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
研究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研究城市的发展与变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增长,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城市化的过程,中国更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国家之一。
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资源的集聚和配置效率的提高。
人口的集中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提升了生产力。
其次,城市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集聚和创新活动得到了促进。
再次,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社会角色和互动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交流也更加频繁。
最后,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整体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内容,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指导性规划。
城市建设则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设计、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宜居性和功能实现的基础。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可以提高人口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居住环境等。
其次,要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娱乐等环境,并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再次,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
三、城市发展的挑战和问题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其中,人口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共18页)

一(Yi)、杭(Hang)州社区老年(Nian)人口结(Jie)构与状(Zhuang)况按照联合国人口春秋划分尺度,人口春秋布局通常可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详见表一)。
建国以来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伴随着社会经济开展,杭州市人口春秋布局经历了年轻型到成年型,再由成年型到老年型的历史演变过程(详见表二)。
(一)建国初至60年代末,杭州人口春秋布局底子处于年轻型时期。
在“一普〞至“二普〞的11年间,老年人口系数从3%上升至3.95%,幅度不大;春秋中位数反而下降,由23.一三岁降至19.04岁。
(二)70年代至80年代末,杭州人口春秋布局底子处于成年型时期。
从表二可看出,1982年“三普〞时,0-14岁人口比例为24.41%,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5.8%,老少比23.65%,春秋中位数25.19岁,已达到了成年型尺度。
1990“四普〞0—14岁人口比例为20.19%,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6.79%,老少比为33.65%,春秋中位数为28.72岁,各项指标已呈现出将要进入老龄化的迹象。
(三)90年代初至今,杭州人口进入老年型时期,并逐渐呈迅猛开展之势。
“四普〞时,杭州的人口春秋布局已显露老龄化的端倪,“四普〞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6.79%,接近7%的老龄化尺度。
“五普〞资料0-14岁人口比例为16.45%,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8.76%,老少比为53.79%,春秋中位数为33.20岁,老年人口比例10年间增加了1.97个百分点;而同期0-14岁人口比例减少3.74个百分点,杭州人口春秋布局完全进入老年型时期。
从人口绝对量增长情况看,从“四普〞到“五普〞,杭州总人口增长17.93%;而同期老年人口增长51.98%,大大高于总人口增长幅度,由此可见杭州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
来(Lai)源:布局现状及老龄(Ling)化趋势阐发(Xi).中共杭州(Zhou)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二、社区白叟心身健康状况2.1 社区老年人躯体慢性病状况查询拜访针对杭州市社区居民老年人的躯体慢性疾病状况李亚萍、叶芸等作了查询拜访,拔取了杭州市拱宸桥街道10个居民区60岁以上老年报酬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查询拜访一八04人,有效1774例。
浙江小城市培育过程中人口集聚问题研究

浙江小城市培育过程中人口集聚问题研究姚引妹Study on Population Cluster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mall City of ZhejiangYAO Yinmei(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Abstract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s the key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especially for those key towns of one area which want to turn into the small cities. In a situation of “not allowed to immigrate, not willing to migrate to town, lower birth rate, lower clustering”, this paper takes 27 pilot key towns in Zhejiang as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n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he paper founds that urban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n Zhejiang is the pattern of relocation for the local people and immigration for the outside of Zhejiang. Furthermore, the higher the population clustered, the higher market-oriented pilot towns, that means there are two preconditions for the pilot towns change into cities, one is land reform, the other is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orde r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optimum population, higher quality, reasonable structure,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this paper recommends 5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small city; population cluster; Zhejiang摘要针对浙江27个中心镇在小城市培育过程中人口集聚“迁不进、不愿迁、生不出、聚不拢”的现状,深入分析人口集聚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杭州土著现状分析报告论文

杭州土著现状分析报告论文1. 引言杭州,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外来人口。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杭州土著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杭州土著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杭州土著人口数量分析根据杭州市公安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杭州的户籍人口约为956万,其中土著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
杭州土著人口数量庞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杭州土著的就业情况3.1 就业机会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杭州土著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尤其是在服务业、IT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
