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

合集下载

15种家谱板式

15种家谱板式

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历史和族谱的文献形式,其板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传统习惯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谱板式:
直系家谱:按照直系血缘关系编排,以祖先为中心,逐代向下展开。

修宗家谱:以宗族为单位编排,分支较多,通常对每一个分支进行详细的记录。

兄弟家谱:以兄弟关系为主线,逐代列出兄弟及其后代。

世系家谱:以世代为单位,逐代编排,按照辈分先后次序排列。

分支家谱:将家族按照不同的分支或后裔进行分类和编排。

族谱兼并:将多个家族或分支的族谱合并为一份家谱。

地区家谱: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和编排,记录特定地区的家族历史。

家族纪事:除了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外,还详细记录家族的重要事件和传统。

图表家谱:以图表形式展示家族关系和族谱信息。

文字家谱:以文字形式逐代记录家族历史,通常起始于祖先。

散文家谱:通过散文的方式,描述家族历史和传统。

编年体家谱: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记录家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政治家谱:注重记录家族成员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学术家谱:着重记录家族成员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全面家谱:综合多种类型的家谱板式,涵盖全面的家族历史信息。

这些只是家谱板式的一些常见类型,具体的家谱板式可能根据家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需求有所差异。

家谱编写模板

家谱编写模板

家谱编写模板如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家谱名称:____家族家谱
第一章:家族概述
1.1 家族起源
1.2 家族迁徙
1.3 家族荣誉
1.4 家族传统
第二章:世系表
2.1 始祖
2.2 一代至N代族人
第三章:家族成员详细资料
3.1 族人姓名
3.2 出生日期
3.3 逝世日期
3.4 配偶信息
3.5 子女信息
3.6 职业及成就
3.7 个人事迹
第四章:家族重要事件
4.1 家族重要历史事件
4.2 家族重要人物事迹
4.3 家族重要节日庆典
4.4 家族重要习俗
第五章:家族文化
5.1 家族姓氏来源及含义
5.2 家族堂号、堂联
5.3 家族族训、家规
5.4 家族诗词、歌曲
5.5 家族故事、传说
第六章:家族现状与发展
6.1 家族成员现状
6.2 家族企业及事业
6.3 家族教育及学术研究
6.4 家族未来发展规划
第七章:附录
7.1 家族重要文献资料
7.2 家族成员照片及影像资料
7.3 家族成员联系方式
7.4 编撰者及发布时间
请根据以上模板,结合您家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力求文字简洁明了,以便于阅读。

祝您家谱编撰顺利!。

家谱

家谱

长房(天德)排行:天、大、贵、贤、(单名)、明、祖。

(单名)、其、永、同、仕、国、明。

二房(天刚)排行:天、爵、德、健、应、之、海。

弘、秉、正、文、元、明、良。

三房(天爵)排行:天、弘、应、子、(单名)、朝、龙。

君、(单名)、元、宗、正、仕、兆。

前面14个字之后有了更多的字辈排行:应、其、永、宗、正,天、文、福、字、平。

其,永,同,国,可,以,维,宗。

国、应、明、良、家、守、人,定、成、永、世、庆、荣、昌。

君、(单名)、元、宗、正,仕(单名)、兆、国、泰、平。

元、宗、正、仕、国,永、世、在、朝、廷。

明、良、大、作、显、文、章,永、相、朝、廷、百、世、昌。

启、后、承、先、家、必、发,洪、开、漠、运、庆、龙、光。

明、良、喜、起、际、平、康,盛、德、传、家、定、久、昌。

世、代、相、承、为、继、述,云、初、衍、庆、沐、恩、光。

启、登、万、国,仕、子、文、章,诗、书、正、德,世、应、朝、纲,石、占,应、(单名)、宗、培、荣、世、泽。

永、同、国,仁、同、仕、智,正、大、光、明。

清、登、其、万、诗,开、国、德、培、文。

其、永、同、仕,国、正、朝、能、扶,远、大、志、登、高。

启应洪亮茂,灯(登)大显光明,元德永兴胜,安邦定国强,丕振嘉(家)深远,万代留宗长。

真应世崇国,齐万永明庆,汝承正守大,瑞龙腾天庭。

远天友大云德顺永嘉兴文仕崇先正超宗起示承恩隆思祖泽俊彦显朝庭传家延久长兴国继书香友志自成仁康泰应吉祥太康寿得明世元何龙成宗一永远昌盛文运联开志仕荣登守义履正汝化敬遵本源应立学继思承培修际懋锡庆希亨兴文宗正大、光玉家之祖;孝以为仁本、成建思纯武;同富保满仓、百世福其古其司万維德,裔应天兴启,国正大有福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盛第一种(应户天开朝永得),(仲思登子洪荣星),(必国文明告发宗),(議世伦光第安帮),第二种(仲思登子洪荣星),(必国文明告发宗),(永世天开朝义得),(万仕伦光定安帮),自、从、天、恩、启,希、图、运、国、昌,明、君、登、大、位,三、多、茂、德、芳道行公平、乐易流芳、起国光荣、万景孔如。

