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八上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 储 (zhī shi) 备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huái mín)。怀民(huái mín)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的含义: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为 自己的行为而自豪,因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会欣赏这 美丽的月色。②包含(bāohán)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 境,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的自嘲,当然,其中也透 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2021/12/10
第七页,共十页。
知识(zhī shi) 3储.作备者感情的变化:
. ①月色入户 (门)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huá(i于mín是) (yúshì))
. ③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 . (形容水的澄澈)
⑤水中藻、荇交横
. . ⑥盖竹柏影也
(交:交错。横:纵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原来是)
2021/12/10
第三页,共十页。
知识(zhī shi) 二储、备内容理解
2021/12/10
第一页,共十页。
知识(zhī shi) 储备 一、重点(zhòngdiǎn)词语
古今异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古:考虑,想到(xiǎnɡ dào)。今:思念)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只是。今: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2021/12/10
第二页,共十页。
知识(zhī shi) 其储他备重点实词

云南中考语文 总目录

云南中考语文 总目录

中考古诗文满分练测
专题一 课标34首古诗词曲赏读 专题二 课标16篇必考文言文阅读
一遍通全效学案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一 字音、字形及书写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含成语) 专题三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专题四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专题五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第二部分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专题六 口语交际 专题七 语文综合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
第四部分 考场高分作文攻略
专题十一 聚焦近年文题,把握命题特点 专题十二 扣住评分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专题十三 命题作文 专题十四 半命题作文 专题十五 材料作文 专题十六 话题作文 专题十七 习得变式之法,考场以一敌十
第五部分 中考写作满分速成
专题十八 升格瑕疵文章,写出一类作文 专题十九 积累各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专题二十 品评身边佳作,反思改进提高 专题二十一 欣赏全国好文,写出高分作文 专题二十二 作文实战演练,考场驰骋纵横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4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8.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4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8.岳阳楼记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浮动动的光的像光跳像动的跳金动子的,静金静子的,月影静像静沉的入水月中影的像玉璧沉。入水中的 (玉5)不璧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下注释)
不不因因外外物和物自和己自处境己的处变境化而的喜变悲化。 而喜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在在朝朝廷廷做官做,官则,为平则民为百平姓忧民虑百;姓被贬忧谪虑到;边远被地贬区谪做到地方边官远,地则替君 主区担做忧。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5)去.国怀乡
去:离离开开
(6)宠.辱偕忘
宠:荣荣耀耀
7.重点虚词
(1)乃.重修岳阳楼 连连词词,,于是于是,,就

(2)之属此居予则庙作岳堂文阳之.以楼高记则之.忧之大.其观民也代代件词助助词事,词词,代,,指的代这的指件这事
定定语语后置后的置标的志,标无志实,义 无
实义
(3)以属不予以.作20文20以物.记喜之介介连用词连词词来词,,,,因因表表为为目目的的,用,来
九年级(上册) 8.岳阳楼记(课标篇目)
北宋•范仲淹
考情:2022 岳阳与《梦溪笔谈》选段比较考查
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具 ”同“俱俱 ”,全全、、皆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属 ”同“嘱嘱 ”,嘱嘱托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越:(古义)到到
明年:(古义)第第二二年年 (2)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规模模 (3)属予作.文.以记之
摧:折折断断
(11)薄暮冥.冥. (12)去国.怀乡 (13)春和景.明 (14)沙鸥翔集. (15)锦.鳞.游泳 (16)郁.郁.青青 (17)静影沉璧.
冥冥:昏昏暗暗 国:指指国国都都 景:日日光光 集:停停息息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

