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

合集下载

关于纵横家

关于纵横家

关于纵横家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代表人物其祖乃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

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氏,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

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

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

他相六国,归居于赵,被赵封为武安君。

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

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

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张仪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在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颇有政绩。

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

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的情况,但是以无法持久。

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lì)食(yī)其(jī)、蒯通等。

思想理论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前者主要以连为主,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

若此不察则必游说而不成。

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

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发展阶段从战国七雄的确立开始,到公元之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

纵横家的职业道德

纵横家的职业道德

纵横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智取胜”,强调谋略和策略的运用,其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纵横家认为国家和君主是最高的道德主体,应该忠诚于他们,为国家和君主谋划利益。

在政治上,纵横家主张“以国家为重”,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 诚信守信:纵横家强调诚信守信,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在商业上,纵横家主张“以诚待人”,要求商人要诚实经营,不得欺骗顾客。

3. 尊重知识和人才:纵横家认为知识和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应该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他们为国家和君主服务。

在教育上,纵横家主张“以学治国”,认为学习和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4. 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考虑整体利益:纵横家认为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的成功之上。

因此,纵横家主张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利益。

总之,纵横家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忠诚于国家和君主、诚信守信、尊重知识和人才、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考虑整体利益等方面,这些职业道德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朝的纵横家

清朝的纵横家

清朝的纵横家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间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纵横家”,他们在清朝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甚至文化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清朝的纵横家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一、纵横家的定义“纵横家”这个词最早见于《孟子》中,指的是那些精通兵法、策略、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领域的人。

在清朝中,纵横家的定义更为广泛,他们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学者、商人等多个角色的综合体。

同时,所有的纵横家都具备着极高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灵活应对,使得自己的观点得以充分体现。

二、纵横家的作用纵横家在清朝的作用非常大,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政治方面,纵横家往往是皇帝的亲信,他们能够为皇帝出谋划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在军事方面,纵横家是军队中的领袖,他们能够制定作战计划、调度士兵,使得军队获得胜利。

在经济方面,纵横家是商人和财政家,他们能够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纵横家的代表人物1、魏源魏源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十九世纪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海国图志》,是一部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巨著。

魏源在政治上非常活跃,他曾经任职于漕运局、两汉阁,后来还曾和慈禧太后亲王恭亲王合作过。

2、左宗棠左宗棠是清朝的名将,他擅长于军事和政治,是清朝中纵横家的典范代表。

左宗棠曾经主持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他的战争策略非常得当,使得太平天国最终被击败。

此外,他还在政治上担任过许多职务,如巡抚、总督等,对当地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张之洞张之洞是清朝著名的官员,他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曾经主导了湖南的现代化建设,改革了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了工商业和铁路交通。

同时,他还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任湖南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务。

四、纵横家的评价纵横家虽然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多争议。

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实践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实践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实践运用在中国哲学史上,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流派。

纵横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孙子等人。

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独特思想的主张,主要表现为“纵横捭阖”,即运用“纵横”之策和“捭阖”之法,在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谋求胜利。

虽然他们的理论有不足之处,但其实践运用却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纵横家的思想主张苏秦主张“纵横”,即在战略方面要善于灵活应变,利用敌人的弱点和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不同兵种的作用,从而达到最大的作战效果。

张仪主张“捭阖”,即在政治上要把握时机和人心,善于化解矛盾,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孙子主张“奇正相生”,即在军事上要注重诱敌深入、固守待援、以少胜多等战略原则,同时也重视正统军纪的建立和维护,以促进军队的健康发展。

纵横家的实践运用纵横家的主张是针对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形势提出的,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这些主张的实践运用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许多较为成功的案例。

例如,苏秦、张仪在和秦国的交涉中,成功使用“连横”之策,最终使燕国和韩国联盟取得了对抗秦国的胜利。

孙子则创制了兵书《孙子兵法》,阐述了一系列针对当时实际情况的用兵战略,成为中国军事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纵横家的影响纵横家的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他们提出的“纵横捭阖”策略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

例如,在诸葛亮对魏国作战时,也使用了“连环计”、“空城计”等策略,这些策略有明显的“纵横捭阖”的特点。

此外,纵横家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提出的“奇正相生”思想可以用来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强调不同理念之间的平衡和共生,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

总结纵横家的思想主张和实践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虽然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局限性,但他们所提出的“纵横捭阖”策略和“奇正相生”思想都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纵横家思想

纵横家思想

纵横家思想
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

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谋划策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其祖鬼谷子,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

