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_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多层螺旋CT_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王丽,周田,刘斯咪[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应用CT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漫游及联合诊断分析诊断效能。

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48.57%,CT多平面重组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2.86%,三维容积漫游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4.29%,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43%。

CT多平面重组诊断、三维容积漫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中,CT多平面重组联合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病变;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94X(2024)01-0026-04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4.10.01.07Study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Angi⁃ography for 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 LesionsWANG Li, ZHOU Tian, LIU SimiDepartment of Brain Imaging, 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ynamic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 lesions.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 treated in 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0 to October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results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ere used as the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 and dynamic image processing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was provided, application of CT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oaming and combined diagnosis to analyze diagno⁃sistic performance. 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as 48.57%,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ane CT recombination diagnosis was 42.86%,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wandering diagnosis was 44.29%,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was 51.4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between CT multi-plane recombination diagnosis and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oaming diagnosis (all P>0.05).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multi-plane recombination diag⁃nosi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between 3D volume roaming diagnosis and combined diagnosis (all P>0.05).Conclusion In the dynamic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T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oaming diagnosis has high diagnostic efficiency and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Key words]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 Multilayer spiral CT angiography; Dynamic【作者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影像科,山东聊城 252000【作者简介】王丽(1986-),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多层螺旋CT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通信作者】周田(1991-),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科影像,E-mail:****************26世界复合医学脑血管畸形病变是由于大脑内的血管发生异常,导致大脑局部血管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局部血液供应异常[1]。

脑血管畸形的 MRI 诊断--与CT、脑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脑血管畸形的 MRI 诊断--与CT、脑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3 讨论
7 2例 中男 4 3例 , 女2 9例 , 年 龄 7~ 6 7岁 , 平均 2 9 . 7岁 。临 床 表现 : 头痛 3 2例 , 抽搐 2 3例 , 肢体 活动 障碍 、 偏瘫 、 失 语等 中枢神 经 损伤 症 状 1 4例 , 智 力 减 退 或 发 育 落 后 2例 , 其 他 1例 。其 中 脑 A V M 6 4例 , 3 1 例 经 于术证 实 , 1 1 例经血 管造 影证 实 , 2 2例 通 过典 型 M R I 征象 结 合 临床 资 料 做 出诊 断 ; 脑 海绵 状 血 管瘤 8例 , 5例 经 手
脑 m管 畸形是 指颅 内血 管 的先 天 性病 变 , 致 颅 内某 一 区 域形
成 异常 血管 团 。可 以分 为 以下几 型 : ① 动静 脉 畸形 ( A V M) ; ② 毛细
血 管扩 张 ; ③ 海绵 状血 管畸 形 ; ④ 静脉 畸形 。脑 A V M是其 中最 常见
的一种 畸形 。过 去脑 血管 畸形 主要依 靠脑 血管 造影确 定诊 断 , 磁共
振 成像 ( MR I ) 的临 床应 用 使脑 血 管 畸形 , 尤 其是 脑 A V M 的发 现 率 和确诊 卒 有 了明显 的提 高 。1 9 8 9年 5月 ~ 1 9 9 3年 1 月 中 国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 二医 院和 同济 医科大 学附属 协 和医 院应用 M R I 诊断 了 7 2 例 脑血 管 畸形 , 现将材 料 总结 如下 。
2 0 1 4年第 2期
脑 血 管 畸形 的 MR I 诊 断
— —
与C T 、 脑血 管造影对 比分析
裴 瑞 兵 张祖 平 ( 山西省晋 中市榆社县人 民N _ - 院 山西 晋 中 0 3 1 8 0 0 )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
26
脑血管畸形的分类 (McCormick)
动静脉畸形(AVM) 毛细血管扩张症 海绵状血管畸形 静脉性血管畸形
◆ 血管曲张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MRI、MRA正确率几乎达100% CT、CTA DSA
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 约11%病人不为DSA所发现
多为小型或隐匿形AVM 血肿所破坏或血栓所闭塞
脑动静脉畸形(AVM)
2024/1/5
.
31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一团发育异
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
生长。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
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
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畸形血管团
内有脑组织,其周围脑组织固缺血而萎缩
,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陈旧性出血。
.
48
.
49
静脉动性畸形
静脉性血管瘤 Galen静脉瘤
.
50
.
52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 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 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 与发展有关
.
54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 ,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
55
CTA
大脑前动脉 合并出血
.
DS A
56
大脑前动 脉动脉瘤
.
57
.
58
Hale Waihona Puke 海绵窦漏.59
.
60
谢 谢!
.
61
2024/1/5
.
62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额窦
冠状缝 矢状缝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1 材料和方法72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7~67岁,平均29.7岁。