之属。
第一页,共十五页。
知识 储 (zhī shi) 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cí q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②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所见的美景。
描绘理想的生活图景,与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生 活困苦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
第十页,共十五页。
知识 储 (zhī shi) 备
第③段: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及桃花源淳朴(chúnpǔ)的社会风尚。 (1)桃花源人来到这个地方的原因:“先世避秦时乱。”(暗写作 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中期以来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否定)
第①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身份。作 用:似真实虚,以实写虚,让人感觉桃花源里发生的事情 是真的。
第九页,共十五页。
知识(zhī shi) 储备
(2)描写桃花林美景的作用:渲染神秘色彩,吸引(xīyǐn)读者,也 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3)“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接的词语,生动地 揭示出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衬托出桃花林之美。
知识(zhī shi) 储备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堂讲义课件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堂讲义课件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辍耕之.垄上
解析 本题考查多义词的词义辨析能力。A项“谓”,前者解释为
“对……说”,后者解释为“说”;B项“顾”,前者解释为“拜访”,后
者解释为“回头看”;C项“而”都表转折;D项“之”,前者为代词,
“他”,后者解释为“去,往”。
点拨 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 巧释词义。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学好文言文。
1.对于文言实词,要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理解其意义;积累文 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词语的意义;熟记课本中 出现过的古今异义词,了解其古今意思的差别;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 文解释句中活用的词;等等。
2.能结合语境理解句中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掌握“之” “于” “其”“而”“以”“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可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特点的文言句子。要注意不同句式的文言语句 的翻译方法,着重掌握下列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4.开放性试题的解答,重在平时多训练。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 验,读出自己的感受,注重和同学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并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看法。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整合点拨
题型解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考一般从字音、词义、朗读停顿、句式、翻译、思 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主要题型有: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加点的 词;利用文言文的特点断句;辨析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现象;解释通假字;补出省略句省略的内容;翻译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的思想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等等。 技法分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答案】 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 与管仲、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答出两点,意思对即 可)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讲解部分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讲解部分

« 鱼我所欲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愚公移山»
清单 2㊀ 常见古今异义词
一㊁单音节古今异义词
1. 走 古义:跑ꎮ 例: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ꎬ或异二者之为ꎮ ③而或长烟一空ꎮ 今义:①选择连词ꎮ ②副词ꎬ也许ꎮ 古义:数词ꎬ两次ꎬ第二次ꎮ 例: ①一鼓作气ꎬ再而衰ꎬ三而竭ꎮ ②如是再三ꎮ
( « 岳阳楼记» ) ( « 岳阳楼记» )
131 ㊀
续表
本字 无 谪 倡 已 披 措 苍 伸 以 缺 又 拒 御 屈 叛 增 横 弼 避 辨 德 欤 向 熟 返 慧 措
释义 没有 强迫ꎬ调发 首发 已经 穿 采取 青色 伸张 表示时间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抵御 抵挡 理屈ꎬ屈服 背叛 增加 梗塞ꎬ不顺 辅佐 躲避 辨别 吗 ꎬ语气助词 从前 仔细 往返 聪明 放置 动词ꎬ感激 过失ꎬ缺点
古义:① 不 定 代 词ꎬ 有 人ꎬ 有 的ꎮ ② 副 词ꎬ 也 许ꎮ ③ 有 时ꎬ 间 或ꎮ 例: ①或以为死ꎬ或以为亡ꎮ ( « 陈涉世家» )
« 桃花源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ꎬ力不足ꎬ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至舍ꎬ四支僵劲不能动 伐竹取道ꎬ下见小潭 政通人和ꎬ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余之游将自此始ꎬ恶能无纪 玉盘珍羞直万钱
专题十二㊀ 课外文言文
通假字 / 音 亡 wú 適 zhé 唱 chànɡ 以 yǐ 被 pī 错 cuò 仓 cānɡ 信 shēn 已 yǐ 阙 quē 有 yòu 距 jù 圉 yù 诎 qū 畔 pàn 曾 zēnɡ 衡 hénɡ 拂 bì 辟 bì 辩 biàn 得 dé 与 yú 乡 xiànɡ 孰 shú 反 fǎn 惠 huì 厝 cuò
������������������������������������������������������������������������������������������������������������������������������������������������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陋室铭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陋室铭课件

2021/12/10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知识储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4.作者从居室环境、交 往人物、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来写陋室。“谈笑有鸿儒(hóngrú),往来无白丁”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
No 从中可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这两句中,
知识 储 (zhī shi) 备
·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báidīng)。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021/12/10
第一页,共八页。
陋室,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表明陋室有“名” 和“灵”的性质,暗示(ànshì)陋室不陋。
3.统领全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
2021/12/10
第四页,共八页。
知识(zhī shi) 储备
4.作者从居室(jū shì)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来写
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
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
从中可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这两句中,前一句是正面描写(实写),后一句是反面描写
(虚写)。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
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写陋室的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
2021/12/10
第二页,共八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