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日有4.1万公共自行车运营
西安市停车场调查报告

西安市停车场调查报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交通工程班级:组长:指导老师:组员及组员分工:组员:周霞,马瑞莹,刘海阁,吕路,王伟,王钊,冯明伟,张辛煜,李喜龙,张衡,李博超组长:李博超组员分工:鼓楼地下停车场周霞,张衡,张辛煜,吕路鼓楼地面停车场马瑞莹,冯明伟,李喜龙北院门停车场刘海阁,王伟,王钊,李博超停车数据统计:各小组问卷数据总计:张衡ppt制作:李博超西安市停车场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意义据有关资料显示,车辆停放占用了交通过程90%以上的时间。
城市出行的每个端点(无论机动车或是自行车,无论是出行起点或讫点),都有一个车辆停放问题,因此停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获取停车场数据的基础,了解分析西安市市停车场的停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以后此类停车规划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以便对停车场规划的基本步骤有更深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调查方法停车调查通常分为停车实况调查和停车者行为决策调查。
停车实况调查的主要方法有:连续式,间歇式和询问式。
连续式调查方式又分泊位连续调查方法和停车车辆连续调查方法。
间歇式调查可分为牌照式和非牌照式。
此次调查我们组采用的是间歇式牌照调查方法和询问式调查方法相结合。
在所分区域内,我们找到了三个比较典型的停车场来进行调查。
分别是:鼓楼地下停车场,北院门路内停车场以及鼓楼路外停车场。
◎间歇式牌照调查方法。
各小组组员从08::30开始,每15分钟记录一次停车场内所有停放车辆。
每一辆车都记录其车牌号后三位,对于后面新来的车在表后面记录。
整个调查过程持续三小时,截止11:30结束。
◎询问式调查方法。
每小组分发20份问卷,共计六十份。
在每个停车场对部分驾驶员进行询问调查。
三、实际调查情况及数据整理和分析3.1基本资料调查区域1为鼓楼地下停车场,方便顾客停放车辆,停车费为三元一小时,停车供应可供应186个标准车位(供小型汽车停车)。
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状况日益恶化。
虽然城市道路面积以较大速度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
随着同时外来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存在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也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点固定性。
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道路改造周边路段、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
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
西安市近些年来,很多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今年,西安市民购车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西安私家车已占到全市汽车保有量的80%。
目前西安机动车保有量132万辆。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
(1)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
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
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
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
(2)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
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
(3)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
(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
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优化分析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优化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1:30:47.36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作者:惠楷1 吕晓俊2 周游1[导读]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自行车使用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
惠楷1 吕晓俊2 周游11.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2.西安市振兴公交广告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自行车使用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
结合现阶段来看,此种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功能布局规划以及公共自行车点位设计规模有关。
鉴于此情况,本文将重点围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优化加以研究,并利用算法计算优化的形式,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以有效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方面的不足,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算法升级;调度方式引言在城市交通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公共自行车开始在我国多个地区运用,其最早起源于欧洲,是运用租赁系统完成自行车重复使用的新型方式。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公共自行车租赁、调度等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要借助优化工作,才能够满足高效、成本低的需要。
