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习题

合集下载

农业 习题(含答案)

农业  习题(含答案)

农业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细毛羊B.牦牛C.三河马D.滩羊2.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4.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5.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地形差异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同D.距离海洋的远近6.《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因素B.土壤因素C.地形因素D.气候因素7.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8.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A.春小麦、大豆、甜菜B.春小麦、水稻、棉花C.冬小麦、玉米、大豆D.冬小麦、大豆、甜菜9.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青稞10.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不在南方地区的是()A.松嫩平原B.江汉平原C.鄱阳湖平原D.洞庭湖平原11.下列关于牧区和优良畜种的组合,错误的是()A.西藏牧区-牦牛B.青海牧区-阿拉善骆驼C.内蒙古牧区-三河马D.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1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有关部门获取了一张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如图,读图完成11-12题.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甲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种植业B.渔业C.林业D.畜牧业13.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水稻、油菜、甘蔗、棉花C.小麦、花生、甜菜、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14.青藏地区的著名畜种是()A.骆驼B.三河马C.滩羊D.牦牛15.央视以“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道了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该报道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①推广生态农业②走科学兴农的道路③成功经验可照搬推广④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16.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大B.河湖密布,地域广阔C.地势高峻,海拔适宜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7.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A.aB.bC.cD.d18.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A.①B.②C.③D.④19.广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水稻C.小麦D.大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 ______ ”.【答案】1. B2. A3. D4.A 5. B6. D7. D8. A9.A 10. A11. B 12. D 13. B14. D 15. A16. D 17. D 18. A19. B20. 因地制宜【解析】1.解: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故选:B.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青藏地区的畜牧产品,牢记青藏地区的农牧产品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熟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2.解: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故选:A.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位置.3.解: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除一部分山地外,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故选:D.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东北针叶林的树种以落叶松居多,红松次之;阔叶林树种以杨、桦、栎为主.长期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考查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4.解: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故A正确;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故B错误;我国的沿海地区海水渔业发达,淡水鱼业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故C错误;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故D错误.故选: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5.解: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的不同,加上山脉(地形)的阻挡,造成降水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东耕西牧).故选:B.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差异,造成物产种类的差异.故选:D.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7.解: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故B错误;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洋渔业,故D正确.故选:D.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理解解答即可.8.解: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棉花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水稻、甘蔗、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北方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故选:A.牢记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是解题关键.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学生应结合地图对我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熟练掌握,提高答题效率.9.解:春小麦春播秋收,分布在长城以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故选:A.春小麦春播秋收,分布在长城以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此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属于基础题目.10.解: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南方地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等.故选:A.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位置,要对照地图,便于记忆.11.解: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阿拉善骆驼,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故选:B.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该题考查了我国的牧区和优良畜种,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牧区的特点和优良畜种一起记忆.12.解:读图可得,图中甲地附近是草地的分布范围,该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D.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读图解答即可.13.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故选:B.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牢记即可.14.解:我国有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根据题意.故选:D.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我国牧场的性质和优良畜种是考试的重点,是常见题目.15.解: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根据题意.故选:A.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理解解答即可.16.解: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等,其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其中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就是我国的两个商品粮基地.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理解解答即可.17.解:如图d所示,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故选:D.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8.解:读图可知,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北方地区.根据题意.故选:A.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19.解:广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故选: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20.解: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思想.故答案为:因地制宜.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农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

中国古代农业练习题

中国古代农业练习题
究曹魏时期的新开展,以下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27、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缺乏〞.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28、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笑四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C.①②④D.①②③
3.以下图片内容反映出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8.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集体劳动
D.手工业与商业相结合
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可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
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B.②③④
A.深浅自如,简便轻巧B.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C.踏歌而行,挥手而去D.未雨绸缪,巧夺天工
23、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
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
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水平弱
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1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农业牧业 练习题

农业牧业 练习题

农业牧业练习题农业和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一些关于农业牧业的练习题。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牧业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目的是什么?农业是指利用土地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活动。

农业的目的是满足人类对食物、纤维原材料以及其他农产品的需求。

2. 农业的分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农业可以分为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

农作物种植包括谷物(如小麦、稻米)、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畜牧业则包括家禽(如鸡、鸭、鹅)和家畜(如猪、牛、羊)的养殖。

