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清照_坚毅刚健_婉约清新

合集下载

走近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一首诗,一位诗人。

一个故事。

一段历史。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贺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清照。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杰出的男性作家数不胜数,如我们学过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等等等,可像大师级女文学家却少得可怜,而李清照就是这其中屈指可数的一位。

无论在文学史或美术史。

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都一样,好像都是男性的天下,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女性的创作者。

写出非常重要的文学作,或者成为非常重要的女性画家。

我很想从这个角度切入为大家特别来介绍一位。

稀罕的。

特别值得我们珍惜的女作家。

那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这个名字。

很多同学都不陌生。

可是我们要强调的在清朝以前,中国上千年的文明当中。

几乎他是唯一一个被记住的女作家。

所以在比例上我们也许会觉得。

实在少到让我们惊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女作家。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时期)女词人,今天的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是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从事学术研究。

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我们知道李清照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词,叫做如梦令。

我们注意令这个字,它是词当中比较小,比较短的歌叫做令。

如梦令。

是很美的一个曲调,李清照就在里面填词。

我们看一下他说昨夜雨疏风骤。

昨天晚上在刮风下着雨,疏疏落落的雨。

所以是雨疏风骤,一阵一阵的风,很强的风,昨夜浓睡不消残酒。

那么睡得很深很浓。

没有被风雨吵醒。

因为睡觉以前喝了酒,所以即使睡得很深,还是没有消除掉身上,所积压的宿醉。

就是我们前天晚上喝多了。

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王兰芳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
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

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王兰芳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坚毅刚健不屈不挠——李清照个性支配性特征试析 [J], 邵佩华
2.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J], 王兰芳
3.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 [J], 王兰芳;
4.坚毅刚健不屈不挠——李清照个性支配性特征分析 [J], 邵佩华
5.李清照作品中的清新婉约与离别之愁 [J], 齐海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走进李清照李清照,北宋时期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才华横溢,作品情感丰富,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喜爱,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我们走进李清照的世界,一窥其艺术的魅力。

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和感慨。

她运用细腻的笔触,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日暮之时的清幽景色,呼应了她内心的喜悦与痛苦。

她的作品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独特的情感。

除了对自然的描绘,李清照在她的作品中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人深情厚意的描写。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描写留宿时的情景,李清照强调了她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她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将她对爱情的热忱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不仅仅擅长表达情感,她对于自然的感悟也是非常独到的。

她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思考。

在她的《如梦令》中,她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句词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和秋天梧桐落叶的景色,表达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之情。

她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进李清照,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情感的挥洒。

她的作品犹如一艘可让人航行在丰富情感海洋中的船只,准确地表达了她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她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的也对文学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李清照的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启发了后续的诗人和词人。

她以自己的才华和情感,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走进李清照的世界,我们感受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自己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

初一写人作文:走进李清照

初一写人作文:走进李清照

走进李清照
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一写人作文的走进李清照,欢迎阅读。

月光如水,悄然浸满窗楣。

捧起一本诗词,映入眼帘的是一处人影渐渐踏来。

繁华落尽,一个落寞无情,浅伤数心,花的无奈,她的落寞,以及那漫漫长夜等来的却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凄凉悲景。

伊人盈盈于香凋露冷山径,漫步在菊花凋零散落的心境中。

想起因国破从北方流寓江南,而丈夫又已亡故,她便生怀旧悼亡之情,又怎得“”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心愿与有旧时相识之感。

如果说时间是盏灯,那我可以用那悲愁来形容时日的难熬,她无所事事,内心空虚的想法还是无法沉淀于人海之间。

她忍着独自孤苦冷清,而却换回来的是生活之空寂无聊与那愁外愁的牵挂。

望那“一杯净土掩风流“”的惆怅,又怎能掩饰住她“”梧桐更兼细雨“”的悲思与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情愁。

重游旧地,依然是那片树林,而如今的她却再也没有了“”却把青梅齅“”的娇羞,有的却只是那无限的忧愁,只仅仅是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楚……
她就是李清照。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李清照

走进李清照
1127年北宋灭亡,44岁 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 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 1129年8月,赵染病身亡,同 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 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 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
兵情 荒意 马婉 乱绝 中, 的回 离肠 恨荡 别气 绪
武 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以后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 北宋和南宋。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所谓“词中有画 , 画 中有词” ,一首词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再 读读这首词,你能读出 哪些画面?
读着读着,我仿佛 看到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你排成人字在云头,却空有月 光洒满西楼。
花儿凋谢了,水儿在流,同样 的相思,惹起两处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平 整了眉头,却悄然上了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寂夫 寞妻 愁离 苦别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 “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作文:走进李清照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走进李清照李清照,北宋时期的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独具一格,激情四溢,直抒胸臆,流露出浓郁的个人情感。

