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朝代:宋辽金作者: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

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

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翻译: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作家苏轼所作,在作品中展现出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同时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年代:宋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及解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释义:汹涌澎湃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滔滔巨浪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昔日营垒的西边,有人说,那是三国时期周瑜火烧曹军的赤壁。

那里有陡峭纷乱的岩壁高耸入云,滚滚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有如千堆白雪。

巍峨的江山如画,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原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释义:此刻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周瑜,温柔靓丽的小乔刚刚嫁给他,足见周瑜的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间,顷刻将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的我,身临赤壁古战场神游往昔,应笑我多愁善感,以至于白发过早的生出。

人的一生有如大梦一场,还是洒一杯酒祭献给江中伴我的明月吧!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此间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如此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几点启示1. 积极乐观的心态:尽管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但整体的基调仍然是豪放和积极向上的。

他能够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 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苏轼通过对周瑜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这告诉我们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 对人生的思考: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

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李慧[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实验初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课前播放MTV《三国演义》主题歌二、导语师:刀光剑影,战旗猎猎,这就是豪杰辈出的三国时代。

硝烟弥漫,樯橹灰飞,这就是当年奠定三足鼎立的古战场赤壁,面对如此江山、英雄人物,怎能不令人仰慕不已、壮怀激烈。

元丰五年七月,苏东坡和朋友泛舟游览黄州城外赤壁矶,以他的豪气雄心、博学卓识,面对这历史上龙争虎斗的遗迹,当然是回肠荡气、遐思不已、吊古伤今、感慨无穷了。

于是他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熟悉课文)[录音范读]师:请同学们评点朗读录音生:朗读时抑扬顿挫,节奏感强,韵味十足。

生:感情把握的很好,沉浸在对三国的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中。

师:同学们评点的很好。

宋代是我国词的黄金时代,著名词人很多。

有一次苏轼和朋友闲谈中提到精于词作的柳永问道:“我的词同柳学士相比你们有什么看法?”朋友们回答道:“柳学士的词适宜由十七、八岁的少女,按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呢,那就应该由关西大汉敲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

这一评价极其中肯。

苏词和柳词代表不同风格。

一个是豪放不羁,一个是柔情婉转,在词坛上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由此观之,这个朗读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我班的关西大汉的肩上了。

生:(个体)朗读师:[评点]朗读要把握逻辑重音,要通过舒缓、激越、低沉等语调的变化、语言轻重、节奏快慢的交替来体味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生:集体朗读四、结构分析师: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这首词,这首词由几部分构成?生:由两部分构成,上阕睹物写景;下阕怀古抒情。

师:谁能讲析一下这首词的第一句。

生:作者一开头就为我们勾画了奔腾不息、浩荡东流的长江雄姿,并从空间联想到时间,指出了在历史长河中多少叱咤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成为过去,被无情的浪花冲洗干净了。

师:他讲的很好。

古诗句歌咏长江的佳句很多。

谁能说一下,并和这句词进行比较。

生: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离别场景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中描摹的。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浓郁的愁怨如同浩荡的长江水绵长不尽,哀婉凄伤。

师:李杜诗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抒发了诗人的无尽感慨。

李煜句描摹了江水丰富,喻哀愁之无穷。

而“大江东去”乃奔腾而去之意是说水流之急,正因此才具有淘尽之力,非凡气势,也道出了历史的无情。

在苏轼眼前还有没有英雄人物?为什么?生:眼前已没有英雄人物,也包括自己,只能在回想古人中咏叹。

苏轼此时刚从牢狱之灾中死里逃生,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讲析第三句。

生:是说当年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旧的营垒。

师:“人道是”含义是什么?生:暗含着作者已知黄州赤壁并非三国赤壁。

一般认为是在湖北省莆圻县。

师:那为什么要将错就错呢?生:是借此赤壁抒彼赤壁之情的需要。

师:好。

大家在学习怀古诗词时要注意弄清史实。

师:下面大家闭目凝神,想一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写景顺序,把握意象,抓住景物特征口头描述赤壁江山图,体会诗歌的写景意境。

生:江岸上巨石突兀,激流澎湃,涛如雷鸣,骇人的大浪拍打着崖岸,发出惊人的巨响。

层层浪花在皓月的映照下,犹如堆堆白雪。

生:长江汹涌澎湃,大浪打在已满是疮孔的岩石上,激起层层浪花,浪花的泡沫飞溅在空中,壮美雄奇。

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波浪滔滔,拍打倔强的岩石,浪花翻滚,像北国飘舞的飞雪。

师:播放课件[赤壁山水图]{教师话外音}我们一起来观看赤壁山水图吧。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江崖,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师:这一部分哪些词用的精当?生:“穿”突出山石的奇险突兀,“拍”突出了波涛如奔马轰雷,惊心动魄,“卷”突出江浪的气势磅礴。

师:画面从形声色多角度来描摹,作者情难自已。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的环境怎能不使诗人想到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发出“一时多少豪杰”的咏叹。

