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导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份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劈山砍石势如破竹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第一自然段)导:作为解说词应当说呢?学生齐读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1)学生写“艄公”(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3、自由交流4、学习第二自然(1)自由读(2)交流:你从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5、学习35自然段(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2)自由读(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6、学习第6自然段(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2)经典特写: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3)有感情地朗读(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三、总结全文: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2、想象训练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3、总结: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用那滔滔的河水和磅礡的气势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曾赞颂过你,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1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3课黄河的主人。

生齐读课题,要求读出气势。

二、体会“黄河的壮美”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用那滔滔的河水和磅礡的气势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曾赞颂过你,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么本篇文章作者袁鹰眼前的黄何怎么样呢?投影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指名生读(2-3人);2、齐读3、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母亲河的雄姿,你再读感受就会不一样。

放黄河有关录像,配《西部放歌》4、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看见母亲河的雄姿,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话。

边读边想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相机点评。

5、同学们读出了黄河的精神、气势和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试说)6、师小结。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险。

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的呢?不过同学们,更使人胆战心惊的还在后面,请同学默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惊险的句子,画下来的句子,多读两遍。

1、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句子。

2、交流。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边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如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设计理念:通过诵读,把握关键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艄公勇敢、沉着、机敏的意志品质。

教材简析:本篇文章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要紧讲述了艄公在面对黄河的惊涛骇浪时用沉着和大胆、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存明白得生词意义同时通过诵读初步感受文章大意,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明白得“万马奔腾、提心吊胆、惊涛骇浪”等词语的意思。

2、积存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杰出句段,感受语言的优美形象。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艄公的沉着、勇敢、冷静。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工具书,明白得“胆战心惊、惊涛骇浪”的意思难点:体会人们什么缘故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读顺,精读艄公的沉着大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艄公的什么品质?(沉着大胆)3、那么今天我连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看看艄公是如何样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明确本次教学目标,引向新知二、精读课文,明白得感悟1、黄河它汹涌澎湃,它惊涛骇浪,它波涛滚滚,然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够战胜它,现在请你读一读课文,说说艄公除了拥有沉着大胆外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找出来并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他靠着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点拨:惊涛骇浪,滚滚黄河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凶险,但是艄公却能够在上面如履平地,这完全依靠艄公的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2那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黄河的凶险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A、出示句子: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黄河的主人》。

本篇课文讲述了黄河主人——中国人民长期治理黄河的历史,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努力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勇敢迎接未来。

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本课文的语言表达,并对其中的生词和难词有一定的理解。

2.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并能够理解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份,入海于山东的地理特点。

3.掌握“人工降雨”“黄河治理”等高频词汇的词义和用法。

4.了解中国人对黄河的治理历史,知道其漫长而不易的过程,并了解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5.能够感受到祖先的优良传统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1.引出“黄河”两个字,让学生说出对于黄河的了解。

2.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黄河从哪里发源、流经哪些省份,最后入海于哪个省份。

2. 初读(10分钟)1.教师先读一遍课文全文,让学生跟读。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并做简单的解释。

3. 详读(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

2.教师边读边讲解生词和难词,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深入的了解。

4. 剖析(20分钟)1.按照课文的顺序,教师给学生介绍黄河治理的历史和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科学和技术手段。

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中国人民对黄河治理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比西方国家对于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法。

5. 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课讲解的内容,并强调祖先的勇气和智慧对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对黄河治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的看法。

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测试,考核学生对于本课文中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

2.回顾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等方面予以评价。

3.课后布置听力或阅读的练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案苏教版

黄河的主人一、教学提示(一)课型为阅读课(二)基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好描写黄河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黄河的磅礴气势,领悟艄公沉着勇敢、智慧机敏的品质,并由衷产生对孕育这种精神的黄河母亲的敬畏。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读通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

2.了解黄河吗?来,我们先说说自己心里的黄河?【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

李白曾这样写过她:作家袁鹰是怎样描写黄河的呢?下面,就先听老师读课文。

【范读】【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学】下面请你们来读一读,红色的字是生字,注意读准。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一读】【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作业】第二板块:感受黄河1.(1)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找到了这些描写黄河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

