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_0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篇一:《艺术美学》作业答案1、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p8答: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如归纳和演绎法,实证和思辨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和之下而上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方法等。
2、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7答:概括起来说,艺术美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性的艺术理论学科,他的研究对象就是探索艺术内在的基本没学规律,就是透过丰富多彩的的艺术现象来探寻艺术的没学本质,探寻艺术的审美加之奥秘。
从具体探讨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将艺术的审美本质分为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从形而上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艺术的审美价值;(二)从形而下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各门具体艺术的本质,也就是各门具体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征.3、何为价值。
p49答:价值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指一定事物对一定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用和无用等关系)。
或者说,价值就是事物与人构成的需要关系。
4、价值的结构。
p50答:价值是和意义相关联的,它是意义的结构形式。
价值给每一种意义提供一个“两值对立”的结构。
如友善必有恶,有美就有丑,有真就有假。
这就构成了两值对立;同时每一值规定相应的价值等级。
它具有价值源和元价值两个价值要素。
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认识价值、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
5、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在这儿,它是不是把理推到了一个绝对价值的位置?答:"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谈的"天”不是绝对价值的"天”,是天、地、人合一的"天”,是直接指人格化为"天子”的天,是带有浓厚的伦理价值的"天”。
所以我们是以自然之理和人伦之理来把握人的行为,所谓的"灭人欲”,其指向的是人不要过分的表现自己贪婪的**。
伦理价值提倡的"天”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行为。
论南唐李煜词的艺术风格

论南唐李煜词的艺术风格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面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传世的作品虽不多,但大部分都是睥睨词坛的杰作,尤其他由奢靡生活转而至亡国被俘的历史经历,使他有机会写出意境阔大,感慨深邃的作品,超越了晚唐五代词人,从而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时间,当时除了西蜀较少受到兵祸以外,还有偏安于江左的南唐。
统治者既无统一全国的实力与雄心,又无励精图治的长远打算,苟且偷安,偏安一隅,借声色艳词消遣。
在这块自然条件优厚的世外桃园,上自深宫内苑,下至民间巷陌,莫不崇尚文艺,故文人荟萃,诗酒风流。
金陵、扬州的歌台舞榭,书坊画院鳞次栉比。
适应女乐声伎的词,获得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西蜀立国较早,收容了不少北方避乱的文人。
一、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众多,有锺隐、锺峰隐者、锺山隐居、锺峰白莲居士等,南唐中主李景之第六子,祖父李昪。
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故称李后主。
后主生于烈祖昪元元年(公元937年),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时年四十二岁。
他上有弘翼、弘茂等五兄,下有从善、从镒等五弟。
因天生异相,“广额丰颊、骈齿重瞳”生来大富大贵、帝王之像的他,从小就遭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而他只好以读书自娱,其父对文学艺术极有素养,宫中藏书甚多,墨宝典籍供他观摹研读,他的天赋异禀,加上父亲的潜移默化,故年轻时候的后主,就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23岁文献太子卒,他才徙封为吴王,以尚书令居东宫知政事。
建隆二年(961年)25岁时,嗣位于金陵。
二、后主词的艺术风格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前后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降宋作为界线,前期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是对人生恣意欢乐的描写,题材较为狭隘;后期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在词中表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以及不堪其愁的哀叹,由感而发,这一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最新-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2 精品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篇一: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内容摘要】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
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
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李煜词人艺术特色亡国独抒性灵凝练一:引言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
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
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
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
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
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
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
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篇一: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内容摘要】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
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
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李煜词人艺术特色亡国独抒性灵凝练一:引言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
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
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
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
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
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
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
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
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以李煜为例

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以李煜为例【摘要】: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的词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绮丽奢华而又暗含命运哀愁;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哀怨缠绵却又暗含磅礴气势。
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被誉为“千古词帝”。
【关键词】:李煜诗词早期奢华后期亡国惆怅【前言】: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继位,9作为一个国君,他性骄奢,好声色,崇奉佛教,整日宴饮嬉乐,不问政事。
75年宋灭南唐,他从无忧无虑的少年郎变为哀哀戚戚的偏安皇帝。
人生这样的巨变对他的诗词有何影响呢?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正文】:一、词人生平: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是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二、词风剖析:1. 亡国前:前期词风——绮丽奢华又暗含命运哀愁身为王子的李煜,生活上是极其奢靡的,家人的溺爱及身边环境的种种影响,致使他形成了一个优柔寡断,溺身儿女情长的性格。
