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心声每课一练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5课《心声》word练习题

心声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呵.斥()恍惚..()()窸窸.窣窣.()()过瘾.()簪.子()妒忌..()()嘟.嘟囔.囔()()发窘.()抽噎.()契诃..夫()()蜷.()2.根据拼音写汉字。
保yòu()dǎo()告道qiàn()眯feng()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沈阳市中考题)生命的美丽展现在搏击风雨的翱翔中,展现在乘风破浪的前行中。
同学们,请以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来感悟生命的美丽吧!(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破”应查部。
(2)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破”的读音:(3)下面词语中“破”字与原文中加点字“破”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势如破竹 B.一语道破 C.打破记录 D.大破敌军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狡猾:(2)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保佑:(3)你在妒忌..。
妒忌:5.揣摩语言。
(1)京京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又折.回去,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你能说说句中加点的动词的作用吗?(2)妮儿有一双特别黑特别黑的眼睛,一笑,那双眼睛就眯缝起来,带着点狡.猾.的神气。
“狡猾”是什么意思?从感情色彩看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6.填空。
(1)《心声》是一篇(体裁),作者是。
题目“心声”的含义一是;二是指,它的作用既是文章的,又是文章的。
(2)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万卡》,其作者是,国小说家、戏剧家。
其小说代表作有《》《》等。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
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祯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
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3(语文版七上)

心声同步练习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纸捻子()发窘()撇嘴()祷告()抽噎()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yǐn()嘟nang()撒jiāo()咳sòu()lǎn在怀里()毛毛làlà()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神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阵________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________摆在面前。
(2)京京站起来,________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3)“不行,”程老师________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4)京京有点儿发窘。
也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他________地说:“读得不对。
”(5)他________地离开教室。
走出好远,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
(6)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________念出来,吐出来。
5.简答。
你怎么看待文中程老师为上公开课所提前做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5课 心声》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恍.惚(huǎnɡ)纸捻.(niǎn)琅.琅(lánɡ)B.棱.(línɡ)角抽泣.(qì)抽噎.(yē)C.簪.子(zān)嘟囔.(nɑnɡ)窸窣..(xīsū)D.蜷.缩(quán)发窘.(jiǒnɡ)噗.(pū)2.(3分)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宁愿循规..,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蹈矩高工作效率。
(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3.(3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抽噎道赚惊讶从容不迫迫不急待腔调睐缝皱眉故弄悬虚走头无路。
4.(3分)“蒸发”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新词语,阅读下面句子,解释这一词语的意思。
①据统计,两周来港股下跌约一千四百点,市值蒸发..港币六千九百多亿。
②这几天从学校里蒸发..的马明,原来是跑到市图书馆查资料去了。
二、阅读理解5.(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
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
全班都没有人举手。
事先说好了的呀!②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心声》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心声》学案语文版由本文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
本文的主人公是李京京,我们要深刻地体会和理解他的"心声"。
一、学习本文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情节,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发窘()抽噎()恍惚()蜷缩()簪子()撇嘴()嘟囔()契诃夫()窸窸窣窣()()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模┥颤┥┕┕3、词语积累。
呵斥祷告沙哑发窘抽噎出风头二、课文内容分析。
1、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
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
李京京心里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而且还去纠正被安排朗读的同学的错误。
最后公开课时别人怯场,给了李京京一个机会,他终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万卡》,借此发泄了心中积郁的块垒。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同时,还穿插了李京京的不幸的家庭遭遇。
3、本文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和映衬来表现人物的。
文章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作了较多的描写,这就充分展现了孩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可以试着找出文章中描写李京京心理的句子。
映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万卡》和李京京的心理相互映衬;二是写老师和同学们对李京京的态度来映衬李京京的心理。
4、本文的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李京京是一个沉郁、倔强、认真而又善良自强孩子。
5、本文内容谈到了教育问题,那么这种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在本文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学生不能够一视同仁;二是在教学活动中事先安排,弄虚作假,缺乏诚信;三是老师缺乏优秀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6、本文主人公李京京具有什么样的心声?本文主人公的心声其实很简单,一是希望老师能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二是希望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幸福安宁的环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4

心声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6分)恍惚()()簪子()蜷()发窘()抽噎()2.释词:(4分)恍惚:发窘:抽噎:棱角分明:3.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话说说。
(4分)4.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地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课文时涌出了泪水?说说你的看法。
(4分)5.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接下去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4分)⑴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⑵不;不是这样的。
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
7.文中为什么插叙京京为爷爷点烟、爷爷给京京讲故事的情节?(4分)第二部分:(一)给予①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②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呵!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③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这个小男孩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④“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那样。
”⑤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圈吗?”⑥“当然;我非常愿意。
”⑦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⑧保罗笑了;这回他想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这小男孩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
但是保罗又错了。
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那儿吗?”⑨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后来;保罗听到小男孩返回来了;不过他回来得很慢。
他背着他脚有残疾的弟弟;他把他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计;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在楼上告诉你的一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1

