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章 第7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合集下载

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
除 F 与 Ff 外,它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G
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FN,物块匀速运动, 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由于重力 G 和支持力 FN 在竖直方向上,将重力和支 持力等效成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四力平衡转化为三力 平衡,则根据三力平衡的原理,F 与 Ff 的合力必须和 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等大反向,所以沿竖直方向向 上.故 B 正确. 答案 B
图2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 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
断的绳
()
A.必定是 OA
B.必定是 OB
C.必定是 OC
D.可能是 OB,也可能是 OC
解析 解法一 运用力的分解法.OC 中的拉力等于 重物的重力,将此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如图甲 所示的两个分力 F1 和 F2,它们分别等于 OB、OA 中 的拉力,由几何关系可知三段绳中的 OA 的拉力最 大.故逐渐增加重物的质量时,最先断的绳是 .
探究归纳
一、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典例 1 如图 1 所示,物块在力 F 作用
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
所受的摩擦力 Ff 与拉力 F 的合力 方向应该是
A.水平向右
B.竖直向上
C.向右偏上
D.向左偏上
图1 ()
思路点拨 (1)三力平衡的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 和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n 个力共点平衡最终可以等效成二力平衡.
解法二 运用力的合成法.作结点 O 的受力图,设绳 OA、OB 的拉力分别为 FA、FB,它们的合力为 F,由 于结点 O 质量不计,所以它受到的力 F 与重物重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乙所示,从作出的平行四边 形可知:OA 绳中张力最大,若逐渐增加重物质量,则 OA 首先达到最大拉力,故最先断的绳必是 OA.

第7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瞬时性问题

第7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瞬时性问题

(练习)如图所示,物体甲、乙质量均为m。弹簧和悬线的质量可 以忽略不计。当悬线被烧断的瞬间,甲、乙的加速度数值应是 下列哪一种情况: A.甲是0,乙是g B.甲是g,乙是g C.甲是0,乙是0运动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瞬时性问题
瞬时性问题: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与其所受的合外力 F有瞬时对应关 系. 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而与 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无关,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 在物体上,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 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若合外 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 突变)。
如图,四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分别用三条轻绳和一根轻弹 簧连接,处于平衡状态,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A1、B1,让小球 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1、2、3、4的加速度分别用 a1、 a2 、a3 、a4表示,则他们那分别等于多少:
a1 a2 g a3 2g
FT ' 2mg
FT ' 2mg
瞬时性问题:
两类模型的区别:
1、绳和支撑面: 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可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 离 ) 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 给的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突 变性”(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力瞬间变化) 2、弹簧和橡皮筋: 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具 有惯性,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即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即此时弹 簧的弹力不突变。“渐变性”(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力逐渐变化)
❸.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 变,即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第四章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第四章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如图所示。

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落地前减速,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D.火箭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解析只要火箭或飞船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宇航员就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竖直向下,宇航员就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C、D错误,B正确。

答案B2.如图所示,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三条细绳中的拉力之比F T1∶F T2∶F T3为()A.1∶2∶3B.1∶2∶C.5∶4∶3D.∶1∶1解析由题意得F T3=Mg,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F T1=F T3cot 60°,F T2=。

即F T1∶F T2∶°F T3=1∶2∶,B正确。

答案B3.(多选)如图所示,氢气球受风力作用而使拉住它的细绳与地面的夹角为θ,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气球所受外力的合力为(氢气球的重力忽略不计)()A.与原来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沿风力方向,大小等于风力C.沿竖直方向向上,大小等于气球所受的浮力D.与原来绳子的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等于风力与浮力的合力解析氢气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上的浮力、风力、沿着绳子方向的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风力和浮力的合力与绳子的拉力等大反向;当把绳子剪断后,氢气球受到的风力和浮力和没剪断之前相等,所以两者的合力沿着绳子的反方向,故A、D正确,B、C错误。

