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悯农古诗全部八首

悯农古诗全部八首一、《悯农》其一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悯农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五、悯农
清明时节踏青忙,杏蕾梨花着盛妆。
一夜霜寒淫大地,晚春此日叹农殇!六、悯农
千修万剪续施肥,滴滴汗珠树下挥。
冷冻难防天意外,农家辛苦孰同归?
七、悯农
压垄运水种新瓜,铺膜原期市价嘉。
谁料寒流强过境,一年希望又昙花。
八、悯农
沙尘肆虐漫天狂,棚爆苗枯泪倍凉。
只恨今年春日短,何来稷谷祀旻苍?。
悯农古诗词

悯农古诗词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悯农》其一:悯m ǐn 农n ón ɡ其q í一y ī李l ǐ 绅sh ēn锄ch ú 禾h é 日r ì 当d ān ɡ 午w ǔ,汗h àn 滴d ī 禾h é 下xi à 土t ǔ。
谁shu í 知zh ī 盘p án 中zh ōn ɡ 餐c ān,粒l ì 粒l ì 皆ji ē 辛x īn 苦k ǔ。
《悯农》其一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得很少,後才改为餐了。
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悯农》其一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地辛苦。
《悯农》其一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悯农》其二原文:悯农其二李绅chūn zhòng yī lì sù,春种一粒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nónɡ fū yóu è sǐ。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1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古诗简介《悯农》是宋代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借闰年比平年时间长来表达农民对歉收饥馑的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翻译/译文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注释[1]稻云:指大面积的稻子如云一般。
黄:成熟。
[2]“荞麦”句:荞麦因为过早经受霜冻而只开花不结实。
[3]已分(fèn):已经料定。
残岁:岁终,年终。
[4]更堪:更哪堪,更不堪。
闰:指农历闰月,使一年又多了一个月。
赏析/鉴赏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
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2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译文及注释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悯农诗句 古诗

《悯农》一般指《悯农二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其一: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其二: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
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粟:泛指谷类。
3、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5、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犹:仍然。
7、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8、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 农》原文注释及简析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
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
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
这一巨大的反差
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古诗《悯农》及解释《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下面和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其中一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悯农》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原作】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三、【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四、【赏析】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
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
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
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由临安(今浙江杭州)暂返故乡吉水,这首诗作于这年冬天。
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赶上这年闰十一月,因此才诗中才有“闰添长”之语。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字后边附着一“云”字,说明了稻田面积之大。
“不多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都没成熟,即收成极为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悯农
唐 李绅Βιβλιοθήκη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意;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
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意;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 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 这图是什么意思? • 你知道些什么?
思考
说说你对最后一句的理解? 为什么还会饿死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 情?
悯农
(唐)李绅
天竺小学 501班 教师:肖萍香
作者介绍
• 李绅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 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 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 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 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 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 存其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