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

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

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提纲汇总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提纲汇总

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城市化的含义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总规,控规用地分类标准绿地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城市绿地发展历程掌握田园城市、伦敦环状绿带、美国公园系统(答题思路:年代,代表人物,思想,对当今的意义)第三章:城市绿地功能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定位城市各类绿地特征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基本形式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各类城市绿地规划树种管规划原则实施措施与绿线理规划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编制要求编制阶段第七章: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公园游人容量第八章: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九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分类及定额指标居住区绿地指标居住区绿地与居住绿地的相关性分析各类绿地的布局要求第十二章: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的组成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附录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含义:城市化即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又称城镇化。

2.城市化特征:A.人口职业转变:由农业转为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B.产业结构转变: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第二三产业C.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由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城市化水平二城镇人口/总人口X 100%城市规划基本理论1.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

本质上来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划分。

2.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1、开放空间(open space)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院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为利用土地”。

开放空间的特性: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1)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2)团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司对于城市的意义3)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4)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5)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能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6)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代表作品: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美国的公园系统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1)芝加哥公园系统意义: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系统。

然而,通过公园与公园路分隔建筑密度过高的市区,以系统性的开放空间布局达到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以此来提高城市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的规划手法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促进了日本第一个系统性的绿地规划——关东大地震复兴规划的产生。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绿地规划复习资料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绿地规划的定义、分类、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绿地规划的定义绿地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绿地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绿地规划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绿地规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植物园、游憩区、生态保护区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规划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和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绿地规划的设计原则绿地规划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其功能的发挥和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绿地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其次,绿地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和人文价值的绿地空间。

此外,绿地规划还需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绿地规划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绿地规划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上海的世纪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中心绿地规划案例。

该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内部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包括湖泊、花坛、运动场等。

这些区域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布局,使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此外,世纪公园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提高了空气质量和生态景观。

另外一个例子是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

这个花园是一个集休闲、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地规划项目。

滨海湾花园内部拥有多个花园和景观区域,包括亭台楼阁、水景、雕塑等。

这些景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绿地空间,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地规划的成功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功能需求等。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2、道路红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出的建筑用地的界限,常用红色线条表示3、一般病房与传染病房也要留有30m的空间地段,并以植物进行隔离4、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新建居住区≥30%,住区改造(旧城)≥25%。

种植成活率≥98%。

绿化率:居住区中实际的绿化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绿化面积包括所有绿化:地面绿化、屋顶花园、架空层绿化、垂直绿化等。

其指标往往高于绿地率。

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大于等于3平方米。

5、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体等竖向绿化覆盖面积。

6、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7、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m3).8、城市绿线:是指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绿线管理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市区内规划绿地范围的界线。

9、林带结构:指林带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总称。

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11、规划说明书:对文本及图件表述的内容进行说明。

12、城市绿地功能:生态功能、文教与游憩功能、景观功能、经济与社会功能。

13、城市道路陆地断面的布置形式:一板二带,二板三带。

三板四带、四板五带、其他形式14、城市景观5因素(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道路、边界、中心点、区域特征、标志物。

15、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人口数量绿地率(%)=(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的用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含屋顶花园)16、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17、公园分区:有功能分区和划分景区。

城规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规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居住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的分工及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7.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8.道路红线宽度;9.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工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1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2.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地、分车带绿地、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问答: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全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全

绿化: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

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包括:(1)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2)植物生长占大部分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3)农业生产用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利用一定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制造的“人工环境”;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和自然分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破坏环境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是人与城市间充满自然气息的过渡空间。

人们的聚居由群落到村镇到城市逐步地离开了自然,也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把人和自然分隔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过程。

而城市园林绿地则可认为是在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们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随着人类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人工环境的扩大和物质生产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了人对自然精神和环境的追求,因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园林发展的基础。

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强有力的手段对自然资源采取了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学”、“环境学”则从理性上确定了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人工与自然相平衡,城市与园林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人们希望在令人窒息的城市中寻得“自然的窗口”,在人工沙漠中建立起“人工的绿洲”。

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综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全视距”指的是驾驶人在行车中从发现路面异常情况到采取措施避险所需的视线范围。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路前方的纵向视距;二是道路两侧的横向视距。

对于有经验的驾驶人来讲,在行车中会时刻保持一定的安全视距,以随时防范突然情况的发生。

但也有不少驾驶人,特别是刚刚学会开车的新司机,对此知之甚少。

根据大多数司机的经验,在开车过程中,一般车速下应保持50米的安全视距;高速行驶、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行驶,应至少保持150米至200米左右的安全视距。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避免许多险情,减少许多交通事故。

否则,险情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3. 分车绿带:分车带上的绿地4. 屋顶花园:是指在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布置各种园林景观设施而建造成的屋顶绿地。

