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时 场面描写的方法

合集下载

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到场面描写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点面结合的定义和作用2.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 点面结合在场面描写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到场面描写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场面描写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2. 讲解点面结合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3. 讲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亮点。

4. 示例讲解:以一场面描写为例,演示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场面,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6. 展示和评价:每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场面进行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2.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谈谈自己在写作中的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点面结合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到实际写作中的效果。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际作品中。

3. 开展写作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作品,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写作技巧的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

2.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优秀的写作网站和博客,让学生了解更多写作技巧。

3. 实例作品:收集一些优秀的场面描写作品,用于教学示例和课后鉴赏。

八、教学时间安排:1. 课堂讲解:2课时2. 学生练习:1课时3. 课后作业:1课时4. 作品展示与评价:1课时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面结合的定义、作用和写作方法。

场面描写指导名师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指导名师教学设计

场面描写指导名师教学设计《场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场面描写的含义,学习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习作方法。

2.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场面描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场面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游戏工具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谈话:成语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来玩个成语填空的游戏。

1.交()接()喜气()()()()朝天谁来填填。

看着这些成语,你分别联想到生活中哪些场面。

2.接下来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想想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画面(车水马龙……)。

3.教学过程:一、导入1. 既然大家都喜欢猜成语,那再考考你们,出示“人山人海”:先出示一个人,猜不出吧,其实它只是画面中的一个人物,完整画面是——人山人海。

2. 我们刚才看到了生活中一个个生动而丰富的活动场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快乐学写“场面”。

二、创设情境,感知“点面结合”既然要学得快乐,我们就先来玩一个游戏,分别出示:筷子、弹珠。

1.猜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夹弹珠)2.教师渲染气氛,指导选选手,以能把刚才看到的大家踊跃举手的场面用语言描述出来,谁说的最生动,就选谁!3.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师生互评,(关注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等)4.范文引路,学习写法: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我们班的孩子在选选手时情景的描写。

(1)咱们先来听一听(推荐班上两位朗读高手朗读)(2)你们觉得这段描写写得怎么样,你也来当小评委评一评。

第一个层次,指导感悟“点面结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指导,如上面这段描写关注了全体同学,是“面的描写”,犹如给大家拍了一个大合照;而下面这段话是对典型人物王大明的描写,是“点的描写”,犹如给他照了一张单人艺术照。

这段话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既写到了全体,又关注了典型,这种方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第二个层次,指导刻画“点面结合”。

学生自由交流刻画“点面结合”的具体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进行描写。

写人物场面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下课时的片段

写人物场面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下课时的片段

写人物场面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下课时的片段案例一:叮铃铃……每当听到这美妙的下课铃声,我条件反射似的想起课间欢乐的十分钟。

下课了,老师扯着嗓子布置今天的作业,满座学生仅十余人听着,其余人早已成就自己的大业了。

一时间,教室百态,尽收眼底,五十六张面孔,五十六朵花……二分之一者问老师留了哪些作业,四分之一者冲向WC谈天说地。

其余人在关注着又名林俊杰的仁兄开办的小型演唱会。

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此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片沸腾。

哎呀,还真有点派头,偶像小天王任君杰大显身手,但美中不足的是没设备,一切都显得简陋。

任君杰拿着扫帚当吉它,一只荧光笔当麦克风,开始表演了,他清了清嗓子,预示着为他伴奏的铁哥们准备。

你看那老韩像鬼魂一样悠然飘来飘去。

“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

”呵,还真是神气十足,老韩的个子比较矮,在人群中像个跳蚤,他越唱越起劲,自我陶醉得把眼睛都闭上了,像获胜的将军走过凯旋门一样。

“谢谢大家……”,自恋使他的声音十分响亮。

他把头一甩,摆出一个酷酷的造型。

他的“铁杆粉丝”十分兴奋,喝彩声、起哄声把课间十分钟推向了高潮。

案例二:铃响了……“我告老师去!”唉,又是黄静颐和保龙这两个冤家的争吵声。

他们每天都会吵起来,把教室惹得鸡犬不宁。

今天他们两个又怎么了呢?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今天,李伟文正在无聊的甩着保龙的铅笔盒。

突然,她一不小心不保龙的铅笔盒甩到了桌子角。

黄静颐看见了,便拿着竖笛走到保龙的位置上,用竖笛打包龙的铅笔盒,保龙见了,怕黄静颐把里面的笔弄坏,便让黄静颐别打了,黄静颐不听,继续打着保龙的铅笔盒。

保龙发怒了,转过身去,用拳头用力的打着黄静颐的铅笔盒。

黄静颐见了,就把保龙的铅笔盒扔到了季老师的座位底下,保龙也把黄静颐的铅笔盒扔到了讲台下。

最后两败俱伤,黄静颐坏了两支笔,保龙也坏了两支笔。

今天这件事,其实是黄静颐不对,她如果不打包龙的铅笔盒,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但是,保龙也有他不对的地方,他看见黄静颐在打他的铅笔盒,应该好好劝她,不应该去打黄静颐的铅笔盒。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

