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灵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33例小结

合集下载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内容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

由于本组疾病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的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疗效清热解毒药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元气亏虚,内外邪毒瘀阻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而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心四脏。

病性多虚实夹杂,肾元亏虚为本,外邪袭肾为标。

病程较长,且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多预后不良。

肾病水肿在急性发作时,常因风邪外袭,肺的治节、肃降失司,可以出现面部水肿;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潴留也可发生水肿;肾虚不能化气,亦可水湿潴留而水肿。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借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来推动水液的蒸化、吸收、输布、利用、排泄。

因此,风、寒、湿、毒等因素阻遏三焦气化功能,则必然导致水肿的发生。

肾病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肝、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学认识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

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一一尿毒症。

西医诊断标准(1)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起,尿异常所见或高血压持续以上。

(2)起病时缺乏明显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而尿异常所见(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的全部或一部分)存在继续以上。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不明。

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少数慢性肾炎可能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演变而来,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而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起病即属慢性肾炎。

该病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系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可分为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和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②膜性肾病;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④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⑤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由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炎症。

此外,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非免疫机理包括下列因素:①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肾内动脉硬化,肾内动脉硬化可进一步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

当部分肾小球受累,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这种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可使健存肾小球硬化,终至肾功能衰竭;③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状态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肾小动脉狭窄、闭塞,加速了肾小球硬化,高血压亦可通过提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加速肾小球硬化;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

中医辩证治疗30例lgA肾病的病例分析

中医辩证治疗30例lgA肾病的病例分析

中医辩证治疗30例lgA肾病的病例分析目的:通过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30例l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药辩证分析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的结果。

方法:30例患者分别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血瘀下阻5型。

均采用辩证中医药治疗,疗程3月—3年的疗程不等。

结果:本组30例,治疗后获显效12例占40%,有效15例占50%,无效3例,占10%。

总有效率为90%。

结论:中药是治疗lgA肾病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标签:lgA肾病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lgA肾病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肾活检组织免疫病理表现为lgA为主的免疫蛋白和C3在肾小球系瞙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伴和不伴蛋白尿。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47%[1]。

lgA肾病曾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现在逐步认识到它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目前,对于本病国内外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ACEI/ARB的应用疗效不肯定,经过多年的中药的临床实践,现将本组30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lgA肾病,临床观察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岁至20例4例,21岁至30岁16例,31岁至40岁6例,41岁至50岁4例,病程半年至1年者7例,2年者7例,3年者8例,4年者5例,5年以上者5例。

疗程3个月至半年者5例,半年至1年者7例,1年至2年者12例,3年者1例。

二实验室检查30例患者尿常规检查均有红细胞,其中9例红细胞多数,21例红细胞10个以上/高倍视野下。

尿蛋白5例阴性,20例(+),5例(++)。

尿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形态均有变形。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lgA16例高于正常范围,lgG均在正常范围内。

肾功能检查,2例尿素氮增高,1例肌酐增高。

三临床表现5例有肉眼血尿,5例有尿频、尿热、尿少,6例有轻度浮肿,5例有高血压,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酸、乏力。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的效果研究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的效果研究

119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0月下第21卷第3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刘向云(1971.1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主治中医师,本科,研究放行:临床内科。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的效果研究刘向云1 谷荣玲1 陈文静1 高增光1 巴聪聪2 唐仕坤3 姜雪迎4(1.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2.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 (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高里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 (4.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辛集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期间,予以中医治疗效果探究。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我院内科临床接诊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参与分析,将研究选取数据,以治疗模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中医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每组患者40例,分析两组患者肾脏功能、中医积分、α1-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

结果:据研究,研究组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效果比较对照组肾脏功能更显著。

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研究组症状积分较低。

研究组Cys-C、α1-MG 指标,比较对照组血尿指标更低。

研究组不良反应(2.50%)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22.50%)。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100.00%)比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82.50%)更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期间,予以中医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症状;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6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30-0119-04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临床内科诊治期间,多发性疾病,该症状由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球炎性反应,病症发生期间,具有隐匿性,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危及患者机体健康[1]。

肾炎出院小结模板

肾炎出院小结模板

肾炎出院小结模板
肾炎出院小结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概括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诊断、治疗、护理情况,以及出院时的病情和治疗建议。

它是患者出院后的重要参考文件,也是医院治疗质量的重要证明。

肾炎出院小结模板应包括以下内容:
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2.入院诊断:患者入院时的主要诊断,以及入院时的病情描述。

