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小儿手足口病中西结合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中西结合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实验组在短时间内皮疹消失,住院时间缩短,且效果获得了家属的认可,组间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效果颇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主要发生于儿童,潜伏期约为4-6天,主要表现为手部、足部、口部出现疱疹,也会伴随疼痛、发热等症状,通过呼吸道传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1]。
由于小儿患者年纪小,无法自理,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本文以我院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例,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期间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按照抽签法,成立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实验组男(n=25),女(n=15),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为(4.02±0.56)岁;对照组男(n=23),女(n=17),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3.98±0.65)岁。
两组病程均不超过6天,且一般资料无差异,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调查进行了批准,患儿家属均作为代表,与医院签署同意文件。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做好病房管理,关注患儿病情,运用听诊器监测患儿情况,定期清洁患儿口腔与皮肤等。
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措施为:(1)饮食护理:部分患儿出现口腔疱疹,进食困难。
此时,患儿饮食要以流食为主,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让患儿食用坚硬、辛辣的食物,保证充足营养;适当给予患儿山楂水,帮助其消化,保持大便畅通[2];若患儿呕吐严重,也可以让其服用加入蜂蜜的生姜汁;(2)皮肤护理:清洁患儿皮肤时,护理人员要注重手卫生,执行无菌操作;患儿衣物要干净整洁,布料要柔软,嘱咐家属不要让患儿抓挠疱疹,洗漱用品要温和;(3)病情护理:若患儿高烧不退,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利用冰袋或冰帽给予降温处理;若患儿指甲太长,告知家属指甲其剪短,以免抓挠患处造成感染;若患儿咽部出现疱疹,给予其生理盐水漱口[3];(4)中医情志护理:此类患儿入院后,通常会进行隔离处置,因此产生哭闹的现象。
最新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心得体会.docx

最新整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心得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心得体会我们在20xx年4月——20xx年8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共102例,其中采用中药(自拟方)祛温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52例,治疗效果很满意,现报告如下: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通过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有传染性。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祖国医学认为,儿童系稚阴稚阳之体,容易感受毒邪,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及时辨证施治。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102例小儿手足口病均按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xx年版)》诊断标准诊断,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中药(自拟方)祛温合剂联合利巴韦林,共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
年龄4月龄—5岁,病程4----8天,其中发热者43例,不发热者9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有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有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红晕、咽痛、流口水,乏力纳少便秘、舌黄红,舌苔厚黄腻,脉数、指纹红紫。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偏高者39例,正常者13例。
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为主配合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未用中药治疗共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4月龄——4岁,病程4----8天。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于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治疗合并症。
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及对症治疗药物,剂量按年龄、体重计算应用,疗程4——10天。
治疗组加用中药(自拟方)祛温合剂。
方药组成;银花6g、蒲公英6g、牛子6g、地丁6g、青蒿6g、白鲜皮6g、荆芥6g、防风6g、浮萍6g、蝉衣6g、苦参6g、苍术6g、黄柏6g、藿香6g、桑皮6g、冬瓜皮6g,上药共浸泡半小时左右,水煎文火10分钟取出混合药汁,药汁中放少许红糖,再另开锅后消毒即成,周岁以下患儿每日80—100ml,1岁—2岁患儿100—120ml,2—4岁患儿每日120—200ml,每日3—4次或多次温服,疗程4—10天。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局部用药治疗探讨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局部用药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结合进行局部用药在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面的效果。
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此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蒙脱石散以及聚肌胞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干扰素液涂口、雾化并使用中药敷贴穴位和外洗手足进行治疗。
统计并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12%(39)和63.41%(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5.61%(31)和31.70%(1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局部用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较传统的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02-02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是一种主要由71型肠道病毒(E 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所引起的以口腔、手足、臀部出现大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较重。
在过去的治疗中,多采取全身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结合局部用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摘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6 岁,平均年龄2.4±0.3岁,病程1~3d,平均2.1±0.4d;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3±0.4岁,病程1~3d,平均2.0±0.5d。
