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14分)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惟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

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

为品赏胡杨。

我们奔波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

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一种好想划拳下酒的感觉充盈心房。

③遥遥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把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

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

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

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面前。

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

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

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感动间,友人的话语又在耳畔回响:胡杨,早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上白垩纪就已问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木;它的躯干是优质建材,嫩枝树叶是牛羊的饲料,流出的碱汁既可制皂又可食用;国际自然保护协会宣布的“绝对保护珍兽”野骆驼,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黑鹳,世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庇护生存。

面对此情此景,不善诗词的我也不禁吟哦:“缄默着,永远奉献”——这是胡杨写在尘世的生命;“缄默着,永远奉献”——这是尘世写给胡杨的诗篇。

高二四川省达州市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二四川省达州市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普通高中二年级春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C(A“中国戏曲人物画必定是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的作品”有错,应该是优秀戏曲人物画,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

B “它以中国现代戏曲人物为题材”有错。

应该是“中国传统戏曲”D强加因果.)2、D(讲究动静结合艺术表现形式有误)3、A(“趣味”不是单纯的对其—戏曲描摹。

)二.(一)4.B(名词用作动词安置在客馆)5.C6. C应该是得罪上司胡舜陟7.1)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固”“废”各1分,大意2分)(2)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讫”“诣”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高登,字炎先,漳浦人。

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拿法度约束自己。

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任命他兼任贺州学事。

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营,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

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仪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

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高登想不接受它,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

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

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

”。

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

”就出发了。

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分条陈述的十余事告诉他。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春高二下期4月月考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春高二下期4月月考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二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在文化中的位置张法丑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文化所规定。

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一便是感性形象。

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

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

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由美而来的)美感、(由悲而来的)悲感、(由丑而来的)喜感。

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

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

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就随之产生出来。

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

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呈为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丑。

”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

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即从主体上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了丑感。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这三个方面虽然是从美学上得出的,但这里以文化的角度观之,由此,可得出丑的两个特点: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的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的中文字源是胼指——手的畸形。

在远古,恶与丑字义相通。

《说文解字》说“亚(恶),丑也。

象人局背之形”,即身体畸形。

丑后来为“醜”,由“酉”与“鬼”组成。

酉是秋收冬藏之象;鬼是生命消逝之变。

在与生命的理想(生)和自然的理想(春)的比较中,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

在原始图腾观念里,那些模仿反刍动物把门牙拔掉的部落,那些把鸟的羽毛插入自己的嘴唇、耳朵、鼻中的部落,是主动的变形,因此不是丑,而是与图腾相联系的怪。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汇总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汇总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文雅孙克强在古典美学中,雅俗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

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

人类文明进步愈大,文化层次愈高,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

上古时期,典型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

因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

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文质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雅适合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

文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

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

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

而俗不必学;惟典则须学。

而鄙与熟则不必学。

”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

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

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

“以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

文雅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厌。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二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在文化中的位置张法丑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文化所规定。

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一便是感性形象。

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

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

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由美而来的)美感、(由悲而来的)悲感、(由丑而来的)喜感。

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

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

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就随之产生出来。

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

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呈为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丑。

”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

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即从主体上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了丑感。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这三个方面虽然是从美学上得出的,但这里以文化的角度观之,由此,可得出丑的两个特点: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的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的中文字源是胼指——手的畸形。

在远古,恶与丑字义相通。

《说文解字》说“亚(恶),丑也。

象人局背之形”,即身体畸形。

丑后来为“醜”,由“酉”与“鬼”组成。

酉是秋收冬藏之象;鬼是生命消逝之变。

在与生命的理想(生)和自然的理想(春)的比较中,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

在原始图腾观念里,那些模仿反刍动物把门牙拔掉的部落,那些把鸟的羽毛插入自己的嘴唇、耳朵、鼻中的部落,是主动的变形,因此不是丑,而是与图腾相联系的怪。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折(zhé)耗 绰(chuò)约 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ǜ)集 缜(zhěn)密 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 纤(xiān)细 抚恤(xù)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 蜷(juǎn)缩 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莫可名状 海市蜃楼 轰堂大笑 锄强扶弱 B.貌和神离 开门揖盗 鼎力相助 相形见拙 C.振聋发聩 和颜悦色 凤毛麟角 蓦然回首 D.直截了当 原形必露 磬竹难书 曲意逢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

