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验.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验类型,其目的是检测骨髓中细胞的类型、数量及形态,以诊断多种血液疾病。
一般而言,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包括有样本采集、样本制备、染色、和对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描述等步骤。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第一步,一般由护理人员或医生使用针头在髋部或其他部位采集骨髓样本,然后将样本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准备进行检验。
样本制备:样本制备是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第二步,一般将样本用0.9%注射用盐水稀释,然后将稀释液置于倒置显微镜底下,并使用滚动板轻轻滚动,使细胞分散,以便之后进行染色和观察。
染色:染色是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第三步,一般使用May-Grunwald-Giemsa染色法,将细胞涂上染料,以便观察和比较细胞的形态特征。
观察:观察是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的最后一步,一般将染色好的涂片放在倒置显微镜下,由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结构特征等进行观察,以便进行细胞学分析。
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以对血液系统中的细胞进行详细检测,得出细胞类型、数量和形态的分析,从而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血液疾病。
由于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患者血液中细胞的情况,因此它在临床诊断血液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血液疾病。
该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血液疾病,而且还能用于监测患者治疗情况,检测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此外,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情况,检测放射性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放射性治疗后患者血液细胞的恢复状态。
总之,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的、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血液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

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
一、血涂片染色血涂片染色是血液细胞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将血液细胞染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一般来说,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和偏振光染色等。
1. Wright染色Wright染色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胞核染成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核质比和细胞内的细胞器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贫血、感染和白血病等。
2. Giemsa染色Giemsa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胞核染成紫蓝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疟疾、红细胞病和白血病等。
3. 偏振光染色偏振光染色是一种特殊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偏振光的作用,将细胞内的结构和颗粒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二、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将骨髓涂片染色,从而观察和分析骨髓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和PAS染色等。
1. Wright染色Wright染色是一种常用的骨髓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骨髓中的细胞核染成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骨髓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等。
骨髓细胞学检验正常值范围

骨髓细胞学检验正常值范围
骨髓细胞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检测
方法,通常用于诊断血液病和其他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
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参数来确定。
一般来说,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细胞比例,正常情况下,骨髓中各种细胞的比例应该在
一定范围内,比如骨髓中成熟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
细胞的比例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细胞数量,正常情况下,骨髓中各种类型的细胞数量也
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比如每立方毫米骨髓中成熟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数量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3. 细胞形态,除了数量和比例外,骨髓细胞学检验还需要评估
细胞的形态,包括细胞的大小、形状、核形态等,这些形态特征也
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和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不
同,因此在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时,最好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或
专业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正常值范围。
总的来说,骨髓细胞学检验的正常值范围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需要综合考虑细胞比例、数量和形态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
一、基本原理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吸取骨髓液,然后将骨髓液制成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评估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造血功能、细胞成熟度、细胞形态异常和增生异常等信息,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腹,禁止进食和饮水6小时以上。
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2. 术前准备:消毒穿刺部位,准备穿刺器械和检查所需的材料。
3. 定位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骨盆骨髓,一般在骨髓穿刺前会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4.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部位,减轻患者疼痛感。
5. 穿刺操作:医生将穿刺针插入骨髓腔,吸取骨髓液。
6. 制片和染色:将骨髓液涂布于载玻片上,用漂白液清洗,然后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和Giemsa染色。
7. 显微镜观察:将染好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评估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三、临床应用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血液疾病: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通过观察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2. 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3. 监测疾病进展:对于一些慢性血液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检查,可以观察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鉴别诊断:在某些情况下,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鉴别诊断。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练习题一、A11、不符合原红的特点的是()。
A、胞体大,可见突起B、染色质粗颗粒状C、核仁暗蓝色,界限模糊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E、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2、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
A、中幼粒细胞B、晚幼粒细胞C、早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原始粒细胞3、巨核细胞胞体较大,核分叶,无核仁,浆内充满紫红色颗粒,周边无血小板形成,符合下列哪种巨核细胞的特点()。
A、幼稚型B、颗粒型C、产血小板型D、裸核型E、原始巨核细胞4、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大约是()。
A、1:1B、1:2C、1:4D、2:1E、2~4:15、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和急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急淋核环多见,急单核环偶见B、急淋核内小体可见,急单核内小体未见C、急淋核泡少见,急单核泡多见D、PAS染色急淋红色粗颗粒状,急单红色细颗粒E、急淋线粒体较多、较大,急单线粒体较少、较大6、原粒与原红鉴别,不符合原粒特征的是()。
A、胞体圆形或类椭圆形B、胞浆染深蓝色,常有突起及核周淡染区C、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D、核仁界限清楚E、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呈阳性反应7、下列符合早幼粒细胞形态特征的是()。
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粗糙D、胞质量多,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8、胞体大并有伪足,染色质呈纤细网状,一个大而清晰的核仁,核形略有扭曲,胞浆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符合何种细胞的形态特征()。