他们可以通过求职或创业来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3.2 就业压力然而,杭州土著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由于竞争激烈,许多人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
同时,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也给土著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4. 杭州土著的住房情况4.1 住房供应杭州作为一个繁华的城市,住房供应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政府不断加大住房建设力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公共住房,以满足土著的基本居住需求。
4.2 高房价问题然而,由于杭州土著人口众多,住房需求量大,加之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住房市场供不应求,房价持续上涨。
这使得一些土著无法负担高昂的房价,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
5. 杭州土著的教育情况5.1 教育资源杭州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土著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许多优秀的中小学和大学在杭州设有校区,土著家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5.2 教育不公平然而,由于土著人口数量庞大,竞争激烈,一些优质的学校资源并不足够满足所有土著学生的需求。
一些学校招生难度较大,导致一些优秀的土著学生无法进入理想学校就读。
6. 杭州土著的社会融入6.1 社会融入困难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土著在城市中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些土著感觉自己的地位被侵蚀,社交圈子变小,社会关系变得复杂。
浙江省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浙江省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对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总人口数量,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的理解,洞悉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第一节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现状 (1)第二节杭州市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杭州市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杭州市总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杭州市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杭州市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杭州市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指标分析 (11)一、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现状统计 (11)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占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市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市总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市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杭州市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市总人口数量同全省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占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 (11)表21: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杭州市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同全省户籍18岁-35岁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现状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杭州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和比重情况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比重(总人口数量=100)。
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分析与建议

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分析与建议药学1002班沈海栋文章摘要: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根据2005年杭州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杭州市现阶段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
因此了解杭州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杭州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文章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杭州市调查资料人口研究一、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90年代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进入21世纪,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从我市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看,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仅为30.50万人,至1990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9.63万人,增长了29.9%,增幅高于同期总人口增幅19.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74%,2000年的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上升到60.74万人,年均增长5.33%,年均增幅快于上一个普查时期1.5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幅度,10年总人口的增长幅度为17.95%,而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高达53.27%。
至2005年末,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6.72万人,比2000年增长26.3%。
快于同期总人口增长17.2个百分点。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快速攀升。
根据2005年我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到2005年 11月1日零时,我市0-14岁少儿人口为100.83万人,少儿人口比重为13.4%;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达到103.4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6.7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4.67%和10.23%;老少比为76:100,年龄中位数为38.28岁,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快。
20多年来,我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