走进李清照,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女子形象。

李清照的词作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如梦令》、《如梦令三首》等。

这些词作以其婉转柔情的语言,表达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悲欢离合之情。

《如梦令》一词透露出浓郁的离别之苦。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恋人离去后追思之情。

通过这篇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离别的哀伤之情。

除了爱情,李清照的词作中还融入了对家国的情怀。

她在《如梦令三首》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她经常游历各地,在她流亡异乡时,对离家之苦的呈现也更加真切。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表达,也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的展示。

除了才情横溢的文学造诣,李清照也是一位聪慧睿智的女子。

她熟读经史,广交文人雅士,对于当时的文化风尚有着深入的理解。

她的才华也使得她在当时的文坛上倍受赞誉。

她和她的兄长李义山以及老公赵明诚一起被尊称为北宋文学的三杰。

这些优秀作品广为传颂,至今为人所称道。

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完美。

她经历了丧父、乱世以及流亡之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的地位并不高。

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中也透露出她从小被兄长、丈夫所掌控,这使得她在家庭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这种环境下,她的才情无法完全展现出来,对于她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

走进李清照,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一个既有着情感丰富又有自己独特声音的女子形象。

她的词作流露出才女的独特魅力,她的人生经历反映出旧时代女性的困境。

她的作品至今仍是文学宝藏,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尽管她的一生并不完美,但她的才情和个人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5期咸宁学院学报Vol.32,No.5 2012年5月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May.2012文章编号:1006-5342(2012)05-0059-02走进李清照———坚毅刚健、婉约清新*王兰芳(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摘要: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

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关键词:李清照;词;坚毅刚健;婉约清新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李清照,字易安,她经历了表面繁华、却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社会动荡、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才女,她不仅学识渊博、才华卓越,而且志存高远,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犹如寒冬的梅花孤芳自赏、傲视群芳。

李清照的词根据她的经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下面就从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分析李清照的人物性格。

一、少时的繁华1.李清照婚前:李清照的少年是在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的家乡度过的,家族富裕,从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并且饱读诗书,打下坚实的文字功底,而且擅长书、画。

她出身士大夫阶层的书香门第,不象乡野地主家的传统女子一样封建闭塞,所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还时常到东京街头观赏花灯和城市的繁华,这些都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

在李清照年少时,北宋表面的繁华,让统治者和臣民都生活在一种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所以她年少的锦衣玉食、社会的繁荣太平使得她的词,常常描写的是优美的自然景物、美好的爱情以及字里行间的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

2.李清照婚后: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婚后他们一起搜集整理金石书画,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志同道合,生活美满幸福。

这时的李清照的生活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同时她同丈夫一起创造了大量的词,她的词的创造历程就是她其实生活的写照,此时的李清照生活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闲来时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何等的洒脱和闲适,偶而和丈夫作词吟诗,谈笑风生,对酒吟唱,有时闺房绣户,好不乐哉。

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是她此时的梦想,她沉醉在当时甜甜的幸福之中,但是正是有了这一番安逸舒适的幸福生活,才使得在以后国家沦陷、家破人亡后她的满腹“愁苦”,她的恨,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少时的繁华主要集中在南渡之前,这时的北宋还是表面繁华、暗处却是危机四伏,这时的李清照生活幸福、闲适安然,所以她的词大多是以格调清新、细腻婉转、妩媚秀丽为主。

同时还表现出李清照不像其他封建女子一样“无才便是德”,而是表现出卓越的才气,犹如是一株冲破封建社会种种束缚和禁锢的奇葩。

二、中经丧乱李清照的词不但是她自己生命历程和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南宋王朝的缩影。

在赵明诚出仕以前,夫妻生活幸福美满,她的词主要表现的是甜美的爱情、幸福的生活以及北宋王朝带来的表面的繁华。

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离散,生活上出现了小小的变故,如胶似漆的丈夫外出做官,这时李清照的词随着生活的变故,更多的是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每句词都“语尽而意不尽”感情至深、立意新颖,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采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微并借此表现自己丰富的感情,其中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新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中的刻骨的相思之苦的美好心灵。

作者委婉清新的格调,不落俗套的用身边简单的实物表现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真挚动人的情感和读后微微作痛的心。

此外还有“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最简单的“帘卷西风”“黄花瘦”表现李清照对丈夫深深的思念,文中没有直接说如何对丈夫的思念,但是“帘卷西风”就表现出词人独自一人、孤独*收稿日期:2012-02-18落寞的心境,“人比黄花瘦”则表现的是由于长期的对丈夫的思念不能自拔而日渐消瘦,未用思念之词,却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靖康之变,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在战乱中弃城逃跑,后由于内疚羞愧,郁郁而终。