课题:场面描写教学目标: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2、体会场面写对写作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方法:活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指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一种方法。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节选为课文时名为《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描写暴雨在烈日酷暑中突然来临时,街面上“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的场景: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

又一阵风。

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四、怎样描写场面?(一)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

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明确: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东阳市三联初中许红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什么是场面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的作用(2)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2.过程与方法:(1)过程:情景展示——知识讲授——例文分析——动笔训练——总结归纳——课外作业(2)方法:以“乐学”为理念,以知识接收、分析探究、实践巩固、总结归纳为模式,引导学生从课文材料和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理解场面描写,并以总结出来的规律指导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

2.教学难点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促进场面描写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情景展示播放竞猜节目《王牌对王牌》片断,观看之前布置任务:A、关注节目高潮那一瞬间镜头给了哪几类人?B、那一瞬间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观看完毕后,回答:(1)哪个一瞬间?(2)哪几类人?(3)怎样的气氛?2、知识讲授用“你能将这一瞬间的场景描写下来吗”来导入教学课题“场面描写”。

(1)什么是场面描写?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可以是一瞬间)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2)写作要点讲析A、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B、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

做到有面、有点。

C、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

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

六年级习作指导课《场面描写》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习作指导课《场面描写》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习作指导课《场面描绘》及教课反省在批阅平常的练笔及考场作文时发现许多同学写记述文不会描绘场面,使得文章内容枯瘠,缺少生活气味。

练习写场面是训练同学写好记述文的一项基础训练。

在一般记述文的写作中,经常依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在表达事件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或大或小的场面描绘,这样不单能展现详细实在的生活画面,使文章富裕浓烈的生活气味,并且也有助于描绘人物行为,刻画人物性格。

为了为记述文写作训练打下了坚固的基础,特设计这节作文课。

《腕力王抗衡赛》是我执教的一堂小学作文训练课。

设计此课的原由有两个:一是这个班是新接手的,我发现学生对写作的逆反心理较大;二是班内的几个男同学在课间以前进行扳手段游戏。

所以,我特地设计了这堂兴趣性强,难度小的写作训练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写作,乐于写作,调换其写作踊跃性。

学情剖析本班学生共有 73 人,语文优异生只有 20 人,差生占了一半过,写作文有必定的困难,所以我特地设计了这堂兴趣性强,难度小的写作训练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写作,乐于写作,调换其写作踊跃性。

教课时利用多媒体等设施,作文课与体育课相联合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感情,投入学习。

教课目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场面”与“场面描绘”的内涵。

2、研究得出场面描绘的基本方法,能用正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竞赛场面,表达自己的独到感觉和真切体验 3、学会在资猜中获得学习信息,学习专心察看生活。

教课要点和难点学习要点:研究得出场面描绘的基本方法:突出氛围特点,突出中心;点面联合。

学习难点:探访突出氛围特点和场面描绘的“点” :特定镜头的写法。

1、游戏场面创造活动:两只小蜜蜂游戏 2 、导入 : 今日我们习作的内容是场面描绘,先看学习目标: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感情获得激发。

1、精练的导入后实时出示训练目标,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认识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

2、创建问题情境,从学生熟习的生活导入,调换学生参加,引起他们思虑。

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场面

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场面

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场面第一篇: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场面描写一、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场面写作文经常要写到场面,场面描写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展示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但许多同学写不好场面,特别是人物众多的复杂场面。

常常顾失彼此,不善于多方面着墨,或零零散散。

人物表现不集中。

如何写好众多人物的复杂场面呢?关键是要在场面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一个人物活动的会合点,让众多人物的表现都凝聚到这个会合点上,这样既能表现出每个人物的个性,又做到零而不散、繁而不乱。

那么,又怎样围绕这个会合点展开众多人物的场面描写呢?有两种方法。

1、平行展开法。

这种方法,就是围绕场面中人物的会合点,把同一时间出现的人物表现描绘出来。

2、交叉展开法。

这种方法就是围绕场面中人物的会合点,把交叉出现的人物表现描绘出来。

二、如何描写声音声音,本属于听觉的,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东西,难以让人用文字去描述。

可是,优秀的作家却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声音,并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人感叹语言的神奇。

仔细分析作家的文字,他们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以声写声的方法来描绘声音。

1、运用比喻,以声写声。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对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描写了琵琶音由流畅变为冷涩,由停顿转为雄壮,到最后的戛然而止,充分表达了琵琶女演奏的技艺高超。

读着诗句,那琵琶弦上的秋夜诉语似乎顺差时光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耳中。

2、运用通感,以形写声。

《老残游记》第二回中描写白妞的绝唱中大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如写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之声让读者不难想像;写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时,“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愈翻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让读者似乎可手揽黄山的三十六峰,急促变化、回旋激荡的声音让人应接不暇;描写白妞演唱声音渐寂忽起时,“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夜空焰火,火树银花,姿态各异,炫人耳目,似把读者带到济南府的明湖居里,让人浮想联翩。

