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基础训练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5.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

5.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材料用鸡血比猪血好B. 血红蛋白呈红色,有利于凝胶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监测C.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两条带,说明血红蛋白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D. 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2.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猪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以防止红细胞破裂B. 用蒸馏水和甲苯处理红细胞,使其释放出血红蛋白C. 用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以保持血红蛋白活性D. 用磷酸缓冲液洗脱,有利于血红蛋白在凝胶柱中移动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B.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D.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B. 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C.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D. 装填色谱柱时要尽量紧密,减小颗粒间隙;避免出现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5.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溶液分为4层,血红蛋白位于从下至上的A. 第一层B. 第二层C. 第三层D. 第四层6.下图1是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图2是为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某血浆蛋白的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图1中①②分别代表血红蛋白的释放、凝胶色谱柱的装填B. 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C. 凝胶色谱法能除去血红蛋白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D. 根据电泳结果,可得出“提取的血浆某白蛋白一定由两条肽链组成”的结论7.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洗涤红细胞用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去除杂蛋白B. 洗涤红细胞和分离血红蛋白都要离心,离心速度可相同C. 血红蛋白的释放要加蒸馏水和甲苯D. 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8.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基础全练]1.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依据的原理不包括()A.分子的形状和大小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元素解析: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可以知道,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依据的原理包括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和蛋白质分子的溶解度等。
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元素不是分离不同蛋白质的依据。
答案:D2.如图能正确表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的是()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B正确。
答案:B3.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C.将酶或细胞固定在凝胶中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解析:凝胶的种类较多,但每种凝胶内部都有孔隙。
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通过的路程较长,洗脱时从凝胶柱中出来得较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则可以较早地洗脱出来,从而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答案:A4.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干的凝胶要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才能装填B.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产生C.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先打开后关闭D.在样品洗脱过程中,不能让洗脱液流干解析: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应始终打开,C错误。
答案:C5.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实验和血红蛋白的提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选择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好,后者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好B.样品预处理时,前者静置1天处理除去上清液;后者需要加入清水,反复低速短时间离心洗涤,至上清液无黄色C.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往2 mol/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析出DNA时,应该缓慢加入,直到出现黏稠物即止D.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解析:鸡血细胞有细胞核,适于提取DN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适用于提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基础知识