心声同步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ǎnghū______ xī xī_____窣窣 niǎn______子 quán_______伏zān________子发jiǒng______ 抽yē_______léng___角分明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1)恍惚①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2)抽噎②肢体弯曲。
(3)蜷伏③一吸一顿地哭泣。
(4)发窘④精神不集中。
3.说说你对程老师安排这次公开课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小船小船虽然明明知道;不会有人摇着小船来接他上学了;芦芦还是大清早就拄了双拐;一步一步挪到河边。
他走到那块形状像个小山羊的石头边;吃力地坐下来;又把双拐从胳肢窝下移开;合到一块儿;轻轻搁在“山羊”的脖子上。
过去;每天早上;他总是这样;高高兴兴地骑着“山羊”;等待从河边的芦苇丛里窜出一只小船;把他摇到学校去。
这只“山羊”;他骑过多少次啦;数也数不清了;“山羊”的背脊都磨得锋光油亮的了。
“山羊”是石头的;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不会说话;不会叫;芦芦呢;却是一岁两岁地大了;又高了;肚子里还灌下了一瓶一瓶的墨水——他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啦。
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3)doc初中语文 (1)1.给以下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纸捻子〔〕发窘〔〕撇嘴〔〕祷告〔〕抽噎〔〕2.依照以下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yǐn〔〕嘟nang〔〕撒jiāo〔〕咳sòu〔〕lǎn在怀里〔〕毛毛làlà〔〕3.讲明以下句中加粗的词。
〔1〕她的讲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表情恍惚。
表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尽管内心挺难受,但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嫉妒不人。
嫉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蓉镇定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专门流畅,专门清晰,程老师中意极了。
镇定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一阵________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________摆在面前。
〔2〕京京站起来,________地讲:〝老师,我能……念一段吗?〞〔3〕〝不行,〞程老师________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行。
〞〔4〕京京有点儿发窘。
也许,是他自己明白得错了呢?他________地讲:〝读得不对。
〞〔5〕他________地离开教室。
走出好远,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
〔6〕不是要出风头,是内心有种憋了专门久的感情,想________念出来,吐出来。
5.简答。
你如何看待文中程老师为上公布课所提早做的预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咨询题。
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4)doc初中语文 (1)