由此可见,围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优化加以研究,对于提升公共自行车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的相关概述(一)系统调度问题的关键要素首先是调度车辆,是指停放车辆的区域。
在同一车场范围内可能存在大量的调度区域,该区域承担了公共自行车的调度、维修以及维护等功能。
因此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邻近交通枢纽,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运用不同区域协同工作的方式确保车辆的供求能够达到标准。
其次,调度车辆。
在车场中车辆的型号相同,因此每一天该车辆的成本以及相同距离下的成本也无明显差异。
因此在车辆路径设计方面应该结合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案,更加灵活完成调度。
例如若是车辆数量较多,则可以不返回这样便可以优化调度车辆路线。
西安地铁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分析

刘 松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 :文章探讨的是 西安地铁二 号线与地 面常规 公交的衔接 现存 问 在我 对地铁 进行 实地调 查后 ,发现地铁 站 内、站外 的公 交指示 题,对其进行钡献分析以及问题剖析 ,结合 西安 献 ,提 出在发畏城市 不 明显 ,无法 完成有效 指引乘 客换乘 的 目的 。具体如 下 : 地铁的同时, 应 更多地考虑地铁与 自 行车、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常规公 ( 1 】 西安地铁 二号 线所有站 内并 没有 明显的公交换 乘指示 ,乘 交的融合 ,在以地 铁为主 , 公 交为辅的理 念下 ,实现地 觖 与常规公交的 客 无法获得地面公交站牌 的所在位 置以及行驶 方向 ,造成换乘不便。 紧密彳 钶 接。 ( 2) 地 铁站 内的地 图 没有标 出主要 建筑物 名称 而是 以道 路作 关键词 :城市交通—体化;西安她铁二号线; 自 行车 ;公交车;出 租车 为表示 ,对不了解道路分布的乘客以及初次到来的游客来说没有有 效 的 向导作用 。 随 着城 市 人 口的增 长和 城市 化 进 程 的加 快 ,轨 道 交通 逐 渐成 ( 3) 公 交站 站牌 周边树 木太 多 ,挡住 视线 ,从 地铁 口出来 的 为解 决城 市交通 问题 的一种重 要手 段 ,在 城市公 共交通 中 占的比重 乘客难 以发现 公交 车站 。在会展 中心站 的西南 口,出行 者 出站后需 越 来越大 。地铁 作 为城 市轨道 交通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具 有运 量大 、 要找很 长 时间的公 交站牌 ,费 时费力 ,造成很 多不便 ,影 响出行者 速度 快 、污染小 、准 时 、方便 、舒 适等特 点符合 未来城 市交通 可持 出行 方式的选择 。 续 发展 的原则 ,是大 城市公 共交通 的发展 方 向 ,日益成 为市 民的 出 ( 4) 公 交信 息反 馈缺 乏及 时 的更新 。对 此我 的建议 :① 针对 行首选。在西安,地铁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必将成为是广大 地 铁站 内信息 缺 乏的问题 ,增加 换乘公 交的指 示牌 ,内容 需要包含 市 民的重 要 出行方式 。 因此 ,地铁 与常规 公交衔 接 的完善性 、方便 行驶 方向 以及主要停 靠站 。②在 地铁站 出 口增 设指 示牌指 引公交站 性 、一体 化更显 得重要 。 的位 置。③及 时清理 公交 站牌 旁的树木 以及 障碍物 ,及 时更新公 交 西安 地铁 二号线 与 自行车 方式 的换乘 线路 变更信息 。 西 安地 铁 2 号 线 ,为西 安地 铁首 条开 工线路 。也是 首条 运营 线 2 公 交衔 接作用 不够完善 ,停 靠站点 密度有待提 高 路 。全 长2 O . 5 O 公里 ,设 1 7 座地 下车 站 。线路 北起 位于 未央 区 的西 在建 设地铁 站点 时要充分考 虑到地 面公 交线路 的分布 ,或者 改 安火车 北客站 ,南 至位于 雁塔 区的西 安曲江 国际会展 中心 ,将西 安 变 原有 的公交线 路 ,与地 铁线 路呈交 叉式布 局 ,公 交站 与地铁 站间 市 南北 中轴线 上 的龙首原 、钟楼 、小寨 等商 圈紧 密联 系起 来 , 目前 距尽 量减 小 ,可 加快客 流分流 速度 ,并且如 遇下雨 ,下 雪等天 气因 素 ,也可迅 速换 乘避 雨 , 给 乘客 方便 。 日均客 流量2 O 万人次 。 1 . 西 安地铁 与 自行车衔 接的基本 情况 3 . 地铁 与地面公 交重复 路段太 多 ,造 成资源浪 费 地铁 交通 和地面公 交 间的重复路 段很 多 ,一 方面浪 费资源 ,另 ( 1) 地铁出E l 的 自行 车停 车站 场 太少 ,不 方便停 靠 。对于 几 方面 两者在 重复线 路上 的竞争 。例 如南稍 门至 安远 门路段 有常规 个大 型 的站 点 比如说钟 楼站 、小寨站 、北 大街站 没有公 共停车 场 , 公 交K 6 1 8 路 、6 0 9 路 、6 0 0 路 、2 4 0 路 、2 2 9 路 、2 1 6 路 、3 6 路 、2 6 对大部 分乘 客来讲 很不方便 ,因此使用率 很低 。 ( 2) 公共 自行 车管 理不 善 、使用 率低 。 当前 ,西安 的城市 公 路等线路 ,如继 续保存 常规公 交线路 ,将造成 资源 的极 大浪 费。 共 自行车项 目刚刚起步 ,只是 在西 安经开 区首批 建成西 安城市 运动 据 我 的调 查和 了解 ,西安市 交通运 输管理管 理部 门已经 对这一 公 园东 门等 1 0 4 " 投 放站 点 ,共 投放3 0 0 辆 公共 自行车 进 行试运 行 , 问题开 始展开 研究 ,并提 出针对 性的措施 ,尽 力做 到减 少资源 的浪 并 均 由企 业 自行试点 。 由于企 业 的能力有 限 ,投 资规模 上不 去 ,再 费 。提 高资源 利用率 。 加 之鱼 龙混杂 、唯利是 图,设备 品质差异 太大 ,必然 带来这 样或那 三 、西 安地铁 与出租 车的衔 接 西安 的出租车 起步价 相对 于其他 大型城 市显著 较低 ,因此 出行 样 的 问题 。 ( 3) 租 用公 共 自行车 还需 要去 相关 部 门办理使 用 卡并 支付 比 者有较 大 的选择空 间 。地 铁与 出租车换 乘设施 ,在 道路空 间外 ,通 过设 置的 出租车站 ,提供 集 中实现 出租车和 乘客 之间供需 关系 的场 较 高 的费用 ,环节较 多。 满 足乘 客从 地铁 出站搭 乘 出租车 的 需求 ;为出 ( 4) 站点 自行 车没有遮盖保 护。 自行车停 靠点 都没有配 置 自行 所 ,主 要功 能 在于 : 租 车进 出道路 系统 提供缓 冲 的区域 ;实现交 通功能 转换 ,完成 乘客 车雨棚 ,再 加上北郊 的环境 质量不是很好 , 使 得 自行车严 重损坏。 ( 5)自行 车行 驶 的标志标 线 不 明显 ,自行 车驾驶 者特 别是 外 在 不 同交通方 式和 出租车之 间的换乘 。地铁 与 出租车换 乘设施 的主 要 组成要 素为 : 下客 区域 ,等车 区 ,上 客区域 。 来游 客 ,不 能有很 明确地 行驶 ,对 出行造 成不便 。 