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学性中毒的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最新版】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最新版】

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合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事件分级2.1 突发特殊重大化学中毒事件( I 级) 2.2 突发重大化学中毒事件( II 级) 2.3 突发较大化学中毒事件( III 级)2.4 突发普通化学中毒事件(IV 级)3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1 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3.2 应急专业技术机构4 应急准备4.1 预案准备4.2 技术准备4.3 后勤准备4.4 药品准备4.5 经费保障5 应急响应5.1 分级响应机制5.2 应急响应措施6 信息的接警和报告7 应急响应的终止8 附则8.1 预案管理8.2 预案生效时间9 附录9.1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紧急处置方案9.2 突发化学中毒伤员救援方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卫生部门应对突发化学中毒事件救援和处置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化学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伤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省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危害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辽宁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3 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含化学恐怖袭击)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依规;反应及时、措施得力;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2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程度,由重到轻分为突发特殊重大(I 级) 、重大(II 级)、较大(III 级)和普通化学中毒事件(IV 级) 四个等级。

急性化学中毒急救现场处理

急性化学中毒急救现场处理

1 提高意识
向员工提供关于急救知识和培训的机会,增 强他们对中毒风险的认识。
2 身心训练
教授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和 急救姿势。
3 现场模拟
定期组织急救演练,帮助员工熟悉应对急救 情况的正确步骤和操作流程。
4 证书认可
鼓励参与培训并通过急救知识测试,颁发急 救证书以奖励员工的努力。
急救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中毒急救现场处理
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化学蒸汽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呼吸急促, 甚至窒息。
皮肤灼伤
接触有害化学品可能引起皮肤红肿、起泡、溃 烂或严重烧伤。
眼睛刺激
化学物质接触眼睛可能导致眼睛灼热、眼睛疼 痛或视力模糊。痛、腹泻等消 化道症状。
皮肤吸收。 • 迅速就医: 找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
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 无法自主呼吸,进行紧急人工 呼吸。
休克
中毒可能导致休克,保持中毒 者躺平,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心脏骤停
如中毒者心脏骤停,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医疗人员 提供进一步急救。
现场急救培训
立即处理步骤
1
保证安全
确保自身安全,迅速将中毒者从危险区
紧急求救
2
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具体的中毒症状
和现场情况描述。
3
冲洗受害部位
如有液体溅入眼睛或皮肤,立即用大量
遵循专业建议
4
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根据中毒物质的性质和医务人员建议, 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急救技巧要点
• 自身保护: 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 稳定中毒者: 平放中毒者,并保持呼吸通畅。 • 排除有毒物质: 如有残留化学物质,帮助中毒者排除,避免继续吸入或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范文(三篇)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范文(三篇)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化学中毒事故的风险。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化学中毒事故,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应急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适用于____年化学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二、事前准备1.建立化学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化学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将其向公众进行广泛宣传。

2.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化学品监测体系,监测重点区域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的化学品泄漏和事故。

3.加强培训与演练组织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事故发生初期的应急措施1.紧急通知与养生门卫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发布紧急通知,告知事故现场周边居民及时撤离,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有关单位。

2.事故现场隔离在事故现场周边设立临时隔离区,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减少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3.救援与抢救派出专业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前往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同时,协调医疗机构和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后续支持。

四、事故扩散期的应急措施1.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对事故扩散的监测力度,实时监测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情况,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2.隔离污染区域对发生泄漏的化学品进行隔离、封存和处置,避免进一步扩散和污染,确保事故区域的安全。

3.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相关资源,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五、事故后期的应急措施1.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并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化学品使用和管理的监管。

2.环境修复与健康监护针对事故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并对事故受影响的居民进行健康监护和治疗,确保其身体健康。

急性中毒患者的应急预案

急性中毒患者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急性中毒患者的及时救治,降低中毒事件造成的危害,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中毒事件的调查、控制和救治。

(2)医疗救治组:负责中毒患者的救治、转运和后续治疗。

(3)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救治物资的调配、保障和后续治疗费用。

(4)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收集、整理、上报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中毒事件后,现场处置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确定中毒原因后,医疗救治组应立即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包括:(1)现场急救:对中毒患者进行初步的急救措施,如催吐、导泻、解毒等。

(2)转运救治:将中毒患者迅速转运至医院,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3)后续治疗:根据中毒类型,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3. 后勤保障组应确保现场救治物资的充足,包括:(1)急救药品:如催吐药、导泻药、解毒药等。

(2)医疗设备:如氧气袋、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

(3)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4. 信息报送组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中毒事件,包括:(1)中毒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人数等基本信息。

(2)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转运医院等信息。

(3)后续救治措施和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等级1. 一级响应:发生重大急性中毒事件,涉及多人中毒,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 二级响应:发生较大急性中毒事件,涉及多人中毒,可能导致一定后果。

3. 三级响应:发生一般急性中毒事件,涉及少量人员中毒,可能造成轻微后果。

六、应急终止1. 中毒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中毒患者得到妥善救治,无新增中毒病例。

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急性化学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件分级根据中毒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一般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下,或中毒症状轻微,不影响生命安全。

(二)较大事件:中毒人数在10-50人之间,或中毒症状较重,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三)重大事件:中毒人数在50-100人之间,或中毒症状严重,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四)特别重大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中毒症状极其严重,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四、应急处置原则(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三)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四)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五、应急处置程序(一)事件报告1. 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2. 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政府领导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置1. 现场处置:事发单位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包括隔离中毒区域、控制毒源、救治中毒人员等。

2. 医疗救治:对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将重症患者转送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3. 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过程,查明事故责任。

