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合集下载

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技术

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课题名称: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技术承担单位:辽宁中医学院项目负责人:田维柱项目简介:彭氏眼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简便的、确实有效的能减少中风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新疗法。

治疗中风病人数以万计,其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课题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颈内动脉系统初发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即眼针组、体针组和药物组,共纳入300例。

结果显示眼针疗法明显优于体针和药物治疗。

疾病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80%。

存活者中6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人群预测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高病发率和高致残率日益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命,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中药及针灸治疗应用前景广阔,眼针治疗中风疗效更佳。

适应症:本法适于一切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病人。

禁忌症:1. 病情危重,躁动不安者慎用。

2. 眼睑肥厚、浮肿者慎用。

3. 精神病患者慎用。

治疗方法简介:1. 器械采用华佗牌32号0.5寸不锈钢毫针、75%酒精、消毒干棉球,镊子、医用盘。

2. 患者一般采用坐位,面对术者,病重体弱者可采用仰卧位。

3. 选取眼睛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

4.右手持针,在距眼眶内缘外2mm处刺入,从经区的一侧刺向另一侧,表里二穴区可同时取,但不可刺到其他穴区。

下焦区在鼻梁部,不能常规横刺,要从两内眦连线与鼻梁交点处进针刺向两侧内眦。

进针深度:斜刺进针12±2mm,通过真皮到达皮下。

进针要稳、准、快,不施手法,不提插、不捻转,病人感到酸、麻、胀、重、凉、热等感觉即可。

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中风,也被称作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发生血流阻塞或者出血等情况,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细胞受损甚至坏死的疾病。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其中西药治疗是常见并有效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一、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是指具有溶解形成的血栓能力的药物。

常用血栓溶解剂药物有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抑制栓子形成。

血栓溶解剂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主要是指通过抑制凝血酶形成或者抑制凝血因子来预防和治疗中风。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抗凝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高危中风患者,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形成等病情。

抗凝治疗需要严格的药物剂量控制和定期的凝血功能监测,以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降压治疗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压治疗在中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降压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四、降脂治疗高血脂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脂治疗在中风患者的管理中也非常重要。

降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等。

降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指使用某些药物阻断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一些非心源性中风患者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六、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指通过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和修复,改善脑组织的功能。

常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有丙泊酚、甘露醇等。

神经保护治疗可以降低中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西药治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
焦美芝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08(27)15
【摘要】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ACI)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和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并进行对比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疏血通治疗脑缺血疗效明显(P<0.01)对血粘度、脑血循环均有明显改变.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调查,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有效率分别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更有效.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焦美芝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2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J], 黄双英;何锦照;张婷婷
2.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J], 黄胜军
3.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6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 [J], 李昭
4.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观察 [J], 韩忠书
5.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J], 张红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
脑缺血是指由于脑血流不足引起的脑部供氧不足的病症。

针对脑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和减少血栓形成,帮助预防和治疗脑缺血病变。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缺血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恢复脑血供。

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通过将溶栓药物注入堵塞血管,溶解血栓从而恢复脑血流。

3. 康复治疗:脑缺血造成的脑功能损害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这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等,旨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脑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请注意,对于脑缺血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中风的急性期治疗是指在中风发作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行的紧
急救治措施。

这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供血,减少脑损伤。

首先是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其次是急诊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和血管外治疗,通过介入手术来清除血栓,恢复脑血流。

此外,还包括对症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纠正血液高粘度等,以减少脑损伤。

恢复期治疗,中风的恢复期治疗是指在急性期治疗后的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
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首先是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通过训练来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言语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其次是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脑血管舒张剂等,可以预防再次中风的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包括心理治疗和营养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例如,干细胞治疗、脑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急性期治疗可以减少脑损伤,恢复期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新的治疗方法也为中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医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

缺血性中风一、中西医病名:缺血性中风(脑梗死)由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中风,亦称为卒中。

其中脑脉痹阻者为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二、诊断本病种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制定。

三、治疗(二)辨证口服中药1、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①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0.6g,生石决明先就30g,夏枯草10g,菊花10g,龟板先期20g,生地15g,丹皮10g,白芍10g,天竺黄6g,胆南星6g等。

