电影的开篇画面完美契合,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神奇又令人陶醉的世界。

五、片段音乐赏析1:场景一、千寻进入神灵世界该场景的音乐采用了轻快、欢快的曲调,与千寻第一次进入神灵世界的好奇心和兴奋感相呼应。

2:场景二、千寻与神灵之间的互动在这些场景中,音乐通常与各种神灵的特性相匹配,例如巨大的神灵会配以响亮庄严的音乐,而友善温和的神灵则会配以轻柔的音乐。

3:场景三、千寻的成长与决战该场景的音乐通过激烈的旋律和强劲的节奏,突出了千寻在冒险中的成长以及她与恶势力的较量。

六、附件1:本文附件包括电影《千与千寻》的原声音乐专辑。

2:附件中还包括电影《千与千寻》的海报和剧照。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享有的权利。

根据版权法,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复制、发行、展览等。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概述:《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维斯特曼执导的经典音乐剧电影,于1965年上映。

该电影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到一个富有的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并最终将家庭的六个孩子带入音乐事业的故事。

电影中的音乐作为情节和角色发展的重要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快乐。

一、曲目简介:本部电影共包含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下面对其中几首进行简要赏析:1、《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这是电影的主题曲,由朱利·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演唱。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表达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2、《Do-Re-Mi》(C调上的小调)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童谣,由朱利·安德鲁斯和孩子们合唱。

歌曲通过简单易学的旋律和歌词,教给观众音阶的概念,同时传递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3、《Edelweiss》(雪绒花)这是一首温柔动人的歌曲,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演唱。

歌曲以雪绒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珍惜。

二、音乐与情节发展: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

1、让·西默瑞安(Maria Rner)的音乐才华:作为主角,让·西默瑞安通过她的音乐才华,影响了冯·特拉普家庭的孩子们,并与冯·特拉普上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用音乐治愈了孩子们的创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2、音乐的教育意义: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形式,更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工具。

让·西默瑞安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孩子们培养了对音乐的热爱,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Copyright):指对于原创作品的独家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公开表演、展示等权利。

2、音乐授权(Music Licensing):指向他人购买使用音乐作品的许可证。

【音乐】世界影视音乐赏析

【音乐】世界影视音乐赏析

世界影视音乐赏析1️⃣ 引言:音乐与影视的交响共鸣在影视艺术的浩瀚宇宙中,音乐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芒,为每一个场景、每一份情感赋予独特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连接观众与影片情感的桥梁。

从好莱坞的辉煌到亚洲电影的细腻,从古典交响到现代电子,影视音乐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跨越文化和时代的艺术魅力。

2️⃣ 经典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音乐印记提及影视音乐,不得不提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以宏大的交响乐为主,如约翰·威廉姆斯为《星球大战》系列创作的史诗般配乐,不仅强化了电影的科幻氛围,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旋律。

此外,《乱世佳人》中的《塔拉庄园》主题曲,以其深情而略带哀伤的旋律,完美契合了影片的悲剧色彩,成为电影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3️⃣ 亚洲风情:电影音乐的地域特色亚洲电影在音乐运用上则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久石让的配乐,以清新脱俗的钢琴旋律,搭配夏日特有的悠闲节奏,将影片的温情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印度电影中,音乐几乎成为了电影的灵魂,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插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更是富含哲理,与电影主题相得益彰,激发了观众对人生、梦想的深刻思考。

4️⃣ 现代趋势:跨界融合与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音乐也开始尝试跨界融合,电子音乐、摇滚、爵士等多元风格的加入,为影视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例如,《黑客帝国》中的电子音乐与打击乐的组合,完美诠释了未来科技与反叛精神;而《爱乐之城》则通过爵士乐的演绎,展现了洛杉矶的浪漫与梦想,让音乐与画面共同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梦想的传奇故事。