答案AD4.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

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垂直于滑板面。

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滑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7°,滑板匀速运动,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0 kg,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水平牵引力为(sin 37°=0.6)()A.1 250 NB.1 000 NC.750 ND.500 N解析把人与滑板看作一整体,对其受力分析知:F'=mg tan 37°=100×10×0.75=750 N,C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关于玻璃珠的这段运动,下
列等式正确的是( D )
A.末速度vB=2 m/s
3
B.平均速度v= 2 m/s
C.速度变化量Δv=1 m/s
1
D.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x= 6 m
解析 由题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故末速度vB=-2 m/s,A错误;设斜面
(2)求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
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
1 2
a
t
1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对点演练
2.(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量为0.6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水平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2 s后撤去拉力F,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由以上信息可求得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 C )
A.1.5 N
B.2.1 N
C.2.5 N
D.3.0 N
解析 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
5
2,则阻力
m/s
3
5
Ff=ma1,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 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2,联
立以上各式得F=2.5 N,故选C。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从受力确定运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 kg,在50 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 s内匀加速前进了4 m,在这个过程中
Δ
=-3 m/s,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则加速度为 a= Δ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和水球组成的系统其重心有向下的加速度,整个系统将处 于失重状态,故台秤的示数将变小. 答案:A
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如下
图所示),指针示数变化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解析:人蹲下的过程经历了加速向下、减速向下和静
止这三个过程.
一种巨型娱乐器械——“跳楼机”(如图所示)可以使人 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 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
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求源自,可以据力三角形求 解,也可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法1 用合成法
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受重力G=mg、墙壁的支 持力F1和悬绳的拉力 F2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由共点力 平衡的条件可知,F1和F2的合力F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F=G,从图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可求得:
Fx合=0 零.即 Fy合=0
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静止”和“v=0”.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 v=0,a=0是平衡状态;但是,当v=0时,物体不一定处
于平衡状态,如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状态或竖直上抛运动物
体到达最高点时v=0,但a=g,不是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斗牛将人高高挑起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点评:相对解析法而言,作图法比较直观,本题是定
性比较问题,选用作图法较为方便,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 全等的三角形构成,因而在分析动态变化问题时选用三角 形定则更为方便.
(安徽阜阳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固定于
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了一个挡板,截面为圆的柱状物体 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 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 在从球心O1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

