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节。
新人教版化学选3 第三章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比较
晶体类型
结构、性质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结 构
构成晶体粒子
粒子间的作用力 硬度 溶、沸点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较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子 共价键 较大
较低
固态和熔融状 态都不导电 相似相溶
很高
不导电
性 质
导电
溶解性
难溶于常见溶剂
知识拓展-比较石墨和金刚石晶体结构
1.55×10-10m
石墨
金刚石
思考:
(1)石墨为什么很软?
(2)石墨的熔沸点为什么很高? 石墨的熔点为什么高于金刚石?
石墨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是范德华力结合, 容易滑动,所以石墨很软。 沸点 (℃) 4827 4827
熔点 它们都有很强的C-C共价键。在石墨 (℃) 中各层均为平面网状结构,碳原子 之间存在很强的共价键(大π键), 3652 C-C键长比金刚石的短,键的强度大, 石墨 故其熔点金刚石高。 金刚石 3550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 晶体》第二课时
二.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1、概念:
金 刚 石
构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所有的 相邻原子间都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 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观察· 思考
• 对比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数据,原子 晶体有何物理特性?
2、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1)熔点和沸点高; (2)硬度大; (3)一般不导电; (4)且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在原子晶体中,由于原子间以较强的 共价键相结合,而且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 构,所以原子晶体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3)石墨属于哪类晶体?为什么?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一课时分子晶体教材内容分析: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本节延续前面一节离子晶体,以“构成微粒---晶体类型---晶体性质”的认知模式为主线,着重探究了典型分子晶体冰和干冰的晶体结构特点。
并谈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使学生对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里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为后面学习原子晶体做好了知识准备,以形成比较。
教学目标设定: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教学方法建议: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教学过程设计:复问: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投影展示实物:冰、干冰、碘晶体教师诱导: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板书: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一、分子晶体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阅读必修2P22科学视眼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A. 酸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C .含氧酸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1下列物质固态时一定是分子晶体的是() D .非金属单质解析:选C 利用举特例法解题。
A 项,SiO 2为酸性氧化物,属于原子晶体;B 项, Na 2O 、CaO 等碱性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D 项,金刚石、晶体硅等非金属单质属于原子晶 体。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干冰与二氧化硅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不相同B. C 2H 5OH 与C 2H 5Br 相比,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后者,而沸点却远高于后者,其原因是前者的分子间存在氢键C. 非金属单质只能形成分子晶体D. 金刚石熔化时断裂共价键解析:选C 干冰熔化时破坏范德华力,二氧化硅、金刚石等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 键,A 、D 项正确;乙醇的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其沸点高于C 2H 5Br ,B 项正确;C 、Si 、 O 是非金属元素,但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都是原子晶体,C 项不正确。
3. 据报道,用激光可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可使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的薄膜,该碳氮化合物的硬度比金刚石更坚硬,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碳氮化合物呈片层状结构B •该碳氮化合物呈立体网状结构C •该碳氮化合物中C —N 键长比金刚石的C —C 键长长D .相邻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硬度比单质小解析:选B 由题意知,碳氮化合物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说明该碳氮化合物为原子晶 体,因此是立体网状结构,与金刚石相比,C 原子半径大于N 原子半径,所以C —N 键长 小于C —C 键长。
4. 如图为冰的一种骨架形式,依此为单位向空间延伸,请问该冰中的每个水分子有几个氢键()A .2B . 4C.8D.12解析:选A每个水分子与四个方向的其他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每个水分子具有的氢键个数为4送二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解析:选BA项,冰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分子内的H—O键不发生断裂;C项,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与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无关;D项,分子晶体中,分子内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第2课时 共价晶体学业要求素养对接1.借助共价晶体模型认识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够从化学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共价晶体的物理特性。
微观探析: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模型认知:建立共价晶体模型,并利用共价晶体模型进行相关计算。