4. 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三)应急处置结束1.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中毒人员得到妥善救治,事故原因查明,责任追究到位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2. 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物资保障1.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2.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及时供应。

(三)经费保障1. 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演练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演练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频发,急性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提高我单位应对急性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开展急性中毒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员工对急性中毒事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2.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4. 增强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保障能力。

三、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某单位员工在使用化学试剂过程中,不慎吸入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

2. 演练步骤:(1)发现中毒事故:员工甲在实验室内操作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恶心,疑似吸入有害气体。

(2)报告事故:员工甲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3)启动应急预案:实验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4)紧急救援:应急小组迅速将中毒员工甲转移至安全区域,并对其进行初步救治。

(5)现场调查:应急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找事故原因。

(6)应急处置:应急小组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切断毒源、通风换气等。

(7)医疗救治:中毒员工甲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8)事故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事故总结会议,分析事故原因,评估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四、演练评估1. 演练过程中,各参演人员反应迅速,配合默契,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良好,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强。

3. 演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应急物资不足、部分员工应急处置技能有待提高等。

五、改进措施1. 优化应急预案,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3. 定期组织应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通过本次急性中毒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应对急性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卫生院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卫生院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卫生院内发生的急性中毒事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中毒事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提高卫生院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卫生院内发生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氟乙酰胺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卫生院急性中毒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决策及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中毒患者的抢救、转运和后续治疗。

(2)环境监测组:负责现场及周边环境空气、水源、土壤等中毒物质浓度的监测。

(3)信息报告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4)宣传引导组:负责对中毒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毒事件。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中毒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现场救援组、环境监测组、信息报告组、宣传引导组开展工作。

3. 现场救援组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联系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4. 环境监测组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中毒物质浓度,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5. 信息报告组收集、汇总、分析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6. 宣传引导组对中毒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毒事件。

七、应急处置措施1. 对中毒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清除毒物等。

2. 对中毒患者进行转运,确保患者安全抵达医院。

3. 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中毒物质浓度,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4. 对中毒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包括解毒、对症支持治疗等。

5.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急性中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急性中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目的为了有效应对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急性中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化学中毒、生物中毒、食物中毒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急性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组织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方案;(2)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应急处置;(3)掌握中毒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4)根据事件进展,调整应急处置措施。

2.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应急处置、现场保护等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2)协助医疗部门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3)开展现场消毒、隔离等工作;(4)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3. 医疗救治部门医疗救治部门负责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其主要职责包括:(1)对中毒人员进行诊断、治疗;(2)为中毒人员提供心理援助;(3)对救治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四、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事件报告(1)发现急性中毒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2. 现场救援(1)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现场救援工作;(2)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等;(3)将中毒人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3. 医疗救治(1)医疗救治部门根据中毒人员的病情,进行诊断、治疗;(2)对中毒人员进行心理援助,缓解其心理压力;(3)跟踪、评估中毒人员的救治情况。

4. 事件调查(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中毒原因;(2)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

5. 信息发布(1)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公众发布中毒事件信息,包括中毒原因、救治情况等;(2)加强舆论引导,回应公众关切。

6. 后期处置(1)对中毒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2)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化学性中毒的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性中毒的概念: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无异常,但含有较大量化学性有害物的食物后,引起的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

化学性有害物包括有毒金属、农药如有机磷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亚硝酸盐、砷化物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有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化学性食物中毒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无传染性;植物性食品中的果蔬类食品在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多见,其次是动物性食品;一般在进食后不久即发病,摄入量多的发病时间短,病情重;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第三季度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无地域性,但农村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城镇,且多发生在家庭。

毒物存在的方式:基本可有下列5种形式:①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氧、硫化氢、二氧化硫等;②蒸气:由固体升华或液体蒸发而成,前者如碘、硫等;后者如苯、汽油等。

凡是沸点低、蒸气压大的液体部易成为蒸气;③雾:为悬浮于空气中液体的微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形成,如铬酸雾、硫酸雾及喷漆时的漆雾等;④烟: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O.1μm的固体微粒。

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而成,如熔炼铅产生的铅烟;⑤粉尘: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多在0.1~
10μm。

固体物质经机械粉碎、辗磨、搅拌、过筛或运输时均可产生粉尘。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食品被较大量的化学物质污染是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可能污染食品的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有:金属及其化合物,如砷、铅、汞等化合物;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砷制剂等;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工业用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等。

大多数引起食物中毒的化学物质具有在体内溶解度高,易被胃肠道或口腔黏膜吸收的特点。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
(一)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中毒的抢救治疗原则。

遇有中毒病人,应有专人组织抢救工作,做好人员以及物品的准备。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①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②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③对于口服中毒者,非腐蚀剂可用洗胃机进行洗胃,如为腐蚀剂,时间短、腐蚀不重者可插胃管进行小量手工洗胃,然后注入黏膜保护剂。

2、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对于病情危重的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吸衰竭的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休克的立即进行补液、补血等。

根据接触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1)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 (2)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 (3)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 (4)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 (5)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
(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30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16次。

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

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

10--20
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

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

具体方法是患者平仰卧在硬地板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身上,面向头部,用双手的掌根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60--70次。

挤压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4)及时送医院急救,给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的名称等情况,送医院途中人工呼吸不能中断。

黄磷灼伤者转运时创面应湿包。

4、对症支持治疗:
(1)对于呼吸道灼伤者应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肺水肿;
(2)消化道腐蚀性损伤者应禁食,给予深静脉高营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适时用氧;
5、密切观察患者中毒症状的改善、解毒药物的反应以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等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6、积极做好各种中毒的防治工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各种化学物质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预防以及一旦发生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程序
中毒→组织抢救→清除毒物→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病
情→健康教育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