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摘要综述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糖、矿物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抗氧化活性物质等方面内容,以为茶树菇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菇;营养成分;提取;检测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是一种木生食用菌,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柱状环绣伞等,生长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其味道鲜美,气味香浓,营养丰富,为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茶树菇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因而有“中华神菇”之称。
人们对茶树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其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多糖茶树菇中含有丰富、活性独特的多糖[1],约占43.6%,其子实体多糖含量为4.7 g/100g干重,深层发酵菌丝体胞内含量为3.0 g/100g干重,发酵滤液中含有22 g/L 胞外多糖。
从茶树菇子实体中提取纯化出一种称为“Cylinda”的糖蛋白和2种多糖,一种为高分子质量的AG-HN1;另一种为低分子质量的异型多糖AG-HN2,AG-HN1有显著地降血糖作用。
茶树菇中的真菌水溶性多糖[2],分别是AP1、AP2、AP3、AP4、AP5,其中AP2含量最高,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多糖,AP2为白色结晶,易吸潮,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讨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0,酶浓度1.5%,提取液pH 值6.0,提取温度50 ℃,这种方法的提取率比普通水浴法高出70.47% [3]。
使用微波辅助提取多糖,得出影响因素的顺序依次为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微波提取多糖回归方程Y=3.363 3+0.507 5 X1+0.250 0 X2-0.277 5 X3+0.372 1 X12+0.192 5 X1X2-0.007 5 X2X3-0.097 9 X22-0.1675 X2X3+0.712 1 X3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4。
茶树菇种植技术视频_茶树菇种植技术(最新)

茶树菇生物学特征1、养分:茶树菇系木腐菌,因其无虫漆酶活性,应用木质素才能弱,但蛋白酶活性强,应用蛋白质才能强,因而,莳植估中增添无机氮(如麦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进步产量。
2、水份:茶树菇莳植料含水量控制在64%~67%,菌丝发展较快,若造就料偏干或偏湿测不利于菌丝发展。
籽实体构成时,氛围相对湿度由100%降至85%,能增进籽实体硬朗发育。
3、温度:茶树菇发展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因而该菌较抗高温也本事高温。
茶树菇菌丝在5-35℃下均能一样平常发展,最适温度局限为18-28℃,籽实体构成温度为13-28℃,最相宜为18-24℃。
4、氛围:茶树菇属好氧性真菌,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菌丝发展阶段和籽实体发展阶段都要包管新颖氛围的供应。
但在籽实体发展阶段可通过恰当进步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茶树菇菌柄伸长,从而进步产量。
5、光芒:茶树菇菌丝发展历程一样平常不须要光照,但其籽实体有显着的趋光性,原基构成和籽实体发育都须要肯定的散射光,因而出菇时莳植室请求有较强的散射光(500—1000勒克斯)有利于原基构成和籽实体发展。
6、酸碱度(PH值):茶树菇菌丝发展的PH值在4-6.5之间,最适PH值为5.5-6,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发展希罕、迟缓。
茶树菇莳植手艺1、选育优秀菌种:现在茶对菇菌株许多,如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茶树菇-1、茶树菇-3、茶树菇-5、江西的AS78.AS982等菌株。
我区重要推行即合适市场鲜销又合适干制的茶树菇-3和茶树菇-5。
但岂论选用哪一个菌株,菌种都请求菌丝细弱、浓白,原种、莳植种料面涌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籽实体为一样平常征象,但若涌现菌丝希罕弱细,吃料不完整,有正色雀斑或涌现黄水等不宜运用。
2、莳植时节:茶树菇因为较抗高温,也本事高温,因而在我区可周年莳植,但分歧时节莳植,其产量和质量都分歧,以是莳植茶树菇要取得高产高效,必需挑选好莳植适期。
据各地莳植实验后,以春栽或秋栽相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
茶树菇菌丝多糖发酵工艺优化

茶树菇菌丝多糖发酵工艺优化摘要:茶树菇富含抗癌多糖,一般以其子实体为材料进行提取获得,而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利用液态发酵得到的菌丝提取茶树菇多糖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
该试验以茶树菇菌丝为材料,以提高菌丝生物量和菌丝多糖含量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促生长因子,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茶树菇菌丝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34 g/L、酵母提取粉21 g/L、MnSO42 g/L、KH2PO4 2.5 g/L、MgSO4 1.5 g/L,pH6.0,培养条件为130 r/min摇床培养6 d。
在此条件下,发酵生产的茶树菇菌丝生物量为7.65 g/L,菌丝多糖含量达3.73%。
该结果可为茶树菇液态发酵生产茶树菇多糖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菇;菌丝多糖;响应面;液态发酵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Agrocybeaegerita mycelial polysaccharideAbstract: The polysaccharose of Agrocybe aegerita was beneficial to cancer and was generally extracted from fruiting body.In order to shorten the production cycle, mycelium can be produced by liquid fermentation, because it uses a long time to produce the Agrocybe aegerita fruiting body. In order to optimize mycelial biomass and mycelial polysaccharose yield,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response surface testwhich took the mycelium of Agrocybe aegerita as the material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factors of carbon source, nitrogen source, growth promoting, culture time and shaking spe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medium composition of Agrocybe aegerita mycelial fermentation was: maltose 34 g/L, yeast extract 21 g/L, MnSO42 g/L, KH2PO4 2.5 g/L, MgSO4 1.5 g/L, pH6.0, shaking for 6 days under the speed 130 r/min. Under this condition,the mycelial biomass of Agrocybe aegerita was 7.65 g/L, and the content of mycelial polysaccharose was 3.73%.