5️⃣ 音乐与情感的深度对话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影视音乐,其最终目的都是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能够强化电影的情感表达,如悲伤、欢乐、紧张或平静,引导观众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泰坦尼克号》的结尾,詹姆斯·霍纳创作的《My Heart Will Go On》不仅是对杰克与露丝爱情的颂歌,也成为了全球听众心中永恒的记忆,展现了音乐超越语言与文化的情感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艺术家的配乐赏析影片的最后,在佩蒂的家中,乔治无意中看到了自己拍卖的家产竟悉数存放在佩蒂的住所,此时的乔治感觉自尊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乔治决定用子弹结束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佩蒂及时赶到,用爱感动了乔治,最终使乔治摆脱了心理的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并开始与佩蒂合作有声电影,重返银幕,二人的合作和努力大获成功,由此有声电影时代全面到来。

让人惊奇的是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让人炫目的动作场面,从头至尾采用了黑白色,窄银幕拍摄;甚至全片100多分钟的放映过程中,除了结尾处的几句对白之外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少量字幕,那究竟是什么让影片如此获得观众的青睐和认可的呢?答案就是画面和音乐。

对于画面而言,不得不提到,没有台词,唯有靠动作和表情来进行表演的情况下,男主角让•杜雅尔丹却十分精准地拿捏了默片的表演精髓,幽默、深邃、细腻……使整部影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氛和复古的情怀。

而提到音乐,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电影学院奖)颁奖晚会上电影《艺术家》获得了“最佳原创配乐奖”,曲作者卢多维克•布尔斯(LudovicBource)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哇,我要致敬,首先我要向音乐的力量致敬!”而这已经是该作品第二次在国际奖项中获得此项殊荣,2011年第69届金球奖(GoldenGlobe)的“最佳原创配乐奖”也颁给了《艺术家》。

布尔斯与本片导演(法国导演)米歇尔哈札纳维西斯(MichelHazanavicius)过去曾三度合作,但针对《艺术家》一片,布尔斯提到:“他和导演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安排配乐以及何种节奏和风格最能诠释出剧本。

”的确如布尔斯所说,电影中的音乐超越了以往简单处于辅助地位的电影配乐,音乐已俨然成为该影片最有代表性的标签和看点之一。

《艺术家》全片共使用了24段配乐,贯穿了100分钟的片长,依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音乐的节奏、风格和各段落之间的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一处是牵强的拼凑,反而使观众可以随着音乐的变化这条感情线去深入理解和欣赏影片。

是布尔斯用音乐让简单的剧情鲜活起来,让黑白影片的颜色鲜艳了起来。

就如《洛杉矶时报》对本片配乐的称赞“《艺术家》电影持续了100分钟,布尔斯却用旋律感动了我们一生”。

TheArtistOverture片头呈现的是演职员名单衬着传统配乐的字幕图案。

以一段科幻冒险片引领开场,紧张的节奏,严肃的风格展现了男主角惊险的经历,之后发现这不过是电影院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戏中戏”,就在这时第二段配乐ARussianAffair出现,小号和圆号奏响了胜利的号角,男主角带着他的英雄形象正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两段音乐风格迥异,但却在鲜明对比中成功地将男主角的职业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为其性格特点的表现做了铺垫。

GeorgeValentin乐段由木琴作为主奏乐器,旋律轻快,同时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1)男主角乔治,风趣、幽默,有极佳的表演天赋,又有着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2)乔治在生活中的忠实伙伴———小狗乌吉憨态可掬、善解人意、聪明可爱;(3)乔治在工作中的搭档———“戏中戏”中的女配角,由于总想为自己拙劣的演技挣得表现机会,对乔治风光独占的情况甚为不满。

同样的一段音乐,在刻画乔治、小狗乌吉的正面形象时惟妙惟肖、鲜活生动,却又用同样轻快的旋律反讽了其搭档的嗔态和丑态,此处可谓独具匠心。

这段音乐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在片中的女主角佩蒂第一次以乔治的粉丝身份出现的时候,音乐停了下来,原因是佩蒂不小心撞到了乔治,影片中采访乔治的记者和围观的观众都被佩蒂突然的出现惊呆了,乐段中的休止恰好迎合了剧情的需要,奇怪的是乔治在沉默了良久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化解了尴尬的氛围,使得佩蒂和围观的群众都捧腹大笑。

这时GeorgeValentin的主题旋律再次奏响,使得乔治这位“硬汉”角色增添了一抹怜香惜玉的柔情,也给观众呈现出了乔治善良、谦和的本性,所以,这一乐段两段体的结构无论对于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十分贴合。