以上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以及臀部皮肤在发病之初出现斑疹,随病情加重逐渐发展成疱疹,并在口腔黏膜上出现小红斑或溃疡,同时伴随有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表现。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分析【摘要】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概念和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则、西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详细介绍了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注意事项和饮食护理。
结论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而护理工作对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综合起来,本文旨在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全面的分析和指导。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医治疗原则、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优势、护理注意事项、饮食护理、治疗效果、康复、患儿、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概念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传染性强,儿童易感,尤其在春夏季节流行。
患病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疮、手足皮肤疹和其他症状。
手足口病易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中儿童活动场所传播,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困扰。
手足口病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常伴有咽痛和纳差,之后可出现口腔、手、足等部位的疱疹。
患者口腔坏疽灼热、口腔内皮疹和小水疱;手、足等处也可见红斑、暗色小水泡,严重病例可能并发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重症。
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 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原则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痛。
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疼痛感。
而西医则可以利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镇痛药物来对症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发展。
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药物对患儿的副作用,减轻病痛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疗程,避免病情反复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版·临床论坛·栏目编辑:张丽敏王忆卓电话:(010)58302828-6886美编:李响2011年6月10日进入5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手足口病进入流行高峰期,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儿童如何才能有效预防?5月16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兰州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后赵玉敏。
记者:手足口病有什么特征?赵玉敏: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
患儿一般先是口角痛、嗓子痛,然后手、脚和口腔出现红色斑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4个部位。
重症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手足口病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进入4月下旬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疫情较去年同期分布范围广,重症病例出现的时间早;二是患者多为<6岁儿童,其中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占报告病例数的92.95%;三是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发病时间更快、易导致死亡的肠道EV71病毒感染比例高达85.7%。
记者:目前是否有疫苗能防范EV71病毒?赵玉敏:目前还没有针对EV71病毒的有效疫苗。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已患此病的患者。
在发病1~2周后,患者咽部仍能排出病毒;3~5周后,粪便中也仍可能排出病毒,其疱疹液更是含有大量病毒。
防治此病首要的措施是隔离患病者,让患者在家休息,减少外出。
记者:家庭和托幼机构、小学如何给小孩做好防护?赵玉敏: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避免接触感冒、出疹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等。
(记者:李晓玲雪漠)链接手足口病的中西医治疗策略2009年7月18日,清晨6:00,我匆匆赶到医院。
患儿是个6岁的小女孩,抱在父亲的怀里,脸儿红扑扑的,双眼半开半闭着,呼吸很急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足 口病是 临床 较为常见 的儿科 消化系统 传染病 ,主 要 由肠道 病
毒 所引起 ,多发于学龄 前儿童 。该 病临床表 现主要是 同时引起手 、足 及 口腔 等 部位 出现疱 疹 、斑 丘疹 等 ,起初 病情 较为 隐 匿 ,容 易被 忽 视 ,发展 到一 定 阶段 可以并发脑 炎 、心肌 炎、肺水肿 等较为严 重的并 发症 ,不 仅严 重影 响了患儿 的生 存质量及 生长发育 ,也对其 生命 安全 形 成较大 威胁…。本文作者 通过对 我院部 分手足 口病患儿 实施 中西医
药物治疗 。
l _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 患儿 的临床治疗效 果 ,并进行 统计学对 比分析 。临床疗
效评 估标 准为 】 :显 效 :治疗 4 8 h 内患儿 体温恢 复正 常 ,临床症状 明
显好转 ,7 2 h 内恢 复正常 日常行为 ;有效 :治疗7 2 h 内患儿体温恢 复正 常 ,临床症状有所 好转 ,5 d N恢复正 常 日常行为 ;无效 :治疗 后未达 到上述标准 或出现加重 。
理 想 的 临床 疗 效 ,且 症状 缓解 更 为迅 速 ,明显 缩短 治疗 时 间。
【 关 键 词】 中西 医结合 ;小 儿;手足 口病 中图分 类 号 :R 7 2 5 .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8 - 0 4 8 2 - 0 2
O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2 8
比较确切 ,不 仅能够有效 改善患者 的心功能和 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 还 具有 毒副作 用小 、治疗疗 程短 以及 并发症少 等优点 ,因此值得在 临 床上继 续推广和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14 统计学 方法 使 用 S S 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 , . P S1 . P< . 5 0 0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2 结 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 9 . % , 7 8 显著 高于对照组 的 8 . %, 1O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0 0 ) 见表 1 P< .5 , 。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 比较 ( , ) 例 %
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 重者伴 有 咳嗽、 涕、 欲不振 、 流 食 恶 心、 呕吐 和头 疼等 症状 ,甚 者 可引起 脑 炎 、 脑脊 髓 炎、 脑膜 炎、 肺水肿 、 环衰竭 等危 险疾病 , 循 危及患儿生命 u 。近几 年 1 J 来 , 国多个地 区小 儿手足 口病疫 情严重 , 患者数 明显增 我 发
・
l 2・ 5
垫! ! 生 旦筮 卷第 期
C i J o r p1Jl2 0. 14. . 3 h M dD u p u 01 Vo. No 1 n g ̄
.