3.治疗情况: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治疗、护理措施、检查检验等。

4.出院诊断:患者出院时的主要诊断,以及出院时的病情描述。

5.出院建议: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护理措施、检查检验等。

6.其他:其他相关信息,如患者的家属情况、治疗费用等。

肾炎出院小结模板是患者出院后的重要参考文件,也是医院治疗质量的重要证明。

因此,医院应该按照规定的模板,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情况,以及出院时的病情和治疗建议,以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

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2 年4 月 至2 0 1 3 年6 月 我 院收治 的慢性 肾小球 肾炎 患者8 0 例 ,所 有患 者均 符合 慢性 肾小球 肾炎 的诊 断标 准 ,并且所 有患 者均
排除 继发性 肾小 球疾 病 ,实验 室检查 肾功 能正 常或者 是轻 度升 高 , 2 4 h 的蛋 白尿大 约为1  ̄ 3 . 5 g / d ,伴 或者 不伴有血尿 ,或者伴有轻 度的水 肿。将患者 随机分为 I 组和 Ⅱ组 , I 组4 0 例 ,男性2 5 例 ,女性 l 5 例,
慢性 肾小球 肾炎 临床 疗 效好 ,无不 良反 应 ,且对 肾脏 有保 护作 用 ,值得 在 ・ I 岳 床 上推 广 应 用。 【 关键 词】 肾炎灵颗 粒剂 ;雷公藤 制剂 ;慢 性 肾小球 肾 炎
中 图分类号 :R 2 5 6 .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9 - 0 4 7 8 - 0 2
疗 效 以及 不 良反应 的 发生情 况 。结 果
I 组 总有 效率 8 7 . 5 % 显著 高 于 『 l 组 的 总有 效率 7 7 . 5 %,两 组比较 具有 统 计学差 异 ( P< 0 . O 5 ) ;I 组
不 良反应 发生 情况 明显 的优 于 I 】 组不 良反应 的 发生 情况 , 两组比较 具 有统 计 学差异 ( P<O . 0 5 ) 。结论 肾炎灵颗 粒剂 相比 雷公 藤制剂 治疗
生 ,因而必须 加强对 冠心病 P C I 术后患者 的治疗 。
采用S P S S 1 8 .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啦 验 ,计数资 料 采用 检验 , P <0 . 0 5 说 明具有 统计学意义。

肾灵Ⅰ号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肾灵Ⅰ号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肾灵Ⅰ号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彭家清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年(卷),期】2004(005)002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疗法。

深入探讨高效、价廉、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采用自制中成药肾灵Ⅰ号治疗200例CGN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03)
【作者】彭家清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荆州,434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肾灵汤治疗慢性肾炎肾病型42例 [J], 余惠民
2.慢肾灵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J], 熊必琼;贺庆芳
3.慢肾灵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390例的临床研究 [J], 苏宗泽;何永元;陈高;熊必琼;贺庆芳;李荣亨;陶元津;徐世莲;朱德贵;李列平
4.慢肾灵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J], 苏宗泽;何永元;陈高;李志航;杨静;曾荣蓉;李华萍;王裕生;张莉
5.肾灵方治疗慢性肾炎30例 [J], 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尿常规检查、沉渣检查常可见红细胞,除蛋白外,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

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毫无症状,有的可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

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致,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提示:①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③肾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层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二)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的病变是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

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炎灵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33例小结【提要】应用中成药肾炎灵治疗气阴两虚型肾小球疾病33例,结果完全缓解5例,基本缓解9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
【主题词】肾疾病/中医药疗法气阴两虚/中医药疗法 @肾炎灵/治疗应用补肾药/治疗应用祛湿利水药【剂】/治疗应用慢性病慢性肾小球疾病是内科常见病。

近年来,我们运用我院自制益气养阴固肾的中成药——肾炎灵,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3例小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其中住院治疗11例,门诊治疗22例。

男20例,女13例。

年龄为14—60岁。

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

本组病例按第七版内科学内,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肾病综合征10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3例。

1.2 临床表现浮肿25例,无浮肿8例;蛋尿病(++++)7例,(+++)11例,(++)10例,(+)4例,(±)1例,肾功能正常者19例,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14例。

气虚主要症状: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舌淡有齿印,苔白,脉弱。

次要症状:面色晄白或萎黄,短气懒言,大便溏,恶心,呕吐,面部及四肢浮肿。

阴虚主要症状:药膝酸痛,耳鸣,咽干口燥或咽痛,咽红,小
便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次要症状:五心烦热,面色潮红,不寐,盗汗,头晕,目眩,头痛,脱发,健忘,遗精,月经不调,尿黄,大便干结。