在乐段的结尾处,单簧管和钢琴的配合,就像画面中为了化解妻子的误会乔治和小狗乌吉做一样的动作来取悦妻子一样,音乐给简单的动作注入了灵魂,在让人忍俊不禁的表象下,表现了乔治对生活的一丝无奈,同时也让观众的心底,油然而生了些许的同情。

PrettyPeppy乐段,则描述了女主角佩蒂•米勒的形象。

与刻画乔治形象的木琴不同,佩蒂的音乐形象则是由短笛和小提琴的高音区来进行表现的。

短笛明亮的音色加上小提琴高音区的柔美却不失张力的音色,配合着动感的节奏,为观众呈现了女主角佩蒂•米勒活泼、俏皮、积极、乐观、甜美而全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美好形象。

FantasiaDAmour乐段的素材是GeorgeValentin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奏,由三段不同的变奏乐段组成,三次的变化再现并不是无意之举,而是创作者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刻意为之。

在GeorgeValentin中,男女主角的初次相识就是伴随着这段主题旋律出现的,而FantasiaDAmour乐段主题旋律连续三次的变奏再现也似乎预示着男女主角的再次相逢。

此时剧情的发展刚好切合了音乐的变化。

第一次的变奏再现表现了乔治和佩蒂在片场相遇,隔着幕布,两人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斗起了舞技;接着是第二次的变奏再现,随着舞步的加快,幕布在乔治的示意下被悄悄地拉开,在看到对方的第一时间时,乔治和佩蒂的惊讶在制片商的责骂声中终止,此时音乐减弱并停止;第三次的变奏再现更具有戏剧性,佩蒂受到了责骂觉得难过并慢慢走出摄影棚,这时,乔治利用自己无可替代的身份向制片商施压,制片商迫于无奈只得同意让佩蒂留下工作,佩蒂开心地留了下来,而且拥有了跟偶像乔治一起工作的机会。

这三次变奏的再现,不仅在节奏和织体上与第一次不同甚至连主奏乐器都发生了变化,之前描述GeorgeValentin时的主奏乐器是木琴,而FantasiaDAmour乐段采用的则是弦乐组的小提琴和中提琴。

相对于木琴的轻快,弦乐的演奏让人觉得情感的表达更深了一些,暗示了男女主人公从“初次的相遇→再次的偶遇→惊讶与惊喜→共同工作”这样一个“相遇→相识→相知”的情感渐深的过程。

WaltzForPeppy乐段展示的是佩蒂和乔治一起工作的情景。

佩蒂终于有了一次跟偶像合作的机会,显得很激动,而乔治这样一个资深的老演员却由于合作的对象是佩蒂而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工作,导致了同一场戏反复拍了二十几次都不能通过。

此时的音乐选用了大气、华丽的舞曲风格,贴合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在肢体上则时而简单,时而丰富,旋律声部也不停地变换各种乐器来演奏,这样的处理使得音乐超出了配合剧情、烘托气氛的需要,描绘出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需要,也表现出了更为深刻的情感内涵———乔治无法掩饰自己内心面对美丽、优雅的佩蒂而产生的情感,从而没有办法专心工作。

这也为后来二人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EstanciaOP8乐段在一片安静声中由长音的弦乐齐奏展开,描绘了佩蒂一个人悄悄走进了乔治的更衣室,感觉自己仿佛是个局外人,然后看到了乔治的外套,佩蒂走了过去,把手伸进了衣袖里,假装是乔治在拥抱着自己,此时音乐的旋律唯美而深情,充满了倾诉的意味。

主奏乐器是小提琴,而且是用小提琴的高音区来呈现的,这跟之前对于佩蒂形象刻画的PrettyPeppy乐段的表现方式形成了呼应,但其所表现的人物的心态则是完全不同的。

EstanciaOP8里的旋律委婉、细腻,甚至连女主角眨眼、扭肩的动作都细致地表现出来了。

无懈可击的音乐配合着女演员娴熟的表演技巧完美地呈现了佩蒂真实、诚恳、纯粹的爱慕之情。

而音乐也恰好抓住了其中的精髓,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女演员、女性身上所具备的那种真实的状态。