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for liquid fermentation of Agrocybe aegerita mycelium polysaccharide.Key words:Agrocybe aegerita; mycelial polysaccharose; response surface; liquid fermentation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称茶薪菇、杨树菇,属蘑菇菌目,粪伞科,田头菇属,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野生蕈菌[1-3]。
茶树菇

茶树菇一.简介茶树菇,又名茶薪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
其味美,柄脆,香浓纯正,为宾馆,家庭宴席高级保健食品。
二.子实体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
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
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
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
菌肉白色、肥厚。
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
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
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
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三.营养成分茶树菇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
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
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14.2克,纤维素14.4克,总糖9.93克;含钾4713.9毫克,钠186.6毫克,钙26.2毫克,铁42.3毫克。
四.保健作用茶树菇的热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与同类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
茶树菇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及各营养素作用详解见图表。
表中所指的每日推荐量指的是一般的成年人在一定时期平均每天摄入的量。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规定,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推荐摄入量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数值并不意味着每种营养素每天都必须摄入这么多量,像脂溶性的维生素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摄入量达到这值就可以。
(1)防癌抗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茶树菇采后产地初加工保鲜

/NONGCUN XINJISHU /农村新技术储藏加工·综合茶树菇采后茶树菇采后产地初加工保鲜产地初加工保鲜茶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因其野生于油茶树的枯干上而得名。
茶树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等功效。
茶树菇菌盖细嫩、柄脆、味纯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
一、茶树菇采后生理变化目前,茶树菇以鲜销为主,其子实体含水量较高,组织脆嫩,采摘后在室温下极易腐烂、变质。
茶树菇在一般条件下,较难贮藏和运输,采收后的鲜菇存放2~3天,就开始出现水分散失萎缩和纤维素木质化,菌盖开伞,菇柄、菇褶开始褐变,直到腐烂。
茶树菇表面没有保护结构,不能阻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微生物侵染及失水,比市场中其他新鲜果蔬的货架期短,仅能保存3~4天;此外,茶树菇呼吸速率高、含水量多,极易产生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和褐变现象。
每到出菇盛期,大量鲜菇集中上市,难以销售,致使价格大幅下降,严重损害了菇农的利益,制约了茶树菇产业的发展;而一些远离菇产区的城市,又因菇源缺少而无货可售,供需不平衡。
因此,茶树菇的贮藏保鲜是茶树菇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解决茶树菇的贮藏保鲜问题,才能使茶树菇产业全面发展。
二、茶树菇采后产地初加工及保鲜技术1.采前管理。
采前1天停止喷施营养液和水分,晴天采收为宜。
2.采收要求。
优先在茶树菇七八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此时茶树菇的口感和外形都是非常优质的,而且它的菌膜已经被打破,但菌盖却没有完全打开;其次是在茶树菇菌褶全部舒展开,且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正常菇色时,也是较佳的采收时期,可以适时采收,保证优良上市品质。
采收时,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不伤害其他菇群,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茶树菇的根部,左右旋转一下后轻轻往上挪动,即可采摘下来,亦可用刀从根部进行收割。
茶树菇适宜边采收,边整修、分级、清除菇体上的杂物。
菌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烹饪对其含量的影响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文章编号:2095-7386(2021 )03-0010-05 DOI:10.3969/j. issn. 2095-7386.2021.03.002
Vol. 40 No. 3 Jun.2021
当完成煮制之后,将经过处理的平菇用筷子 夹出放置到漏勺中,直至水分晾干为止。将平菇 晾干后进行冷冻,待其干燥后采用粉碎机进行粉 碎和过筛处理,处理好的粉末放置到干燥器中,后 期用于指标测定⑹。选取适量的菌菇汤过滤后旋
