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道路结构设计计算书

道路结构设计计算书1、累计当量轴数计算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等级为重,设计初期设计车道的日标准轴载的轴数500n/d≤N li≤1500n/d,取N li=1400n/d;γ=15%。
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数:N=365N li[(1+γ)t-1]/γ=15.0]1 15.01[140036515-+⨯⨯)(=24313590次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2400 万次左右,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道路实际使用情况,路面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8cm)、基层采用二灰结石(30cm)、底基层采用二灰土(厚度待定)。
规范规定城市次干道的面层由二至三层组成,查规范,采用三层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cm),中间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6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厚7cm)。
3、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查有关资料的表格得各层材料抗压模量(20℃)与劈裂强度4cm 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1600 6cm B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1200 7cm C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1000 30cm D 二灰结石 1500 ? E 二灰土 750土基304、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路段处于Ⅳ1区,为粘质土,路基处理后稠度为1.00,查相关表的土基回弹模量为30.0Mpa 。
5、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城市次干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a)设计弯沉值对于城市次干路,公路等级系数A c =1.1; 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A s =1.0; 对半刚性基层,基层类型系数A b =1.0。
路面设计弯沉值为:L d =600N e -0.2A c ·A s ·A b =600×24000000-0.2×1.1×1.0×1.0=22.1(0.01mm )b)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σR =sSK ①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K s =0.09·N e 0.22/A c =0.09×240000000.22/1.1=3.44σR =sSK σ=1.7/3.44=0.494Mpa ②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K s =0.09·N e 0.22/A c =0.09×240000000.22/1.1=3.44 σR =sSK σ=1.0/3.44=0.29Mpa ③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K s =0.09·N e 0.22/A c =0.09×24000000.22/1.1=3.44 σR =sSK σ=0.8/3.44=0.23Mpa ④二灰结石K s =0.35N e 0.11/A c =0.35×240000000.11/1.1=2.06 σR =sSK σ=0.65/2.06=0.32Mpa ⑤二灰土K s =0.45N e 0.11/A c =0.45×240000000.11/1.1=2.65 σR =sSK σ=0.25/2.65=0.09Mpa 6 设计资料总结设计弯沉值为22.1(0.01mm ),相关资料汇总如下表:材料名称 结构层厚度(cm )20℃抗压模量(Mpa )容许层底拉应力(Mpa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4 1600 0.494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 1200 0.29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7 1000 0.23 二灰结石 30 1500 0.32 二灰土?7500.097、确定二灰土层厚度(换算成三层体系)h 1=4cm E 1=1400Mpa → h 1=4cm E 1=1600Mpa h 1=6cm E 2=1200Mpa h 1=7cm E 3=1000Mpah 1=30cm E 4=1500Mpa H=? E 2=1200Mpa h 1=? E 5=750MpaE 0=30Mpa E 0=30Mpa 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L R =[l ]=1.1αr αs / N 0.2=1.1×1.2×1.0/240000000.2=0.044cm 路表回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 =A F 38.002⎥⎦⎤⎢⎣⎡δP E L R =φ1=1.47([l ] E n /(2p tr ))0.38=1.47×38.065.107.0230044.0⎪⎭⎫ ⎝⎛⨯⨯⨯=0.585αL =FP E L d δ21=αn 1n 2=585.065.107.021400022.0⨯⨯⨯⨯=3.531h=h 1=4cm E 1=1400Mpa H=H 2+4.2213E E h kn k k ∑-= E 2=1200Mpa⎩⎨⎧====86.01400/1200/38.065.10/4/12E E h δ ∴查表得α=6.3 ⎩⎨⎧====025.01200/30/38.065.10/4/2E E h n δ ∴查表得K 1=1.52 ∴K 2=1K L αα=52.13.6531.3⨯=0.369∴查表得:δH=5.6∴H=6.5δ=6.5×10.65=59.64cm根据H=H 2+4.2213E E h kn k k ∑-= 69.22=6+7×4.212001000+30×4.212001500+ h 14.21200750∴h 1=17.307cm 取h 1=18cm 8 弯拉应力验算A 点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底h 1=4cm E 1=1400Mpa → h=4cm E 1=1400Mpa h 1=6cm E 2=1200Mpa h 1=8cm E 3=1000Mpah 1=30cm E 4=1500Mpa H=? E 2=1200Mpa h 1=18cm E 5=750MpaE 0=30Mpa E 0=30Mpa H=9.0112+-=∑i k n k k E E h =6+8×9.012001000+30×9.012001500+18×9.01200750=60.835cmh/δ=4/10.65=0.38 E 2/E 1=0.86 E 0/E 2=0.025查图得σa = -0.188MPa 为压应力,不需验算。
路面结构计算书

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至吐古买提乡至铁列克乡公路工程路面结构计算书1.概述本项目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部,项目起点于哈拉峻乡西北侧接规划国道219线,利用现有哈拉峻乡至吐古买提乡老路进行布线,在K34+000处从巴什苏洪木村东侧避饶,随后继续利用现状道路,于K54+700处从吐古买提乡北侧绕行,继续向西布线至阿图什、乌恰交界处,路线全长公里。
本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下层状弹性体系理论,采用单轴双轮组BZZ-100作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为15年。
2.计算软件、版本本工程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1)进行计算。
3.计算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3)其他相关规范4. 计算内容根据本项目预测的交通量,采用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的设计理论及技术标准,计算本工程沥青路面结构厚度及设计弯沉。
