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清照
李清照故居游学

李清照故居游学李清照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才女。
她的故居是她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她创作词作的地方,因此备受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
李清照故居占地面积较大,包括主楼、侧楼、后楼和厢房等建筑,整体布局合理且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
走进故居,第一眼便能感受到这里的静谧和古朴。
主楼以红墙黛瓦为基调,建筑造型庄重而不失华丽。
内部空间布局紧凑,分为前厅、中堂、后厅等不同功能的房间。
故居的家具、摆设等装饰品都是根据明清时期的风格选用的,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走进主楼内的中堂,可以看到一块悬挂在“榻”上的匾额,上书“易安堂”。
这是李清照的朋友赵明诚所赠,见证了李清照生活和创作的地方。
中堂的两侧摆放着李清照的像画以及她的诗词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如梦令》,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流年逝去的思念之情,被后人誉为李清照的代表作。
故居的后楼是一个临水而建的小楼,据说是李清照最喜欢的地方。
这里可以欣赏到宁波的美丽风景,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余晖映照在江水之上,美不胜收。
据说李清照在这里作词写字时,灵感常常来自江景和自然风光。
在故居的庭院中,还有一处被称为“梅香园”的地方,是李清照最喜欢的花园之一。
这里种满了梅花树,每年春天,梅花盛开时,香气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梅花是李清照最钟爱的花朵,她曾写下了许多与梅花有关的诗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除了故居本身,李清照的故居还有一个附属的博物馆,陈列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手迹、书画和相关的文物等。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
高中必修三苏教版第2单元作文:走进李清照_单元作文

高中必修三苏教版第2单元作文:走进李清照文章大量引用李清照的诗词名句,写出了李清照作为词人传奇的一生,关于高中必修三苏教版第2单元作文内容详情如下。
高中必修三苏教版第2单元作文:走进李清照读她的名字,仿佛四壁内桂香满溢。
李清照,一代词人。
有着一颗细腻的心,极其缠绵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时刻,天上的仙人——李清照,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
崇敬李清照,为她的词而醉。
初始李清照,是那首《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时候的李清照,是无忧无虑的,正如辛弃疾所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可是九百年前的乱世竟改变了她的一切。
九百多年前,她被迫背井离乡,此时,她已年近中年。
正如她所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时我能想象到的是一位疲惫不堪的中年妇女,有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以看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国破人亡的悲楚。
李清照对花自是品尝到了透骨透心,酿出了“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的壮美,酿出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秀美,酿出了“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的俊美,酿出了“独抱浓愁无好梦,夜1 / 2阑犹翦灯花弄”的柔美,让人们无不啧啧赞叹。
之所以从小就开始背李清照的词,是因为她的词无不给人幻想的美。
坐时光机,穿越九百年的历史,回到南宋,看大师提笔挥毫的如痴如醉;看大师饮酒作词的惬意舒适。
在李清照的词作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生活及不平凡的经历。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的字字句句,如山间飞落的瀑布,如沙漠里挺立的胡杨,就这样流传下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李清照当年痛苦着的事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李清照在中国人心中,不仅是个诗人,她已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
研究性学习《走近李清照》

研究性学习《走近李清照》盖石中学李国军一、设计背景(一)设计理念1、李清照的《声声慢》,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题,写出一份学案,做出一份课件,派出一个主讲。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新课程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4、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5、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
(二)、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学情”及教学资源分析:我所任教班级是平行班,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且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够丰富。
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
在这节课中,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二、教学现场(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优雅的歌曲——《一梦千年》,讲台的大屏幕展示“研究性学习——走进李清照”画面。
李清照故居导游词