蒸,放置在-18 T的环境下。 3. 1.2 实验方法
使用苯酚硫酸钠进行多糖测定,具体的操作过程
WAI^G Qing-quan (Culinary Academy,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Qingdao 266100 , China) Abstract: Nutrients such as protein and minerals contained in the fruit bodies of mushrooms are essential biological ly active ingredients for the human body. In this paper, modern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nutrient components of the hyphae and fruit bodies of mushroom seed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presentative pleurotus ostreatus in the mushrooms is used as the main ingredient to make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different cook・ ing temperatures and cooking times are set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the nutrient component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actual pleurotus ostreatu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oking at 80 〜90 弋 for 90 minutes is the best cooking condition , which can retain the nutrients in the mushrooms. Subsequent analysis and re search will he conducted on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ungi to obtain the best cook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fungi. Key words : mushroom fruit body ; nutrient composition ; cooking
茶树菇As-1菌株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的初步研究

S n . u JAN S a O HU Yigh i ,I G h n , UYANG La L i , in , IL MAO Hu.ig i1 n
( . oee f i c ne N nhn n e i , aeag 30 7 C i ;. oir gC n r 1C l g o L e i c , acag i rt N nhn 04 ,h a2 M n o n et l fS e U v sy 3 n ti e f ul n a t o A ru u l r uto J nx Poi eN nhn 306 C i ) o Q at adSf y f g clr o c fi gi r n ,acag304 ,h a r i y e i t a P d s a v c n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5 5 期 20 O6年 l 2月
文章编号 : 0 46 (06 0 — 0 1 0 1 6— 89 20 )5 06 — 3 0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 u a fNa c a g Is tt fT c n lg o r lo n h n ntueo e h oo y n i
wes ge u eo t m utr du ee n o iainb h - e t r nain rsac n i ld o t pi n h t mu c l eme im lme t mbn t ytei d p f me tt e e rh o u c o n h o o
s y e . % ,p po e0 1 ,i 0 . ob a 0 2 n e tn . % n 1 0 mL Ke r s A rc b e ii;cenn fc l r du ; - e t ome tt n y wo d : g oy ea gr sre igo ut eme im i d ph fr nai t u n o
平菇菌丝体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平菇菌丝体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饶毅萍;陈洁辉;张冰娜;陈树燕;方培宇【摘要】The nutritional contents of mycelium and fruitbod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were compared by means of modern chemical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ash. soluble matter, total sugar and crude protein in Pleurotus ostreatus P19 mycelium with PDA cult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fruitbody, while the content of crude fat and fib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ruitbody. The contents of Fe, Ca, Zn in myceliu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ruitbody, while the contents of Mg and K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in fruitbody. And the content of Na was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mycelium and fruitbody. The composition of amino acids with 17 kinds of both was the same. But the contents of each kind of amino acids in fruitbod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mycelium. Compared with the ratios of TEAAC/TAAC ( total essence amno acid content/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and TEAAC/TNAAC ( total essence amno acid content/total nonessence amno acid content) , mycelium was better than fuitbody. Both of mycelium and fuitbody were excellent nutritional food sources.