A、原始红细胞B、原始粒细胞C、原始单核细胞D、原始淋巴细胞E、原始巨核细胞9、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嗜多色性,符合以下哪种细胞的特点()。
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10、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急性溶血性贫血11、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早幼粒细胞的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学检查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Acute leukemia
(AL)、Aplastic Anemia(AA)、 Multiple myeloma (MM)、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判断疾 病预后亦有帮助。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9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胸骨、腰椎棘突 骨髓穿刺的方法:
10
11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 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及其
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59
(二)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5×3.5cm)7-35个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见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0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
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见于
47
5.细胞涂片检查时,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
片上(要有斜度)应迅速推片,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骨髓液涂片时,涂膜应厚薄适宜,细胞分 布均匀,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
及日期,以防差错。
48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低倍镜下 检查。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
63
2.比值减低见于 : (1)红系细胞增多时,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粒系细胞减少时,如粒细胞缺乏症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通过研究骨髓组织中的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征来诊断和分析疾病的方法。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含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
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髓疾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核仁、染色质密度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和分析,帮助鉴定细胞的来源和类型。
而分子遗传学检查则是通过对骨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寻找异常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预后。
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还在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发挥作用。
通过定期检查骨髓细胞,可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对于骨髓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骨髓液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细胞成分非常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等。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其异常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组织学检查两种方法。
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骨髓穿刺或抽吸获取骨髓液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干细胞等。
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验
nbsp;骨髓液吸取nbsp;0.2nbsp;毫升为宜,推片体、中、尾分明,厚薄均匀nbsp;3-5nbsp;张即可。
在进行骨髓检查时,同时取末稍血涂片送检。
nbsp;lt;BRgt;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液吸取 0.2 毫升为宜,推片体、中、尾分明,厚薄均匀 3-5 张即可。
在进行骨髓检查时,同时取末稍血涂片送检。
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 1 、在骨髓液被抽出的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锐痛感。
2 、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的骨髓小粒。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无骨髓小粒,但有脂肪滴。
3 、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幼稚红系及粒系细胞等。
骨髓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见表 1 )。
常用的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见表 2 )。
表 1 骨髓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
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有核细胞占全血细胞的百分比( %)
有核细胞低倍视野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 : 1
> 50
> 1000
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10 : 1
> 10
500-1000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部分正常人
增生活跃
20 : 1
5 - 10
正常骨髓,各型贫血
增生减低
50 : 1
0.5 - 1.0
200 - 500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极度减低
300 : 1
< 0.5
< 50
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 2 常用的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标本采集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备注
过氧化酶染色 POX
新鲜血片骨髓片
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阴性:原始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
鉴别各类型白血病有一定意义。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细胞多呈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多呈弱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则呈阴性反应。
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ALP
同上
血中成熟粒细胞阳性率: 53.7% 积分:81.9 ± 6.4 骨髓中成熟粒细胞阳性率: 49.2% 积分:84.7 ± 9.8
鉴别白血病与类白血病。
增高: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粒急变,多发性骨髓瘤等。
减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铁染色 HS
同上
外铁: + - ++ 内铁:阳性率: 0.15 - 0.46 含铁颗粒: 17 -76 个
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低于正常;溶血性贫血,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亢等外铁增多,铁粒幼细胞百分率增高。
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对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糖原染色 PAS
同上
有核红细胞阳性率: 0 - 0.07 淋巴细胞(血片)阳性率: 0.10 - 0.30 积分: 12 - 56
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血病,红白血病有核红细胞。
弱阳性或阴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
积分增高:淋巴瘤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淋巴细胞糖原积分增高,一般病毒感染积分在正常范围
内。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AE
同上
单核细胞为强阳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阴性或弱阳性。
用以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必要时可作氟化钠抑制试验。
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ANE
骨髓片血片(各 3 张)
T 淋巴细胞呈阳性
鉴别 T 淋巴与非 T 淋巴细胞。
氯醋酸 AS-D 奈酚酯
粒细胞特异性酯酶。
鉴别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意义。
苏丹黑 B 染色 SB
同上
阴性
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网状细胞,尼曼-皮克,高雪氏细胞呈阳性反应;原始粒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甲苯胺兰染色
骨髓片血片
鉴别嗜碱性粒细胞。
氯醋酸 AS-D 奈酚酯酶
骨髓片
粒细胞特异性酯酶。
鉴别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意义。
热盐水试验
骨髓片
阳性:胞核溶解阴性:胞核不溶解细胞形态清晰完整。
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原始,早幼粒细胞大多呈完全溶解及部分溶解状态。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幼稚细胞大多呈不溶解状态。
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溶解或不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