5. 林荫路:可绿化宽度在8米以上时的道路绿化形式。

集中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

类型:分车带、道路一侧、道路两侧6. 林荫路的设计。

布局形式:功能分区:安静休息、文化活动出入口:注意交通、公共设施;75-100米左右小品(休息、观赏):自然、亲情道路:8米宽时,一条游步道,8米以上时,二条游步道,构成环路植物(生态、观赏):外高内低(分车带);乔木30-40%、灌木20-25%、草坪10-20%、花卉2-5%7. 树种规划方法。

调查(本地区和附近地区现有以及引种驯化品种)确定骨干树种(适应性、观赏性)附表制定比例(乔70%灌、针1阔3、草坪30%)规划文字编制(树种、育苗)骨干、主调、基调、配调8. 树种规划原则。

1符合自然规律,适地适树2符合城市性质,注重特色体现3以人为本4满足园林实践需求9. 滨河路设计。

(1)布局形式(2)功能分区:安静休息、水上活动区(水上游乐项目)(3)出入口(4)小品及驳岸和栏杆(5)道路:应尽量接近水边,主路适当放宽,规则式或抽象式,可设涉水台或踏步(6).植物(生态、观赏):喜湿植物、庭荫树种、固堤护坡树种;不宜闭塞, 注意林冠线的变化、色彩的变化10. 城市园林绿地种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11. 道路的断面组成:车行道;分隔带;人行道12. 二板三带道路绿地的设计。

1 分车带:树种选择:花卉、草坪、花灌木,高小于70㎝2栽植形式:韵律节奏、封闭式、开敞式;加大株距3与行道树的关系13. 防风林带的设计。

1根据城市主导风向,确定防风林的位置2上风方向,垂直布置3允许30度偏角,不能大于45度4不少于10米的主林带,不小于5米的副林带5深根的乡土树种6一块绿地多种功用14. 防护林的断面形式。

1. 气体上升、扩散:屋脊形、背风面垂直三角形(梯形)2. 气体沉降:凹槽形(梯形);3. 防护:迎风面垂直三角形、矩形15. 防污植物的选择方法。

1污染地区植物调查;2现场比较试验;3ph值测定法;4人工熏气法;5叶片浸蒸法;6叶片成分分析法16. 各类广场的设计要点。

广场的分类(6)1交通广场:以花灌木为主,不宜花哨,不能设置游步路。

2.集散广场:布局应紧凑,可设置标志性建筑,以低矮的亚乔和花灌木为主。

3.集会广场:开敞式布置,铺装较大,设置观礼台,突出周围有代表性的建筑。

4商业广场:安排休息座椅,花钵、遮荫树,注意地面铺幢的装饰性。

注意分流作用。

5.纪念性广场:主题为雕塑,应用突出主景的方法。

注意竖向设计,铺装较大,。

6.文化休闲广场:内容丰富,与小游园性质类似,可以安排小品、舞台等文化设施,植物种类丰富。

17.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公园绿地(中心游园)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级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用地附属绿地18. 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一)植物配置1、应以植物造景为主2、各种形式相结合:孤植、丛植、群植、对植3、手法多样:对景、框景、借景4、注意尺度,疏密有致5、植物材料应有特色,种类不多不少6、注意地下管线的位置(二)树种选择1、适地适树:东西南:5米以外北2、选择抗性强的植物种类3、不能种植有毒、有刺及易引起过敏植物4、有条件地段可采用垂直绿化19. 居住用地组成。

用地构成住宅用地公共设施公共绿地道路用地20. 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规划要点。

(一)公园绿地1、居住区公园相当于区级公园,步行20-25分钟(1)面积较大,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可以进行功能分区(2)夏季夜晚是高潮,注意照明设施和夜香植物的应用(3)位置可考虑与公共设施相结合(4)功能区休闲、漫步及游览区:布置休息设施:亭、廊,花架,花坛等游乐区:电动游戏,文娱活动运动区:运动、健身场地及设施儿童活动区:游乐器械场地服务网点区:茶室,餐厅,售货,公厕管政组织区:大门,管理用房等2、居住小区公园(0.5-1公顷)(1)位置:利用率高,位置要适中(2)布局: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3)功能分区:安排老人及少儿的活动场地(4)小品:适当点缀小品,(座椅、花架、花台、花坛、雕塑、喷泉)注意尺度: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粗(5)道路:丰富园路路面:水泥、沥青、虎皮石、卵石;3米---1.5-2米,坡度:1.5-2%;纵向:﹥8%。

广场以休息为主。

(6)植物:植物造景,适当栽植乔木(二)组团绿地用地少,投资少,布置灵活,游人量高·主要服务对象:老人、儿童·主要功能:活动、休息、社会交往;·出入口位置灵活布置·各组团要各有特色·增加铺装面积:50-60%,种植池(三)宅旁绿地1、主要功能:休息、儿童、晒衣服和菜、观赏2、占地大,可占绿化面积的50%3、设计注意问题·绿化要有特色,易于辨认·注意通风采光·注意尺度及疏密变化,不宜拥挤·植物:选择耐荫树种;注意垂直绿化;墙基绿化(地被);防西晒:攀援及高大乔木·注意管线位置;留够距离·注意留出杂物、垃圾的位置·室内外综合考虑(四)道路及广场绿地·与断面相结合,可考虑成林荫路形式·植物配置应有层次、活泼多样、有特色·广场可与小游园相结合·注意管线位置(五)公共设施周围绿地·按设施的功能特点布置·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以与住宅及小游园相结合21. 工厂各类绿地的设计要点。