%采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用PDA固体培养的菌丝体的灰分、可溶物、总糖和粗蛋白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子实体,而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子实体;菌丝体的Fe、Ca、Zn的含量显著高于子实体,而Mg和K的含量明显低于子实体,Na 的含量两者比较接近;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氨基酸组成相似,都舍有17种氨基酸,但子实体的各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菌丝体,从各项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来看,菌丝体则更优于子实体.两者都不失是极好的营养食品源.【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028)003【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平菇;菌丝体;子实体;营养成分【作者】饶毅萍;陈洁辉;张冰娜;陈树燕;方培宇【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广东汕头,515063;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1+4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在分类上属于担子菌纲,伞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中国目前栽培最多的 4种主要的食用菌(蘑菇、香菇、草菇、平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12.812 13.451 18.284 19.712
0.0
14.079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时 间∥min
图 2 胞内多糖气相色谱
3 结论与讨论 ( 1)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和
子实体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且两者的含量比 较接近; 菌丝体中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低于子实体; 粗脂肪
水解并衍生后,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 标准糖和样品糖图谱见
图 1~3。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茶树菇深层发酵多糖在单糖
组成上基本相似, 都是以葡萄糖作为其主要成分, 其次是半
乳糖, 除了 5 种标准单糖外, 可能还含有其他未知单糖。各
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见表 5。由表 5 可知, 茶树菇胞内
多糖和胞外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
关于茶树菇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目前国内处于起步阶 段, 其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 菌丝体多糖与发酵 液多糖组成有何异同尚未见报道 。为了探讨利用茶树菇深 层发酵生产菌丝体和多糖代替人工栽培生产子实体和多糖 的可取性, 笔者对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及其子实体的营养 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茶 树 菇 新 鲜 子 实 体 , 购 于 农 贸 市 场 ; 茶 树 菇 菌 丝体和发酵滤液, 由江南大学医学系实验室通过摇瓶深层 发酵得到; 茶树菇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 由江南大学医学 系 实 验 室通 过 摇 瓶 深 层 发 酵 提 取; 苯 酚 , EDTA, 三 氟 乙 酸 , 肌醇, 吡啶, 盐酸羟胺, 乙酸酐, 氢氧化钠等均为分析纯。 1.2 方 法 [1- 3] 水 分 测 定 采 用 常 压 干 燥 法 ; 灰 分 测 定 采 用 550 ℃灼烧称重法; 粗蛋白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及双缩 脲法; 粗纤维测定采用酸性洗涤法; 粗脂肪测定采用索氏提 取法; 氨基酸分析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 微量元素分析采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 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 硫酸法; 单糖组
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成分的常规分析( 表 1) 从
表 1 可以看出,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含有较高的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 且两者 的 含 量 较 接 近 ; 菌丝 体 中 灰 分 和
粗纤维的含量低于子实体; 粗脂肪的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
表1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一般营养成分比较
g/100g(干 重)
菌丝体 子实体
水分 灰分 12.3 3.3 10.2 4.2
粗纤维 8.1
10.7
碳水化合物 46.2 46.7
粗蛋白 25.8 26.2
粗脂肪 4.3 2.0
2.2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发酵滤液与子实体的氨基酸组成
分 析( 表 2) 从 表 2 可 以 看 出 , 茶 树 菇 发 酵 菌 丝 体 含 有 17
作者简介 邓 超( 1972- ) , 男 , 江 苏 无 锡 人 , 硕 士 , 讲 师 , 从 事 微 生 物 学 , 免疫学, 食用菌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06! 11! 16
表3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重要无机元素含量 μg/g
Zn Fe Cu Mn Mg
Ca As Pb
发酵菌丝体 56.30 85.80 未检出 1.74 1 200.00 2 890.00 <0.10 0.23
种氨基酸, 其总量为 16.441 g/100 g( 干重) , 必需氨基酸总量
为 6.787 g/100 g( 干 重) , 占氨 基 酸 总 量 的 41.28 %, 其 中 , 以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 发酵滤液中氨基酸含量较丰
表2
茶 树 菇 发 酵 菌 丝 体 、发 酵 滤 液 和 子 实 体 的 氨 基 酸 组 成 分 析
19.116
0.5
0.0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时 间∥min
注: 出峰顺序依次为鼠李糖, 阿拉伯糖, 木糖, 甘露糖, 葡萄 糖, 半乳糖, 肌醇。下图同。 图 1 标准品气相色谱
μV( ×105) 3.0 2.5Leabharlann 19.0942.0
1.5
21.512
1.0
13.144
1.120 0.197 1.470
赖氨酸 ( Lys) *
0.942 0.231 1.160
脯氨酸 ( Pro) 1.280 0.174 0.428
必需氨基 酸
6.787 1.188 7.848
全部氨基 酸总量
