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3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灵动想象22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灵动想象22诗二首22诗两首精彩开篇词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和吴望尧先生一起步入想象的世界,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并了解现代诗的写法和风格。
2.理解并学习两首诗歌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3.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这是多么痛苦啊。
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1921年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缥缈(piāo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诵听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韵脚。
下面诗句中的“/”表示停顿,加“·”的字表示重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诗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

22 诗二首【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2、【助读资料】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指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
联想必须有相似点和相关点。
想象,是这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人们虽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还必须进行再创造。
意象: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与外在之“象”的结合体。
例题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下列词语飘渺:__________定然:___________闪烁:____________子午线 :______________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4、吴望尧,笔名________,________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第22课《诗两首》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docx

《诗两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并积累诗屮的生字、生词。
(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屮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幻灯出示波浪线,师问:“〜〜〜〜〜〜"这是一条波浪线,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大都会联想到形象的事物如:大海的波涛、绳子、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等;教师点拨也可以想到抽象的内容,如成绩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到曲折的人生Z路律等,老师可以做点拨。
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丰富的,通过一个简单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你看到太阳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作家吴望尧的太阳船。
二、作者简介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屮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
大致分来,约有三类。
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
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己的博学:如《乃有我铜山之崩裂》开始两句是: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我,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太有气象了,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关系。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否则也会用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杂书比我广博,而又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之状。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诗二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22 诗二首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会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重点)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诗里的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3.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备注】‖教学提示‖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和重应音。
节奏: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朗读时,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主要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
☞目标导学二:体会联想与想象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
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2诗二首(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大自然景象产生感慨的时刻?”比如,看到壮丽的海景或山水时,是否想过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如何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情感的奥秘。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首诗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升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悟诗歌情感:通过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同理心和审美情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讨论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问题的引导不够到位。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引导,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探讨。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句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诗二首》教案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歌,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和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理解美,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养。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诗二首》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当问到他们是否有过思念远方的经历时,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分析诗歌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并解决问题。
然而,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们自主思考、交流。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让我意识到,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

-例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不仅指高楼,还有诗人内心的感慨;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寓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诗人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需要教师引导。
-例如:理解诗人为何在《夜宿山寺》中感慨人生短暂,为何在《秋词》中对秋天景象赞美不已。
然而,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仍有个别学生提出疑问。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不够清晰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描绘自然景象的技巧和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夜宿山寺》和《秋词》两首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夜宿山寺》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山寺的宁静环境中,感慨时光荏苒,人生短暂;而《秋词》则通过描绘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沧桑的感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同时,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导入新课
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政治活动家。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
在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代表诗集《星空》。
新诗是在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发展、白话文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与旧体诗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⑴采用白话;⑵形式自由。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五四”运动刚刚过去,革命处于低潮,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时候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象了天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环境,为的是表达他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
吴望尧,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一写给年轻的一代》等。
2. 整体感知
⑴理清《天上的街市》思路。
第1节: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
第2节:写天上的街市。
第3 -4节:写牛郎织女自由美满的生活。
⑵《太阳船》描写了太阳运行一天的情景。
早晨太阳升起,“缓缓地扯下了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洒下万丈光芒;然后写太阳在太空穿行,又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写出阳光渐暗,“驰向另一个港湾”中“另一个”是相对于前面的“神秘的航线”而言;“焚起了大火”是指日薄西山晚霞灿烂,“溅起了银星千颗”指夜幕降临,星光灿烂。
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
(一)《天上的街市》
1. 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
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痕满目。
2.诗人是怎样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的?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诗人按
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
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骑着牛儿趟过天河,提着灯笼在天街信步闲游,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3. 作者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造?
合理。
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实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作者这样改造是借想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来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表达诗人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4.由现实写到理想,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联想和想象。
所谓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而想出天上有街市,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
5. 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的?
诗人由夜晚地上的街灯,产生联想,自然地想到了天上的明星,街灯与明星都是点状发光体,有类似之处。
这样,巧妙地打开了一条从地上的街市到天上街市的通道,接着神驰天空,尽情地想象天上街市的美景,再由街市想到天上的银河,并由银河想到两岸的牛郎织女,那闪光的流星,正是他们闲游时用来照明的灯笼。
这样幻想成真,环环相扣。
6. 你能举出一些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例子吗?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作者为
什么会把天上写得这么美?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改写得这么美好?作者对当时军阀混战,黑暗如漆的现实十分不满,但在人间又无法找到光明、自由、幸福,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天街美好、自由的生活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再读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⑴第一节的“闪” “点”,写出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⑵第一节的两个比喻特别美。
第一个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第二个比喻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
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美,而内容上从地上联想到天上。
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写得天衣无缝。
备课笔记:
⑶“定然”“定能够”等这些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
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太阳船》
1.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太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太阳的颜色有怎样的变化?
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
早晨'金色;太阳升高到日落前:白色;日落时分:红色。
2.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⑴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⑵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删烁的自银”比喻天色B晚,太阳光逐渐变
暗,“驰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给人以美感及想象的空间。
*诗言志,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獅的理解?
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三、课堂小结
两首诗都透露出对光明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后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更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