[知 识 梳 理]一、共价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1.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1)构成微粒及作用力共价晶体⎩⎨⎧构成微粒:原子微粒间作用力:共价键(2)空间构型:整块晶体是一个三维的共价键网状结构,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是一个“巨分子”。
2.共价晶体与物质的类别物质种类 实例某些非金属单质 晶体硼、晶体硅、晶体锗、金刚石等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碳化硅(SiC)、氮化硅(Si 3N 4)、氮化硼(BN)等 某些氧化物二氧化硅(SiO 2)等3.共价晶体的熔、沸点(1)共价晶体由于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熔化时必需破坏共价键,而破坏它们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共价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
(2)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
【自主思考】1.含有共价键的晶体都是共价晶体吗?提示 共价晶体中都有共价键,但含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晶体。
如CO 2、H 2O等分子晶体中也含有共价键。
二、典型的共价晶体1.金刚石(1)碳原子采取sp3杂化,C—C—C夹角为109°28′。
(2)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紧邻的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3)最小碳环由6个碳原子组成,且最小环上有4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
2.晶体硅把金刚石中的C原子换成Si原子,得到晶体硅的结构,不同的是Si—Si键长>C—C 键长。
3.二氧化硅晶体(1)Si原子采取sp3杂化,正四面体内O—Si—O键角为109°28′。
(2)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Si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O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同时每个O原子被2个硅氧正四面体共用;每个O原子和2个Si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1∶2。
高中化学选修3之知识讲解_晶体的常识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_基础-

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晶体的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3、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晶体与非晶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晶体与非晶体】1、概念:①晶体: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外型、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
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②非晶体:非晶态物质内部结构没有周期性特点,而是杂乱无章地排列,如:玻璃、松香、明胶等。
非晶体不具有晶体物质的共性,某些非晶态物质具有优良的性质要点诠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
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X射线透过晶体时发生衍射现象。
特别注意:一种物质是否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
2、分类:说明:①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要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若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②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③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4、晶体形成的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例: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分子晶体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1课时分子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辨识常见的分子晶体,并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分子晶体中各构成微粒之间的作用和对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2.能利用分子晶体的通性推断常见的分子晶体,理解分子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对晶胞进行分析。
一、分子晶体的概念和性质1.分子晶体的概念只含分子的晶体,或者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2.分子晶体中的粒子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3.常见的典型分子晶体(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H2O、H2S、NH3、CH4、HX(卤化氢)等。
(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H2、S8、P4、C60、稀有气体等。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NO2、P4O6、P4O10等。
(4)几乎所有的酸:如H2SO4、HNO3、H3PO4、H2SiO3等。
(5)绝大多数有机物:如苯、四氯化碳、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硬度很小。
(2)分子晶体不导电。
(3)分子晶体的溶解性一般符合“相似相溶”规律。
(1)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在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2)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范德华力,有些分子晶体还会破坏氢键()(3)分子晶体熔化或溶于水均不导电()(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5)水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故水分子较稳定()(6)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一是NH3、H2O均为极性分子,二是NH3和H2O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答案(1)×(2)√(3)×(4)×(5)×(6)√1.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NH3、HD、C10H18B.PCl3、CO2、H2SO4C.SO2、C60、P2O5D.CCl4、Na2S、H2O2答案B解析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为分子,分子内部以共价键结合。
高中化学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K1 K2优秀课件

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离该分子最近且距离相 等的CO2分子有12个CO2分子?