原 因。彭缨 采用在体小肠 回流试 验装 置对 R e的大 鼠小肠 吸收动力学进行 了研 究。实验 结果 表 明, e在大 鼠小肠 内 R 吸收率 为 9 6 . %。本实验也 应用肠外 翻方法 , 研究 目的是 但 探讨不 同给药方式对人参主要成分吸收的规律研究。 本实验应用 L — / S方法对 探讨 了复 方配伍 对人 参 C MS M 皂苷 R lR 、 b 和 R g 、 eR l d四个成 分肠 吸收 的影 响 , 结果显 示 在低剂量组 , 复方配 伍可 以增加 四种 皂苷类成 分 的吸收 , 但 在 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下 , 复方配伍给药 和单一组分 给药 对这 四种皂苷类成分 的吸收影 响没有 显著差 异 。表 明复方配 伍 后药效 的增加不是与配伍 在 吸收环节 增加 了皂苷 类成分 的 吸收有关 , 具体原 因有待于进一步 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治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 组,病毒清除情况也优于对照组。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能够更快缓解症状 、清除病毒,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优势与不 足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优势
手足口病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病程一般为7-10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治疗现状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西医支持和中医辅助治疗两个方面的内容。西医支持主 要包括补液、降温、使用抗病毒药物等,中医辅助治疗则主要采用清热解毒、调 节免疫等方药。
综合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能够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通过中药和西药的协同作用,达 到综合调理的效果。
缓解症状
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可以迅速缓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中药的调理作用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不足
01
疗效不稳定
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有时
不够稳定。
02
副作用问题
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有时可能产生副作用,需要医生严格掌握用药
原则。
03
治疗成本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需要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治疗成本相对
较高。
对手足口病治疗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类施治,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和减少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Jom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iem Medicine
2008,V01.3,1%10.1
・53・
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王刽‘.金国强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I=l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尽快使患儿恢复健康,并预防扩散。方法:①静脉用药: 中药炎琥宁;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滴注。②口服:清开灵颗粒、维生素B2。③发热时,予 以泰诺林或美林退热处理。④在刷牙和餐前用l%盐酸丁卡因涂抹15/腔溃疡面止痛,睡前用2%碘甘油治疗。⑤手足 疱疹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擦。⑥有接触史高危小儿给予中药板蓝根预防。结果:21例患儿均痊愈。所有病程不超过
mill一4
him水疱,拒饮食。第3天软腭、颊黏
膜、舌、齿龈出现类似损害,手足丘疹成串,患儿烦躁, 夜间疼痛惊哭。第4天上午,整个口腔黏膜红肿,软腭、 颊部、舌部、齿龈处水疱破裂形成糜烂后溃疡。假膜不 易擦脱。手足掌满布疱疹并红肿.随后手足部疱疹开始 消退。第5天,手足掌疱疹平复,口腔溃疡单个面积缩 小,但仍有疼痛,精神开始好转,夜间睡眠好。第6天,
[1]邹典定.现代儿科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学,2006,25(1):8.
200.
[2]郭艳辉./J,)b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 [3]余如瑾.中国lI缶床医生用药手册[M].广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4:388. [4]郭兰忠.现代实用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结果
长,所以对患儿的无痛进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保证 患儿营养,维护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有满意的功效。由 于浓度低(1%溶液),用量小(日3次,每次1-2根棉签 蘸湿,约0.25
0.002 mL~0.5
mL),每天总量不超过1.5 mL(<
g),故安全可靠。
2%碘甘油为口腔黏膜溃疡外用药,有消毒、消炎, 促进口腔黏膜修复作用,因微甜,/bJL容易接受,无杂 质,易于保持疮面清洁:点药法亦优于以往用锡类散、 冰硼散等吹药法或敷药法。不致引起/bJL呛咳。为了使 药液在口腔疮面保持较长时间。故最好在睡前口腔清 洁后用药。 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病毒性疱疹的特效药.故我 们将阿昔洛韦眼药水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如应用于 感冒后口唇单纯疱疹或病毒性口周炎、病毒性鼻炎。更 是带状疱疹的常用局部治疗药。有学者报道阿昔洛韦 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显著。较其他药物治 疗疼痛消失时间缩短一半【6]。由于阿昔洛韦眼药水浓度 低(0.05%),外用不致引起毒副作用。 本组21例小儿手足口病流行场所集中于幼儿园. 传播速度快,由于幼儿园、医院、区防疫站相关人员高 度重视。发现患儿及时家庭隔离与治疗.接触者高危儿 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故没有引起大范围流行,所以老 师及家长要掌握本病基本知识,对患者、疑似患者应做 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这样,才能有效地 中断传播途径。