第15课《心声》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4)doc初中语文 (1)第一部分: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6分〕恍惚〔〕〔〕簪子〔〕蜷〔〕发窘〔〕抽噎〔〕2.释词:〔4分〕恍惚:发窘:抽噎:棱角分明:3.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话讲讲。
〔4分〕4.什么缘故万卡的故事能深深地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课文时涌出了泪水?讲讲你的看法。
〔4分〕5.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接下去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讲讲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
〔4分〕6.讲讲以下句子的含义。
〔4分〕⑴那个穷苦的、悲伤的小人儿万卡,不知如何,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表情恍惚。
⑵不,不是如此的。
京京听着,在内心讲,不是如此的。
7.文中什么缘故插叙京京为爷爷点烟、爷爷给京京讲故事的情节?〔4分〕第二部分:〔一〕给予①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咨询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②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讲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钞票都没花?天呵!我期望……〞他犹疑了一下。
③保罗因此明白他期望什么,那个小男孩会期望他也有一个如此的哥哥。
④〝我期望,〞小男孩接着讲:〝我今后能像你哥那样。
〞⑤保罗吃惊地看着那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咨询了一句:〝你情愿坐我的车兜圈吗?〞⑥〝因此,我专门情愿。
〞⑦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讲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⑧保罗笑了,这回他想他明白这小男孩想干什么,这小男孩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
然而保罗又错了。
小男孩要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那儿吗?〞⑨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后来,保罗听到小男孩返回来了,只是他回来得专门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课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呵.斥(hē) 纸捻.(niǎn) 抽噎.(yè)
B.祷.告(dǎo) 妒忌. (jí) 咳嗽.(sòu)
C.恍.惚(huǎng) 发窘.(jiǒng) 好.强(hào)
D.嘟囔
..(dū nang) 从.容(cōng) 琅.琅(láng)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棱角 荣誊 窸窸窣窣 B.皱眉 保祜 毛毛刺刺
C.狡猾 恳求 撒骄 D.唾沫 圣诞 严厉
3.选词填空。
(1)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 。
(A.名誉 B.荣誉)
(2)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他是在 ,在哭诉,绝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
(A.请求 B.恳请)
(3)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
她 地咳嗽了一声。
(A.严厉 B.严肃)4.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B.神情恍惚: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
C.发窘:感到迷惑不解。
D.妒忌:对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5.对下列句子关于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像可怜的小凡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
(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京京对爷爷的思念)
B.她会爬树,双手一扯一扯,爬得飞快,跟猴子似的。
(用比喻手法,表现妮儿的动作敏捷)
C.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用拟人手法,写读
书声传到京京耳朵里,表达了李京京想读书的迫切愿望) D.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用夸张手法,写出凡卡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李京京,引起了他的情感共鸣)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桌:“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
B.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C.“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 D.爷爷“噗”一声把火吹燃,然后“咕噜噜,咕噜噜”抽上几口,深深吸进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去,好像美得不行。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声》是一篇描写校园生活的短篇小说,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
B.小说《凡卡》是英国作家契诃夫写的,写了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凡卡的悲惨遭遇,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C.《心声》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宽容自信,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家人的关爱,努力争取展示自己的机会的
学生形象。
D.《心声》多用口语,语言清新、自然。
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完成8~15题。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位老师跟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
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
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
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
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事先的布置,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根本动都不动。
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
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
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
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
读完这一段,老师一摆手,林蓉就坐下了。
下面该赵小桢了。
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
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
肯抬起眼睛。
她一定害怕得厉害。
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
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
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
全班都
没有人举手。
事先说好了的呀!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
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
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病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8.找出第1段中表现环境气氛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9.小说写林蓉在公开课上的表现,其作用是什么?
10.公开课上,赵小桢的表现如何?
1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12.赵小桢不敢举手,程老师反应怎样?这些描写与上文哪些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13.“事先说好了的呀!”这句话体现了李京京怎样的心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14.李京京为什么特别想在公开课上读课文?(结合原文回答)
15.李京京“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属
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你如何评价李京京的这一举动?
参考答案:
1.C【点拨】A项“抽噎”应读yē;B项“妒忌”读jì;D项“从容”读cóng。
2.D【点拨】A项“荣誊’’应为“荣誉”,“誊”读为téng;B项“保祜”应为“保佑”;C项“撒骄”应为“撒娇”。
3.(1)B (2)B (3)A
【点拨】(1)“名誉”指名声,“荣誉”指光荣的名誉,此句是强调公开课上得好坏关系到学校是否获得好的名誉,所以选B项。
(2)“恳求”是指
恳切地请求,表意程度更深。
应选B。
(3)“严厉”是指严肃而又厉
害。
本句写程老师用咳嗽暗示赵小桢起来读课文.透着厉害,所以
选A项。
4.C【点拨】发窘: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其余各项均正确。
5.A【点拨】本句不是比喻句,比喻句的本体、喻体除了要有相似点之外,还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同类的事物相比,就是类比。
本句是类比。
6.C【点拨】A项中“轻轻敲着讲桌”后不能用冒号,因为在同一个人的一段话中插入解说性文字,解说性文字不用冒号,而是用逗号,如C项“回
答”后面即用逗号。
B项“我能”后面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应用省
略号,不用破折号。
D项中“噗”“咕噜噜”应用引号引起来。
7.B【点拨】《凡卡》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8“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位老师跟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
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
”作用:①为赵小桢不敢举手读课文作铺垫;②反衬李京京的勇敢。
9.①是为了突出程老师课前布置得周密;②是反衬赵小桢的胆怯。
【点拨】选文第3段写林蓉,表现得很好,老师满意极了,要回答“表现”的作用,需联系上下文来考虑,从第2段“按事先的布置……”可得出
作用①,再结合第4、5段内容,与“表现”比较,分析可归纳出②。
10.“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
” 【点拨】赵小桢的表现可以从选文第5段找到。
11.属于人物心理描写。
表现了李京京的善良和宽容。
【点拨】这是李京京的心理活动。
上面写李京京指出赵小桢读书读得不对的地方,反遭到赵小桢的嘲笑,而现在赵小桢不敢举手读书,李京京
既没有嘲笑他,也没有幸灾乐祸,而是理解她、同情她,可见李京
京的善良和宽容。
12.“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严厉地咳嗽了一声”。
此处与上文写程老师听完林蓉的朗读“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形成对比。
【点拨】程老师的反应可从选文倒数第3段找出;从对比的相关知识出发,不难发现此处老师的反应与林蓉读完后的反应截然相反,对比明显。
13.这句话表现了李京京对赵小桢不遵守课前的安排的不满,对集体荣誉受损的担忧,以及对程老师尴尬处境的同情。
这再次表明他的善良与宽容。
14.李京京特别想读课文,不是因为要出风头,而是因为他有着与《凡卡》的主人公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他能理解凡卡的内心感受,自信能够读好课文,他想借读课文,倾诉自己的心声,也希望借此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
15.动作、神态描写。
表现李京京经过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举手读书,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李京京此举是让人敬佩的,因为他想读书而遭拒绝,但不灰心,不气馁,而是积极争取机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读出了他的心声,为班集体挽回了荣誉,表现出自信、勇敢、善良的性格。
【点拨】本题的前两问较简单,第三问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为开放性题,不求统一,但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从整体上把握,对李京京的举动
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