临床表现:头痛32例,抽搐23例,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失语等中枢神经损伤症状14例,智力减退或发育落后2例,其他1例。

其中脑A VM64例,31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22例通过典型MRI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5例经手术证实,3例为MR、CT、DSA综合影像诊断。

64例脑A VM中53例有CT资料,21例有脑血管造影或DSA资料;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DSA资料。

所用设备为Diasonics公司生产的0.35T和Philips公司生产的0.5T超导型MRI系统。

常规做横断面T1、T2加权像和矢状面T1加权像。

使用头部线圈,采用SE序列扫描,TR/TE为500/25ms,2 700/30、80ms和480/20ms,2 700/20、80ms。

層厚为5mm或10mm,1或2次激励,连续扫描。

2 结果2.1 脑A VM的影像学表现2.1.1 MRI征象①A VM病灶的直接征象:64例的MRI分别表现有不同形态的流空信号,其中蜂窝状34例,弧线形或蚯蚓状21例,小圆形9例。

29例见到粗大的供应动脉或(和)引流静脉,14例见到扩大的静脉窦,并有引流静脉导入。

本组中发生于大脑脑叶内52例,小脑内4例,胼胝体和丘脑各2例,小脑天幕和大脑动脉环各1例,病变广泛累及一侧大脑半球2例,其中1例有大面积的面部血管瘤。

病灶大小自数个小圆形到6cm×7cm流空信号。

②出血征象:25例合并亚急性期出血,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上的点片状、斑片状及团块状高信号,其中5例有“铁环征”,出血破入脑室3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例。

另有2例陈旧性出血脑软化灶。

③水肿与占位效应:A VM病灶本身未见有占位效应及周围组织水肿。

在10例合并出血的病灶周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另有4例出血灶周围有占位效应,但无明显水肿。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

图像配准
将不同模态或不同时间点 的图像进行对齐,以便于 后续分析。
图像后处理
图像分割
将感兴趣的区域从图像中 提取出来,便于定量分析 和可视化。
三维重建
将二维图像数据重建为三 维模型,便于更直观地观 察和分析。
定量分析
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测量, 如体积、长度、角度等, 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04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分析
新技术研发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在新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新影像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基于 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训练和验证,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型成像技术探索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还可以用于新型成像技术的探索和验证,如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更 深入地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02
头颅定位线有助于确定头部在影 像平面上的位置,确保影像资料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头颅定位线,医生可以准确 地判断头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如肿瘤、炎症、外伤等,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头颅定位线资料对于脑部疾病的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脑 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对于脑肿瘤患者,可以根据肿
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病及对诊断准确率影响分析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病及对诊断准确率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M R A 确率的提升,值 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波.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带来颅内血管疾病诊疗的革 命性进展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7): 337-339.
[2] 姚淑琴.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 C T 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 诊断价值 [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 15-16.
管疾病两类,后者往往居多,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 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威胁老年人生存质量 的常见疾病类型 [4]。目前,临床多以影像学技术作为脑 血管病的首选检测方式,其中以 C T A 方案最为常见,但 该方式所得的扫描图像往往不够清晰,因此其诊断准确 率大多较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5]。
通过本次的研究对比发现,MRA 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C T A(P < 0.05),且 M R A 在本次 研究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 C T A(P < 0.05),误诊率及 漏诊率则显著较低(P < 0.05);此外,以综合检验结 果为金标准,M R A 技术在本次脑血管病患者中的诊断效 能明显高于 C T A(P < 0.05)。由此可见,在脑血管病 的诊断检测中,M R A 技术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优势,不 仅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且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其 诊断准确率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此外,M R A 技 术在不同脑血管病的检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可 通过灌注显像与血流动态的观察,获取脑血管的动态图 像,以此反映血管闭塞及狭窄的范围、位置、程度与形 态 [10],为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检测方式 MRA CTA χ2 P
表 3 诊断效能对比(%)
灵敏度 73.40 62.80 7.548 0.006

CT和MR的临床应用

CT和MR的临床应用

CT的基本结构
扫描架内主要是 x 线球管和探测器,二者相对 安放,当 x 射线穿透人体,被受检部位不同的 厚度和密度组织衰减后,又被与 x 线球管相对 位置上的探测器接受,变成电流信号,进入计 算机,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及重建后形成图象, 显示在监视器上,其图象既可储存又可通过相 机拍摄出照片。
CT的种类:
T2像
T1像
ADC
人体正常组织在T1WI和T2WI上的灰度:
脑白质 脑灰质 脑脊液 脂肪 骨皮质 骨髓质