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

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 1 —。

纵横家

纵横家

张仪是纵横家?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 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 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 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 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 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 张仪,公孙衍, 汉书·艺文志 列为“九流”之一。 艺文志》 张仪,公孙衍,《汉书 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韩非子》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 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 字季子 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 氏,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今河 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 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 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 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国” 并分裂成东西二周) 并分裂成东西二周)和秦国请求出仕欲施展 抱负。 抱负。
苏秦的游说故事及传奇人生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国大梁( 河南开封 开封) 张仪( - ),魏国大梁 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贵族后裔 著名的政治家 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外交家和谋略家 作为中国纵横家 和谋略家。 纵横家鼻祖的张 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中国纵横家鼻祖的张 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 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 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 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 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 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 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 前后共11年 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 前后共 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 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 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 封市东郊宴台河村。 封市东郊宴台河村。

纵横家

纵横家

生平
• 公元前约400年,鬼谷子出生,十几岁离母而去; • 公元前约380年,鬼谷子20岁,走出云梦山各国游说,建 功立业;孙膑、庞涓出生; • 公元前约360年,鬼谷子返回云梦山隐居教书授课,孙、 庞20岁拜鬼谷子学艺; • 公元前353年,孙膑、庞涓大战于桂陵(围魏救赵)。 • 公元前313年,张仪拜师学成后任秦国相国;此时张仪50 岁左右,苏秦20岁左右。 • 公元前约290年,毛遂出生,继后拜师学艺,成为鬼谷子 的关门弟子; • 公元前约270年,鬼谷子仙逝; • 公元前258年,毛遂大器晚成, 30岁 “毛遂自荐”。
•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 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 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 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 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 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 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 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
何谓“九流”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 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 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 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 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 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 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 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 流”。
——纵横有术利为先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 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 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 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 人鬼谷子 《汉书· 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 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什么是纵横家

什么是纵横家

什么是纵横家
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

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其祖乃鬼谷子,战国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

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

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

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 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 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 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三教九流
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释、道。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
接着指出齐国的战略失误:“韩、魏之畏惧秦国,是因为 和秦国接壤,双方如若交战,十日内即可分出胜负,胜, 则兵力损失严重,四境无法保护;不胜,则国家将要灭亡, 所以韩、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国的交战,且很容易向秦国臣 服。 但是齐国和秦国的情况就不同了,齐国险要、易守 难攻,且秦国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 威胁。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 如今齐国没有臣服秦国之名,却有国富民强之实,所以我 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最后说两句
虽然纵横家已经不在,但纵横思想一在商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纵横的思想都适用。 《鬼谷子》一书中的道理对谈判很有帮助。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纵横家的鼻祖,是 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 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 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鬼谷子具备通天之智。
《鬼谷子》一书中讲述了许多辩论,外交的智慧。
弟子之一,苏秦
说魏
苏秦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
魏王说:“我从没听过如此贤明的指教,愿举国相从。”
说齐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 游说齐宣王。
苏秦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 “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 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 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 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 士兵。 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 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 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 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 家。
纵横家的产生
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 稳固统一, 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 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 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 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 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 代都无法超越的。
游说艺术
说服模式
苏秦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建设一个多国联盟,因而苏 秦的游说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 “利导法”(肯定优势—指出危机—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利导之),即 分析厉害,摆出优势,并指出希望与美好前景,以利导之,使对方乐于接受 自己的主张。
苏秦先分析魏国的地理情况,指出:魏国地方虽小,但田 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如 今侍奉秦国,每年纳贡,一旦秦国征伐魏国,没人愿意出 兵相救。 接着苏秦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 例,提醒魏王:魏国兵强马壮,不用惧怕秦国;如果割地 侍秦,未及作战,国家已经先亏损了,主张侍奉秦国的都 是奸佞之臣,要谨慎决策。 最后援引《周书》,劝诫道: 事前不考虑成熟,后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建议, 六国同心协力,就无强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赵王派我呈上 合纵条约,等候您的差遣。
首先分析对方的地理条件、兵力情况、军需物资、国力强弱、周边关系等客 观优势,结合君主贤能、士卒英勇等主观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条件。注意 结合每一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有针对性地强调该国特色。总之, 不论对于哪个国家,都首先强调其优势,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
接着指出其危机所在,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为合纵战略做好铺垫。然后替 对方谋划,并给出主意,设计摆脱危机的方案(合纵战略)。最后进一步分 析厉害,以利诱之,以理导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