5.参数选取(1)交通量本项目车种组成预测结单位:pcu/d表1代表车型表表2(2)路面参数选取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参数表3基层、底基层、土基材料设计参数表46.计算结果(1)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83 ,属轻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101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432436属轻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6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265456属轻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轻交通等级公路等级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 水泥稳定砂砾3 天然砂砾(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3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路面设计层层位 : 2设计层最小厚度 : 20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2 水泥稳定砂砾 ? 1300 0 3600 03 天然砂砾 200 180 0 180 04 新建路基 60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H( 2 )= 200 mm LS=由于设计层厚度 H( 2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2 )= 20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2 )= 20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2 )= 20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2 )= 200 mm(仅考虑弯沉)H( 2 )= 20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40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3)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12 水泥稳定砂砾 200 1300 0 3600 0 13 天然砂砾 200 180 0 180 0 14 新建路基 60 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00 (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MPa)7.结论设计使用期限内各种车型交通量由未来特征年车种构成和未来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计算得出。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路⾯结构补强计算书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计算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1 北京BJ130 13.55 27.2 1 双轮组 24882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5953 黄河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2964 黄河JN360 50 110 2 双轮组 <3 2135 东风SP9250 50.7 113.3 3 双轮组 >3 2726 江淮AL6600 17 26.5 1 双轮组 53527 四平SPK6150 38 77.8 2 双轮组 >3 471 设计年限取 8年车道系数 .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4.7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验算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路⾯竣⼯后第⼀年⽇平均当量轴次 : 3512设计年限内⼀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6055122当进⾏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验算时 :路⾯竣⼯后第⼀年⽇平均当量轴次 : 4705设计年限内⼀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112001公路等级⼀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路⾯设计弯沉值 : 26.4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 1 0.362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 0.9 0.323 ⽔泥稳定碎⽯ 0.5 0.264 ⽔泥稳定碎⽯ 0.4 0.212.原路⾯的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本次外业资料收集中,对沿线各路段均采⽤BZZ-100标准轴载汽车,⽤贝克曼梁测定原有路⾯的弯沉值,每20m ~50m 测⼀点,对变化值较⼤路段进⾏加密检测,每车道、每路段的测点数不少于20点。
各路段的计算弯沉值按下式进⾏计算:路⾯回弹模量计算:公式如下:原路⾯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如下:3.拟定补强结构⽅案因考虑采⽤⽔泥稳定碎⽯就地再⽣技术,需铣刨⾯层并对⽼路20厘⽶基层进⾏再⽣,再⽣后强度不低于于⽼路强度,故对新加铺⽔泥稳定碎⽯基层(设计层位第3层)进⾏层底拉应⼒验算。
路面结构计算书

1、路面结构计算书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30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本次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公路路面程序设计系统》HPDS2006”电算软件进行计算。
按一级公路标准等级进行计算。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级可靠度系数 : 1.195面层类型 : 普通混凝土面层序号路面行驶车辆名称单轴单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单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双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三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交通量1 标准轴载0 0 1 100 0 0 0 0 5420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1 10 9.6 %2 10 7.2 %3 10 6.4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5 车道分配系数 .6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2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T= 189.5 MPa中间计算结果 :HB= 260 r= .764 SPS= .97 SPR= 2.7BX= .53 STM= 1.87 KT= .46 STR= .85SCR= 3.55 GSCR= 4.12 RE=-17.6 %其中:HB-----拟定的混凝土面层厚度(mm)r------混凝土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SPS----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应力(MPa)SPR----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MPa)BX-----温度应力系数STM----混凝土面层的温度应力(MPa)KT-----温度疲劳应力系数STR----混凝土面层的温度疲劳应力(MPa)SCR----混凝土面层的综合应力(荷载疲劳应力与温度疲劳应力之和)(MPa)GSCR---可靠度系数与混凝土面层综合应力的乘积(MPa)RE-----GSCR与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1626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3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1.502976E+07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89.5 