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微课脚本设计

合集下载

东南亚(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东南亚(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东南亚》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地理地图】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动画;2.【知识解析】油棕的价值;3.【地理地图】动画类: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这个地区。

【新知讲解】讲述: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因为3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人们提到这几个旅游地点时,合称为新马泰。

新马泰位于亚洲东南部,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邻近地区——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多媒体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1.范围和国家:(1)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东南亚包括11个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接壤?内陆国:老挝。

临海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缅甸、文莱。

岛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与中国接壤:越南、老挝、缅甸。

2.重要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总结:东南亚南北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东西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在“十字路口”,自古为重要战略要地。

云游东南亚 教案

云游东南亚 教案

云游东南亚教案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云游东南亚教案,供参考:
主题:云游东南亚
目标:通过虚拟探索,了解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概况,包括国家数量、主要语言、宗教信仰等。

2、为什么选择云游东南亚?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虚拟旅行(15分钟):
1、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展示东南亚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包括著名景点、传统文化表演等。

2、引导学生观察展示的内容,并提问相关问题。

三、地理与历史(15分钟):
1、讲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

2、讲解东南亚的历史背景,包括古代文明、殖民时期和独立后的发展等。

四、文化体验(15分钟):
1、学生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该国家的传统文化、重要节日、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个海报、演示文稿或小视频,展示他们所了解的东南亚国家的文化。

五、总结(5分钟):
1、让学生回顾他们在这次云游中学到的东南亚知识。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于东南亚的理解程度。

注意事项:
1、确保互联网连接良好,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可以使用辅助教具或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东南亚文化导入引言:东南亚地区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包括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东南亚文化的导入,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特色和魅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东南亚文化,学生能够掌握与东南亚相关的地理、历史、宗教、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借助多种信息源了解和理解东南亚文化,能够用英文简单地介绍和比较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文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在语言输出方面,学生需要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东南亚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地图等方式展示东南亚地区的景色和历史名胜,带领学生进入东南亚的文化氛围中。

2. 了解东南亚文化(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东南亚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进行研究,了解该国的宗教、风俗、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文化。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源进行研究,并记录下来。

3. 分享与对比(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所研究的国家的文化特色。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或与自己研究的国家进行比较,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英文表达,介绍所研究国家的宗教、节日、民族特色等方面的文化,同时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师可以辅导学生的表达,提供一些相关词汇和语句模板。

4. 模拟旅行(20分钟)模拟东南亚的旅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东南亚文化,例如:学生可以穿上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服装,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东南亚美食,学习一些传统舞蹈动作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东南亚文化的独特之处。

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地理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知识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东南亚地理概况: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边界、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等。

2. 东南亚文化特点: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宗教、语言、民俗、饮食等文化特点。

3. 东南亚历史背景: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演变、殖民时期、独立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4.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介绍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东南亚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国家和地理特征,提出他们对东南亚的了解和猜测。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东南亚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边界、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等。

同时,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宗教、语言、民俗、饮食等。

3. 活动设计(2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了解该国家的特点,包括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

b.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国家的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互动。

4.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学生思量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东南亚地理、文化和历史知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式的反馈。

四、教学资源1. 东南亚地图2. 幻灯片和图片3. 视频或者图片展示材料4.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课堂参预度和积极性。

【精】《东南亚》教案

【精】《东南亚》教案
了解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分布情况。
了解东南亚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风光。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出示图片: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这两处景点位于哪个地区?(东南亚)
今天,我们来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地势与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风光。
二、新课学习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
用笔描绘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与河流。(如图)
归纳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拓展延伸:视频: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活动:2.阅读教材23页活动题2中的材料和下图,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我国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从中东运往中国的石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亚洲的6个分区中,有这样一个分区:曾发生过印度洋海啸、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分区吗?(东南亚)

东南亚微课脚本设计

东南亚微课脚本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设计: ____王广军______ 演讲者: ____王广军______ 拍摄制作: ____王广军______《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微课脚本设计录制时间:2014 年 9月5日微课时间:5分钟学科初中地理年级七年级本微课名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教材版本湘教版知识点描述1、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3、读马六甲海峡图知道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制作软件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 V6.0.2 视频格式MPG文件,可直接播放视频大小151 MB结构教学环节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一、片头(4秒)呈现基本信息初中地理七年级人教版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二、出示目标(25秒)直接引入出示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2、认识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3、读马六甲海峡图知道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三、讲解(约4 分钟)围绕提出的目标,逐步引导,逐层剖析,先探究,再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和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

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1、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2、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二、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重要性1、结合图,认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2、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体会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大显身手,巩固练习四、微课反思教学回顾此微课基本呈现东南亚在世界交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在学习中,不但学到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到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学会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直观的观察地图,做到会识图。

通过微课,老师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制定人:潍坊五中时伟娜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较多,要想用此设计教学,最好先让学生做好预习。

本课设计用一段新加坡的旅游宣传片为导入点,由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出东南亚位置的重要。

联系实际巧妙把“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穿插其中,还复习了七上课本中世界的气候等旧知识。

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开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过多的岛屿名称和位置的识记;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新加坡旅游宣传片。

老师:新加坡的面积只有我国台湾省面积的五十分之一,资源贫乏,却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取得了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六位的好成绩,被誉为亚洲的“优等生”。

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的就是这个“优等生”所在的地区——东南亚。

活动一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解读目标后,学生根据教学设计自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二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统一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解决,没有问题后组内两两检查。

(时间:5分钟)活动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伴随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5分钟)问题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从纬度,海陆两方面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学生明确:1.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2.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大部分纬度在北回归线和南纬10°之间,属于低纬度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地理
设计: ____王广军______ 演讲者: ____王广军______ 拍摄制作: ____王广军______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微课脚本设计
录制时间:2014 年 9月5日微课时间:5分钟学科初中地理
年级七年级
本微课名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材版本湘教版
知识点描述1、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3、读马六甲海峡图
知道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制作软件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 V6.0.2 视频格式MPG文件,可直接播放
视频大小151 MB
结构教学环节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一、
片头(4秒)呈现基本信息
初中地理七年级人教版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二、
出示
目标(25秒)直接引入
出示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认识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3、读马六甲海峡图
知道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
“海上生命线”?
三、讲解(约4 分钟)
围绕提出的目
标,逐步引导,逐层
剖析,先探究,再归
纳。

教师指导学生动
眼识图、动脑析图和
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
的训练,帮助学生理
解和巩固地理知识。

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1、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
——“十字路口”
2、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二、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重要性
1、结合图,认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2、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体
会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称为“海上
生命线”
大显身手,巩固练习
四、
微课反思教学回顾
此微课基本呈现东南亚在世界交通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在学习中,不但学到东南亚的地理
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到马六甲海
峡的战略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学会利用地图
获取地理知识,直观的观察地图,做到
会识图。

通过微课,老师可以进行资源的积
累、分享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