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实词虚词3
【初中学科知识点总结】必考实词与虚词【中考必备】

必考实词与虚词一、16个虚词1.【之】①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即他(们)、她(们)、它(们)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件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④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陋室铭》)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⑦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公将鼓之(《曹刿论战》)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⑧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其】①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②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 他、它(不加“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③指示代词,其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④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3.【而】①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②连词,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④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或不译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⑤连词,表修饰“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4.【以】①介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介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把、拿、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④连词,表示目的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⑤连词,表示结果以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⑥连词,表示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⑦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①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从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向、对、同、给、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介词,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被受制于人④介词,表示比较比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⑤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乃】①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才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就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③副词,表示出人意料竟、竟然,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④副词,判断句中表判断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⑤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于是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①连词,表假设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②连词,表转折虽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8.【为】①动词,表判断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②动词,表动作行为做可以为师也(《〈论语〉十二章》)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④介词,表示被动(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 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着、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9.【者】①结构助词……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作亭者谁(《醉翁亭记》)②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①副词,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③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④连词,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⑤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11.【则】①连词,表承接。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总复习 备考文言实词、虚词一览表

11.故
(1)旧的,原来的(知识)。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2)原因,缘故。例: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3)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固
(1)本来。例: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顽固。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固然。例: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3.观
词)。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何陋之.有?(《陋室铭》) 4.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8.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感恩、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得到,获得。例: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9.发
开放。例: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10.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3)刚。例:方.欲行(《狼》)
2017中考实词虚词.doc

