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

合集下载

防中毒、灼伤,防腐蚀对策措施

防中毒、灼伤,防腐蚀对策措施

防中毒、灼伤,防腐蚀对策措施
1、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要经过培训并通过有关部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在铜添加剂、酸性蚀刻液等物料投料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应佩戴橡胶手套,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注意佩戴防尘毒口罩,操作中避免扬尘。

3、有毒物质的测量仪表、管线、槽体,在检修前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扫等防护措施。

4、具有腐蚀性的作业区定期对建筑物地面、墙壁(角)、设备、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并定期更换易腐蚀的设备和管道部件,以及管道、阀门等螺纹连接处的填料,并宜优先选用聚四氟乙烯填料。

5、腐蚀性物质的测量仪表、管线、槽体,在检修前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扫等防护措施。

6、强腐蚀液体的管道阀门,宜设双阀。

7、从设备及管道排放的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应加以收集、中和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8、添加槽液或加入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如:氢氧化钠)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不应用浓酸、浓碱直接加入槽液调整其PH 值。

9、应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化学灼伤个人防护用品,如:防腐蚀塑胶手套、护目镜、胶靴和皮围裙等。

10、表面高温的蒸汽加热装置一律应设在槽体远离人员走道的一侧,避免操作中误接触。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环境、实验操作、实验设备及药品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

一、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是保障化学实验的基础。

首先,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实验过程中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及时排除产生的有害气体。

其次,实验室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避免杂物堆积,以免产生火灾和化学品混合反应等危险。

此外,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提醒实验者注意安全事项。

二、实验操作安全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操作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步骤、原理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室白大褂、护目镜、手套等,避免对身体和眼睛的伤害。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操作,要格外小心。

在进行这类实验之前,应先检查实验器具是否有损坏,确保实验器具完好无损,并确保操作区域无明火。

在加热时,应当远离可燃物,控制好火源的大小,以免发生火灾。

同时,在操作后要将操作台面、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并关闭电源和气阀,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三、实验设备及药品的安全使用实验设备及药品是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正确地使用和保管实验设备及药品是确保实验安全的关键。

首先,使用实验设备时要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若发现有损坏或异样现象,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在使用药品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性质、储存条件以及使用方法,避免因错误的使用而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保障药品的安全使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应妥善储存,存放在指定的柜子中,有关药品的信息要进行明确的记载,包括药品的名称、数量、储存位置等。

在实验中使用药品时,应按需求取用,并在使用完毕后及时将残余物品清理干净,避免残留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化学危险品的预防和监测范文

化学危险品的预防和监测范文

化学危险品的预防和监测范文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等特性的物质。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运输等各个环节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监测化学危险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化学危险品的预防和监测方法,以期提高化学危险品管理的水平。

一、室内化学危险品预防和监测在室内环境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其预防和监测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标识和存储管理。

在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地方,应明确标注其名称、危险性质、防护要求等信息,以提醒人们注意。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明确使用化学危险品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预防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发生,还需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监测工作。

在室内空气中,通过监测化学危险品的浓度来判断空气质量的安全程度。

可以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来进行监测,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一旦发现空气中存在化学危险品超标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通风、消毒等,及时消除风险。

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危险品预防和监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更为频繁和复杂,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其预防和监测工作。

首先,应加强对工业生产环境中化学危险品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工业生产危险化学品台账,明确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和防护措施,及时更新和维护。

其次,应通过使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危险品进行监测。

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各个环节的化学危险品浓度和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发生,还需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化学危险品的源头管理。

例如,在高温反应过程中,要加强对电源和电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液体储罐中,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及时修复泄漏和破损的设备。

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1.1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

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

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可致使胎儿畸形。

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人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

尘肺:能引起尘肺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

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1.3危险化学品的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其放射性强度大,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射伤害: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对肠胃的伤害;对造血系统伤害。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二篇)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二篇)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化学危险物品是指在储存、运输、使用或处理过程中,由于其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环境或财产产生损害的物质。

化学危险物品的使用和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预防化学危险物品伤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危险物品的伤害特点和预防措施,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一、化学危险物品伤害特点1.毒性伤害:许多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毒性作用,可通过吸入、皮肤吸收、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腐蚀伤害: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酸、强碱性质,可对皮肤、眼睛等组织造成化学灼伤。

3.爆炸伤害:一些化学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受到外部刺激,可能引发爆炸事故,给人员和设备造成重大伤害。

4.燃烧伤害:一些易燃物质在遇到火源或高温条件下,可发生燃烧,释放大量热能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5.环境污染:化学危险物品的泄漏或不当排放可能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化学危险物品伤害预防措施1.选用安全的化学品:尽量选用非危险性或低危险性的化学品,降低潜在的风险。

在选购化学品时,应查看其安全数据表和化学品标签,了解其危险性及正确使用方法。

2.合理储存:化学危险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远离易燃物、易爆物和有机物质等。

储存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气体积聚和挥发。

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标明物质名称和危险性。

3.正确操作: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工作服等。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禁止随意调配和混合不同化学品。

注意防止物质的滴漏和飞溅,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吞食有毒物质。

4.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化学危险物品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行动流程。