李清照故居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李清照故居!李清照,字易安,号卓文君,是中国宋代伟大的女词人和卓越的散文家。
她的词作开创了南宋词的新风格,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欣赏。
她的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清照故居,了解这位伟大女词人的生平与作品。
1. 建筑风格李清照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大门、前厅、正厅和花园。
其中,前厅是主要的接待区域,正厅是李清照的居住区域,花园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空地,为李清照提供了灵感和舒适的环境。
2. 李清照的生平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天圣六年(1030年),家境优越。
她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和写作。
尤其在词作方面,她有独特的创作天赋和独到的见解。
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细腻而著称,她的词情真挚、含蓄深沉,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她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导览路线现在,请大家跟随我,开始参观李清照故居吧!我们首先来到李清照故居的大门。
大门是故居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我们了解故居起点。
大门的外观气势恢宏,设计精美。
这里是李清照故居的入口,象征着开启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3.2 前厅进入故居后,我们来到前厅。
前厅是李清照故居的接待区域,也是客人与主人交流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请注意前厅中的摆设和陈列品,它们揭示了李清照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3.3 正厅从前厅进入正厅,这是李清照的居住区域。
正厅布局精致,各处都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风貌。
在正厅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书桌、书籍和文房四宝等重要文物,它们见证了李清照的创作历程和艰辛。
3.4 花园最后,我们来到故居的花园。
花园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四季花开不败。
李清照曾在这里漫步、写诗,追求艺术的境界。
在花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树木、花草和鱼池。
走在花园小径上,感受自然之美和李清照的诗境。
走进李清照

兵情 荒意 马婉 乱绝 中, 的回 离肠 恨荡 别气 绪
武 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以后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 北宋和南宋。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所谓“词中有画 , 画 中有词” ,一首词就是 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再 读读这首词,你能读出 哪些画面?
读着读着,我仿佛 看到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你排成人字在云头,却空有月 光洒满西楼。
花儿凋谢了,水儿在流,同样 的相思,惹起两处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平 整了眉头,却悄然上了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寂夫 寞妻 愁离 苦别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 “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走进李清照的作文-描写李清照的作文

走进李清照的作文
【篇一:走进李清照】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我知道,你一定纤瘦而有气质优雅,你一定是多愁善感,不然怎会有那么多打开愁字成愁心的哀伤词调,怎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伤与愁,你一定豁达,洒脱,雍容大度,"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虽为女子,面对盛菊,依旧倾杯痛饮,一醉方休。
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热爱文学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使她很早的享受爱情的甜蜜,与嬉戏的欢乐,于是一首"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便在这火花中燃起……可欢乐并不能久留,因为丈夫经常要出外游学、做官,这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苦闷与哀愁,相思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子,自然免不了把她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
刚新婚不久的她,便写出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飞过,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谁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简简单单的几句中,她的相思之苦,闲愁只深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只相思并不是一方面,而是双方面的,是她与她的丈夫的两心相应的美好,虽。
描写青州李清照纪念祠的作文

描写青州李清照纪念祠的作文你知道吗?青州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李清照纪念祠。
我呀,一到那儿,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走进了李清照的世界。
刚到纪念祠门口,就瞧见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门楣上的字仿佛都透着一种文雅的气息。
迈进大门,就像打开了一本古老的诗集。
院子里种着好些个花草树木,那些花草啊,随风轻轻摇曳,就好像在给李清照伴舞呢。
走进正堂,李清照的塑像就端坐在那儿。
我看着她的塑像,心想这就是写出那么多绝妙好词的大才女啊。
她的眼神里仿佛藏着许多故事,有思念远方亲人的忧愁,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还有对诗词创作的执着。
她的样子看上去很端庄,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就跟她词里写的那种感觉一模一样。
堂里陈列着好多和李清照有关的东西,什么诗词手稿的复制品啦,还有介绍她生平事迹的展板。
我凑近那些展板看,就像是在一点点揭开李清照神秘的一生。
她在青州的日子原来过得有滋有味的,和丈夫一起收集金石古玩,在这一方天地里过着属于他们的小日子。
可后来的遭遇又那么坎坷,看着这些,我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儿。
纪念祠里的氛围很安静,安静得我都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我在里面慢慢地走着,感觉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李清照的诗词上。
我想起她写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时候再看周围的黄花,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李清照在花丛中独自消瘦的模样。
从正堂出来,走到旁边的小院子里。
那里有个小亭子,我就坐在亭子里歇会儿。
看着周围的景色,想象着李清照是不是也在这样的亭子里写过词呢。
也许她在这儿,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就灵感突发,写出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句子。
这青州李清照纪念祠啊,就像是一颗隐藏在时光里的明珠。
它把李清照的故事、她的诗词都珍藏了起来,等着像我这样的人来发现,来感受。
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感觉就像要和一位老朋友分别似的。
我想啊,我肯定还会再来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的。
走进李清照