音乐让影片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正如之前的所述、所感,默片里只有画面和音乐,就如同一个人的两只手,左手是音乐,右手是剧本,音乐本身就在向观众诉说着故事,想必这也是默片跟普通电影的最本质的不同吧。

在《艺术家》中,音乐几乎没有中断,在完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要靠音乐将故事一个一个引入,要靠音乐去连接不同的画面,要靠音乐去解释整部电影!这就是好莱坞音乐最独特的地方!《艺术家》的配乐是好莱坞电影音乐的标签,是好莱坞电影发展史上出现的又一个经典,相信《艺术家》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艳。

《爱在罗马》中对知识分子的挖苦也非常讨趣,片中“浴室高歌”的段落实在令人捧腹,杰瑞与妻子菲利普斯有一搭没一搭的精神分析也把弗洛伊德戏谑了一遍,知识分子的酸腐味、话痨老头的嘀嘀咕咕唠唠叨叨让整部片子延伸性和信息量大大增强,就像《午夜巴黎》中轮轴出现的名师大家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看似荒诞不禁的段子其实都抓住了人物的心态和命根子,并以此为乐,大加讽刺。

其实这也算是伍迪艾伦的作品为什么能那么受欢迎的地方之一了,他总能独到的抓住各类人物的真实心态并加以发挥。

一个爵士、歌舞、犯罪、狂欢纵饮、男欢女爱的天堂,两个能歌善舞、渴望成为闪耀巨星的艳丽女郎,一个聪明狡猾、善于兴风作浪的英俊律师;三者相加打造出一部歌舞升平、美伦美奂的音乐歌舞片——《芝加哥》。

它由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导演,好莱坞明星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雷妮·泽尔维格(Renée Zellweger)和李察·基尔 (Richard Gere)联袂主演。

《芝加哥》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

浮躁的气氛、靡靡的爵士乐——展示了娱乐之都芝加哥的黑暗和金钱至上的社会丑陋面;娱乐业的发达,新老交替的迅速,人性的冷漠与卑劣,记者的惟恐天下不乱,人们的好事与精神缺乏——讲述了两个女人间竞争、嫉妒、友情的故事。

这是部“后现代主义音乐歌舞片”。

作为音乐歌舞片,它是歌舞与视觉的盛宴;但作为“后现代主义”,它在拥有音乐歌舞片普遍特征的同时,又有其并非“又一部”的特殊迹象。

在此,就这两点,发表些许浅论。

关于“音乐歌舞片”1.故事与歌舞水乳交融——形式特征音乐歌舞片是音乐舞蹈成为观赏的主要兴趣中心、音乐舞蹈进入叙事并成为叙事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的类型电影。

在这一点上,《芝加哥》完全具备了音乐歌舞片的基本形式元素:美妙动听的歌声、漂亮精湛的舞技、华丽梦幻的场面和曲折动人的故事。

一般来说,歌舞片的框架结构都是以基本情节为主线,期间点缀若干歌舞片段。

片长近两个小时的《芝加哥》中,共插入了十一段精彩绝伦的歌舞:歌舞厅红牌薇玛(凯瑟琳·泽塔-琼斯饰)引燃全片歌舞热力,倾请表演的“And All That Jazz”;萝茜(雷妮·泽尔维格饰)在丈夫埃莫斯(约翰·莱利饰)叙述案情经过时所唱的爵士风格的“Funny Honey”;女监狱长魅力十足的印加风味的“When You`re Good to Mama”;六个监狱女囚充满力度与节奏感的探戈歌舞秀“Cell Block Tango”;英俊潇洒的律师比利(李察·基尔饰)出场亮相时与众多美女所表演的“脱衣秀”“All I Care About is love”;记者招待会上比利与怀中的木偶萝茜带领记者们唱的“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萝茜陶醉在明星梦时,娇媚动人演唱的“Roxie”;薇玛说服萝茜组建二人表演组时演唱表演的“I Can`t Do It Alone”;埃莫斯伤感自怜的蓝调小品“Mister Cellophane”;比利一副公子哥儿调调在法庭上戏谑欢唱的“Razzle Dazzle”和精湛的踢踏舞;以及最后两位女主角演唱的充满激情艳光四射的主题曲“I Move 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