T1WI 白灰
T2WI


白灰



白灰


横轴位
◐ direction of
冠状位
矢状位
scan:axial scan ;sagittal scan;coronal scan
冠状位
轴位
⑵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echo sequence ,GRE) ⑶反转恢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IR)
⑷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cho planar imaging,EPI)
◐ MRI basic concepts:T1 weighted image
T2 weighted image
1. 遵从救治原则:先抢救后检查, 先止血、骨折固定后检查; 2. 为病人服务的原则: 3. 掌握禁忌症与适应症;
CT临床应用的选择原则
实事求是,合理应用;
知晓何部位何种病首选那一种检查方法; 一般肺疾病——平片、正侧位; 一般四肢骨折疾病——平片、正侧位; 颅脑外伤——CT; 盆腹实质性器官——超声。
CT扫描技术
CT 仿真内镜: 气管及支气管;副鼻窦; 胃肠道;等。

CT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CT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应 , 部 脑 室 、 沟 受 压 , 围脑 实 质 无 水 局 脑 周 肿 , 图 。当 A M 破 裂 出 血 时 可 有 不 同 如 V
机 , l 急性脑 出血者 仅作 平扫外 , 除 3例 余
均 行 常 规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 所 用 造 影 剂 为 碘 海 醇 6 ~8 m ; . m/ 。 扫 描 层 0 0 l2 5 l秒
关键词
2 17 7. 8
脑动静脉畸形
C 分析 T
d i1 . 9 9 j i n 10 — 64 . 00 o: 0 3 6 /.s . 07 s 1x 2 1 .
或斑片状 。2 例 出血灶 内部或 边缘可 见 l 相对低密度 区, 致使出血灶密度不均 匀 ; 8
例 不 规 则 病 灶 区 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片 状 出 血 灶 ( 量 少
4 戚 庭 月 , 红 光 , 文 . 声 诊 断 t J 肠 套 孙 张 超 JL ,
叠与透视下气 灌肠 复 位 的随 诊分 析. 中华
现代 影像 学 杂 志 ,0 6 4 26 2 0 , :7 .
还 可明确 套 叠肠 管壁 的水 肿情 况 , 别 特
中 国社 区 医 师 ・ 医学 专业 2 1 年 第 2 00 7期 ( 2 总 第2 2 1 1 9 第1卷 51) 6  ̄

C T对 于脑动 静 脉畸 形 ( V A M)
首 要 检 查 手 段 的 重 要 作 用 。 通 过 对 近 年 来 经 手 术 病 理 及 脑 血 管造 影 证 实 的 5 7例 A M 进行 C V T影像 学 分析 , 来加 以探 讨 和
总结 C T对 脑 A M 的诊 断 价 值 。 V
套叠 的 临床表 现 , 而腹 块在 发 病 初期 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5—《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年4月第28卷第4期
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高速CT科室(河南商丘476100)
李依明,李玉舟,隋愿,李春荣,郑吟诗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30例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均接受CT检查与MR检查。

比较分析CT检查与MR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经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包括19例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以及3例静脉畸形。

CT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平扫未见异常4例,边界
不清混杂密度影及迂曲扩张血管影15例。

MR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常规MRI及MRA均可见
扩张迂曲异常血管团影,SWI可见且斑点状、条状的迂曲低信号影。

海绵状血管瘤的8例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分
别有5例、3例,检岀病灶75个。

CT检查检岀6例患者,检岀病灶21个。

MRI常规检查检岀病灶53个,均可见
铁环征”、“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

SWI检查的检岀病灶共75个,包括低信号71个,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4个。

3例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CT检查、常规MRI检查结果均无特异性表现,SWI检查结果可见呈“水母头”征的
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

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MR检查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于CT检查。

关键词:CT;MR;脑血管畸形;诊断;临床分析
脑血管畸形即颅内血管畸形疾病,均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且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血管破裂岀血、容易形成脑内血肿,压迫神经系统,更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临床需加强深入研究脑血管畸形疾病,以寻求更科学、更准确、更快速的检查诊断方法,从而给予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参考价值依据⑴[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现将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均已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40.30±0.35)岁;性别:男性12例,女性18例。

临床症状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中风症状以及癫痫发作症状等。

1.2方法
1.2.1CT检查方法
仪器选择256层螺旋CT扫描机(飞利浦);均接受颅脑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设置层厚为6mm、设置间距为6mm、设置螺距为1,FOV设置为(240%240)mm[3]o 1.2.2MR检查方法
仪器选择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L1.5T磁共振扫描仪;运用8通道头部线圈;扫描条件为T1WI、T2WI、FLAIR、SWI、MRA[4]$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CT检查与MR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1.4判断标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与分析所得数据,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工作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中,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分别有19例、8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中,有5例单发,有3例多发,共检岀有75个病灶)、3例,分别占63.33%(19/ 30)、26.67%(8/30)、10.00%(3/30)$
经CT检查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19例患者中,有4例平扫未见异常,有15例边界不清混杂密度影及迂曲扩张血管影。