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撤离程序、报警通知方式、危险物品的气象条件下的泄漏模拟等内容,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5.排放控制:严格控制和监测化学危险物品的排放,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危害预防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危害预防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危害预防一、我们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危险化学品,如果我们不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很有可能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危险化学品的伤害。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聚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1、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引起刺激: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缺氧(窒息):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昏迷和麻醉:某些高浓度的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

致癌: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

尘肺: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产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心疾病。

煤粉、石棉等可引发尘肺病。

2、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危害:(1)对大气的污染及危害: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

(2)对水体的污染及危害;含氨、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赤潮”和“水花”。

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生物体内富集,使其受到伤害或死亡,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3)对土壤的污染及危害:土壤酸化、土壤碱化、土壤板结。

三、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1、不要直接曝晒化学品,应将其放置在通风处。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范文化学危险物品是指在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爆炸、燃烧、中毒或其他不良影响的物质。

它们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一旦不正确使用或管理,就可能导致重大伤害甚至灾难性后果。

因此,了解化学危险物品的伤害机制,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危险物品的伤害方式,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方法。

首先,化学危险物品的伤害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类:爆炸、燃烧、物理伤害和毒性。

一、爆炸:化学危险物品的爆炸是由于其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可逆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所致。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溅物可以造成严重的物理伤害。

此外,爆炸还会导致火灾和毒性气体的释放,进一步加剧伤害程度。

二、燃烧:有些化学危险物品在受到热源或火焰刺激时会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火焰可以引发火灾,并释放出毒性烟雾和气体。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身伤害,还会破坏设备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物理伤害:物理伤害是指通过化学危险物品的物理性质产生的伤害。

例如,一些腐蚀性物质可以腐蚀皮肤和眼睛,导致化学灼伤。

此外,一些物质可能具有较高的温度或压力,当它们接触人体时,会引起灼伤或爆炸。

四、毒性:许多化学危险物品具有毒性,即使是很小的暴露也有可能导致中毒。

毒性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

一些化学物质甚至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针对以上伤害方式,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化学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

一、合理储存和管理:确保化学危险物品存储符合相关规范,避免堆放过量物品或混合存放不相容的物质。

应将危险物品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保证容器标识清晰可读,避免误用或混淆。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安全状况,及时处理泄露或损坏的容器。

二、注意火源控制:化学危险物品是易燃或可燃物质,因此要注意严格控制储存和使用区域内的火源。

禁止在危险物品储存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在可能引发火灾的工作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和其他灭火设备,并确保员工接受相关的灭火培训。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实验室是一个充满各种危险源和危害的环境,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实验室安全。

下面将介绍实验室的常见危险源、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化学品危害:实验室中常使用各种化学试剂,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刺激、灼伤、中毒等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在实验室中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衣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直接接触化学品的风险。

-严格遵守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规定,确保化学品储存区域干燥、通风良好,并标识清晰。

-做好实验前的安全评估工作,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和危险性,并选择合适的替代品或降低风险的工艺。

2.生物危害:实验室中常接触各类微生物和生物样品,这些生物物质可能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和防护措施,避免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和扩散。

-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实验室手套、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高风险的生物材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如制定物质转移协议、材料消毒等。

3.火灾危害:实验室中存在各种易燃、可燃物质,如化学试剂、溶剂等,这些物质容易导致火灾。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培训员工应急逃生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严禁随意携带火源物品。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器材,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易于取用。

4.物理危害:实验室中常涉及到各种物理实验装置和设备,在错误操作或不当使用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相关实验操作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实验装置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使用正确、合格的实验室设备,如安全玻璃、护目镜、防护罩等。

-在实验之前,对实验装置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无故障、正常运行。

-遵循实验操作的正确标准流程,如在进行高温实验时使用耐高温手套、面罩等。

5.辐射危害:一些实验室可能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或设备,这些物质或设备可能产生辐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
化学危险品很多由于具有各种特殊的理化特性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广泛使用,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害的物品,一旦引起了事故,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它的伤害和预防措施。

一、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化学危险物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含有机过氧化剂)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固) 体、自燃和遇湿易燃物品、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类。

根据它们引发事故性质的区别,这些物品又概括为四大类型。

1. 易燃易爆品
这类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引起十分严重的燃烧爆炸(爆炸燃烧)
的事故,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其中包括:
(1) 爆炸物品。

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的化学变化,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同时伴有光、声等效应的物品,统称为爆炸物品。

(2) 氧化剂。

氧化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具有强烈氧化性能,遇酸、碱、潮湿、高热或与还原剂、易燃物品等接触,或经摩擦撞击均能迅速分解,放出氧原子和大量的热,故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氧化剂按其危险程度和化学组成共分四级:1.一级无机氧化剂。

2.一级有机氧化剂。

3.二级无机氧化剂。

4.二级有机氧化剂。

(3)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它们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作用下,易引起爆炸、燃烧或中毒事故。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可分为剧毒气体,易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燃气体。

(4) 自燃物品。

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的物品。

自燃物品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从而产生热量达到自燃点)与二级自燃物品(大都是含油类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能氧化发热,引起自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