生物必修一目录

生物必修一目录

生物(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5、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2、细胞器3、细胞核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式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值2、细胞的分化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4、细胞的癌变化学(必修一)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作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第2课时:硅酸盐和硅单质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氯气第2课时:氯气的用途和CL-的检验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第2课时: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及大气污染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氨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物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教材]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上 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向下 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①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等于零 的状态。 ②产生条件:a= g ,方向 竖直向下 。
失重状态
[借题发挥]
(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一般以a方向为正方
向,则加速度方向的力减去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力即为 合力。 (2)判断超重、失重现象,其关键是看加速度的方向, 而不是运动方向。
2.如图4-7-3所示,一质量为M的
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
为θ,两底角为α和β,a、b为光滑 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现释放 a、b后,它们沿斜面下滑,而楔形 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N的大小为 ( A.FN>Mg+2mg B.FN<Mg ) 图4-7-3
[借题发挥]
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求解可以采取多 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物体受三力平衡时多采用合成法或 分解法。物体受三个以上的力平衡时,多采用正交分解。
1.在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2 kg
的物体,如图4-7-2所示,当用水平
力F=20 N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 上滑,若α=30°,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 m/s2)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图4-7-2
[例2]
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
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处于什么状
态?(g=10 m/s2)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3)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思路点拨] 判断加速 列牛顿第二 F与mg → → 度方向 定律方程 大小关系
A.40 kg
C.60 kg
B.30 kg
D.50 kg
解析:升降机以加速度为5 m/s2匀加速上升,重物在竖直 方向有加速度,会出现超重现象,可知C错;在地面上最 多能举起60 kg的重物,可知小丁对重物竖直方向的最大 作用力F=600 N,对重物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1g= m1a,解得m1=40 kg。 答案:A
运动情况
受力图
超重
向上
F=m(g+a) 向上加速, >mg 向下减速
失重
向下
F=m(g-a) 向下加速,
<mg 向上减速
特征 状态
加速动情况
自由落体运
受力图
a=g
完全失重 向下
动、抛体运
F=0 动、正常运 行的卫星等
[特别提醒] (1)从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加速度方向是超、失重 判断的关键,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包括斜向上),物体处于 超重状态;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包括斜向下),物体处于失
[例1]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
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 4-7-1所示。仪器中一根轻质金属 丝,悬挂着一个金属球。无风时, 图4-7-1
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 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风力越大,偏角越大。通过传感 器,就可以根据偏角的大小指示出风力。那么风力大小F
[解析] 所示。
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受力情况如图
(1)当升降机匀速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FN-G=0, 所以人受到的支持力FN=G=mg=6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就等于体重
计的示数,即600 N。处于平衡状态。
(2)当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由牛顿第二
个力等大反向求解,可以根据力的三角形定则求解,也可
以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法一:力的合成法 如图甲所示,风力F和拉力FT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
F=mgtan θ
法二:力的分解法 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使金属球抵抗风的吹力和使 金属丝拉紧,所以可以将重力沿水平方向和金属丝的方 向进行分解,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跟金属球的质量m、偏角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思路点拨]
金属球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可以应用分解
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析] 取金属球为研究对象, 有风时,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重力mg、水平方向的风力F和金 属丝的拉力FT,如图所示。这三个 力是共点力,在这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金属球处于平衡状 态,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根据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
3.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超重。 4.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失重。
[自学教材]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的状态。 2.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合力为0 。
[重点诠释]
1.对静止状态的理解 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 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a≠0,如自 由下落开始时刻的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平衡状态是运动状态的一种,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数学表达式有两种:(1)F
速度为零;从受力情况来说,合力为零。因此,判断物体是否 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运动状态看运动状
态是不是不变,加速度是不是为零;另一种是根据物体的受力
情况,看合力是不是为零。显然,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或沿粗糙 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和匀速行驶的汽车都处于平衡状态。而做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时,尽管速度v=0,但加速 度a=g≠0,合力F=G≠0,不处于平衡状态,故选D。 答案:D
知识点一
第 四 章
第 7 节 用牛 顿运 动定 律解 决问 题 (二)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考向一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1.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个物体就处于 平衡状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 为0。
定律得:FN-G=ma,
FN=ma+G=m(g+a)=78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此时体重计的示数为780 N,大于人 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
(3)当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G-FN=ma,
FN=G-ma=m(g-a)=3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此时体重计的示数为360 N,小于 人的重力600 N,人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3)360 N (1)600 N 平衡状态 (2)780 N 超重状态
另外几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5.解题方法
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当
物体受三个力(不平行)而平衡时,这三个力一定是共点力,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问题: (1)三角形法: ①根据平衡条件,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把三个力放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对应三个力,再利用
几何知识求解。 ②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这种方法一 般用来讨论动态平衡问题较为方便。
F=F′=mgtan θ
法三:正交分解法 以金属球为坐标原点,取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 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图丙所示。由水平方向的合力F合
x和竖直方向的合力F合y分别等于零,即
F合x=FTsin θ-F=0
F合y=FTcos θ-mg=0
解得F=mgtanθ
由所得结果可见,当金属球的质量m一定时,风力F 只跟偏角θ有关。因此,偏角θ的大小就可以指示出风力的 大小。 [答案] F=mgtan θ
C.FN=Mg+2mg
D.Mg<FN<Mg+2mg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沿斜面向下加速运 动,则a 、 b都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会出现失重现 象,则a 、 b对楔形木块竖直向下的压力都比mg小,再 隔离楔形木块分析可知,FN比总重力小而比Mg大。 答案:D
重状态。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它的加速度不一定竖直向上, 但加速度一定有竖直向上的分量;同理处于失重状态的物 体,其加速度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但一定有竖直向下的 分量。
2.小丁同学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重物,重力加速度g
=10 m/s2,小丁同学站在正以加速度5 m/s2上升的升降机 中最多能举起的重物为 ( )
由 y 轴方向上有:FN=mgcos α+Fsin α, 在 x 轴方向上有:Fcos α=mgsin α+F 摩, 又因为 F 摩=μFN, 由①②③式解得:
① ② ③
3 1 Fcos α-mgsin α 20× 2 -2×10×2 μ= = =0.27。 Fsin α+mgcos α 1 3 20× +2×10× 2 2 答案:0.27
F 合=0 x 合=0;(2) Fy合=0
Fx 合和 Fy 合分别是将力进行正交分解后, 物体在 x 轴和 y 轴上所受的合力。
4.共点力平衡的几种常见类型
(1)物体受两个力平衡时,这两个力等大反向,是一
对平衡力。 (2)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等大反向。 (3)物体受三个以上的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
(2)正交分解法:利用三角形法解题时构造的三角形一般 为直角三角形才能解出结果。 若三个力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或物体受力较多,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物体处于平衡
F =0 x 状态时,平衡条件为 Fy=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