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

星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星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二下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部分)一、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

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发展无穷。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

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

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

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

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

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

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

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

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二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在文化中的位置张法丑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文化所规定。

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一便是感性形象。

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

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

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由美而来的)美感、(由悲而来的)悲感、(由丑而来的)喜感。

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

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

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就随之产生出来。

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

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呈为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丑。

”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

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即从主体上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了丑感。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这三个方面虽然是从美学上得出的,但这里以文化的角度观之,由此,可得出丑的两个特点: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的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的中文字源是胼指——手的畸形。

在远古,恶与丑字义相通。

《说文解字》说“亚(恶),丑也。

象人局背之形”,即身体畸形。

丑后来为“醜”,由“酉”与“鬼”组成。

酉是秋收冬藏之象;鬼是生命消逝之变。

在与生命的理想(生)和自然的理想(春)的比较中,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

在原始图腾观念里,那些模仿反刍动物把门牙拔掉的部落,那些把鸟的羽毛插入自己的嘴唇、耳朵、鼻中的部落,是主动的变形,因此不是丑,而是与图腾相联系的怪。

而手之畸形、身体畸形,都是无奈的结果,因而是丑。

丑不仅在美学中被建构,而且在文化中被建构,从而在与正常、美、丑相关联而获得自己定义的同时,又与美一道,与文化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相关联。

当真假善恶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时,会被进行美学感受和审美判断。

形象的真假善恶也会影响到是美感还是丑感的美学感受,文化要借助于美感与丑感去实现自己认为的真与善,去批判自己认为的假与恶,从而美丑的运作具有了文化的功利性,又从而如何把握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关联与区别,变成了一个甚有争议的问题。

从文化的角度看,因为有丑,文化产生了对丑进行“矫正”和“救助”的行业体系和文化行动:美容行业、健身行业、礼仪训练、道德规训、艺术欣赏、心理治疗……这些行业体系和文化行动内蕴含着非常复杂的内容,这里不展开论述。

而从本文的角度讲,文化自身的形象美感同时也关联着公序良俗,我们应力求从正面让丑转化为正常或美,从负面防止丑流向可悲、可恶。

因而,对行业体系和文化行动来说,美和丑的理论甚为重要。

1.(本题3分)下列关于“丑”的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丑是一种为文化所规定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的形象。

B.丑与恶两个字在远古时代字义是相通的,两个字的中文字源都是胼指,也就是手的畸形。

C.在对丑进行矫正和救助的行业体系和文化行动中,丑的理论和美的理论都是十分重要的。

D.丑在美学中与文化中的被建构中,又与美一道,与文化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相互关联。

2.(本题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社会生活中如果确定了正常的标准,那么丑与美便随之而来,并且不断地被建构和解构。

B.我们应该力求从正面让丑的转化为正常或美,因为文化自身的形象美感也关系着社会秩序。

C.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一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就会产生丑感。

D.远古时代,那些模仿动物把门牙拔掉或者把鸟的羽毛插入自己耳朵的行为都是属于丑的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部丑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建构丑,以及产生因丑而成的各种审美类型的历史。

B.化丑为美,化丑为悲,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丑的每一种转化,都是一种文化的建构。

C.一个形象的真与假、善与恶会影响人们的美学感受,从文化上说美丑的运作不具有功利性。

D.从目前来看,如何把握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关联与区别,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4.(本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

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

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

日常生活,在接来家人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多喝,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

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就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

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

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

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

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结合全文,简析苏东坡到黄州后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2)结合你的体会,分析“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苏东坡在黄州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能够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样名传千古的作品?(4)结合全文,谈谈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5.(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

6.(本题3分)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7.(本题10分)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