请根据下阕描写周瑜的词句,想象周瑜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齐读师:请同学们从外貌、服饰、神态、举止、动作等方面用笔描述周瑜的形象。

生: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举止洒脱、才华横溢的将领。

生:少年有为、英俊潇洒、事业有成、娇妻依人的帅才。

师:下面请大家看《三国演义》片中的周瑜。

[放录像]师: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年轻有为的周瑜,谈谈你的看法。

生:喜欢,周瑜是一位自信的英雄形象。

在谋略战术方面才华过人,呈现了睿智英俊的一面。

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的外强中干,周瑜的谈笑风生对比鲜明,人物的机敏和才智叹为观止。

生:火烧赤壁中其雄姿英发的一面体现的最为突出,运筹帷幄,排兵布将,征战沙场,骁勇善战,势不可敌。

生:轻抚琴书的细节,是紧张的战争中的插曲,用美女伴英雄侧面写出周瑜的年少得志,描摹了完美的成功人生。

师:请同学们一齐朗读描写周瑜的句子把由衷仰慕之情读出来。

生:齐读“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师:高一我们学过“赤壁之战”,谁能讲述当时的情况?生:曹操下战表“近者奉辞伐罪,旌挥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时权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时周瑜需精兵五万,但五万兵难卒合。

只带三万,实力相差悬殊,这是一场决定东吴命运的战役。

师:唐诗人杜牧《赤壁赋》[放课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与苏词大相径庭,诗人强调东风作用,似有不足周郎之意,以为周郎侥幸成功。

你认同这一点吗?生:不认同。

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不过,这首诗和苏词至少都指出了一点34岁的孙吴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

生:我觉得苏轼在赤壁之上,想到的不是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而是选择让其艳羡的年轻有为,智破强敌的诸葛亮,是感怀身世的需要。

师:据史载,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皖城战役之后,而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小乔嫁瑜已逾十年之久,而词上说“初嫁”这是为什么?生:(讨论)生: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的气宇不凡,风度翩翩。

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歌的生命,这是他艺术处理的独特成功之处。

生:突出周瑜的风流儒雅,从容不迫,雄韬伟略,指挥若定。

生:使我仿佛看到一幅画面,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领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化为灰烬,这是何等地气概!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服务。

由此,我们说评析怀古诗词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不仅如此,还要体味词中抒发的情感。

生:[课堂变调]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结尾写的不好。

师:你能谈谈理由吗?生:老师平时教我们写作时,总强调写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要凤头豹尾。

苏轼这首诗开头写大江奔腾气势磅礴,诗人胸怀何等旷达不羁,给人一种奋发向上之感,可读到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却使人感到伤感无限,这一前一后协调吗?师:那么大家试想一下,此境此景诗人应写上怎样一句呢?(生沉默)师:填上人生美好,但愿豪情永驻。

(生笑)师:笑什么?改的不好吗?字数合乎此词又和开首的基调一致。

生:我看不用改了,因为作者回顾历史又回到现实,政治生活的挫折,使诗人看不到前途何在于是发出了无可奈何沉沦的叹,流露一点消极情绪。

这是可以理解的。

师:你的看法还是不应发出这样的喟叹,只是可以理解罢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豪放的苏轼,胸襟豁达,决不是戚戚的小人,他慨叹人生如梦,是其旷达的自解,他手拿酒杯,俯看大江和江中明月,发出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绕我心,还是举杯赏月吧。

仔细体味“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言近旨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浮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何等的超脱,一般的人能办得到吗?说其无可奈何,流露消极有失偏颇。

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时他仍然很关心政治,如初到黄州他曾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他不忘朝廷,希望朝廷能起用他,以后做了几任地方官,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因此,就“人生如梦”说他是消极的是不可取的。

师:“观人须遍体,谁来独赏眉。

”从整个词来看,这首词是昂扬奋发的,一句喟叹非但无伤大雅,而更显得感情深沉丰富跌宕多姿,正如那东去的长江,浩荡奔流,不时出现回流漩涡,作者处在那个时代,那样社会感叹一声人生如梦无可厚非,至于同学们的争论人生如梦是无可奈何的喟叹,还是豁达的自解下课后还可以讨论。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怎样鉴赏咏史怀古诗呢?1、需要谙知史实;2、领会写作意图;3、体味作者感情。

师:课下请同学们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1篇赋《前赤壁赋》,两篇文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周国平《诗人执著与超脱》,写关于苏轼的评论文章。

[点评:本节课以学生主体审美情感为内驱力,关注诗歌意境的赏析,解读诗歌蕴涵的丰富情感,鉴赏诗歌的表现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富有教学机智,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表现欲(参与意识)。

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是语文学习的永恒动力。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幸去江苏省沭阳中学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听到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好课,尤其是江苏省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宏伟的课,让人印象深刻。

于是,根据现场听课情况,整理如下,并做点评,从中探究优质课究竟有怎样的面孔。

老师出场,先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因为沭阳中学的学生刚刚跑操回来。

刘老师顺势引导他们高呼跑操的口号,调动现场的气氛。

(王按:这个环节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