手足1:3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 病毒A16型为主,A5、A10、A9、B5、B2及埃可病毒亦可 致病,以1岁~4岁儿童为高发人群.多发生于夏秋季。 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 特征,对患儿危害较大【11。我院2007年4月9日4月 26日儿科门诊收治小儿手足H病21例。经门诊治疗全 部痊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①注射用炎琥宁160
Hale Waihona Puke IIlg一400mg加入5%葡萄糖
万方数据
・5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V01.3,No.1
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日3次;②维生素C注射 液L5 g(小壶加入),日3次。③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 坦钠60
1.1一般资料
部溃疡点直径1.5 Iilln,溃疡面假膜可擦脱剥离。患儿主 动进食。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发热及手足、口腔出现疱 疹及口腔溃疡。 1.2实验室检查 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 加。抽查部分患JLl3腔溃疡液标本,经R11_PCR检测,检 出肠道病毒核酸。 1.3流行病特点 21例患儿有19人分布在某单位幼儿园,另2例在 另一所幼儿园.两幼儿园地址在同一街道,相距一站路 程。19例患儿集中分布在一个中班、一个小班。整个发 病时间17 d,发病例数有两个高峰(8例、4例)与两个 小高峰(2例、2例),每个峰之间相距3—7 d。见图1。
倒数
21例患儿均为幼儿园入托儿童.其中男8例,女13 例;年龄3.6岁一5.2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3.6岁. 4.1岁11例,占52%。全部患儿前驱症状发热10例(占 48%),其中<380C 8例,>38℃2例.持续3
d。5
d,无高
热惊厥,在口腔和皮肤出现水疱疹或溃疡。疹型初起为 手掌、足底散在性红晕性斑丘疹,咽红,继而13腔散在 性直径2
7 d,平均5.4
d痊愈;无慢性间歇性发作过程;无心脑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大范围流行。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
儿手足口病可达到缩短病程,安全、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对小儿临床可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613(2008)01-0053—02
mg~70
作用迅速,1
min一3
min显效,持续时间1
h~1.5
h,最常
用于黏膜表面麻醉、创面镇痛。0.25%一2%溶液可用于口 腔、气管黏膜麻醉,每次0.1 g[5】。口腔科常用于/bJL乳 牙拔除局部麻醉。我们用于/bJL手足口病。因起效迅速, 持续时间比/J、JL从刷牙到完成进餐(40
rain~60 rain)稍
口腔溃疡直径2 nllll,溃疡面变浅,疼痛减轻。手足部丘
●月 口日 ,B日 1711 20H 21同 22H 23FI 24H 2eB
R期
一当口/发病例数
2治疗方法 2.1静脉、口服用药
..…发病高峰问相距天数
图1患儿发病时间分布图
疹痊愈。第7天,咽部红肿消退,颊部、下唇内侧、齿龈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2.南昌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182-186.
[5]汤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371.
[6]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
出版社。1999:385—386.
作者简介:王剑,女,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收稿日期:2007一12-13)
万方数据
mg/kg・d4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2次;②维生素B2
5
mL中静脉滴注。日3次。 口服:①清开灵颗粒3
g,El
mg,日2次。③发热时,予泰诺林或美林退热处理。 2.2口腔溃疡面、手足疱疹治疗 ①刷牙和餐前用棉签蘸l%盐酸丁卡因注射液涂 抹舌部、前齿龈部及两前颊部溃疡点,每次限用两根棉 签,以不滴为宜(共0.5 mL);②午睡及晚上睡前用冷开 水含漱后,用2%碘甘油直接点溃疡面。③手足疱疹阿 昔洛韦眼药水局部涂擦,日2次。 饮食宜清淡、温热、质软、易消化,以菜泥稀饭、面 包、馒头、煮蛋、牛奶为主,避免咸食及粗纤维菜梗。以 免刺激溃疡面,加重黏膜损伤。 2.3隔离与预防 根据典型症状及接触史.一经诊断明确或疑似病 例及时家庭隔离、门诊治疗。隔离期限以痊愈为止:有 接触史高危小儿给予口服板蓝根冲剂5 g。日2次,连 服3 d,以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痊愈标准:体温正常、手足皮疹消退、口腔溃疡面 消失、精神食欲均好。 2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上述治疗后。3 d痊愈3例;5 d痊愈ll例;7 d痊愈7例。无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严 重并发症发生(2】。所有病程不超过7 d,平均5.4 d。无慢 性间歇性发作过程。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后无瘢痕、无 色素沉着。 4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治疗以抗病毒,预 防感染为主。我们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 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达到了痊愈疗程短、无 并发症的效果。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系植物穿心莲 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痛的功能,适用于咽喉 肿痛、口舌生疮、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 清开灵颗粒及板蓝根冲剂均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中 成药,其主要成分板蓝根有善利咽喉、抗炎、抗病毒之 功效c4]。维生素C有抗体及胶原组织修复,维持机体免 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辅 助治疗。西药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是一种广谱青霉素及 复方制剂,用于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口腔脓肿 等预防治疗。 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其渗透力强,能穿透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