在 我 国 , 目前 没有 解 决的 问题 就是 : 如 何 合理 的 实现 出租 车和 2针对 自行车 的管理 问题 ,我提 出以下建议 ( 1) 根据 城市 规划 合理 地 安排 自行车 站点 的设 计 ,增加 自行 乘客 的有效衔 接 ,既满足 出租 车 乘客 的需 求 ,又 尽可 能的减 少出租 汽车对 道路交 通的 干扰。 建立合理 的路外 出租车 换乘 系统是 解决此 车站 点并 与地铁 站点做 到 紧密衔接 ;统一 建设者 和运行 商 的标 准 , 方便 市 民使用 ;加大 宣传公 共 自行 车的 力度 。普及 、简化使 用的 方 问题 的可行办 法。 四 、结 束语 法 。吸 引更 多来 城观光 的乘客使 用 自行车 。 在对 西安现 有的交 通 的模 式进行 调查分 析后 ,根据 先进 的管 理 ( 2) 提 高公 共 自行车 在老 城 区的覆 盖率 ,可 以提 高公 共 自行 方 法研究西 安城市 交通 一体化 的问题 ,从 常规公 交出发 ,并充分 认 车的利 用率 ,还可 以减轻交 通压力 、缓堵保 畅 。 【 3) 建设 自行 车专用道 ,提高骑行 者的安全系数 、缩短 出行时 识 到常规公 交在轨 道 网络 建成 情况下 的重要 作用 ,并针 对西安城 市 交通现状 ,提 出各种解 决方 案 ,加 大地铁 与常规 公交 的衔接程 度 , 间。 增加 自行车与地铁 的联系程 度,进一步使二者衔接的密集度增加。 ( 4) 推 行公 共 自行 车租 赁卡 与 “ 长安通 ” 并行 ,减 少租 用环 满 足 出行者 的 出行需 求 ,实现城 市交通 一体化 建设 。 节 :可 以使 用一 种新 的支付 方式 ,比如直 接使 用身份 证刷卡 ,避免 参考文 献 : 1 】 姜帆 . 城 市轨道 交通 与其 它 交通 方式衔接 的研 究 [ J ] . 北方 交通 了在 使用 过程 的 因为毁 坏 自行车而 故意逃 避责任 的弊端 ,还可 以更 [ 大学学报 ,2 0 0 1 ,2 5( 4 ) : 1 0 8 — 1 1 0 加方便地 为使 用者服务 。 2 ] 谭煜 ,宴 克 非,等 . 轨道 交通 与 常规公 交衔 接 系统分 析 [ J ] . 城 ( 5) 增 设 自行 车指 路 牌 ,比 如 ,在 指 路 牌 上标 明主 要 的 景 [ 市轨 道 交通研 究 ,2 0 0 0 ,2 : 4 4 — 4 8 点 。及景 点 与 目前所处 位置 的距离 、方位 。 二、西 安地 铁二号线 与公 交车衔接 的现行 问题及解 决 方案 1 . 地 铁及公 交 的指 示不清 楚 、无法有效 引导乘 客换乘
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调查报告

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西安市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工程为契机,以政策、规划为保障,积极推进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先后在城市骨干路网规划并开通了地铁线路,建成了一批综合交通枢纽,逐年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开通了微型公交线路,建设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实现了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并逐步形成了“地铁+公交+慢行交通”的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有力推动了西安市公共交通发展。
但与成都、杭州、济南等城市相比,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本文通过同类城市对比,明确西安市城市公交发展问题,并围绕城市公交发展实际,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切实方便市民出行。
关键词:西安城市公交;问题;解决措施一、西安市公交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城市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西安城市骨架的不断拉大、城乡融合的加快,西安市的公交线网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我们本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民生公共出行的宗旨,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公交场站建设、道路实际及地铁线路建成投运情况,按照减少复线、抽密补疏、提高运效、保障出行的原则,加大公交线网调整力度,近三年累计调整公交线路200余条,加强了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和“无缝接驳”,填补了热点区域公交线网空白,有效缓解了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截止目前,西安市共有公交企业16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家,民营公交企业11家;全市共有公交车辆9937辆,其中新能源及天然气清洁能源车辆已占全市公交车辆的100%;全市共有常规公交线路315条,线路长度5888.85公里,日均客运量388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22.8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41.41%(不含地铁),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西安公共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公共交通的低票价政策和公交线路一次性通达率均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高德地图和交通部科研院以大数据为基础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分析报告》中,西安市在全国82个主要城市综合排名第7)[1]。
西安市明城墙区公共自行车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6 8・
北 方 交 通
2 1 0O
西安市 明城墙 区公 共 自行车道路交通 系统设计
柯水平 白子建 ,
(. 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 天津 30 7 ;. 0 04 2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 院滨海分院 , 天津 3 0 5 ) 00 1 摘 要: 首先介 绍 了西安 市明城墙区旅游功能公共 自行 车线路 方案设计 , 此基础 上分析预测 了公共 自行 车 在
可实施 性 。
图 1 景 点 小 区划 分
12 路 线优 化设 计 .
由于最短线路方案是结合纯数学理论和地理信
息系统求得, 缺乏对交通现状、 景点特征、 沿街业态、 旅 游规划 、 用地规 划等 因素全 面考虑 , 因此 需要对 最
短 路线方案 优化设 计 。