宫廷不仅是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地方而且是个“声色窟”,家人们艺术才华都很高,身边又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他把词作为抒写自己心魂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本文从李煜词的意象、情感和哲思意蕴的角度,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美、并从中探寻李煜的词心。
首先他善于用优美的意象和朦胧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在读他的词时,情不自禁地走进他的词境中,或徘徊在柔美的月光下;或荡漾在如岁月般轻轻流逝的江水中;或梦游在歌女们漂亮的舞姿中。
其次李煜词注重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的词作既纯洁又感人,特别是他亡国后的词作,字字滴血,句句含泪。
他用细腻的笔法将他内心深处那种纯真的、悲伤的、感人的情感描述了出来,倾诉了他的亡国之音、亡国之痛、亡国之思。
同时李煜因为特殊的人生体验和善于思悟的个性,使他的词作,具有了一种含蓄、深沉的哲思意蕴,留给人们不少思考的空间。
关健词:李煜,意象美,朦胧美,情感美ABSTRACTThe post king Li Yu of southern tang dynasty is the greatest poetic writer in Five Dynasties,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excellent poets in our history .He used the poems as a main means to express his thinking and soul .By this way he created his own unique style and obtained one kind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different from others. analyzes his wooks artistic beauty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ystule, This article emofion and philosophy. inquires into the deep expression of his poems. first, he is good at creating exquisite circumstances with beautiful imaqe(for example: the moon, the water, the singing girl) and dim artistic effect(for example: the dreamland).when read his word people unrestrainedly enters in his art settings, or paces back and forth under the gently beautiful moonlight, or ripples in the river which slowly passes like the year, or wonders among the singing girls, attractive singing posture. Secondly, Li Yu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reveal real feelings, which makes his poem both honest and touching, especially the works after he lost his country. Every character is dropping blood,every sentence makes you burst into tears. He expressed his voice, sadness and missing of losing his country with those minute description of pure, painful and touching words. at the same fime, because of hi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thoughtful individuality, his work has a kind of implicit, deep philosophical beauty which gives people unlimited room to recall..Key words: Li Yu, archystule beauty, emotional beauty, vague beauty目录前言 (1)一、意象美 (1)1、月 (2)2、水 (3)3、美女、渔父、皇帝 (4)二、朦胧美 (5)三、情感美 (6)四、李煜词留给人们的思考 (7)致谢 (8)参考文献 (12)前言李煜,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李煜词赏析论文

李煜词概观(XXXXXXXXXXXXXXX)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论李煜作文800字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国主,他的作品多以词为主,并以咏史抒情见长。
以下是一篇关于李煜的作文,约1000字。
南唐李煜,一个被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他的一生虽然充斥着辛酸与战乱,却凭借着他的才华与聪明机智,创造了一代经典。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抒怀、悲伤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心灵世界,领略那优美的诗意。
李煜的词曲以哀怨、伤感见长。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他善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才华,以及他对故国失陷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在词中也描写了战乱年代的人民疾苦和流离失所的悲凉。
他的词作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
《长相思》是李煜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词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琵琶曲所描绘的长相思,在乱世中的苦苦寻觅,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悲凉。
《浪淘沙》也是李煜的一首经典之作。
他用细腻婉约的笔触,描述了南唐末年的水乡景色。
这里有那美丽的江南风光,也有南唐国主的苦涩离愁。
舒缓悠扬的旋律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李煜的《虞美人》是他另一首著名的作品。
这首词把爱情形象化为一个虞美人的故事。
他用细腻的文字,抒发出对美人的恋慕之意。
《虞美人》这首词传达了李煜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
李煜的词作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他的国家陷于动乱,他也身处囹圄之中,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李煜的作品给了后世人们很多启示与教益。
在时代的变迁中,他的词作仍然被人们传颂,世代相传。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间苦难的反思。
这对于当今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李煜的词作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他用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抒发出了自己对故国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必修一)摘要: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词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以宣泄的方式、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至情至深地抒发自己的深哀与巨痛,使词作超出了个人的悲苦与离愁,含蕴了人生的感伤与悲悒,具有了广泛永恒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宣泄白描朴素自然深哀与巨痛感伤与悲悒广泛永恒在浩瀚的词海中,李煜的词称得上灿若星辰的文化奇珍;在光耀千古的词家中,李煜算得起是卓然独立的一个。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杰出的词人。
杜鹃啼血,含悲饮恨而歌,三十几首词便成了他人生的绝唱,历经千年风霜,传诵至今。
探究李词历久不衰独具魅力的原因,也是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李煜词之所以能遗世独立具有穿透历史时空的价值,是因为他的独特人生经历,是因为他将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使词作具有了扣人心弦广泛而永恒的力量,产生了巨大的审美价值,成为有词以来的第一座高峰。
李煜词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带有鲜明浓重感伤悲悒的思想内涵上。
李煜的身世特点,决定了他词作的思想内涵。
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不是很多,但大部分是令人称道的杰作,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出李后主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尤其是他晚期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历历悲欢,字字血泪,无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
李煜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自由与永恒,表达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使词作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忏悔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悔意识。
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忏悔,使词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浓郁的感伤和悲悒。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