65
87
31
42
〔2〕冰 晶体的结构如以下图所示
构成冰晶体的结构微粒是H2O 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 是氢键〔也存在范德华力〕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 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 子相互吸引,这样的排列使冰晶 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2〕 SiO2
观察SiO2晶体结构
SiO2中每个Si与4个O结合构成 正四面体,同时每个O与2个Si结合。
SiO2晶体中, 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 1﹕(4×1/2)=1﹕2 Si原子个数与Si—O键数之比为: 1﹕4 注意: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它的化学式代表 晶体中各构成粒子的个数比,而不代表真实的分子组成。
二、原子晶体
1.结构特点: (1)构成晶体粒子:原子
晶体熔化 破坏它
(2)晶体里粒子间的作用:共价键。
2.定义:在晶体里,所有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三 维网状结构的晶体。
3.原子晶体性质的共性: 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4 .常见原子晶体 〔1〕金刚石 在金刚石晶体中,
每个C与多少个C成键? 4 C采取何种杂化方式? SP3杂化 形成怎样的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键角? 109°28′
C. 金刚石和HCl
D. CCl4和KCl
例题2.C60、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如以下图所示〔石墨仅表 示出其中的一层〕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互为 A、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B
;
B、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 分子 〔填“离子〞、“原子〞或 “分子〞〕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1课时分子晶体学业要求素养对接1.借助分子晶体模型认识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够从范德华力、氢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微观探析: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模型认知:建立分子晶体模型,并利用分子晶体模型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一、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物质类别1.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构成微粒及作用力分子晶体⎩⎨⎧构成微粒: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2)堆积方式分子间作用力堆积方式实例范德华力分子采用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如C60、干冰、I2、O2范德华力、氢键分子不采用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少于12个如HF、NH3、冰2.分子晶体与物质的类别物质种类实例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O、NH3、CH4等部分非金属单质卤素(X2)、O2、N2、白磷(P4)、硫(S8)等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P4O10、SO2、SO3等几乎所有的酸HNO3、H2SO4、H3PO4、H2SiO3等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二、两种典型的分子晶体的组成和结构1.冰(1)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
(2)氢键有方向性,它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互相吸引。
2.干冰(1)干冰中的CO2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存在氢键。
(2)①每个晶胞中有4个CO2分子,12个原子。
②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CO2分子数为12个。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子晶体内只有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3)分子晶体中分子间氢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4)冰晶体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5)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6)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7)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
()(8)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范德华力,可能有共价键。
()答案(1)×(2)×(3)×(4)×(5)×(6)√(7)√(8)√2.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NH3、P4、C10H8B.PCl3、CO2、H2SO4C.SO2、SiO2、P2O5l4、H2O、Na2O2解析A中,P4(白磷)为单质,不是化合物;C中,SiO2为共价晶体;D中,Na2O2是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
答案 B学习任务一分子晶体及其判断【合作交流】我们知道水是由H2O组成的,水在液态、固态时H2O排列不规则,只有当水降温成固体H2O的排列才变的有规则。
此时,固态的冰我们把它称为分子晶体。
请列举判断物质是否为分子晶体的方法?提示(1)可以根据物质的类别判断晶体是否为分子晶体;(2)可以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力判断是否为分子晶体,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3)可以根据晶体的特征性质判断晶体是否为分子晶体:①熔、沸点和硬度: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硬度小;②导电性:分子晶体不导电,部分溶于水导电。
【点拨提升】1.分子晶体的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如:干冰、碘晶体、冰等。
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只有分子。
特别提醒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晶体,无化学键,晶体中只有分子间作用力。
2.常见的典型的分子晶体(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氨、甲烷等;(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O2、S8、P4、C60等;(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3、P4O10等;(4)几乎所有的酸,如HNO3、H2SO4、H3PO4等;(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等。
3.两种典型的分子晶胞(1)干冰型堆积特征:分子密堆积。
(2)冰型堆积特征:四面体型。
4.晶体冰中有关氢键的易错点(1)晶体冰中每个水分子可以与紧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不是2个);每个水分子平均形成2个氢键(不是4个)。
(2)冰晶胞的结构和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相似,每个晶胞平均拥有8个水分子。
晶体中C、O均采用sp3杂化,均与4个其他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单元,因此,冰晶胞的结构与金刚石的晶胞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
(3)冰、氢氟酸中均有氢键,且O—H…O比F—H…F弱,但水的沸点更高,其原因是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比HF多。
(4)晶体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小。
