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编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 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 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 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前
一个“遗”为“遗留”的意思,后一个“遗”为“留给” 的意思; B项前一个“喻”为“比喻”的意思,后一个 “喻”为“明白”的意思;C项前一个“远”为“疏远”的 意思,后一个“远”为“长远”的意思;D项都是“全、都”
的意思。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这两句话时,
那是绝对办不到的。隋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不只十年,陛下作为 技术精湛的医生, ( 精心调治, ) 虽然去除了百姓的痛苦,天下
平安无事,但是百姓还不富裕。 ( 在这个时候举行封禅大典, )
敬告天地大功告成,我实在怀疑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唐太宗 听了,无言反驳。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二、[2014·孝感]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然后完成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轶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2) 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 / 左右曰 /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C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译文】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 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初中语文 中考 二轮专题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与积累(含答案)

初中语文 中考  二轮专题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与积累(含答案)

第一部分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与积累【考情分析】题型题量选材特点近年来,材料选取的一直都是课外文言文,字数250左右,多的达380字,选取材料主要为人物类、游记类和说理类,其中以人物类为主,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文化自信。

主要考点为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等能力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学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备考贴士】江西文言文阅读题历年来虽然考查的都是课外语段,但试题都是紧密联系教材的,在题型设置与考查内容上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依据,考查点也基本上都是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用法等。

所以,考在课外,学在课内,教材就是我们文言文知识储备的宝库,回归教材是文言文复习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视。

【教材回归】一轮进阶方向:7~9年级教材中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2014~2023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考查一览表年份字词词义课文及相关语句参照文言现象2023冠帽子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实词故所以故.虽有名马(《马说》)课内虚词衣穿衣服(穿)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词类活用2022执拿执.策而临之(《马说》)课内实词是这样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课内实词之的小大之.狱(《曹刿论战》)课内虚词2021年年龄,年纪年.与时驰(《诫子书》)课内实词戏戏弄,戏耍,开玩笑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词多义咸全,都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课内实词2020衣穿衣服(穿)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词类活用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课内实词念考虑,想到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课内实词(续表)年份字词词义课文及相关语句参照文言现象2019是这,这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词多义贤贤能,品行高尚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课内实词恐担心,害怕恐.托付不效(《出师表》)课内实词2018抚抚慰,安抚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课内实词反同“返”,返回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假字愠生气,发怒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课内实词2017案书卷,文书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课内实词恐恐怕,害怕恐.前后受其敌(《狼》)课内实词谢道歉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一词多义2016瞋生气(发怒)/课外实词数数落/一词多义阙同“缺”略无阙.处(《三峡》)通假字2015华同“花”,开花/通假字造到,往/课外实词2014辄立即,就,便饮少辄.醉(《醉翁亭记》)课内实词比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一词多义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过关(请熟记课标推荐的背诵篇目并补充[逐册过关]中空缺的内容)1.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曾从龙传》节选自《宋史() 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 .(2)策以观其才观: .(3)议论疏陋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 .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分(15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018·成都改编二、.,,家产不过十金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欲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①乏博览无所不见,②虽富贵不事也。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晏如也。

自有大度无儋石之储,,至不,,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③何必湛,命也,遇不遇,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册的全部内容。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3 《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18预测)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停息)(3)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4)与民由.之( 遵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昏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

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

④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愁/刻苦;B.通向/精通;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故选D。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