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玉树琼枝”,本应是物阜民丰、国祚绵长,代代兴旺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
此时李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
“几曾识干戈”,这一短短的五字句,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
也包含了对世事人生的自责和反省;五更梦醒,帘外雨声漏漏,春意将尽,这是现实的凄然之景。
然而“我”在这样凄婉的梦中,却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囚徒之身,依然去寻往日的快乐生活。
至此,词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伤怀,并由自责伤怀引出对江山故国的感慨,那无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无法再见,就是那过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
这种愤慨、反省、自责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无以囊括的悲哀。
李煜面对苦难的同时,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反省,从而突破了情感宣泄的极限,升华为对世事人生宇宙哲理性的思考,带有人在历史面前微渺无为的感伤与悲邑,撼人心魄。
二、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他的绝命之词。
南唐后主,亡国之君,巨大的落差让他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
亡国破家的哀恸,沧桑巨变的命运,在旦夕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化成一首首泣尽心血的绝唱。
纵使那些春花秋月、玉砌雕栏应该还在,但他却再也不能拥有,生命也将如春花枯萎、老去。
这是一种怎样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永恒的生活,他质问那岁岁如是的春花秋月。
他时时都在思考着: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又无法把握。
这些疑问,这些悲愁和哀怨,时时困扰着他,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倚小楼,寂静中悲愤地喊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沉慨叹。
就这样,李煜在对故土的频频回望中,环思宇内,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执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也包含的也绝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由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索,一种对人生的寻根究底。
无论是对于自然或对于人生,总是转瞬即逝的。
词人深深地叹惋:“太匆匆”。
然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世间,总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恒。
“烟脂”这美好的颜色,无论是指代“林花”、“春红”,还是象征红颜、青春,尽管饱含着热泪,却依然不肯离去。
“留人醉”是绝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种对美的深深的挽留。
然而“几时重”又是当头一棒,给词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绝望。
至此,词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暂,而人生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美丽其实只是一种凄艳,就像那混合着泪水的烟脂一样,更何况这种凄美也是弹指即逝。
而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在这痛苦的思索中,词人悲痛地喊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无可奈何的浩叹。
由此可见,词人经过苦难的熏染,个人之愁已升华为人生之愁。
那无奈的人生、悲惨的现实使他执着的个性备受拷打,却又愈益坚实。
他在辗转反侧的挣扎中俯仰天地,纵观古今。
那漫漫无际的哀愁和苦恨汇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成了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
在萦绕着往事烟尘的苍凉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结升华成普遍的情结,他的痛苦沉淀成人生的痛苦,他的忧伤转化成生命的忧伤,从而显示出对人生毁灭的挽歌式的情调,并形成了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怀。
无论是对自己灵魂的忏悔与拷问,还是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都使李词具有了丰富博大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感伤悲悒的美学意蕴,具有了强烈永恒的艺术魅力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千载而下,今天读来,没有亡国之音凄凉的哀吟,只有临危不惧壮美浩歌的呐喊,仍能感受到作者灵魂的震颤。
这壮美的词章带给我们无穷的审美享受。
李煜词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在词史上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的还在于它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词这种形式到了李煜手里,变成了一种能自由抒写情怀的有力工具,在艺术表现上臻于成熟。
具体地说,李煜的词在艺术上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明白率直,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
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并称赞它“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国维也称他有“赤子之心”,“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都是指的这一特色。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他成为囚徒之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和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而思深。
这些词,语语痛切,是发诸胸臆的亡国之音。
国家沦亡,山河改色,不能不使人愁恨满怀。
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来比喻愁情,写出了绵绵无尽又浩渺无边的情思,意境既阔大又深远,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和赞美。
清人陈廷焯评云:“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云韶集》卷一)无疑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富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一种特有的风格。
一方面由于他的文艺修养的深厚,同时由于他亡国以后对苦痛生活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这种卓越的抒情艺术。
二借景抒情,通过写景来营造抒情氛围,以景衬情,融情于景,可谓景语即情语。
与其常用的直抒胸臆的形式结合可说是相得益彰。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历来多有表现离愁的佳作,这一首更是以其融情入景、意韵幽远而为人激赏。
如钩新月,寂寞梧桐,深锁庭院,勾画出一幅凄清寂静之景,而词人满腔离愁,无人说,不想说,只好“无言”,只好独登西楼,其情其景令人痛楚哀伤!景中有情,情与景合,情景相映,真可谓景语即情语。
李词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善于营造情感表达的环境氛围,善于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作品意韵丰厚,感人至深。
三李词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
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另外,李煜还善用白描手法。
白描法的运用,李煜可谓到了炉火纯青、不露痕迹的地步。
他的许多词作,笔法自然脱俗,文字简练单纯,毫无雕饰之感。
如《长相思》以白描法写一女子,“云一涡,玉一梭。
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简笔勾勒人物的发饰、服饰和神态,用语轻灵简约,笔调清新飘逸,有如一幅风格淡雅的仕女图。
李煜最善以白描抒情。
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江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是李煜降宋后抒写亡国哀思的作品。
词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愁恨难免的无奈慨叹。
开篇直抒胸臆,荡出满怀的恨愁,统领全篇。
以“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结句,这是最凄绝哀婉的悲叹!词人心中无限的“愁恨”脱口而出,奔涌不止。
全词以精练笔墨直接抒情,句句口语,句句情语,浑然天成。
李煜词中类似得词句比比皆是。
又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全词语言生动传情,纯用白描手法倾诉心中无尽的苦痛,颇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全词情景交融,梦里梦外、欢乐悲哀相互映衬,具有动人心弦的感人力量。
这种以白描法写景叙事抒情的写法与同时代的花间词派浓装艳抹的风格颇异其趣,这对北宋词人如李易安、周美成等有过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