(2)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骇”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惊吓、震惊”,【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

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作者用了“胆战心惊”这个词,我【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结:“战”在这里是“发抖”的意思,说明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非常害怕。

这就是汹涌澎湃的黄河,这就是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此时此刻,你就伫立在黄河边上,第三板块:认识羊皮筏子1.那像强磁力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是在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一起读——2.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交流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结:羊皮筏子那么小,都看不清楚;那么轻,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滔滔的黄河上,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竟然载着六个大人和满满两麻袋货物,怎能不惊讶,怎能不担心,坐在上面怎会不害怕!让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好,请同学们各自读一读,老师再请个别同学来读,最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黄河的主人》,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家河流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2. 理解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黄河的源头位置和流经的地区。

2. 掌握黄河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

2. 学生手册和黄河的地理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

让学生描述黄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黄河的主人》,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会说“黄河有主”?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Step 3. 梳理重点知识(15分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学生一起梳理黄河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黄河的源头、流经的地区、重要意义等。

在黑板上绘制黄河的地理地图,让学生标出黄河的源头和重要城市,并讲解相关知识。

Step 4. 学习小结(10分钟)学生自觉记录黄河的重要知识点,如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等。

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小结。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寻找资料或阅读相关文章,鼓励学生拓展对黄河的了解。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有关黄河的新发现,以及对黄河的看法和想法。

Step 6. 总结回顾(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多了解中国的其他重要河流,如长江、松花江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河流或河岸,了解当地河流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 学生以黄河为题材创作图画、诗歌或小故事,展示对黄河的理解和热爱。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_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_苏教版

四年级《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齐读)2.抓住“惊涛骇浪”这个词,什么是惊涛骇浪呢?我们可以看到涛和浪是一对近义词,惊和骇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翻译,连起来我们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通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板书:黄河气势大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出示一系列黄河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感受黄河的气势。

这就是惊涛骇浪,令人胆战心惊,面对这样的黄河,又有谁不害怕、胆怯、畏惧……但是,就有这样一群人不怕,他们就是——黄河上的艄公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齐读)2.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

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

)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

)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 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 羊皮筏子小、轻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7.23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7.23黄河的主人教案

课题黄河的主人主备人使用人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试试”“担惊受怕”造句。

教课目的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指引学生领会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和道理。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准备查找黄河的资料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词,两个多音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课目的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指引学生领会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和道理。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2、初知课文粗心,初步领会黄河的汹涌汹涌。

一、揭题导入:调整1、今日老师和大家一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一同读题目。

(生看着投影背景画面读课题)读得再有气概一点。

2、看老师写课题——黄河。

你知道黄河吗?谈谈你心中的黄河。

3、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很多诗人、文人赞叹过它。

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投影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李白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师读,生读。

)4、板书:的主人5、解题怀疑:①联合生活实质谈谈“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何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过渡:滔滔黄河,那万马奔跑的气概,令人担惊受怕。

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二、初读课文,打扫阅读阻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谈谈哪些词语你最赏识?经过查词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C、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词语。

黄河滔滔万马奔跑浊浪排空波涛滔滔惊天动地羊皮筏子鼓浪行进破浪前行担惊受怕担惊受怕全神贯注说笑风生磁力梢公冷静淹没竹篙依靠如履平川漂 piāo(漂流 ) 漂 piào(美丽 ) 系 xì(联系)系 jì(系鞋带)( 2)指名朗诵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课后的生字词,以及积累课文中描写河水的四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出作者的内心的情感,以及对艄公的赞美之情。

3、理解黄河的气势,皮筏能在黄河之上前行的不易令人惊叹,以及艄公为什么能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艄公为什么能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幻灯出示黄河的诗句,感悟黄河的气势之雄伟。

2、交流有关黄河的相关资料。

二、粗读课文1、结合课后的生字读课文2、教学生字词三、默读分层1、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每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试图用自己的话语简单的概括。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那些段落可以合起来,成为一个大段,讲的又是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一、回忆前文,分为三段的内容二、细读课文,感受情感1、让学生默读课文,前两大段,作者对羊皮筏子的描写,观察的角度有没有不同?(从远到近)2、读课文的第一段1、作者在哪看到了羊皮筏子?观察的角度是远还是近?2、看到羊皮筏子的第一感受作者是什么?3、再读课文,作者此时的看到羊皮筏子的内心是什么感受?读出作者的惊诧之情。