第15课时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归纳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1)图甲说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2)图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3)图丙说明: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4)图丁说明: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2.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3.红细胞放到低渗溶液中,会吸收水分,体积膨胀直至涨破。
课堂导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这就需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
因此对蛋白质的分离就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要做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一些基本技术。
探究点一蛋白质分离技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多种多样,按照科学的需要有时要把它们分开,分离蛋白质常使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都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的之间的差异来分离的。
1.蛋白质特性的差异(1)分子的形状和大小;(2)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3)溶解度;(4)吸附性质;(5)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
2.分离的方法(1)凝胶色谱法Ⅰ.概念: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Ⅱ.凝胶: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内含许多贯穿通道,具有多孔的凝胶又称为分子筛。
Ⅲ.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如图A)①蛋白质混合物上柱;②洗脱开始,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则被排阻于凝胶颗粒之外;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被滞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向下移动;④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完全分开;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行程较短,已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还在行进中。
(2)电泳①概念: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下提能: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含解析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2019·平遥期中)下列关于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是碱性电解质B.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是酸性电解质C.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解析]选D氨基酸既有氨基也有羧基,是中性电解质,A、B错误;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C错误、D正确。
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解析]选B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容易通过凝胶间隙,先被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后被洗脱出来。
3.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磷酸中和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解析]选D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稳定pH,从而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变。
4.蛋白质的各种特性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依据。
下列可作为分离依据的是()A.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溶解度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以上三项都是[解析]选D利用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提取。
如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以及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都可作为分离依据。
5.下面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对样品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采集血样后要高速短时间离心获得血细胞B.洗涤三次后如上清液仍有黄色,可增加洗涤次数,否则血浆蛋白无法除净C.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D.释放血红蛋白后再经过离心,就可以使血红蛋白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解析]选A采集血样后要低速短时间离心获得血细胞,否则会使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混杂在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教案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标:- 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 掌握实验室中分离血红蛋白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为什么需要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 血红蛋白的提取:a. 实验材料准备:- 鲜血样本- 磷酸缓冲溶液(pH 7.4)- 离心管- 离心机- 冷藏器b. 实验步骤:1) 将鲜血样本取出,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
2) 将稀释后的样本置于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
3)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置于冷藏器中。
2. 血红蛋白的分离:a. 实验材料准备:- 血红蛋白样本- 离心管- pH 4.7缓冲溶液- pH 5.2缓冲溶液- pH 6.0缓冲溶液- pH 7.0缓冲溶液b. 实验步骤:1) 将血红蛋白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
2) 分别加入pH 4.7、pH 5.2、pH 6.0和pH 7.0缓冲溶液,使其达到不同的酸碱度。
3) 转动离心管,使其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5) 通过离心,收集上层液体,然后分别加入酸、碱溶液,使其达到酸碱中和。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获得纯净的血红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衣物和手套。
- 实验器材要严密封闭,避免反应物外泄。
- 实验后要彻底清理实验场地。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含答案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基础题组】1.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B.目前经常使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等C.大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D.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的路径不同而得以分离解析:选C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使其所经过的路程较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
因此,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
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任何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溶液D.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解析:选A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超过一定范围,缓冲溶液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了。
3.(2018·福建名校月考)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血红蛋白溶液的过程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分离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解析:选B透析是通过半透膜使样品中较小的分子透过到膜外,因此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分离。
4.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干的凝胶要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才能装填B.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产生C.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先打开后关闭D.在样品洗脱过程中,不能让洗脱液流干解析:选C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应始终打开。
课题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知识梳理、同步训练(教师用)

课题1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知识梳理一、凝胶色谱法1.概念:也称做______,是根据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原理(1)由_____构成的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___。
(2)当______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___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_____,移动速度___,而相对分子质量___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______移动,路程___,移动速度___,从而使______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抵制__的_____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___。
2.配制:由_____种缓冲剂溶解于___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______就可以得到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三、电泳1.概念:指_____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____的过程。
2.原理:在一定的___下,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可解离基团会带上___或___,在_____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____的电极移动。
3.作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_____的差异及分子本身的___、___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_____,从而实现样品中_____的分离。
4.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_。
四、实验操作1.样品处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______。
分离时采取_________,直至上清液中没有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_____和_____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把_____离心后,将试管中的液体用___过滤,除去______,于______中静置片刻后,分离出下层的______。
2.粗分离:即透析(1)方法: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_____,将_____放入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的______中,透析___。
高中生物配套作业:专题课题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含解析

专题五课题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2]一、选择题1.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第2层为红色透明层,含血红蛋白C.第4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沉淀物D.第3层为暗红色沉淀物,含未破裂的细胞[解析]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2.关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除哪项外均为正确解释( D )A.交联葡聚糖凝胶(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B.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C.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D.凝胶用自来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解析] 本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G-75),其中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
5 g,A正确;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B正确;在凝胶色谱柱装填完之后,应在约50 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小时,以使凝胶装填紧密,C正确;凝胶溶胀时,应使用蒸馏水将其充分溶胀,制成凝胶悬浮液,D错误。
3.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C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解析]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填空题
1.凝胶色谱法
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缓冲溶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PH基本不变。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所用的为20mmol/L 磷酸缓冲液
3..电泳
(1)原理: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2)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实验操作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二、单选题
5.利用凝胶色谱法先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A )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所带电荷多的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首先洗脱出来。
6.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D)
A.NaCl
B. 甲苯
C.蒸馏水
D.柠檬酸钠
7.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
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D.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解析】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
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和40%体积的甲苯,充分搅拌10min,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透析时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
8.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C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解析】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从上到下数,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9.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A.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
B.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C.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
D.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
【解析】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而不是下面),关闭出口。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