3. 什么是可持续农业?为什么我们需要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指以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

我们需要可持续农业,因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可持续农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

4. 农业和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农业和牧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是全球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同时农产品的出口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

牧业则提供了大量的肉类和乳制品,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

5. 农业和牧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农业和牧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限制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保护农田和草场,减少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6. 农业和牧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农业和牧业对环境有诸多影响,包括土地退化、水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污染。

同时,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对气候变化造成负面影响。

7. 农业牧业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是什么?农业和牧业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和牧业不仅提供了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

农业执法练习题

农业执法练习题

农业执法练习题农业执法是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农业执法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题目一:农药使用管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但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

请根据以下情景回答问题:情景描述:某农户在蔬菜种植中使用了农药,但未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操作。

问题:请列举三个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并说明对应的法律法规依据。

解析:1. 未按规定剂量使用农药,可能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一条,可处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

2. 未按规定的使用方法操作,可能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二条,可处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

3. 未佩戴防护用品进行施药,可能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四条,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三条,可处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

题目二: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对畜禽养殖业和消费者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请根据以下情景回答问题:情景描述:某农场在饲养动物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已被禁止的饲料添加剂。

问题:请说明饲料添加剂的合法使用标准,并解释该农场的行为是否合法。

解析:根据《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的合法使用标准如下:1. 必须经过国家认可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审批程序,并取得批准证书。

2. 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3.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兽医、农业、畜牧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农场使用了已被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因此其行为是不合法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办法》第九条,对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的单位可以处以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添加剂和违法添加剂价值金额5倍以下的罚款。