辩证标准:气虚和阴虚的主症各1项加次症各2项以上,或主症各2项加次症各1项以上。

2 治疗方法
肾炎灵组成:桑寄生、狗脊、金樱子、怀牛膝、党参、黄芪、麦冬、牡蛎、车前子、金钱草、荠菜、猪苓、泽泻、槟榔、枳壳、佛手、益母草、白芍。

上药物浓缩为丸,每10g中含原生药100g.
用法:每次口服肾炎灵丸10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作疗效统计(患者来诊之前已服激素者,视病情逐渐减量,个别严重浮肿、尿少者,短期配合使用速尿等利尿药;高血压明显者,适当配合西药降压;个别明显低蛋白血症者,适当输入白蛋白)。

3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2g,尿红细胞阴性,肾功能正常,尿沉渣计数正常)5例;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比相差不超过15%)9例;好转(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持续减少(+)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以上,高倍镜下尿红蛋白不超过5个,
肾功能正常或改善)16例;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3例。

总有效率90.9%。

4 典型病例
田某,男,23岁,农民,2008年9月20日初诊。

面部及双下肢反复浮肿,尿少2年多。

当地医院诊为:肾病综合症。

使用潘生丁、强的松等治疗,症状缓解,但尿检一直未能恢复正常。

尿红细胞(+ + ~+ + +),尿蛋白(+ + ~ + + +)。

半个月前因感冒,浮肿再次出现,服感冒药后,感冒症状消失,然而尿检仍未正常,故到我院治疗。

刻诊症见:面部及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尿少,神疲乏力,懒言,面色苍黄,腰酸痛,腹胀闷,纳呆,咽干、充血,舌稍红、苔薄微黄,脉沉细无力。

bp14/10kpa。

实验室检查:血hb96g/l,rbc3.27×1012/l,bun7.04mmol/l,
cr260umol/l,na+141.6mmol/l,k+3.24mmol/l,cl-114mmol/l,tco216.3mmol/l,总蛋白37.0g/l,白蛋白13.5g/l,胆固醇
14.73mmol/l,甘油三酯3.77mmol/l。

尿分析:红细胞150/ul,蛋白﹥5g/l,尿蛋白定量6.8g/24h。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症(ι型)。

中医诊断:水肿病(气阴两虚兼水湿内停)。

治以肾炎灵丸,每日服3次,每次10g。

配合清热养阴利咽中药,处方:玄参、岗梅根各30g,麦冬、旱莲草、白花蛇舌草、茜根各15g,蚤休20g,千层纸10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1个月后,浮肿消退,其他症状亦基本消失。

继续服用肾炎灵2个月(咽充血消失,汤药处方去利咽药)。

复查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

血检hb105g/l,
rbc3.29×1012/l,bun6.11mmol/l,cr95.2umol/l,
na+140.1mmol/l,k+3.02mmol/l,cl-101mmol/l,tco226.9mmol/l,总蛋白67.0g/l,白蛋白39.5g/l,胆固醇8.47mmol/l,甘油三酯4.05mmol/l。

连续服用肾炎灵半年,患者病情完全缓解(来诊时服激素45㎎/天,后逐递减剂量﹚。

5 体会
回顾历年对本病治疗的情况来看,50年代单纯用温脾补肾法,随着益气活血、祛瘀、祛风解毒等法的广泛应用,疗效有所提高,但亦不够满意。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察,气阴两虚乃是本病常见的证型。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当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废物当泻不泻,留于体内,浸渍肌肤而致尿少浮肿;血液运行于经脉,藏于体内,若血液从肾络溢出,泻于前阴则尿血;当肾精不藏,从下而泻,则为蛋白尿。

精血下泄,如此反复发作,日久则精气耗损,出现肾功能衰竭。

又观察到其病变规律是先伤于气,后伤于阴,再损于阳,阴损及阳。

即病变发展到严重阶段—阴阳两虚,脾肾两败。

临床所见,气阴两虚乃是本病常见的证型。

这可能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易耗气伤阴以及长时间的血尿、蛋白尿,致气阴渐耗;长期使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等免疫抑制剂等耗伤气
阴因素有关。

从临床结果表明:肾炎灵有改善﹙恢复﹚肾功能,使肾小球的病理损害得到改善,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