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件

物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计划即“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 …… 印度
1983年提出了“新技术政策声明”,确立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是:计算 机技术、核能技术和航天技术,1986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计划”,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能源、自动化、航天、激光、新材料技术等7
个领域和15个主题……
(3)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80%
70%~80%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从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970~1979年美国各产 业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 总数的比例变化情况表 农业 制造业 服务和信息业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 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数字: 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本 4.3万亿美元; 欧盟 8.2万亿美元, 中国 1.4万亿美元。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
新课导入
图中展示的是保姆机器人,可以代替保姆帮助主人做家务,反映了
新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各举几个类似的例子来谈谈
科技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标志、情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影响
重难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涌现大量科技成果 (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从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 84年,电
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 10
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 ,电子计
算机为 5 年。晶体管 4 年,移动电话 4 年,激光从发
现到应用仅 1 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
第五代……
(2)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 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九下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九下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

英国 51 % 62 %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影响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山东省和滨州市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10.2% 9.1% 10.0% 第二产业 46.8% 54.3% 54.6% 第三产业 43.0% 36.6% 35.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根本动力)。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 1965 1989
美国 59 % 69 %
日本 联邦德国 46 % 43 % 56 % 63 %
法国 43 % 67 %
你如何看待互联网技术的利与弊?
利:利用网络可以搜集资料、发布信息、阅读 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线学习、网上购物、交易 股票,等等,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 活。 弊:过度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影响学习、 工作和生活;浏览、传播不良信息,行骗受骗,甚 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总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要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等等。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合 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注重科学 发展、可持续发展,因势利导,趋 利避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先进的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并得到发展;先进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技术转为学习政治 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中国正处于 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影响了科技的发 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 高新科技水平有了较大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图文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次科技革命》图文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动脑筋
你知道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开始 的时间和标志吗?
时 间 标 志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课 件 使 用 1 0 1 教 育 P P T 制 作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 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 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 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 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 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 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航天技术的发展
D.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课堂练习
5.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 而在1950~1970年的 20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战后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80%以上是靠提高劳动生产 率获得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80%以上是靠采用 新的科学技术达到的。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新科技成果 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 C.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经济 增长的源泉
1934年底,德国年轻科学家布劳恩成功地发射了 两枚火箭,火箭垂直上升,高达2 400米。1942年, 远程弹道导弹A-4制成。火箭试制成功和实际运用, 为战后空间技术发展打下基础。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空间技术诞生。1958 年1月,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 美国国会批准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1972年间, 有2万多家大中小型公司和厂商及120所大学和实验室 共42万人参加这一工程,耗资300亿美元。1969年7 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成功地登上月球,并安全 返回地面。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公开课PPT课件_2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公开课PPT课件_2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 来了什么影响呢?
1.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
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 以上。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 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 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 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 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我国第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 和大亚湾核电站。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
1.科技从发明到应用所需时间表
90
80
70
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5 6大0 0 加
快。
40 30

20
10
蒸汽机
电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能
电脑
晶体管
激光
0
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电子计
2007年11月20日,中国发现美国进口的大米含有未经中国 政府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英国研究人员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 因土豆10 天后,其肾、脾、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
受网络游戏暴力倾向影响,青少年行凶杀人和 自杀的案例不断见诸媒体。许多家长指责其为 “电子罂粟”,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掌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进入时代、首发国和影响。

2.列举电力的广泛应用的史实,知道发明家爱迪生、本茨、莱特兄弟的发明成果。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及特点。

重点难点:1.蒸汽机的改进,工业革命的影响。

(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难点)设计思路:以小循环的方式对三次科技革命实行记忆复习。

(重点—讲解—练习)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框架展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兴起的国家重要发明成果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兴起的国家重要发明成果影响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兴起的国家重要发明成果特点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图(学生填表)三.分块讲授易错,易混点。

强调一,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每一小块儿分别典型例题练习,选择性讲解。

(1)第一次科技革命易混点1、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

2、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瓦特改进蒸汽机。

(2)第一次科技革命易错点1、瓦特改进蒸汽机。

2、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机器制造业)(3)第一次科技革命影响1.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使人类的生活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3.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4)第二次科技革命易混点1、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特点。

2、主要的动力是内燃机,新能源是石油。

(交通运输业)(5)第二次科技革命易错点1、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梅乌奇。

(不是爱迪生)2、电气时代。

(6)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1.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科技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2.垄断组织的出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ppt16 中华书局版课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ppt16 中华书局版课件
近代历史上有哪两次重 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标志 分别是什么?
(始于18世纪6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
应用。
(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
应用。
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手机、电脑、网络等高 科技又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技革命
概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 (2012·湖南邵阳)20.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 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 不符合史实的是( )D
•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 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 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真题回放
(2012· 吉林)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 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中华书局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中华书局版-2019word版可打印
3.生物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__科学。生物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而在此核心发展中,________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下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答案
BCABB 6、DCBCD
11、
三、三次科技革命在中国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末期,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交流。另一方面,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等,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9.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10.据右图的演讲内容,该演讲者的主题是
A.科技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14页)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14页)

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不足是:
于敏,核物理 学家。 “两弹 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 父”。
2015年1月9日 获2014年度国 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 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 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掌握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特点及重大影响。
3.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是一把双刃剑。
合作探究(一)(5分钟时间)
1、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 面(提示:生产力、生产生活、国 际格局)和负面的影响?
2、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注 意什么问题?
课堂检测 (5分钟)
兴起时间 第 标志 三 次 获得突破 科 的领域 技 特点 革 命 影响
拓展思考
1、列举中国在第三次科技 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科技成果 转化为商 50年 品的周期
30容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状况表
时间
两次世界大战间 1950—1972年
年平均增长率 1.7%
6.1%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科技进步因素 60%
80%
2、材料二内容体现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什么特点?
第一次先学后教
(认真阅读课文8分钟后回答)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 原因: 时间: “催化剂”: 突破的领域: 核心技术: 时代标志:
第二次先学后教
(2分钟后回答)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 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拓展训练(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分钟时间)
材料一: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 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 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 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 贡献力量。——比尔·盖茨
你能否用实例来说一 说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的巨大影响?
中学生都喜欢上网。 对此,有人说:上网有利 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 高。也有人说:上网易受 网上游戏和不良东西影响,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三单元第1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阅读P88第一段,你能说说什么是第三 次科技革命吗?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内容: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A
B
试一试:
C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这三种计算机,并说一说这 说明了什么。 A、C、B
你对中学生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多莉羊的诞生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阅读P104,请思考: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你能否用课 本上的实例来证明?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因素。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格构和国际经济结局的变化。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工业 革命
时间 兴起 地
主要标志
主要发明 影响
第二 次科 技革 命
第三 次科 技革 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