4、作者此时被这个东西深深吸引了,很想再看个究竟,于是作者就再定睛一瞧,瞧见了什么?5、啊,上面还有人哩!这时作者的感到什么?无比的惊讶,读出惊讶之情。

6、惊讶一个接一个,还让作者感到惊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一个一个的数,不嫌麻烦吗?7、这到底什么?小小身子能在如此磅礴的黄河上载人前行?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此时要读出怎样的情感?(自豪,惊叹)二、细读第二段 1、这段也是对羊皮筏子的描写,你们看与前文的有什么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前文是远看,现在近看,对羊皮筏子上的样子以及羊皮筏子上的人描写的更加的细致。

2、随机指导羊皮筏
子外形,以及筏子上所载的人和物。

读出不可思议的感受。

3、指导我、艄公、以及乘客的不同表现,我的担心,更加表现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令人佩服。

4、探讨我是在哪里观察?三、细读第三段1、前两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羊皮筏子,接下来,我们来走进羊皮筏子上的人。

2、乘客第一次坐羊皮筏子需要什么?3、乘客尚且如此,那么掌舵的艄公更需要什么呢?这时一种什么写作方法?4、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缺少其中的一个行吗?5、因此艄公更值得人们敬仰和赞颂,能战胜了黄河,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6、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读这段,读出对黄河主人的由衷的敬佩之情。

四、拓展延伸1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杨利伟成功登月,成为了——太空的主人。

2、谁还能说说谁成为了什么主人,例举身边的例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热烈的情感描写了气势磅礴的黄河之上羊皮筏子破浪前行的样子,以及对艄公胆量和技艺的赞叹。

作者以层层推进的笔触进行描写,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黄河如此之汹涌,但是小小的羊皮筏子却能乘风破浪前行,确实了不起。

接着,作者以自己在岸上的观看的角度进行描写从远及近,由疑惑到惊叹,再到对人物的赞美。

远看,作者被一股强磁力吸引住了,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一个什么东西比作强磁力,突出了这个东西的出现在作者眼中时给他的冲击力之大,让人的感到惊讶,小而轻,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将之吞没,而它竟能浮在水面上鼓浪前进。

再定睛一看,啊,那上面还有人哩!多么的不可思议啊!不仅如此,竟然还有六个,一个个的数,不是啰嗦,而是表现出初次看到羊皮筏子的人的惊诧,因此不断的使用感叹号,表现自己的这种惊讶之情。

这到底是什么呢?吊足读者胃口之后,作者这才指出——这就是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还是用到了感叹号,这时表达作
者的惊叹之情了。

认识到这时什么之后,我想作者的内心稍许放松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的观察羊皮筏子的具体的情形了,写出了羊皮筏子的样子以及羊皮筏子上人们的神态。

这里有个问题有待商榷,粗看以为此时作者能这么细致的描写出人物的神情,以为作者也身处皮筏之上,但是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作者依然在岸上观看,比如“上面却有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原先就写到一共有六个人,说明人数不变,以及下文的“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可见作者并未上皮筏。

特别是联系原文,更是一读了然。

作者是站在岸边看着羊皮筏子一路向下,因此教参中写道作者坐上羊皮筏子感到提心吊胆,有错!如果此时结束全文,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对羊皮筏子具体而全面的描写过后,笔锋一转,转为对人的赞美!要赞美的当然是艄公,作者在赞美艄公之前,先赞美乘客,乘客乘坐这羊皮筏子都要有足够的勇气,更何况是撑筏子的艄公,那需要多大的勇气胆量和智慧机敏啊!这里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突出了艄公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黄河英雄,黄河上的主人。

深谙黄河的脾性,深知黄河的风浪,自由掌控,灵活应变,把奔腾咆哮的黄河驯服的如履平地,不是主人,又能有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