家谱的世系录

家谱的世系录

家谱的世系录
家谱的世系录是一种记录家族世系的文献资料,用于追溯家族的来源、世系和血统。

家谱通常包括了家族的祖先、子孙后代、世系分支、重要成员的生卒年月等详细资料,以及家族的起源、发展历史和传承文化等信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谱世系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家族的重要财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家谱的世系录不仅仅是一种家族血统的记录,更是家族文化、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的重要体现。

通过家谱,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感受祖先的智慧和成就,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凝聚。

在家谱世系录中,通常会按照世系顺序,从祖先开始,逐级记录后代的姓名、字辈、辈分、生卒年月、成就等资料。

家谱编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文字功底,因此家谱编纂往往是由家族中的长者或专门的家族史学家担任。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谱的世系录也逐渐数字化,并有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家谱的编纂和保存,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

关于家谱的介绍

关于家谱的介绍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 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家规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 睦宗族,端伦常; 友昆仲,和夫妇; 教子孙,尚勤俭; 恤孤寡,戒唆讼; 安生理,勿非为;
引证解释
《宋史· 艺文志三》:‚
寮(liao)家谱》一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
[明]叶盛《水东日记· 范氏家谱世系》:‚吾家唐相履冰
之后,旧有家谱。咸通十一年,一枝渡江,为处州丽水 县丞,讳隋 。‛
[清]龚自珍《序》:‚由是胪而为家谱,则史表之遗也;
广而为家乘,则史传之遗也。‛
赵树理《三里湾· 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
刘老 五说过,从刘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 ‘举人’比他长十一辈。‛[1]
家谱的起源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 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 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 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 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 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 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 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李姓名望
纵观人类历史五千年来唯有李氏之帝国、王朝、共和国
政权接连不断,帝王、总统、国父连绵不绝,是唯一有 过多个国家统一政权,帝王、士族、将相最多之姓,所 以自古具有‚李天下‛之荣称。当今历史学家、社会学 家在评价及总结李姓这伟大姓氏时,李氏以其政权之多、 帝王之最、士族之首、将相之伟、杰才之盛、影响之广 被誉为‚万姓之首,帝王之尊‛。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一、家谱的概念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

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

为了保护家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二、家谱的起源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三、家谱的功能和作用1、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亲我者,我亲之。

”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继恢复和长久存在,就是要提醒、培养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2、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

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是有负先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人一生最喜欢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名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如何编撰家谱

如何编撰家谱

如何编撰家谱博涵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

家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族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通俗称家谱。

而帝王的家谱则称玉牒,这是专用称呼。

下面我就编撰家谱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简述如下:家谱的由来与发展史据历史资料记载,家谱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上古时期,完善于中古时期,流传至今留存的家谱有两万余种,另一说有三万余种。

我国最早的家谱是三千二百年前殷商武丁(第十世二十三任商王)时期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它完整地记载了库氏家族世系:“儿先祖曰吹,吹子曰?,?子曰?,?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供,供子曰御,御弟曰?,御子曰?,?子曰?”其父子关系11代人,兄弟关系2人,可以说这是华夏家谱的雏形,仅是一个世系表而已。

?号表示甲骨文字剥蚀不清无法辨考。

从殷商开始,至周至秦至汉,王室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家族谱系。

如汉司马迁在编《史记》的同时,还编写了《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的《十二诸侯年表》等帝王家谱。

那时,家谱是统治阶级王室、诸侯、公卿家庭最先使用的,也是独有专用的一种记录其家庭血统渊源传承的史料,用以显示本族血统的纯洁与贵气。

唐代前,政府设“谱局”专门机构编修官民家谱,百姓禁涉,立档保管,徭役、征兵、抽税依此而行。

家谱记载的方式,有结绳记述,如鄂伦春、锡伯族;有口头代代传述;有铜鼎金文铸述;有碑文记述和图书记述等。

商、周、秦、汉时,仅帝王家族才撰谱,到魏晋南北朝时,扩展到官家、贵族、士大夫阶级撰谱,再到隋、唐、五代时,逐步传到民间百姓。

于是,宋元明清几乎是全民撰谱,官谱、民谱并存,但要经官家查验。

家谱序言文档

家谱序言文档

家谱序言一、背景介绍家谱作为一种记录家族血脉关系、荣誉和传统的文献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它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辉煌与衰落,是了解自家历史和传承家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将就家谱的重要性、编写家谱的目的以及如何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进行详细阐述。

二、家谱的重要性家谱作为家族历史的见证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承家族精神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发展历程、家训、先祖的故事等,是家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先辈们的智慧、品德和奋斗精神,从而引导后代子孙发扬家族传统,传承家族精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后代。