②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0.6g,生地30g,钩藤后下15g,菊花9g,茯苓15g,白芍15g,赤芍15g,竹茹9g,川牛膝15g,川茸9g,丹皮15g,半夏9g,陈皮9g,桅子9g等。

推荐中成药:①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2次,或遵医嘱。

②牛黄清心丸,每次1丸,口服,每日1~2次。

(2)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涤痰汤加减。

制半夏9g,制南星6g,陈皮9g,枳实9g,茯苓9g,人参15g,石菖蒲9g,竹茹6g,甘草6g,生姜6g等。

推荐中成药:①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1〜2次。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溶栓术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它通过将血栓溶解来恢复血流,减少脑部组织的损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溶栓术一直是中风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先进的溶栓方法被研发出来,为中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目前,最先进的溶栓方法之一是内动脉溶栓术。

这种方法通过导管在血管内直接送达溶栓药物,将药物直接送达到血栓所在的位置,从而更加精准地溶解血栓。

相比传统的静脉溶栓术,内动脉溶栓术的成功率更高,溶栓效果更显著,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出血的风险。

内动脉溶栓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治疗急性中风的重要手段。

除了内动脉溶栓术,机械取栓术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先进溶栓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导管在血管内送达机械取栓器械,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

相比溶栓药物,机械取栓术能够更加直接地清除血栓,减少了溶栓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机械取栓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械取栓术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此外,微创外科手术也是一种先进的溶栓方法。

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中风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而微创外科手术通过小切口、导航技术和微创器械,能够更加精准地清除血栓,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加速了康复过程。

微创外科手术在治疗急性中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内动脉溶栓术、机械取栓术和微创外科手术。

这些方法在治疗急性中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溶栓方法出现,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可以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让他们能够早日康复,重返正常的生活。

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探讨

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探讨

士旦匿药堑由2鲤§生g旦笙§鲞茎!§塑Q逝坐Q££hi塑丛£鱼型B!△坚g坚蟹Q鲤,№§趟Q:!§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探讨李新民王锦红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304-03缺血性中风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造成腩组织缺血缺氧,出现一系列的急性临床症状,若未能及时恢复供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将会坏死,形成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寒。

按照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临床上将缺血性中风分为超早期,为发病的6小时内;早期,为发病的6—72小时内;急性后期,为发病的72小时一1周内;恢复期,发病的一周后。

不同的就诊时间,因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不同,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现探讨如下。

l临床表现因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受影响的范围也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各异。

颈内动脉系统阻塞的典型症状是病灶对侧半身(含面部、舌部)瘫痪及感觉减退,偏瘫一般以面部和上肢为重;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时还可伴有心里想说却嘴里说不出来或说不准等失语症状。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阻塞可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眩晕、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动作不协调、眼球颤动和表情淡漠等症状。

病情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头颅C 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相应异常从而协助确诊。

2治疗一般说来,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国外学者近年来提出了“治疗时间窗’的概念,即在中风后什么时间内给予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腑组织损伤和获得最佳康复。

根据实践现在公认为发病后的3~6小时,真正的超早期治疗应在发病后的3小时以内,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将病人尽快地转送到具有较好条件的专科或专病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将会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即发病后l~48小时阶段。

(1)3~6小时内选择适合病人的方法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精制蛇毒(降纤酶)和人组织纤溶原激活剂等,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信大家对于脑中风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这种疾病一般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患上中风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脑障碍,所以这种疾病是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的,很多人都十分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脑中风的现象,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治疗,那么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如肢体无力、感觉麻木、吞咽困难、语言障碍、智能障碍、甚至失明、意识不清、昏迷等。

因此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时,尤其发生在具有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病患身上,就要先考虑到罹患脑中风的可能性。

此时便应立刻找医师,尤其是神经科医师求诊,以确定是否为脑中风之发作。

有时这些症候可能很快消失,但仍要尽快找医师确定诊断与施行治疗不可忽视;否则可能会再发或恶化,而从暂时性脑中风变成完全脑中风。

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着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近年来,其发病又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渐增高
,是严重影响中老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支持疗法、恢复缺血区灌注和神经细胞保护药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的一个介绍,这种疾病在发病的时候都是比较急的,而且病情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和调理的工作,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头晕和站不稳的现象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