场面描写的方法

场面描写的方法

场面描写的方法实验中学刘鹏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场面描写的概念2、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与要求3、运用场面描写技法,进行片段描写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口技》片段: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场面”与“场面描写”1、什么是“场面”?场面是指作品中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

它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随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场面也不断地转换和变化。

2、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构成场面描写须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必须有产生各种关系的人物,单个人构不成场面;其二是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也就是说人物的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里才能构成场面描写。

3、为什么要有场面的描写?在一般记叙文中需要安排一些大的或小的场面描写,这种场面描写能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出真实可信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特定场景。

场面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及人物活动描绘,这种描绘不能只扎在个别点上而忽视全貌,也不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三、场面描写的方法:1、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场面描写要勾画出整幅场景,这是“面”,也要描绘局部细节,这是“点”。

具体说,“点”,一般是指场面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而活动的其他人物。

点与面的关系是被衬托与衬托的关系,以“点”为主,以“面”配合;有“点”无“面”,不成其为场,只能说是人物描写;有“面”无“点”,往往失去中心,“面”又会散乱无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时——场面描写
训练目标:理解场面描写的概念,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训练过程:
一、示例——他山之石
科代表拿着试卷,刚进教室门,同学们立刻蜂拥而至,好像是狗仔队见着了寻觅已久的大明星。

科代表随即淹没在人群之中。

“曾琴,98分!”“哇!!”教室里一片惊叹。

曾琴满脸笑容的拿到试卷回到座位。

拿到试卷的人,有的伸长脖子到处问:“你考了多少分?”;有的语带讽刺夸奖别人:“你考得好好哦!”;还有的后悔的说:“早知道就不该改答案呀!”。

最后拿到试卷的林小雨,不断摆头,似乎在后悔不已,又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念念有词的算分,结果丝毫不差。

他气得把试卷揉成一团,觉得不妥,又打开,这时试卷就像泡菜坛子里的咸菜一样。

他“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

“死得惨哦”,“看来不怎么样”,他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回去有笋子炒肉吃了”……在分数的指挥下,同学们奏出了喜怒哀乐的乐章。

二、讨论——众说纷纭
话题:1、这个片段描写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都写了那些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2、场面描写的要素是什么?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气氛
三、点拨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
1、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例如春节联欢,那联欢的场合、情景,又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如:一场足球比赛,有足球场,有比赛的双方,有裁判,有观众。

要写比赛的场面,就要把比赛双方的表现,观众的反应都写出来。

2、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区别。

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有联系,景物往往是构成场面的因素之一,但二者又有区别。

景物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绘,主要是动态的。

3、场面描写的要求。

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气氛);面点结合——两
个“基础”。

(二)场面描写的方法:
1、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场面描写要有合理的顺序,能表现特定的气氛。

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

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

例: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到达军营的第四个夜晚
夜深了,很静。

“嘟、嘟、嘟。

”三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整个山谷的沉寂,也把我从梦中惊醒。

是三声!紧急集合!我随手去拉灯绳。

“别开灯!”不知哪里来的一声提醒了我。

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

此刻,我们住的营房可“炸了锅”。

“嘿,我的衣服呢?”“手电,快给照照!”“现在几点了,还没睡好呢!”“甭啰嗦,只有三分钟!”……“喂,回来,你穿的是我的鞋!”“哗啦!”“床塌了?”“嚷什么,我把脸盆揣翻了!”……
这时的我,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好不容易胡乱套齐了衣服,背包却怎么也打不上,脑门上急出一层汗。

打了拆,拆了打,折腾了两三次就是打不好。

心里一慌连手指也给缠了进去。

最后干脆一咬牙,横七竖八地给被子来个“五花大绑”,就往肩上一扛,跳下地,拖拉着鞋,冲出门外……3、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面”指的是事物的全局和总貌(概括描写,顾及全局),“点”指的是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情景)。

这种把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的情况和反映事物个别的情况这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法。

“点”,一般是指场面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活动的其他人物。

点与面的关系是被衬托与衬托的关系。

点与面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才能使场面描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写好点的小窍门:(1)特写镜头: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侧面烘托
例:挤车
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

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

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

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4、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场面描写,这些描写手法包括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景物、细节描写等,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而又以言行描写为主,这是因为在场面描写中它占据主导地位。

例:《分马》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

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匹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

小马从来没有人骑过,在场子里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瞎马?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贷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猪馆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两半!”
老孙头说:“没啥,我老孙头赶了29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跤呀?”
小儿马狂蹦乱跳,两个后蹄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

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使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的煞白。

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

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

郭全海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骒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

这儿老孙头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来。

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

“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几个人跑去扶起他来,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干雪,问他哪块摔痛了。

老孙头
站立起来,嘴里嘀咕着:“这小家伙,回头非揍它不可!哎哟,这儿,给我揉揉。

这小家伙,……哎哟,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

老孙头跑到柴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5、场面描写要有明确的中心,渗透感情,烘托人物性格。

最后一课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

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

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

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呆一刻呵!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于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

整个教室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

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呼点着。

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四、写作——小试牛刀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课间十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