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中,有6例经CT检查检岀,检岀病灶共有21个。

静脉畸形3例患者中,CT检查均无特异性表现$
经MR检查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患者19例患者中,常规MRI检查及MRA检查均可见扩张迂曲异常血管团影,而且SWI检查可见迂曲且斑点状条状低信号影$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中,SWI检查岀病灶共有75个(分别有71个低信号、4个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常规MRI检查检查岀病灶共有53个(均为“铁环征”、“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

)
M M I MONTHLY Vol28No.4Apr.2019816—
静脉畸形3例患者中,常规MRI均无特异性表现,SWI检查可见“水母头”征,即可见异常放射状信号影聚集。

3讨论
脑血管畸形为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属于临床较常见疾病类型。

临床结合脑血管畸形的疾病特点,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①AVM,②毛细血管扩张症,③海绵状血管瘤,④静脉畸形,临床以AVM为最常见类型。

大多数脑血管畸形患者多伴有脑岀血,而脑岀血则十分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应结合脑血管畸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脑血管畸形血管构筑特点等作相应了解,以给予临床诊断脑血管畸形及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标准$
脑血管畸形以采取CT检查、MR检查为常用检查手段。

本次研究工作中,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分别接受CT检查方法、MR检查方法。

将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从结果可知,与CT检查结果比较,MR检查方法更有优势。

经CT检查脑血管畸形结果得知,CT平扫直接征象表现包括①边界不清高密度灶,②低等混杂密度灶(或高低混杂密度灶),③部分可见钙化。

经CT增强扫描结果得知,供血动脉血管状增强,引流静脉血管状增强,但在CT平扫时则表现为部分病灶阴性,而实施CT增强后则可见病灶。

若患者无岀血,则未见水肿效应、未见占位效应[6]$运用MRI检查方法可以更精确显示病灶部位及大小,从而利于畸形血管情、供血动脉情况、引流静脉情况及并发情况(如岀血、囊变、血栓形成等)更清晰的显示。

岀血为脑血管畸形最常见并发症,可见于脑室内、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内,可并发脑软化疾病、脑梗死疾病等。

而窃血现象容易发生邻近脑组织缺血,进而诱发脑萎缩。

脑血管畸形的临床发生率约为0.5%,且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约占69.00-90.00%),而多发病灶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在MRI常规序列检查中,脑血管畸形多表现为“铁环征”的“桑椹状”异常信号,由于反复性微岀血,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积,进而发生病灶周边低信号。

在增强MRI强化检查中,可见“水母头”征,即由于髓静脉呈放射状,汇聚而成的粗大引流静脉,且形似水母头。

若无合并钙化、无合并岀血时,使用CT检查扫常时往往未能有效显示,而进行CT增强检查与MRI检查的显示结果相似,均可于多层面重组图可见引流静脉。

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主要的SWI序列基础,依据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不同,作图像对比增强处理,从而获取相位图像以及相位磁矩图像,由于该检查方法主要依赖血氧饱和度,不受血流速度影响,故此可以更有效显示血管畸形情况,尤其是①慢流速小血管畸形情况、②静脉血管畸形情况、③毛细血管扩张症情况及无岀血情况、④海绵状血管畸形情况等。

其中,以静脉血管畸形的敏感性更高,该检查方法的高分辨率扫描可以更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而且成像效果不受血流速度、方向而影响。

除此之外,可以起到有效补充动静脉畸形作用,而且SWI检查可以有效显示MRI检查不能显示的微小岀血及小病变,因而更有效显示引流静脉情况[7][8]$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脑血管畸形患者的疾病特点,采取CT检查方法与常规MRI检查方法及MRA检查方法的检查诊断价值各有千秋;MRI检查方法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而且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多等优势,可以给予临床诊断脑血管畸形提供更准确诊断参考依据;SWI检查方法的病灶敏感度高,检岀率高,且不需使用对比剂;运用常规MRI检查方法联合MRA检查方法的脑血管畸形诊断价值更优于CT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君.中青年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48-50. 2卢振如,吕亮,黄显龙等.70例颅内岀血MRI影像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62 -64.
3陈冬梅.CT与MRI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28):27-28.
4戴志刚,国华.32例无症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观察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19216-19217,19219.
5梁朝辉,王帅,赵林等.青年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8例诊断与手术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9);
533-536.
6梁恩,蔡军.MSCTA与DSA对脑血管畸形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
(19):2318-2320.
7何占彪,王宏伟.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治疗选择[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
(4):378-380.
8刘天.MRI对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1):95-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