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260 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 260 mm---------------------------------------水泥稳定粒料 250 mm---------------------------------------级配碎砾石 200 mm---------------------------------------新建路基新建基(垫)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 2基(垫)层及路基交工验收综合影响系数 : 1标准轴载 : BZZ-100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第 1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3.6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第 2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1.5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1.1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1.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01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中西对照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DISEÑO Y CÁLCULO DE ESTRUCTURA DEL PAVIMENTO1设计原则1.PRINCIPIOS DE DISEÑO路面设计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路面综合设计。
En base de las funciones de carretera, requisitos de uso, las condiciones naturales climática, hidrológica y del suelo, y bajo los principios de tecnología avanzada, racionalidad económica, seguridad de uso, selección razonable, facilidad de construcción y conservación, se desarrolla el diseño integral del pavimento.2技术标准2. NORMAS TÉCNICAS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层底弯拉应力、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并进行各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验算,应满足设计指标的极限标准。
De acuerdo a la tearía del sistema continuo de multicapas elásticasbajo carga de distribución vertical y uniforme con doble cílculos se desarrolla el diseño del pavimento de asfalto, se adoptan como indicadores de diseño de espesor de estructura del pavimento el valor de deflexión de rebote, tensión de tracción a la flexión del fondo de la capa de hormigón de asfalto, tensión de tracción a la flexión del fondo de la capa de base de materiales semi rígidos; se hace comprobación de la tensión de tracción a la flexión del fondo de cada capa estructural para cumplir con la norma límite de los indicadores de diseño.3交通分析3.ANÁLISIS DE TRÁFICO本项目为一级公路,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BZZ-100)为标准轴载进行交通分析,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刚性路面设计1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双轴一双轮组时,按式i1.07 10 5 p°型;三轴一双轮组时,按式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N siN iP i 16100式中:N s——100KN 的单轴一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R —单轴一单轮、单轴一双轮组、双轴一双轮组或三轴一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N i—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轴一轮型系数,单轴一双轮组时,=1 ;单轴一单轮时,按式3 2.22 10 R0.43计算;g r44量在100 10 ~ 2000 10中,故属重型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 。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3.75m ,长5.0m 。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式中: 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MP a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E 1, E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0.17~0.22 取 0.2,g r 0.08,则 N N s (1 gj 1 365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30834.389 (1O.°8)——1365 0.2 6900125362 其交通E x h 2D xh ; E z h ;h x12 31500 0.2 124.700(MN(12D(WE t126.220.202 1500 0.202 5502 2 1025MP a0.202 0.202m 0)2( 14 3550 0.2(0.212m)112 4.7、亍 )3(10250.380m 1.51(牙) 匕00.45亠1 E 2h 20.2) 46.22 12 (1500 0.2550 0.21.51 (^) 0.4535E x 、0.551 1.44( )1 EE 1ah ;E °( -)3 4.165 0.3860.78635 E 1.44 (些)0.55 350.7861)14.1651025 丄( )3 212276MP a35s tc 3) 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 s , E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h 12E 1 h |E 2D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 h i ,h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a b ――与E xE 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 )计算为:r 0.537h (E c 巳)30.537 0.24(31°°° 212 276户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ps°.077r °.6h 2 0.077 0.679°'6 0.24 21.06°MP a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 K r0.87。
(整理)路面设计计算书