③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④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克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故有所览辄省记
20.顾
①
顾野有麦场
( )
王顾左右而言他
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1•观
①
英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
初极狭,才通人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③
乃大惊,问所从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9•当
①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咨臣以当世Z事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当英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②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③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③
行收兵
4.病
①
未果,寻病终
②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④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察
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以咨iffi善道,察纳雅言
6•彻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7•乘
①
公与之乘
②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8.从
①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④
当奖率三军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大全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大全一、实词1. 名词- 定义: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名称。
- 示例:- 表示人的名词:“学生”“老师”“父母”。
- 表示事物的名词:“书本”“桌子”“花朵”。
- 表示地点的名词:“学校”“公园”“北京”。
- 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思想”“友谊”“文化”。
2. 动词- 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
- 示例:-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跑”“跳”“写”“读”。
-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想”“爱”“恨”“喜欢”。
- 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生长”“变成”“提高”。
3. 形容词- 定义: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 示例:- 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大”“小”“高”“矮”“好”“坏”。
- 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高兴”“悲伤”“安静”“热闹”。
4. 数词- 定义:表示数目和次序。
- 示例:- 基数词:“一”“二”“三”“百”“千”“万”。
- 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
5. 量词- 定义: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 示例:- 物量词:“个”“只”“条”“张”“本”。
- 动量词:“次”“回”“趟”“遍”。
6. 代词- 定义: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的词。
- 示例:-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
- 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
二、虚词1. 副词- 定义: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范围等。
- 示例:- 表示时间的副词:“已经”“刚刚”“马上”。
- 表示程度的副词:“很”“非常”“太”“极”。
- 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全”“只”“仅仅”。
2. 介词- 定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 示例:- 表示时间的介词:“在”“于”“从”。
- 表示处所的介词:“在”“到”“从”。
- 表示方向的介词:“向”“朝”“往”。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一、实词实词是代表实际事物的字,是构成一个句子中主要成分的字。
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词。
1. 人物类:君、臣、妾、家、父、母、子、弟、女等。
2. 时间类:今、昔、夙、昨、明、晦、时、日、夜等。
3. 地点类:东、南、西、北、中、外、上、下、左、右等。
4. 动作类:为、行、作、辞、出、入、居、游、走、食等。
5. 感受类:喜、怒、哀、乐、悲、惊、爱、恶、怨、怪等。
二、虚词虚词是在句子中没有独立含义,只能与实词一起组成意义完整的句子成分。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极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虚词。
1. 副词类:莫、已、矣、止、仅、乃、皆等。
2. 提示类:此、彼、其、自、是、非等。
3. 助词类:之、得、而、乎、兮、焉等。
4. 连词类:而、乃、故、则、亦、或等。
5. 助动词类:曰、出、使、令、召等。
三、常见实词虚词例句1. 实词例句:君子以辞窃辞,以言窃言。
——《论语》仲弓问子路,子路不问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论语》2. 虚词例句:未之谙姑食兮,如之何已矣。
——《诗经》子曰:“几希闻诸大史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四、实词虚词的运用技巧1. 实词的使用要准确,必须遵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语法,把握好词性和语态。
2. 虚词的使用要谨慎,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的需要灵活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虚词不能独立成句,所以必须注意句子结构。
3. 在虚词中,助词是最为复杂的。
学生在掌握助词的使用时,需要了解不同助词的作用和用法,并且要记忆一些常见的搭配。
总之,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实词和虚词的运用都非常重要。
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词和虚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化。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年中考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为帮助同学学习掌握中考文言文实词,小编特地整理了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②见识浅陋。
目光短浅③鄙夫;鄙人;鄙俚;鄙吝 ? ? ?④鄙薄;鄙弃;鄙夷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兵连祸结;兵不厌诈。
兵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 ? ?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 ? ? ? ? ? ? ? ? ? ? ? ? ? ? ⑥计量,计算。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3)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3)21.道名词。
①道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②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③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④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⑤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动词。
说,讲。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2.得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b.一狼得骨止②达到。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助动词。
能够,可以。
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④同“德”,感激。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3.定动词。
①固定,集中。
如:定目细视②安定,稳定。
如:俄顷风定云墨色③结束,完了。
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④平定。
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4.度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
如:如:吾忘持度动词。
①跨过,越过。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读duó,估计。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5.发名词。
读fà,头发。
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动词。
①出发。
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征发,征派。
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③发迹。
如: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发出。
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6.伐动词。
①讨伐,进攻。
如:十年春,齐师伐我②砍伐。
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7.方名词。
①方圆,面积。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方向,方位。
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③地方,地区。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副词。
正。
如: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28.复动词。
①反复,重复。
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②恢复,还原。
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回答,答谢。
如:不敢出一言以复副词。
再,又。
如:复行数十步29.负动词。
①背,用背驮东西。
如: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依靠,依附。
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0.盖名词。
盖子。
如:日初出大如车盖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龙清冽
④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68.去
①
委而去之
睨之,久而不去
乃记之而去
尽其肉,乃去
一狼径去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
停数日,辞去
②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俸去书来
③
去死肌,杀三虫
④
西蜀之去南海
69.全
①
全石以为底
②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
晏子将使楚
④
使弈秋诲二人弈
83.释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84.市
①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百里奚举于市
②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
85.恃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86.属
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
召令徒属也
③
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又入水击蛟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
乃入见,问何以战
( )
阳谷皆入汶
( )
入则无法家佛士
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③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72.善
①
咨诹善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②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③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京中有善口技者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④
王曰:“善。”
70.任
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②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③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71.入
①
入楚则盗
乃入吴寻二陆
出入之迂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便舍船,从口人
余始循以入
乃入据陈
()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
草色入帘青
月色入户
()
请说之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②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65.穷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
复前行,欲穷其林
66.求
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
忽啼求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
又夹百千求救声
67.取
①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④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①
涉寒暑不溃
②
楚人有涉江者
③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6.生
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②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③
将以实笾豆
④
此皆良实
81.食
①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卒买鱼烹食
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出酒食
③
谨食之,时而献焉
82.使
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不使学
为一说,使与书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
神情与苏.黄不属
87.说
①
请说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③
为一说,使与书俱
故为之说
④
或说处杀虎斩蛟
⑤
公输盘不说
88.素
①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着
89.汤
①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
②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90.亡
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广故数言欲亡
而乡邻之生日蹙
④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黄生允修借书
77.胜
①
驴不胜怒,蹄之
②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
⑤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8.师
①
十年春,齐师伐我
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
自京师乘风雪
79.施
①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②
施八尺屏障
80.实
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73.少
①
义不杀少而杀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道少半,越中岭
山多石,少土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少时,一狼径去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
周处年少时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④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74.舍
①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பைடு நூலகம்
便舍船,从口入
75.涉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例字
例句
61.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2.强
①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②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③
赏赐百千强
63.窃
①
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②
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64.请
①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请献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