16.441 3.110 17.502
必需氨基酸所占全 部氨基酸的百分比
41.28 38.10 44.84
子实体 107.50 93.80 37.40 7.60 1 635.00 968.00 <0.10 0.56
表 3 可以看出, 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较高的 Ca、Fe、Zn 等人体易缺少的微量元素, 而有害重金属元素的 含量相对较少。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易受培养
35 卷 5 期
邓 超等 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
Analysis of Submer ged Fer mentation Pr oduction and Thalli Nutr ition Ingr edient of Agrocybe aegirit DENG Chao 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ine,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Abstr act Submerged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and thalli nutrition ingredient of Agrocybe aegirit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onent and content of amino acid, the content of microelement and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 of different Agrolybe aegirit polysaccharides were analyzed. Key wor ds Agrocybe aegirit mycelium; Thalli; Polysaccharides; Ingredient analysis
表5
阿拉伯糖 木糖 甘露糖 葡萄糖 半乳糖
茶树菇多糖的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
%
胞内多糖质量分数
0.74 1.41 0.96 22.30 2.97
胞外多糖质量分数
1.10 0.62 1.30 26.30 3.15
的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通过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所含 的主要营养成分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相似。
( 2) 全氨 基 酸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茶树 菇 发 酵 菌 丝 体 、发 酵 液和子实体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 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 最高, 这说明了茶树菇有较强的鲜味。必需氨基酸中茶树菇 菌丝体和子实体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 发酵液以赖氨酸含 量最高。茶树菇通过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所含有的氨基 酸与子实体所含有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比较相似, 其 富含氨基酸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对蛋白质食品的需求, 具 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深层发酵菌丝体∥g/100 g( 干重) 深 层 发 酵 滤 液∥mg/ml 子实体∥g/100 g( 干重)
天冬氨酸
( Asp) 1.670 0.381 1.810
谷氨酸
( Glu) 2.280 0.581 2.970
丝氨酸
( Ser) 0.876 0.116 0.822
组氨酸
( His) * 0.370 0.067 0.477
甘氨酸
( Gly) 1.050 0.261 0.984
苏氨酸
( Thr) * 1.100 0.168 1.000
丙氨酸
( Ala) 1.060 0.209 1.230
精氨酸
( Arg) 1.260 0.149 1.220
酪氨酸
( Tyr) * 0.444 0.072 0.517
半胱氨酸 缬氨酸
( Cys) ( Val) * 0.178 1.080 0.051 0.173 0.189 1.210
深层发酵菌丝体∥g/100 g( 干重) 深 层 发 酵 滤 液∥mg/ml 子实体∥g/100 g( 干重)
蛋氨酸 ( Met) *
0.207 0.043 0.247
苯丙氨酸 ( pHe) *
0.623 0.099 0.808
异亮氨酸 ( Ile) *
0.901 0.138 0.969
亮氨酸 ( Leu) *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7, 35( 5) : 1342- 1343
责任编辑 姜 丽 责任校对 左 佳
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
邓 超, 邬敏辰 ( 江南大学医学系,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 对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和子实体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不同来源的茶树菇多糖的单糖 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发酵液和子实体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 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 必需氨基酸中 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 发酵液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较高的 Ca、Fe、Zn 等人体 易缺少的微量元素, 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易受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与子实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别。胞内粗多糖中多糖 含量为 11.2 %, 胞外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 20.3 %。不同来源的茶树菇深层发酵多糖在单糖组成上基本相似, 都是以葡萄糖作为其主 要成分, 其次是半乳糖, 除了 5 种标准单糖外, 可能还含有其他单糖。茶树菇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 阿拉伯单糖 0.74 %、1.10 %, 木糖 1.41 %、0.62 %, 甘露糖 0.96 %、1.30 %, 葡萄糖 22.3 %、26.3 %, 半乳糖 2.97 %、3.15 %。 关键词 茶树菇菌丝体; 子实体; 多糖; 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4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7) 05- 0134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