资料显示,1982-1990年,我市老年人口(65岁以上)所占比重从5.8%上升到6.79%,仅上升0.99个百分点,而在1990-2000年的十年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由6.79%提高到8.83%,上升了2.0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新增的老年人口2.11万人;到2005年,短短五年时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突破10%大关,达到了10.23%,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原因,以及城市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和原因城市化是指人口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聚居、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背景和原因如下:(1)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人们纷纷离开农村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2)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如道路、水电供应等,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3)政策扶持和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政策,鼓励人口向城市集聚,这包括户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市化规划的细化等。
二、城市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的变化:城市化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提升。
同时,农村人口减少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2)人口结构的变动:城市化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人口结构变动使得城市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3)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移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城市生活的方式和观念逐渐传播到农村地区,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推动社会文化的融合和进步。
(4)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城市化使得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5)环境挑战的增加: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压力,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杭州城市化发展演进、新阶段问题及对策建议

杭州城市化发展演进、新阶段问题及对策建议
陈小国;陈灿宇
【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2022()4
【摘要】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杭州城市化快速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探析杭州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立足于杭州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新问题,提出注重协同推进、构建更加共富共享的城市化新模式等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陈小国;陈灿宇
【作者单位】杭州市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央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江苏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与对策
3.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0年:政策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4.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0年:政策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5.自贸试验区与经济腹地联动发展:演进路径、联动机理和政策建议——以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宁波、金义片区为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人口结构特点与趋势 人口自然结构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人口经济结构
劳动力资源特点、劳动参与率、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类型
人口社会结构
老龄化问题、迁移迁出人口特点、迁移迁出地点、原因、主要年龄段 、迁移人口的职业结构对杭州市职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质量结构
人口身体素质(死亡率、平均寿命)、科学文化素质(CDP与人才 需求、学校个数与各年龄段的入学毕业)
人口地域空间分布---性别比
时间 地区 全市 市区 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拱墅区 西湖区 高新(滨江)区 萧山区 余杭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2001 105.4 105.2 104.8 107.8 117.6 110.2 111.0 101.3 99.3 103.7 104.7 106.8 107.8 105.5 102.9 2005 103.6 102.9 103.0 106.5 110.0 107.8 108.2 97.6 98.1 100.4 103.8 106.9 107.1 104.1 102.5 2010 101.2 100.2 101.4 103.3 100.9 103.5 105.9 102.9 97.0 97.1 101.7 104.8 104.9 102.5 100.3 2011 100.7 99.7 101.0 102.6 100.1 102.7 105.1 102.9 96.7 96.6 101.2 104.3 104.6 102.3 100.0
迁入迁出情况分析
①目前杭州市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为发展型 (现代型要求:第一产业人口比例≤15% 第三产业人口比例 ≥50%) ②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2011为11.3 %比10年前的27.5% 有了显著的提高) ③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 ④第三产业(43.3%)未达到现代型标准,但在缓慢提高,提高 速度为1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
人口质量结构—身体素质
人口死亡率保持在低水平
人口质量结构---科学文化质量(一)
人口质量结构---科学文化质量(二)
人口空间结构分布---总人口
人口地域空间分布---非农比总人口
时间 地区 全市 市区 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拱墅区 西湖区 高新(滨江) 区 萧山区 余杭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迁入迁出情况图(一)
迁入迁出情况图(二)
迁入迁出情况图(二)
老龄化趋势图
①目前杭州市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为发展型 (现代型要求:第一产业人口比例≤15% 第三产业人口比例 ≥50%) ②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2011为11.3 %比10年前的27.5% 有了显著的提高) ③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 ④第三产业(43.3%)未达到现代型标准,但在缓慢提高,提高 速度为1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
二、城市化进程、现状及评估
城市化率-单一指标法-人口指标法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市镇的建制标准多次发生变动。 二是城镇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与城镇实体的地理界线不一致。 三是城镇人口的统计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选用
城市化水平常用评价指标(一)
城市化率-单一指标法-人口指标法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市镇的建制标准多次发生变动。 二是城镇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与城镇实体的地理界线不一致。 三是城镇人口的统计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选用
意义
