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西方经济学17章PPT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 故经济的就业水平就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上。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 并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始终处 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因此,古典学派认 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 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理由为:一是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W和 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使实际工 资(W/P)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从而产量和国民收入也不受价格影响; 二是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务的长期 状态,长期中W和P总有足够时间调整, 使得(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西方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 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在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的假 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就业量的增加, 总产出按递减比率增加。 如当就业量为N0时,对 应的总产量为y0,图中 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示 总产量随总就业量的增 加按递减比率增加。当 N达到充分就业的N*时, 相应的产量为y*。 宏观生产函数
二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某一时期AD0和AS相交于E0点, 产量为yf,价格水平为P0.此时由 于总需求减少,AD左移至AD1, 和AS交于E1点,表明经济社会处 于萧条状态,其产量和价格分别 为y1和P1,二者均低于充分就业 值,但二者下降比例不同,随着 经济中过剩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 价格下降的比例小于产量下降的 比例。如果AD右移,则价格下降 的比例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节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 ( r ) g s ( y t ) t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AD和AS0交于充分就业的E0 点,产量和价格水平依次为 yf和P0,由于某种原因使AS 左移至AS1,其和AD交于E1 点,则E1点就表示滞涨状态, 产量为y1价格为P1,表示失 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从而AS 向左偏离AS0程度越大,失 业和通货膨胀也都会越为严 重。但是失业下降的比例和 价格上涨的比例二者之间的 关系不明确。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西方经济学是指发展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
其中,经济政策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两个层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在整个经济体系层面上进行的经济调控和管理。
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1. 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量化宽松政策和紧缩政策两个方面。
量化宽松政策通常表示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
通过增加货币流通量,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高借贷活动,从而提振投资和消费。
紧缩货币政策则相反,央行会采取控制货币供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和促进经济稳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利率、减少流动性等。
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2.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采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可以直接增加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减税措施则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政府会采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等措施来控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过度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二、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个别市场或行业的政策干预措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政策分析主要涉及垄断政策和竞争政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 D 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 N 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 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 =、()I S T G =+-和()()r I S T G M X K =+-+-+。
需要注重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 D P 折算(平减)指数答:G D 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 D P 和实际G D P 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AD-AS模型第17章

P2
y1
y2
y
D1 D2
y1 y2 y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
r r2 r0 E2 E0 LM(P2,Y2) LM(P0,Y0) LM(P1,Y1)
r1 O P P2 P0 P1 O
Y2 Y0
E1
Y1
IS
Y
•链条: P变动 →M/P 变动 →LM 移动 → Y变 动
AD
Y
结论
P投资 AD P↑→C AD PNX AD P AD (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
二、总需求曲线AD的形成
1、形状:
物 价P 水 平
在总供求模型 AD-AS中,总 需求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
总需求
产 量 Y
2.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的机 制: 价格水平上升, 导致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水平下 降。
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N d( W ) N s( W ) P P
劳动力的需求
设名义工资是W, 实际工资是W/P。 劳动需求函数是:
W Nd Nd ( ) P 劳动需求与实际
工资反方向变动。
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供给也是 工资的函数。 “背弯式”?
W Ns Ns ( ) P
劳动力市场均衡
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 ↑)→t↑(税收自动上升) →DPI↓→c↓→y↓
C:价格变化对净出口的影响==净出口效应
(外贸效应)
外贸效应: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
购买 ( ) ,中国出口需求 ( ) ;同时,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 相对 ( ) ,购买外国商品() ,使得进口() 。两项相加, 中国净出口 ( ) ,进而总需求量 ( ) 。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共十五页
❖ 假设出口不变,进口由国内生产总值决定(juédìng),与 国内生产总值同向变动。
❖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引起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随国内生产总值的 增加,进口也会增加,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收 支状况会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共十五页
❖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 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 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
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减缓(jiǎn huǎn)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
❖ 国内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 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共十五页
❖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大小 取决于乘数的大小。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边际进 口(jìn kǒu)倾向。
❖ 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 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折算为一定(yīdìng)数额的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本国货币作为标准,
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 。 ❖ 一般用直接标价法。
共十五页
❖ 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biǎoshì)的外国货币的价 格下跌了。
❖ 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 升了。
❖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但是,要求 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
西方经济学十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⒊公开市场业务
01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 中 央 银 行 在 二 级 证 券 市 场 上 公 开 买 卖 各种政府证券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主要是通过 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影响货币供应量的 增减。
02 需 要 收 缩 银 根 时 , 卖 出 证 券 , 货 币 供 应 量 减 少 ; 需 要 增加货币投放时,买入证券,货币供应量增加。
r
IS
LM0
LM1
E0 r0
E1 r1
r
IS'
E0'
r0'
E1'
r1'
LM0'
LM1'
O
Q0
Q1
Q
O
Q0' Q1'
Q
Ⅰ.货币政策效果大
Ⅱ.货币政策效果小
图9-7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曲线而异
⒈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从决策到政策制定、实施所经历的时间差, 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
政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的财政政策 是不够的,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相 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动采取变动收入 或支出的财政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一定的 效果,有意识地用来干预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指导原则 和措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识、有目 的地改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变量,进而影响宏观 经济的运行,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
1
2
3
4
5
6
二、所得或收入法 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工资金、地租、利息、利润。 工资和其他补助 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收入 净利息 个人在国内所得的全部利息 租金收入 房屋租金、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利润 公司利润 非公司利润 企业税 资本折旧 误差 三、部门法或生产法 对各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加总来核算GDP。比如汽车,在使用生产法时,一般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和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创造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得到GDP。
01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02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部门
03
国外部门向本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向本国进行购买,出口
04
总需求 总产出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 +出口X
05
Y=C+I+G+X
06
总供给 总产出Y=消费+储蓄+税收+进口M
07
Y=C+S+T+M
08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I+G+X=S+T+M
价格水平不变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当代经济学以为储蓄是由居民进行的,投资是由厂商进行的。 决定储蓄的动机和因素是收入、财富的积累和预防未来 决定投资的因素是利润率的高低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定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节俭偏好、收入和利率等,但主要是收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消费函数,C=f(Y) C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Y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
假设出口不变,进口由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与国内 生产总值同向变动。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引起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随国内生产总值的 增加,进口也会增加,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收 支状况会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国内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
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表按复 式记帐原理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三类:
1、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包括:
商品(进出口)、劳务、国际间单方转移。
2、资本项目
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如各种投资、 股票与债券交易等。
3、官方储备项目
是国家货币当局对外交易净额,包括黄金、外汇储 备等的变动。
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 为“溢出效应”。
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 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 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 “回波效应”。
2、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
内在均衡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外在均衡是国际收支平衡。
升了。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但是,要求 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 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 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 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
三、汇率理论
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 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本国货币作为标准, 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 。
一般用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
跌了。 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
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而总需
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
会全用于进口,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即贸易盈 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对外
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这是一 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记录。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减缓 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
实行浮动汇率有利于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也有利 于促进国际贸易,但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 会加剧经济波动。
四、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的影响
汇率贬值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可以使贸 易收支状况改善。
相反,汇率升值则有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入国内,资
本流入有利于增加总需求,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往国外,资
本流出会减少需求,并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五、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1、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本章重点:
一、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内总需求(即国内支出)指国内家庭、企业与政 府的支出,其中部分用于国内产品,部分用于进口产
品。
对国内产品总需求(对国内产品支出)包括了本国
对国内产品的支出与国外对本国产品的支出。
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大小
取决于乘数的大小。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边际进 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 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这一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