2. 了解家族的历史家谱中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让后代了解到自己家族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事件。

通过阅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地位、成就和贡献,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3. 维系家族关系家谱记录了家族的血脉关系,是维系家族成员亲情关系的桥梁。

通过研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亲戚关系,扩大家族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亲密度。

三、编写家谱的目的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有以下几个目的:1. 保护家族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珍贵的家族记忆渐渐被遗忘。

编写家谱可以将这些记忆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家谱中记录的家庭照片、先辈的事迹和故事,都能让后代更加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2. 促进家族互动与交流编写家谱不仅是记录家族历史的过程,更是促进家族成员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编写家谱可以让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共同回忆过去,思考未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感情。

3. 传承家族精神家谱是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是后代了解和学习先辈们智慧的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家族的历史和家训,后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传统。

四、如何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需要严谨的调查研究和精细的编辑工作。

下面是编写家谱的基本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首先要收集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出生日期、籍贯、婚姻情况等,以及家族历史、家训、家族产业等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锋(聚海三子)
(1974——)
妻:翟丽霞
(1977——)
生一子一女
儿子:瑞琪
女儿:瑞珂
(1999——)
尚幼
建圣(海文长子)
(1971——)
妻:王静
(1972——)
生一子:邵凡
尚幼
四十世
四十世
四十世
建新(海文次子)
(1974——)
妻:杨志华
(1974——)
生二女
阳光
(1999——)
阳灿
(2009——)
(1988——)
未婚
邵毅(建军子)
(1991——)
未婚
四十一世
四十一世
四十一世
邵凡(建圣子)
(1995——)
尚幼
欣垚(建强子)
(2002——)
尚幼
瑞琪(建锋子)
(2007——)
尚幼
生二子:建庆、建坤
海亮(世颖五子)
(1958——)
妻:张水凤
(1960——)
生一子一女
儿子:建涛
女儿:邵华
(1988——)
建军(聚海长子)
(1966——)
妻:李凤霞
(1968——)
生一子:邵毅
四十世
四十世
四十世
建伟(聚海二子)
(1969——)
妻:牛清丽
(1969——)
生一女:靖楠
(1997——)
尚幼
(1949——2004)
墓址——村北
生一子二女
儿子:建强
女儿:建红
(1978——)
嫁本省修武县人,与赵军和成婚,落户本村
建敏(1985——)
与本省新县人余书田成婚,落户本村
妻子:李萍
(1968——)
女儿:李钰
(1987——)
未婚
三十九世
三十九世
四十世
东海)
(1942——)
生三子一女
儿子:建军、建伟、建锋
女儿:建丽
(1972——)
嫁本市张家村张家,与张桂林成婚
海文(世颖二子)
镇土地所工作、退休
(1946——)
妻:李喜云
(1948——)
生二子二女
儿子:建圣、建新
女儿:建秀
(1972——)
嫁本市黄家庵黄家,与黄勇宾成婚
福海(世颖三子)
(1951——)
妻子:荆焕妮
墓址——村北
生五子、三女
儿子:聚海、海文、福海、东海、海亮
女儿:林英
(1956——)
嫁本市弓寨村弓家,与弓延聚成婚
爱琴
(1960——)
嫁本市毛庄村毛家,与毛小国成婚
书琴
(1963——)
嫁本市高皇寨村杨家,与杨宝超成婚
三十九世
三十九世
三十九世
聚海(世颖长子)
郑州灯炮厂退休职干
(1936——)
妻:李淑梅
尚幼
建强(福海子)
(1979——)
妻:杨瑞玲
(1980——)
生一子:欣垚
建庆(东海长子)
(1982——)
在职英语教师
妻子:常芳芳
(1982——)
生一女:邵辰萱
(2008——)
尚幼
四十世
四十世
四十一世
建涛(海亮子)
(1984——)
妻:杨真真
(1987——)
生一女:邵杨钰(苗苗)
(2009——)尚幼
建坤(东海次子)
妻:弓氏(1888——1949)
(墓迁邙山、立碑)
生二子三女
儿子:世贤(祧振玉)、世颖
女儿:大妮(1907—2001)
嫁本市柳林村杨家,与杨章来成婚
二妮(1911——2003)
嫁本市路砦村徐家
世英(1927——)
嫁本市王砦村王家,与王丙顺成婚
邵世颖(振刚子)
(1919——)
妻:王俊英
(1920——2007)
三十六世
三十七世
三十八世
伯儒(化伦长子)
1865——1939
妻:崔氏(1866——1894)
青氏(1865——1915)
(墓迁邙山、立碑)
生二子二女
儿子:振刚、振玉
女儿:大妮(1890—1970)
嫁本市东赵村王家
二妮(1892——1968)
嫁本市兴隆铺村张家
邵振刚(伯儒长子)
(1886——19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