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
豫西地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1、采掘活动:金属矿山的采掘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边坡失稳、 地下水流失等问题。
2、弃渣堆放:不合理的弃渣堆 放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3、地下水变化: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变化,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
三、豫西地区金属矿山的地质灾 害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豫西地区金属矿山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得出以下结果:
4、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对金属矿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监测力度,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5、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响 应能力,确保在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灾害 造成的损失。
6、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 修复工作,努力实现金属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降低豫西地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保障安全生产,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及建议:
1、加强采掘管理:合理规划采掘区域,控制开采厚度,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 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规范弃渣堆放:合理选择弃渣场地,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弃渣滑坡 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3、加强地下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放,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地面塌陷和地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 义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对降低该地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也有助于提高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水平。因此,相关企业和政府部 门应加强对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 议,努力保障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在金属矿山及其周边地区具 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高发性。
2、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生概率与开采方式、弃渣堆放、地下水管理等密切 相关。
豫西丘陵地区黄土滑坡的特性及其防治措施

豫西丘陵地区黄土滑坡的特性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范围广,而且危害程度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以豫西丘陵地区卢氏县黑马渠沟流域的黄土滑坡为例,对其分布特性、形成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促进黄土滑坡防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豫西丘陵地区黄土滑坡特性防治1黄土滑坡类型和危害1.1黄土滑坡类型。
黄土在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黄土滑坡灾害也成为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据岩性特征和地层结构的差异,可将黄土滑坡分为两大类型:(1)黄土内滑坡:这种滑坡,其滑动面位于地层内部,一般表现为沿软弱夹层滑动,规模不大,通常在10×104m3以内;(2)黄土—基石接触面滑坡:该种滑坡类型又可细分以下两种,一是黄土—基岩顺层滑坡,二是黄土—基岩切层滑坡。
其滑动面也就是下伏基岩的顶面,规模较大,通常在10×104m3以上[1]。
1.2黄土滑坡危害。
黄土滑坡灾害并不是简单的孤立事件。
它诞生于自然环境,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根据统计分析发现,黄土滑坡危害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减少耕地面积,加剧人地矛盾;(2)造成局部干旱,影响人畜正常用水;(3)转化成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豫西丘陵地区(以卢氏县黑马渠沟流域为例)的黄土滑坡问题研究2.1流域特征。
黑马渠沟流域面积5.65km2,主沟4.39km,沟床平均纵比降为37.95‰;沟谷呈树枝状发育,大小支沟共计23条,切割程度3.09km/km2。
流域呈瓢状,流域圆度系数为0.57,该值偏大,有利于洪峰的形成[1]。
2.2地层岩性分析。
该流域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自老至新简述如下:(1)下第三系上始新统卢氏组。
成岩程度低,岩性软弱,节理发育,崩塌、滑坡和碎屑流十分发育;(2)下更新统;(3)中更新统风积黄土。
该层属于滑坡敏感地层;(4)上更新统风积黄土。
禹州地质报告公示

禹州地质报告公示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禹州市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将相关信息公示。
禹州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
为了保障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对禹州的地质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质背景禹州地处华夏板块和台湾板块交汇带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地质类型包括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等。
禹州地区还分布有多条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三、地质调查在对禹州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
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剖面分析、地质样品采集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到了禹州地质的详细数据。
3.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和测试的方法。
我们在禹州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活动,通过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我们解析了地下地质构造和岩层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对地质报告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2 地质剖面分析地质剖面分析是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切割和观察,以理解地层和岩层的垂直分布情况。
我们在禹州地区选择了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地下岩层的构成和分布。
3.3 地质样品采集地质样品采集是通过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和测试,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我们在禹州地区选择了多个地质样品点,并采集了岩石和土壤样品。
这些样品经过分析和测试,可以为地质报告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四、地质特征禹州地区具有以下重要的地质特征:1.花岗岩分布广泛:禹州地区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具有坚硬和耐久的特点,为禹州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2.河流和湖泊:禹州地区分布有多条河流和湖泊,包括汝河、官湖等。
这些水体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3.地热资源:禹州地下存在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为当地的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了保障禹州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浅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以河南省为例)