根据城墙区道路交通现状特征 , 主要 I 顶 城巷、 北门、 钟楼 、 新城 广场 等 关键 节 点 , 过 现 场勘 踏 道 通
躐历 文 街 0 一 景 日史 化 区 缎点 im m  ̄ m 0 =量 缎点
—瞄 城市轴线 ● 三缎量点 ¥糌 城市开地空问_ 一 特色商业街 ∞ ■
明城墙 区域分 布有 主要 旅游 景点 1 4个 , 城巷 顺
图 3 公 共 自行 车路 线
游客 出行对 街道 两侧 景 观 的要 求 , 形成 以顺 城 巷 为
9% 。 0
24 2 公 共 自行 车配车辆 预测 . .
公 共 自行 车配车 数预测是 基于公共 自行 车交通
根据 上 述分 析 , 城墙 区公 共 自行 车项 目配车 数
如 表 5所示 :
表 5 特征年 自行车配车数预测
总量 、 日使用 次 数 、 车率 等 内容 , 公 式 如式 ( ) 租 其 1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3.09.13•【文号】交办运函〔2023〕1373号•【施行日期】2023.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交办运函〔2023〕13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在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场站设施、保障路权优先、优化提升服务、促进衔接融合、加强行业治理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为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构建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在各地推荐、专家评议的基础上,部组织遴选了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
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借鉴、学习推广。
后续部将定期总结各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经验,印发各地交流互鉴。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3年9月13日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一、江西南昌:加强公交用地保障,促进公交优先发展(一)总体情况江西省南昌市将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用地作为贯彻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统筹规划、资金和用地等政策支持,探索用地综合开发,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政策支持。
对公交企业按规划自筹资金新建公交枢纽场站的,南昌市给予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相关政策支持,免征各类建设项目规费合计2500余万元。
以南昌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明确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均按照学校地价(60万元/亩)供地。
二是加强规划实施。
南昌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遵循“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全市中心城区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共布局70余个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面积约45公顷,为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推进公共交通三个一千目标暨公交都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推进公共交通三个一千目标暨公交都市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4.23•【字号】市政办函〔2019〕114号•【施行日期】2019.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推进公共交通三个一千目标暨公交都市建设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函〔2019〕1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出行品质的作用,现提出我市推进公共交通“三个一千”目标暨公交都市建设方案。
一、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
认真对照公交都市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全面加快公交都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面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扩大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面,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初步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车更舒适,换乘更方便”。
(二)远期目标。
进一步巩固公交都市创建成果,力争三年实现“三个一千”目标(公交、出租、地铁、自行车等公共交通日客运量1000万人次,公交专用道长度1000公里,常规公交、通勤、定制线路等城市客运线路1000条),增强城市公交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大西安追赶超越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二、重点工作(一)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各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公交都市建设工作对照表(见附件1)和公交都市创建指标表(见附件2),全面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智能公交建设、构建低碳交通、需求管理、提高公交发展保障水平、特色示范工程、规划资金政策用地保障等工作,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2019年我市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验收,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