第六章路面设计6.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6.1.1设计资料1、地形、地貌拟建公路位于盆地,公路沿线地形总体比较平缓,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地面坡度约为3~8‰。
本段地处公路自然区划的Ⅵ2区,海拔高度在500m~700m之间。
2、起止桩号起止桩号K0+000-K1+504.01,建设里程为1504.01m。
路基宽度为10m。
3、地层岩性项目所在区域自西向东,根据沿线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本地区主要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残积—坡积低山丘陵区、剥蚀—堆积平原区和风积沙漠区。
残积—坡积低山丘陵区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砾岩、凝灰岩、碎屑岩、煤层为主;剥蚀—堆积平原区岩性以泥质砂岩、细砂岩、红色砾岩、中、细砂、低液限粉土为主。
风积沙漠区岩性以细砂、中砂、低液限粉土为主。
地层主要分为两层,=100~第一层为细砂、低液限粉土,层厚0.4~0.7m,松散、硬塑,容许承载力σ12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第二层为角砾、砾砂,揭示层厚 1.1~1.6m,中=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Ⅲ。
密,容许承载力σ4、水文及水文地质本项目沿线基本为戈壁荒漠,无大型沟河,降水稀少,无地表水流入。
路线全线有多处冲沟,沿线沟壑多呈漫流状,流程较短,水量不大,地表水冲刷痕迹明显。
主要的河沟有2条。
沿线地下水的唯一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地势较低段落受地形条件影响形成洼地,周边地下水汇集在此。
地下水埋深情况见下表表1.地下水埋深情况一览表编号地下水埋深1 1.3-2.52 1.2-1.83 2.0-3.04 1.5-2.55 3.0-4.56 1.8-3.07 1.2-3.58 1.4-2.09 1.5-2.210 0.9-1.511 1.6-2.412 0.8-1.313 1.2-1.614 1.2-2.415 0.8-2.54、气候气象项目区域地处荒漠、戈壁地带,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春夏季多风,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路面结构计算书

5 新建路基 40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压回弹模量平均值 320 MPa
3 水泥稳定碎石 .6 .399
4 水泥稳定碎石 .5 .332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剪强度 .6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6 MPa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19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461 MPa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252 MPa
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252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211 MPa
二、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道 路 等 级 : 支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 级
可 靠 度 系 数 : 1.05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路面设计弯沉值 : 36.47 (0.01mm)
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8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H( 4 )= 18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80 (mm)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抗压模量 标准差 15℃抗压模量 标准差 容许拉应力
(mm) 平均值(MPa) (MPa) 平均值(MPa) (MPa) (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25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0+670段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工号:2014Y161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五年九月
计算书
工程编号:2014Y161
工程名称:B25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0+670段计算内容:路面结构设计
计算:
校核:
审核:
审定:
2015年9月
城镇道路新建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弯沉值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1 标准轴载BZZ100 100 1 双轮组1150
设计基准期(年) 10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6 5 %
2 5 4 %
3 4 3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1150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8681423
属中等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道路等级支路
道路等级系数 1.2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9.5 (0.01mm)
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道路等级: 支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9.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50 (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
(mm) 模量(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40 1400 0
2 中粒式沥青碎石60 1200 0
3 水泥稳定碎石200 1400 0
4 水泥稳定碎石? 1300 0
5 新建路基36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9.5 (0.01mm)
H( 4 )= 150 mm LS= 33 (0.01mm)
H( 4 )= 200 mm LS= 28.7 (0.01mm)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190 mm(仅考虑弯沉)
三、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
(mm) 模量(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40 1400 0 1
2 中粒式沥青碎石60 1200 0 1
3 水泥稳定碎石200 1400 0 1
4 水泥稳定碎石200 1300 0 1
5 新建路基3
6 1.1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8.7 (0.01mm)
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2.3 (0.01mm)
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8.4 (0.01mm)
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99.5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35.2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 295.3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