浅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以河南省为例)作者:王雪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349-010 概况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河南省境内北、西、南三面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台地,其东部为广阔的黄淮海平原。
地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4%。
河南省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自然地质作用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发育,具有分布面积广、灾害数量多、规模小灾情重等特点,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
崩塌、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豫北,豫西、豫南部山区、丘陵及中西部黄士区;滑坡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地裂缝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六十年代以来,我省38个县市曾发生过地裂缝;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许昌。
总的来说,造成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鲜明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条件的复杂以及人为活动特点之间的差异。
近些年来,河南省政府响应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不断加强对河南省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与进展。
1 河南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最明显的特征是分布面积广、灾害数量多、规模小灾情重、地域性强分布集中等特点。
其地质灾害种类也与地址和灾害的分布特点息息相关。
比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多见于山地和丘陵地区;地裂缝、地面塌陷则多见于采矿区。
滑坡多见于豫西地区,在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分布最为集中。
若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滑坡主要分布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以及南部的山区和丘陵区,分布不均衡。
崩塌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和洛阳市。
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主要分布在黄河右岸的黄土分布区。
泥石流主要分布于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平顶山市,以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固体矿产开采地和中低度的山区。
河南省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地区都达到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标准。
禹州灾难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禹州市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禹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禹州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体系2.1 灾害应急指挥部成立禹州市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市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禹州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应急管理局,主任由应急管理局局长兼任。
2.3 分级响应根据灾害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影响等因素,实行分级响应。
(1)一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灾害事件时,启动一级响应。
(2)二级响应:当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启动二级响应。
(3)三级响应:当发生较大灾害事件时,启动三级响应。
(4)四级响应:当发生一般灾害事件时,启动四级响应。
三、应急处置3.1 灾害监测预警(1)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 灾害应急处置(1)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3)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掌握灾害动态。
3.3 灾害善后处置(1)做好灾害善后处置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开展灾害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保障措施4.1 人力资源保障(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禹州灾难应急预案方案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禹州市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禹州市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灾难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宣传报道等。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灾难应急工作。
(2)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4)交通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物资、人员运输等。
(5)通信保障组:负责信息传递、应急通信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资金保障等。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根据气象、地质、卫生等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2. 响应:根据灾难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一般灾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救援工作。
(2)较大灾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救援工作。
(3)重大灾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救援工作。
四、应急处置1. 应急救援组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2.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3. 交通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物资、人员运输等。
4. 通信保障组负责信息传递、应急通信等工作。
5.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资金保障等。
五、善后处理1.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2. 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慰问,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3. 对受损房屋、设施进行修复。
4. 对受灾企业进行帮扶,恢复生产。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河南省地质灾害概况及防治对策建议

河南省地质灾害概况及防治对策建议
陈光;陈学军
【期刊名称】《河南地质》
【年(卷),期】1992(010)002
【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我省地质灾害(除地震外)概况。
文中通过实例简略分析了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157-160)
【作者】陈光;陈学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3
【相关文献】
1.筑牢地质灾害防治根基——2017年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记略 [J], 张永强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J], ;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J], ;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J],
5.构筑地质灾害防治"同心堤"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矿一院服务洛阳地质灾害应急纪实 [J], 程会;孙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禹州地质灾害区划与安全性评价