李清照心灰意冷。

这时她的词除了羞愧赵明诚之外,更多的就是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以及山河沦陷的愁苦。

这时的“愁”不同于年轻时的愁,年轻时的愁更多的是被甜蜜的生活慢慢的冲淡化解,而此时的愁更多的表现了丈夫亡故,国运举步维艰,是一缕家破人亡、国家沦丧的愁苦。

李清照后嫁给了张汝州,可是张汝州利用虚情假意欺骗了李清照的一片深情以及万贯家财。

清照在极度绝望时选择了坚强,她把张汝州送进牢狱,自己也经受了牢狱之苦。

词人最终家破人亡,受尽磨难,人生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随之她心境和她的创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时的词“声声慢”就是她生活的最大的写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和词人年轻时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对比,词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巨变后,满心的愁苦已经无法言表,已经不是一个“愁”字能够表达得了的。

作者南渡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满心的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词人身居南方,但是一直心系中原故土,可是统治者偏安南方,软弱无能,作者的满腹才情只能通过文字排解,但是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她在学术上的愁苦,真可谓是“怎么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中年由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命运的变故,词大多表现的是苍凉悲楚,凄清哀婉之情。

三、晚年凄凉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久居南方,没有亲人的挂念,没有爱人的相随,思念中原故土,但是统治者不思亡国之恨,偏安享乐,百姓生活民不聊生,词人在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满腹的悲情,却不料被当时的社会以“学问非女子做也”更加增添了词人在学术上的愁苦,但是这些并没有打败她。

尽管心里满腹愁苦,一个人生活孤寂落寞,经历了衣食无忧的繁华,到家道中落,丈夫病亡,受骗,国土沦丧等,把她从最幸福的高端一下子拉到了悲伤的低谷,但是她依旧没有放弃的是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命运的巨变反而让她在词的创造上突破了传统,自立一家,语言清新秀丽,不写愁,但是字字表现愁,并且随着自己生活的变故以及命运的变化,愁苦更急更加深沉,词人用身边最简单的实物刻画最深的情感,尽管无数的打击迎面而来,但是她依旧不变的是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忠实的事业奉献的精神和满腔的爱国之情。

表现出她作为一代女词人的高洁傲岸的情操。

四、李清照以词表现情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一位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她并没有把自己完全的封闭起来,而是经常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在她的词“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反映出女词人情怀的博大与心性的仁善。

她的词描写自身爱情和亲历的国家由繁盛到沦丧的过程,其中的《一剪梅》满怀至真至情,自然率真,体现了少女的细腻和灵性。

尔后的《声声慢》《永遇乐》等字字含泪、字字写愁,一篇凄楚,动人心弦,就是这般“载不动许多愁”,不停留的“千行泪”诉说着“万千心事”,这些全部都是词人在经历了变故之后发自肺腑的愁苦的心声。

词人由于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词人的前后的作品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自身的遭遇所有变化,不但是感情发生了变化,愁苦不断的加深,慢慢的由表面深入到词人的骨髓里,词风也是迥然不同。

把词人的满腹愁苦放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那么人物的形象就具有更加典型的意义了。

词人通过文字表现感情时,句句词发自内心,把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悲怆、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慨,对亲人的离愁别绪和阴阳两隔的思念,都根植于词人的真实内心世界,国家巨变、人生的坎坷与沧桑,以及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都赤裸裸的表现在作者的笔下,所以词人“载不动许多愁”呀!五、总结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词人,一生经历了从衣食无忧,幸福美满闲适的生活,闲适时可以到大自然中纵情山水,陶冶情操。

尽管那时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也早已被甜甜的幸福所冲淡,后来家道中落,丈夫病故,被骗万贯家财,山河沦陷,被迫南渡,身在异乡,思念中原故土,可恨统治者偏安南方,无心收复失地,词人久居南方,孤独寂寞,这时的愁就变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到“载不动许多愁”,词人晚年凄凉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作者内心情景的表达。

从表面的能被幸福冲走淡化的愁,到现在伸到骨髓里的“愁苦”,没有任何的幸福能够带走这般的愁。

这个愁是渗透了国破家亡,词人半生的颠沛流离,坎坷经历而形成的,至亲至爱的人已经阴阳两隔,一片爱国之心无以表达的愤慨的愁苦。

但是尽管词人的命运悲凉、身世凄苦,但是词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执着以及对自己忠诚的文学事业的追求,词人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所写词,清新秀丽,委婉优雅,用简单的实物刻画细腻的人物感情,句句不写愁,但是句句却言愁,并且语尽而意未决,李清照作为一位罕见的女词人,其作品中所表现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妥协,以及她的爱国之情,不断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还深深的值得我们学习。

从某一方面来说,李清照是一位在封建社会桎梏下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形象,并且在今天,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上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06咸宁学院学报第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