这是因为晶体冰中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使得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变小。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分子晶体后,查阅了几种氯化物的熔、沸点,记录如下: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他们认为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NaCl、MgCl2、CaCl2B.AlCl3、SiCl4C.NaCl、CaCl2D.全部解析由分子构成的晶体,分子与分子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聚集在一起,而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需能量较低,故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表中的MgCl2、NaCl、CaCl2熔、沸点很高,很明显不属于分子晶体,AlCl3、SiCl4熔、沸点较低,应为分子晶体,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明确表格中的数据及一般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相似,对其进行的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B.常温、常压下SiCl4是气体C.SiCl4的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D.SiCl4的熔点高于CCl4解析由于SiCl4具有分子结构,所以属于分子晶体。
在常温、常压下SiCl4是液体。
CCl4的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SiCl4与CCl4的结构相似,也是正四面体结构,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在SiCl4分子间、CCl4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SiCl4的分子间作用力比CCl4的大,熔、沸点比CCl4的高。
答案 B2.下列晶体由原子直接构成,且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固态氢B.固态氖C.磷D.三氧化硫解析稀有气体分子都属于单原子分子,因此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由原子直接构成。
其他分子晶体一般由分子构成,如干冰、冰等。
答案 B3.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B.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C.分子间一定存在氢键D.其结构一定为分子密堆积解析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分子晶体中,不存在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而是原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成晶体,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学键,A错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的分子晶体中,而氢键只存在于含有与电负性较强的N、O、F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分子之间或者分子之内,B正确,C错误;只存在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才采取分子密堆积的方式,D错误。
答案 B学习任务二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应用【合作交流】观察下图冰和干冰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氢键也有方向性,试分析为什么冬季河水总是从水面上开始结冰?提示由于氢键的方向性,使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分子相互吸引,形成空隙较大的网状晶体,密度比水小,所以结的冰会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冰融化为水时,密度增大?提示在冰晶体中,每个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由于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氢键跟共价键一样具有方向性,即氢键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
3.为什么干冰的熔、沸点比冰低而密度却比冰大?提示由于冰中除了范德华力外还有氢键作用,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较难,所以熔、沸点比干冰高。
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方向性,导致冰晶体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晶体中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相同状况下冰体积较大。
由于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H2O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干冰的密度大。
4.干冰升华过程中破坏共价键吗?提示干冰升华的过程中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
【点拨提升】1.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和较小的硬度。
分子晶体熔化时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所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较低,部分分子晶体易升华(如干冰、碘、红磷、萘等),且硬度较小。
(2)分子晶体不导电。
分子晶体在固态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因而分子晶体在固态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
有些分子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如HI、乙酸等。
(3)分子晶体的溶解性一般符合“相似相溶”规律,即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如:H2O是极性溶剂,SO2、H2S、HBr等都是极性分子,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2、O2、CH4等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苯、CCl4是非极性溶剂,则Br2、I2等非极性分子易溶于其中,而水则不溶于苯和CCl4中。
2.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1)少数主要以氢键作用形成的分子晶体,比一般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如含有H—F、H—O、H—N等共价键的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HF、H2O、NH3、醇、羧酸等物质的熔、沸点相对较高。
(2)组成与结构相似,分子之间不含氢键而只利用范德华力形成的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例如,常温下Cl2呈气态,Br2呈液态,而I2呈固态;CO2呈气态,CS2呈液态。
(3)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或相近的极性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一般比非极性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如CO的熔、沸点比N2的熔、沸点高。
(4)有机物中组成和结构相似且不存在氢键的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一般支链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熔、沸点越低,如熔、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例2】下列物质按熔、沸点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HF、HCl、HBr、HIB.F2、Cl2、Br2、I2C.H2O、H2S、H2Se、H2TeD.CI4、CBr4、CCl4、CF4解析对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其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HF、H2O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熔、沸点反常。
所以A中应为HF>HI>HBr>HCl;B中应为I2>Br2>Cl2>F2;C中应为H2O>H2Te>H2Se>H2S;只有D正确。
答案 D(1)影响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晶体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键能小得多,因此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硬度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