题目三:非法捕捞行为非法捕捞活动对水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严重威胁。

请根据以下情景回答问题:情景描述:某水域存在非法捕捞行为,捕捞者使用禁用的捕捞工具进行作业。

水稻练习题库

水稻练习题库

《水稻》练习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不属于粮食作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小麦D.油菜2、以下属于耐寒作物的是()A.水稻B.小麦C.棉花D.玉米3、以下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A.水稻B.玉米C.油菜D.棉花4、以下属于四碳作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小麦D.棉花5、粳稻的以下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米粒短圆B.抗寒性弱C.抗倒性较强D.抗稻瘟病较弱6、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长日照一般使其生育期()A.延长B.缩短C.不变D.都有可能7、基本营养性较小,感光性弱而感温性较强的是()A.早稻B.中稻C.晚稻D.杂交稻8、在几种水稻品种中,基本营养生长性最长的是()A.早稻B.中稻C.晚稻D.杂交稻9、在水稻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以温度控制为主的阶段是()A.吸胀阶段B.萌发阶段C.发芽阶段D.出苗阶段10、水稻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层A.0-20cmB.10-20cmC.0-30cmD.20-30cm11、适于水稻分蘖的最适宜气温是()A.24-26℃B.26-28℃C.30-32℃D.32-34℃12、水稻进入齐穗期是指全田有()稻株开始抽穗A.50%B.80%C.90%D.100%13、对水稻灌浆结实没有影响的因素有()A.温度B.水分C.pH值D.氮素14、籼稻安全播种期的最适宜温度是()A.10℃B.12℃C.15℃D.20℃15、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最适宜温度是()A.12℃B.23℃C.20℃D.22℃16、籼稻进行泥水选种的溶液密度是()g/cm3A.1.00B.1.05C.1.08D.1.1017、水稻秧田施用断奶肥的时期是()A.一叶一心期B.二叶一心期C.三叶一心期D.移栽前3-4天18、水稻进行搭架盖膜保温育秧时,炼苗期是指()A.播种至一叶一心期,t≤35℃B.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t≤30℃C.二叶一心期至三叶期以后,t≈20℃D.三叶期至移栽前,t≈15℃19、水稻进行旱育秧时,所备营养土的适宜pH范围是()A.7.0左右B.4.5-5.5C.5.5-6.5D.7.5-8.520、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多采用的大田施肥方法为()A.前促施肥法B.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C.前稳中促后补施肥法D.配方施肥法21、我国一季中稻区多采用的大田施肥方法为()A.前促施肥法B.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C.前稳中促后补施肥法D.配方施肥法22、水稻促蘖肥占总追肥量的()A.30%-50%B.40%-60%C.50%-70%D.60%-80%23、水稻大田施用第一次分蘖肥的时间是()A.移栽后4-6天B.移栽后6-8天C.移栽后8-10天D.移栽后10-15天24、水稻大田施用第二次分蘖肥的时间是()A.第一次蘖肥施用后4-6天B. 第一次蘖肥施用后6-8天C. 第一次蘖肥施用后8-10天D. 第一次蘖肥施用后10-15天2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间是()A.穗分化始期B.孕穗期C.抽穗期D.开花期26、机插水稻保花肥施用的时间是()A.穗分化始期B.孕穗期C.出穗前18-20天D.开花期27、水稻粒肥施用的最佳时间是()A.孕穗期B.抽穗期C.齐穗期D.乳熟期28、水稻种子催芽的过程中,保湿催芽的适宜温度是()A. 20-25℃B. 25-30℃C. 30-35℃D. 35-38℃29、水稻收获的最佳时期是()A. 完熟期B. 完熟初期C. 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D. 蜡熟期30、水稻直播栽培的播种时期,比移栽水稻()A. 早3-5天B. 晚3-5天C. 早7-10天D. 晚7-10天二、多选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31、以下属于判断水稻分蘖有效性的指标的是()A.拔节前分蘖叶达3片以上B.拔节前分蘖茎达主茎高度2/3以上C.分蘖节位较D.符合叶蘖同伸现象32、以下与水稻(2/1)叶同时伸出的是()A.(5/0)B.(1/2)C.(1/3)D.(6/0)33、塑料软盘育秧的苗床管理措施,正确的是()A.播后3-5天揭膜炼苗B.三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三叶期后灌平沟水C.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D.移栽前1-2天喷药并带药移栽34、直播水稻的大田追肥包括()A.巧施分蘖肥B.看苗施用拔节肥C.巧施长穗肥D.看苗施粒肥35、以下属于水稻催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B.干长根、湿长芽C.白根有劲,褐根保命,黑根生病,腐根要命D.温度高、露白快,水分足、芽头齐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6、粳稻抗寒能力比籼稻强,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常选择“早籼晚粳”的搭配模式。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A. 传统种植B. 机械化生产C. 手工作业D. 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2.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特点?()A. 精准农业B. 生态农业C. 基因工程D. 单一作物种植3. 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作物种植方式B. 作物品种改良C. 农业机械化D. 农业水利设施4. 现代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土壤改良B. 作物病虫害防治C. 农业产品销售D. 农业机械化操作5.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A. 劳动力成本较低B. 生产效率较高C. 土地利用率较低D. 环境影响较小二、填空题6. 现代农业中的精准农业技术,主要通过_________来实现作物的精准管理和控制。

7.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8. 基因工程在现代农业中,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来培育抗病虫害、抗逆境的作物新品种。

9. 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_________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10.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_________和社会效益。

三、简答题11. 简述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

答: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农业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如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基因工程等,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阐述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答: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如抗病虫害、抗逆境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13. 描述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答: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C )。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D )章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C )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

该法规定有(A )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B.五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C )。

A.30年B.30-50年C.30-70年D.50-70年7、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A )所有。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试题和答案[村官考试]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试题和答案[村官考试]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

A.农村的电网建设 B.乡村道路建设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章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 B.县级市级C.县级县级 D.市级市级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

该法规定有()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 B.五分之一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

A.30年 B.30-50年C.30-70年 D.50-70年7、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2008年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 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答案:D
(2008年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1)—(2)题。

A.300N—400N西海岸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第(1)题: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

第(2)题:苹果生长于暖温带,冬季温度低于0℃,有利于杀菌和来年的生长。

答案:(1) A (2) C
(2007重庆)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

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省名)。

变化率较大的省是(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指出甲省在耕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

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2007江苏地理卷)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葡萄园、果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

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要点: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
例6 (2006上海地理卷)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海B.新疆C.西藏D.黑龙江
答案:B
(2008年全国文综)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解析:第(1)题:题目中有一条件“当地1月平均气温3℃”→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平原→太湖平原。

第(2)题: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答案:(1)B (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