南渡以后
夫死独居
身单影只 满地黄花
有谁堪摘
声 声 慢
这梧谁 次桐堪 第更摘满 ,兼?地 细 黄 怎雨守花 一,著堆 个 窗积 、到儿。 愁黄, 字昏 憔 独 了、 悴 自 得点 损 怎 !点 , 生 滴 得如 滴 黑今 。 ?有
过杯戚 也两戚 ,盏。寻 淡 寻 正酒乍觅 伤,暖觅 心 还, ,怎寒 敌时冷 却他候冷 是、,清 旧晚 清 时来最, 相风难 识急将凄 。?息凄 。惨 雁 惨 三
点 绛 唇
肥知棠帘残骤 红否依人酒,昨 瘦?旧,。浓夜 。应。却试睡雨 是知道问不疏 绿否海卷消风 ?
如 梦 令
滩争花回归暮 鸥渡深舟路, 鹭,处,。沉常 。惊。误兴醉记 溪 起争入尽不亭 一渡藕晚知日 ,
如 梦 令
前期词小结:
李清照前期词主要 表现一个知识少女悠 闲风雅的生活和情趣。 如其《如梦令》、 《小重山》、《减字 木兰花》表现了词人 的天真活泼,洋溢着 青春活力,以及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乐 观感情。
----
又凝流烟则也悲瘦事生奁起香 添眸水锁难,秋,、怕尘来冷 ,。,秦留千。非欲离满慵金 一凝应楼。万休干说怀,自猊 段眸念。念遍休病还别日梳, 新处我惟武阳!酒休苦上头被 愁,、有陵关这,。,帘。翻 。从终楼人,回不新多钩任红 今日前远也去是来少。宝浪 , ,
凤 凰 台 上 忆 吹 箫
中期词小结:
婚居生活
共醉金石
夫吟妇唱 携手共游 盛名于世
瘦 莫 透 。 道 。 不 消 东 魂 篱 , 把 酒 帘 黄 卷 昏 西 後 风 , , 有 人 暗 比 香 黄 盈 花 袖 。
佳 节 又 重 薄 阳 雾 , 浓 云 玉 愁 枕 永 纱 昼 橱 , , 瑞 半 脑 夜 消 凉 金 初 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提示:教学目标是教学欲达成的结果。本课例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的教学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的那些重难点知识、技能,以及要形成的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1、知识与能力:熟读背诵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作;知人论世感受李清照
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
2、过程与方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知人论世,课堂展示;通过教师课堂
引,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别样情
怀,从而把握“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由词及人,由人及词,突破文本的
语言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从而把握“以意逆志”的鉴
赏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相交融,把对国家的使命、责任融进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在学习中,能通过人生的生死苦乐顺逆等问题,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重难点解决策略表单
课题名称
《走进李清照》
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
提示:重点和难点不需分别填写,只填一个点即可。因为“重难点”是重点中的难点,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1、通过课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汇报展示环节,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知人论世。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别样情怀,从而把握“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由词及人,由人及词,突破文本的语言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从而把握“以意逆志”的鉴赏原则。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与其所处时代背景,说说你眼中的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赏析《点绛唇》《武陵春》
2.教师设疑?
读过这首词,词中的少女如在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走近李清照,我读出了她?
走近李清照,我读出了她的凄美。
走近李清照,我读出了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学生讨论,教师点播
学生仿写
是,PPT
是,PPT
是,PPT
是,PPT
是,PPT
是,PPT
教学效果检测题
1、知人论世的方法,判断词的书写时期。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郞比并看。
这首词大概作者什么时期?依据是什么?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填“是”或“否”;若“是”需注明是PPT、或白板、或音频、或视频、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
一、预习准备
二、导入
三、走近才女,知人论世
四、走进其词,以意逆志
五、完善情智,升华生命
六、作业
1.回忆并记诵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预习:《点绛唇》、《武陵春》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大概作者什么时期?依据是什么?
2、小练笔:我眼中的李清照
示例一:我眼中的李清照是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说明:
请您上传一个或多个能够说明重难点解决的课堂视频片断。
同时,欢迎您上传课件PPT和其他相关文档。
1、背诵默写全词。
2、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离别场景。要求: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可填词作诗;试用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方法;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师生共同回顾
学生展示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2.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3.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4.总结李清照一生经历的重大磨难。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