①结合城市化发展分析人口结构变化 联系发展宏观情况 ②系统全面地从人口结构的各个角度进行研究 多角度发现问题 ③进行了杭州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动态预测探索 并在探索的基础上研究人口结构变 化的趋势,对杭州市在新的发展时期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 城市化与人口结构概念的界定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主要结论及不足 第二部分:杭州市城市化进程评估 2.1 杭州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2.2 城市化水平 第三部分: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 3.1人口问题 3.2人口结构特点与趋势【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人口预测 4.1人口增长曲线 4.2人口预测
年杭州市人口性别比变化图
人口性别比分析结论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范围在95~103之间;出生 婴儿性别比在104~107之间。 ①杭州市总人口性别比2005年之前超过正常比上限值,但因为不 断下降的趋势,2006年之后达到正常范围内。 ②性别比下降的趋势与与杭州市老龄化水平逐年增长、女性普遍比 男性长寿的自然规律有关。 总人口性别结构下降到正常范围内且持续点分析结论
①食品消费比例下降——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已经保障,开始最求进 一步的生活享受。 ②居住消费比例上升——受“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农村居民住房 集中化,设施现代化 ③交通和通讯消费比例上升——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加强,城乡之间 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老龄化分析
36.52
2001
8
3
122 642.78 263.67
37.79
2003
8
3
117 651.68 282.58
41.02
2004
8
3
110
666.31 309.78
43.36
2006
8
3
108
46.49
杭州市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变化
杭州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
杭州市城市化水平评估结论
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中
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
指导教师:苏飞
班级:规划1001
学生:刘元钰 1005200124 俞琪杰1005200235
LOGO
系统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人口再生产方式由“三高”转交为“三低”。我国的妇女总和 生育率为1.8左右,低于国际标准2.1的更替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明显. 人口主要问题由以人口数量为主向人口数量统筹人口结构转变。 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口结构问题,这里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自然结构、 人口经济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质量结构及人口地域结构。
2001
37.8% 50.9% 99.9% 97.1% 62.9% 90.0% 74.6% 35.1% 22.7% 21.8% 21.1% 12.7% 21.0% 17.1% 17.6%
2005
45.1% 60.0% 100.0% 99.4% 81.6% 94.7% 85.8% 80.2% 28.7% 26.4% 26.1% 15.2% 24.2% 18.9% 20.3%
杭州市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2001-2011年十年间,杭州市 城市化水平从38%提高到54%,上升了16个百分点,年均提 高1.6个百分点。 诺瑟姆的城市化S曲线 0~30%(初期平缓)~70%(中期加速)~100%(后期停滞 ) ①非农业人口数量逐年增长;农业人口逐年递减 ②人口增长和农业与非农业人口转换的趋势稳定 ③2008年非农业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 ④杭州市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中期加速阶段 ⑤按该趋势(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左右到达后期 成熟的高级阶段
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折线图
年龄段比例变化折线图(一)
年龄段比例变化折线图(二)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结论
①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8岁以下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 加重,未来年轻劳动力资源将会紧缩,这对杭州市城市化的建设 造成威胁。 ②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曲线走势以及两线的差距由大变小向由 小变大发展,证明杭州市城市化的建设在将来会面临严峻的形势 。 ③18-35岁和35-60岁年龄段比重与往年相较比,基本呈减少态 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老龄化将会更加严重,青中老年劳动力 资源不容乐观。
老龄化趋势图
①目前杭州市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为发展型 (现代型要求:第一产业人口比例≤15% 第三产业人口比例 ≥50%) ②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2011为11.3 %比10年前的27.5% 有了显著的提高) ③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 ④第三产业(43.3%)未达到现代型标准,但在缓慢提高,提高 速度为1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
杭州市人力资源变化图(一)
杭州市人力资源变化图(二)
杭州市人力资源变化图
杭州市人力资源变化图(二)
人力资源变化分析
①近10年在杭州市总人口不断攀升的同时,年末从业人数有大幅度 提升 ②从业人口比例和劳动力资源比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杭州市从业 人口比例快速攀升,而劳动力资源一直保持在80%以上,但增 长趋势减缓。 ③ 从从业人口比例超过劳动力资源比例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企 业动用童工,或者一人多岗和轮班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一 个不得不让人警醒的现象,最直接的反映了从业者工作量大,工 作辛苦,社会工作压力大等内在诱因。
人口地域结构
人口空间分布、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率
杭州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1949 -1957年是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工业化起步,城市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一定的加 强,但是由于浙江省不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省份,该阶段浙 江省的城市化还是呈现低速度的平稳发展态势。 1958-1961年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国家宏观经济策偏离了实际国情和客观经济规律,引发农村 人口涌入城市的热潮。 1966~1978是城市化的徘徊不前阶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上政府加强了对户籍的管理,精简了城 市人口,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979至今是城市化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 杭州市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城市化发展,2001年3月萧山、 余杭撤市设区。
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类型变化图
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类型分析结论
①目前杭州市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为发展型 (现代型要求:第一产业人口比例≤15% 第三产业人口比例 ≥50%) ②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2011为11.3 %比10年前的27.5% 有了显著的提高) ③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 ④第三产业(43.3%)未达到现代型标准,但在缓慢提高,提高 速度为1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