河南禹州地质灾害区划与安全性评价张贤良【摘要】禹州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市)之一.本文在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单元格信息叠加法,将禹州市地质灾害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性及其形成机理,为当地政府进行灾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保障.【期刊名称】《地质装备》【年(卷),期】2012(013)004【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灾害区划;安全性评价【作者】张贤良【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3.71 引言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豫西山区与东部平原交接处,隶属许昌市。
北与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毗邻;西与汝州市相接;南与襄城县、郏县相邻;东与许昌县、长葛市相邻。
全市辖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654个行政村,2042个自然村,总人口114万。
由于境内矿业发展迅猛,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伴随产生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造成房屋倒塌、墙体开裂、地面下沉、地面裂缝、破坏农田、毁坏道路等,自80年代末至今地质灾害已造成人员伤亡32人,直接经济损失9000.3万元。
该区境内的各种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目的在于查明禹州市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并对各易发区进行详细的安全性评价,为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
2 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2.1 自然地理禹州市位于嵩箕山系的南部,西、北、南三面环山,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全区海拔90~1150.5m。
西部、北部为山地丘陵,面积占53.4%;城区周围为岗地、平原区,面积占46.6%。
该区地处中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半湿润地区,灾害天气如干旱、干热风、暴雨等时有发生,多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无霜期218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豫 西; 地质 灾害; 特征 ; 防治
Ke y wo r d s : we s t He n a n ;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王 永 强 ①W ANG Yo n g — q i a n g ; 吕航②L V Ha n g
( ①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 , 郑州 4 5 0 0 0 1 ; ② 豫龙镇经济 发展办公室 , 郑州 4 5 0 1 2 1 ) ( ①N o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e n a n B u r e a u o f G e o - e x p l 0 r a t i o n&M i n e r a l D e v e l 。 p m e n t , Z h e n ~ g z h 0 u 4 5 0 0 0 1 , C h i n a ; (  ̄ ) Y u l o n g T o w n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i c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1 2 1 , C h i n a )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e s c i e n t i f i c me a s u r e s t o p r e v e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2 7 — 0 2 9 3 — 0 2
低 山丘 陵和平原 构成 , 地 貌类型 比较复杂。 禹州市 属于河南 中部地级市 , 也 属于地 质灾害频 发区 ② 气象水文。 禹州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四季分 域, 同时也是河 南重 要的产煤 基地 之~ , 由于煤 资源 的过 明 , 气 象变化多样 , 干旱、 洪涝 以及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经 度开 采 , 严重破 坏 了当地 的地质 环境 , 引发 了一 系列 的地 常发生 , 全 年最大 降雨量 为 1 1 0 7 mm , 禹州市区河流 为淮 海 质 灾害 , 比如地面塌 陷、 滑坡 、 崩塌 等 , 基 于地质 灾害 的严 流 域 。 重威胁 性 , 做 好 禹州市 的地质 灾害 防治 工作 是 当前 经济发 ③ 地质条件。 禹州市地质构造十分发育 , 该 区的煤系 展刻不容缓 的要求。 地 层分布 比较广 ,根据 地质调 查发现 该 区一 共有 8个煤 1 河 南禹州市地质环境 组, 而且 该地区的煤层比较厚 。 ①地 形地 貌。 禹州市地 处河南 中部地 区 , 位于 嵩箕 山 ④ 地质灾害的现状。 禹州市含有大量 的煤炭 资源 , 但 系的东南部 , 西高东低 , 全 区平均海拔 为 9 0到 1 1 5 0米 , 由 过 度的煤炭资源开采严重 的破坏 了当地 的地质环境 , 给人
Va l u e Eng i n e e r i n g
・2 9 3・
豫 西 地 质 灾 害 特 征 及 防治 建 议
— —
以河 南省 禹州 市 为例
Ca s e S t u d y o f Yu z h o u Ci r i s t i c s o f Ge o l o g i c a l Di s a s t e r s i n We s t He n a n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o n t r o l S u g g e s t i o n s :
针对性 地编撰教材 , 培养具有特殊技 能的行政 管理 应用型 人 才。 第三 , 优 化师资力量。 高校要真正培养具 有高技能、 创 新性 的行政管理应用型人 才, 就 必须 有一支 “ 合适 ” 的教师 队伍 。我 国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在职 教师具有 高学历、 高 职称 、 高学 术研 究 能力 , 在 招聘新 教 师时也将教 育背 景和 科研 能力放在首位。但对应 用型本科教育而言 , 教 师的学 术研 究能 力和 学历 并不排在 首位 , 实践能 力 、 创 新能 力和 实践经验却格 外珍贵。 因此 , 一 方面 , 高校应该 引进 一批具 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 的人 才任 教 , 如 党政机关退休 的行政管 理 人 员、 企 业 的行 政部 门主 管、 人 力 资源 主管 等 ; 另 一方 面, 要 求在职 教师去政府机关 、 企事 业单位 挂职锻炼 , 提高 自身 的实践能力 , 便于更好地进 行实践教学。 只有如此 , 才 能真正 建立一支实践能 力强 、 专业水平 高的 “ 双 师型” 教 师
O 引 言
作者简介 : 王 永强( 1 9 8 0 一 ) , 男, 河南南 阳人 , 助 理工程 师 , 硕 士研 们 的 日常生产带来 了巨大 的损失。 2 地质 灾害特征 究生 , 主 要从事矿 山环境治理 、 地 质 灾 害 防治 、 水文地
质勘 察 等 工作 。
2 . 1类型 与规模 分析 禹州市最新 的地质 灾害调 查规
摘要 : 本文通过分析 禹州地质 灾害的类型、 特征 , 阐述 了地质 灾害形成 的诱发原 因, 并且 就地质 灾害的预防工作提 出科 学的意见
与措 施
Ab s t r a c t :T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t y p e s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 Yu z h o u e x p o u n d s t h e f o r ma t i o n c a u s e s o f t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