1 厂前区大门→道路→办公楼之间的空地布局:开阔,以规则式为主;功能:工厂的门面,企业精神、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小品:雕塑、喷泉、花坛、宣传栏,与工厂的性质、产品相关;植物:品种丰富道路:适当放宽,来往车辆较多,结合停车场,办公楼前的空地,结合林荫路;2 生产区一般车间:结合工间休息有污染车间⑴烟尘:有利于气体上升的断面形式⑵有毒气体:有利于气体扩散的断面形式。

⑶高温车间:乔木,通风。

(4)噪音车间:防护效果好特殊要求车间⑴防尘要求的车间(光学和精密仪器:采光):增加绿地面积,以及滞尘树种。

⑵要求环境优美的车间:注意美化效果3 小游园位置:可结合厂前区、公共设施、水源地、一般车间;功能:休息、活动(注意时间段)小品:以休息为主、观赏;植物造景4 水源地指:冷却池、冷却塔、贮水池、深井、污水处理栽植喜湿树种(包括空气湿度)注意飞絮、落叶细小的树种5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考虑防火的要求;栽植高大乔木(分枝点高):交通运输,开阔、安全;病虫害少6 其它可绿化美化地段防护林带:多层防护行道树:骨架,有特色22. 工厂和居住区之间的防护林的设计。

1、结构:工厂→半通透→通透→紧密→居住2、断面形式:工厂→上升扩散→沉降→防护→居住3、树种抗性:工厂→抗性强→抗性强→较抗性强→居住4、树种吸收能力:工厂→吸收能力较强→吸收能力强→吸收能力强→居住23. 工厂企业的总平面组成。

厂前区生产区:主要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和动力设施,运输设施及工程管线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其他可绿化美化地段24. 屋顶花园设计:屋顶花园是附属于建筑物屋顶上面的一种绿地形式,它利用屋顶的附属空间进行园林造景,使屋顶空间环境成为园林化的环境。

屋顶花园将建筑物内部人们的活动空间扩大到了屋顶上面,而且也扩大了庭院绿化面积,可以弥补庭园地面绿化面积不足的缺陷。

25. 屋顶花园的功能与形式(一)屋顶花园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屋顶花园是指在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布置各种园林景观设施而建造成的屋顶绿地。

环境特点 a.通风好,风力较大; b.空气湿度较小; c.日照强烈; d.温差更大e.种植土相对干旱;f.病虫害相对多些。

植物选择 a.以草本、灌木为主; b.应能耐干旱瘠薄; c.以阳性植物为主;d.抗病虫能力较强。

(二)屋顶花园的功能1.改良环境生态;温度、湿度、空气质量;2.提高城市绿地率;弥补地面绿化面积的不足。

3.美化建筑环境;使建筑物顶面景观更加优美。

4.增加户外活动场地;近距离的户外活动空间。

5.调节顶层室内温度;顶层的室内环境更好些。

6.增强屋面防水性能。

有利于保护屋面防水层。

26. 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

1、块状(点状)上海;旧城改造3、网状4、环状:合肥5、放射状6、放射环状2、带状:郑州、湛江、哈尔滨;利用道路、城墙、护城河;艺术风貌8、指状7、楔形:河流、山林、干道;改善城市通风条件,有利于体现城市艺术风貌27. 专类公园种类。

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高尔夫球场28. 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体现校园文化:思索问题、修身养心2体现开放与自由的精神,便于交流3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4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29. 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设计。

1门诊部: 宽敞、美化为主喷泉:空气阳离子花坛2住院部: 庭院形式:注意季相变化,尤其开花的花灌木以及香花植物、药用植物安排活动广场互相隔离:30米的隔离绿地30. 儿童医院的绿地规划:1注意色彩、尺度、造型符合儿童2安排游戏场地和设施3注意儿童心理31. 儿童游戏场的设计:(一)一级(3-6岁)在宅旁(二)二级(7-12岁)在组团绿地(三)三级(12岁以上)在小区游园(一)一级儿童游戏场:简单服务半径:50米沙坑、涉水池椅子、庭荫树(二)二级儿童游戏场:服务半径:150米活动量大,应有足够的场地适合集体活动减少喧哗对周围的影响(三)三级儿童游戏场:居住小区可安排1-2处服务半径:200米体育器械游戏器械32. 幼儿园绿化。

(一)组成1主体建筑群:核心2户外活动场地3果园、菜园、小动物饲养场地4辅助建筑群:锅炉、厨房、仓库、车库、洗衣房;(二)绿化的特点1便于分班活动2宽敞明亮,庭荫树为主3注意培养孩子对动植物的兴趣4可栽植果树、花灌木等季相分明的树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