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知识复习归纳
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
1、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济发展快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仍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
2、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一是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760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90.07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翻了六番;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三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元提升到2018年的71294元,翻了195倍;四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改变,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驱动力不断增强。
3、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悬殊;二是发展不充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三是资源效率低下,资源消耗率高;四是生态环境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五是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市场体系存在不完善,政府干预与调控不足;六是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进步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
1、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为:一是实现依靠自身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改革开放为主导,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发展新动力;四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深化技术创新;五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改善营商
环境;六是深化金融变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
2、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市场经济;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完善经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四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改善营商环境;五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经济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经济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关于中国经济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概念和内容。
1. 中国的三大经济活动部门- 农业:农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
- 工业: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 服务业:服务业在中国的经济中日益重要,涉及商业、金融、旅游等领域。
2. 中国的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全部市场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人均GDP: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总人口,用来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 物价指数:测量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变化情况,是了解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
3.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 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中国逐渐加强内需,通过培育消费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
4.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
-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占据重要地位,但逐渐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平衡,工农业并重,有发展潜力。
5. 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 对外援助和投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投资,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关于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点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
1. 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开放市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入外商投资,建立了特殊经济区,并放宽了对私人企业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成功为中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 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次持续而迅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同时,城市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城市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3. 外贸与国际影响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
中国以其庞大的制造业能力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增加,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 投资和创新近年来,中国大量增加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中国政府设立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鼓励创新创业精神。
中国的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者。
这些创新和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5.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拥有先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以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
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知识点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我国领导人决定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开放门户,吸引外资和技术。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采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同时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和政府调节经济的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个体制既保持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又允许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
三、产业升级和转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如纺织、制造业等。
而现在,我们正逐渐向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转型。
这一转型旨在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人力资源开发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我国还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管我国整体上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推进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以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六、对外贸易和全球化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七、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

1、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的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是指、、、。
3、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4、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陇海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湘黔—浙赣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京沪线和陇海线相交的是,兰新线和京包包兰线相交的枢纽是。
5
8、发展农业要把农业生产的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这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工业基地:
11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答案: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汽车火车船舶飞机3、铁路 4、郑州株洲徐州兰州5人工培育农业 6基础种植林畜牧业渔 7东西南北 400 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秦岭—淮河旱地小麦玉米水田水稻南稻北麦 8、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点知识分享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一、交通:
1.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二、农业---基础产业
1.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副业五个部门;
2.分布: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为界,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3.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4.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5.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
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6.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2)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
适宜种粮
(3)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4)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7.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
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8.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西部地区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复习

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复习
有关人教版初二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复习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我国的经济发展高一知识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高一知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发展是高一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我国过去几十年以惊人的增长速度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意识到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经济波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成为我们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性,需要关注多个因素。
一方面,稳定投资和消费需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居民消费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要注重研发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使经济增长更具有持续性和韧性。
二、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城乡经济差距的问题。
城市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举措。
要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需要注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
加大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三、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
应对人口变化,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推动创新创业,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此外,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以减轻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担。
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倡导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同时,还需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知识复习归纳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及其成因: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成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现代交通运输:是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3.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4.东西部交通运输网的疏密及原因: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原因: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
5.高速公路:专行汽车的高等级公路。
我国大陆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于1984年,是从上海一嘉定。
6.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的铁路大体可以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组。
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
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一一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其他铁路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南昆线。
7.铁路线的命名: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
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8.交通枢纽: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有的是单一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北京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9.公路国道的命名原则: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10.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1.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种植业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耐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
)、畜牧业津放牧或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3.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4.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5.东部与西部的农业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J、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蔗)北甜(甜菜)”的分布特点。
7.三大棉区:我国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9.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10.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11.九大商品粮基地及所在省:三江平原(黑龙江)、松嫩平原嘿龙江、吉林)、江淮地区(江苏、安徽)、太湖平原(江苏、上海、安徽、浙江)、鄱阳湖平原(江西)、洞庭湖平原(湖南)、江汉平原(湖北)、成都平原(四川)、珠江三角洲(广东)。
12.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农业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重工业与轻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叫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叫轻工业。
3.工业的地区分布:沿线凉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集中了辽中南、京津塘、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上海: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5.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6.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北京的中关村。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的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测试题一、填空题1.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2.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________,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________。
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________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的铁路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组。
4.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
有的是________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________交通运输枢纽。
________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5.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________。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________产业。
6.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________ 、________的差异。
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________业为主。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 ________业为主。
________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8.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________”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________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________”的分布特点。
9.我国棉花生产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棉区。
10.建立稳定的________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1 1.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我国农业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________,发展________;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________农业。
1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 ,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13.________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14.________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15.长江沿线形成了以________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16.沿海地区集中了________四大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17.________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工业区的核心。
18.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________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北京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9.高新技术产业是以________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________含量很高。
20_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________,呈现出________一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1.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填出下列铁路干线的序号:①京哈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⑤焦柳线,⑥宝成线,⑦成昆线,⑧京包—包兰线,⑨陇海线,⑩兰新线,u沪杭线,12浙赣线,13湘黔线,14贵昆线。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枢纽:A2.读图回答(1)图中代号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③⑤⑦⑨②④⑥⑧(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一般多为部________区,其热量和物生长。
(3)基地②粮食作物以________,位于东________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为主,基地⑧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4)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牧区。
A.C.B.D.4.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1)矿产基地:①,②③(2)铁路线:④,⑤(3)海洋或河流:,⑥⑦——,⑧——,⑨(4)城市及主要工业部门:⑩市城市⑩是________城市⑩是________5.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1)海洋或河湖: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铁路线:⑤________,⑥________(3)城市:⑦ ________,⑧________第14单元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填空题1.先行官2.稠密稀疏3_铁路东西向南北向南北向4.交通枢纽单一综合北京5农业基础6冻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7.畜牧业东部种植业长江中下游8.南稻北麦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9.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10.商品粮11农业结构多种经营优质、高产、高效12.主导财政收入13.京广、京沪、哈大14.黄河流域15.上海、南京、武汉、重庆16.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17.上海长江三角洲1 8.新的科学技术中关村19.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科技含量20.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二、综合题1.(1)略(2)徐州株洲北京郑州兰州成都2.(1)1462次19:13 5:20徐州(2)"1"213.(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2烀原季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