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丹沙棘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李春兴医学博士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秘书长【摘要】沙棘之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效药剂学、药品鉴定学、临床药学及临床疗效观察等文献资料之系统考察摘要整理。

关键词 : 沙棘、临床疗效、系统考察。

【前言】沙棘自古以来系藏族、蒙古族常用药材,近年来由苏联开发成功及大陆将其收载入药典并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后,渐成为国际医药界所注目之焦点,是21世纪最有希望之保健品,虽然沙棘业已完成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品鉴定学、药剂学、药理学、药效学等药品所具备之完整基础、临床研究等文献资料及近期中所发表之人体临床疗效数百篇报告,更弥显其珍贵,但上述资料零散各处,为了让读者能一窥全貌,作者将上述数据作重点系统考察,摘要整理出本论文。

沙棘(醋柳) ShajiHippophae rhamnoides L.【异名】醋柳、醋刺柳、酸刺、黑刺、沙枣、大尔卜兴。

【基源】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及其同属植物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冬季冰冻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种类】(1)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枝顶端成刺状,叶具鳞片,三叶轮生或对生。

果实大,椭圆形,多汁,成熟时褐黄色,顶端有六条黑色放射状条纹。

(2)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yunnanensis Rousi.:具棘刺,小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果实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橙黄色,均可做沙棘入药。

(3)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w.Liuet T.N.He)(4)柳叶沙棘(Hippophae salicifolia D.Don)【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5~10m,在3200m以上的高山上则成矮小灌木,高仅10cm左右。

小枝灰色,通常有针刺,叶互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3~4mm,先端渐尖,全缘,无柄或近于无柄,两面均被银白色鳞片。

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及三七的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及三七的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区。

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测量瘢痕的厚度及内部结构,获得对瘢痕形态学改变的全面认识,为评价瘢痕的转归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还对指导瘢痕的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研究的临床病例数还很少,如果有更多患者的图像资料会给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皮肤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4、5]。

、光学[6]。

将两者结合起来,分布、形态以及厚度的观多维的图像采集,全面评。

[J].实用医技[J].组织工程与[3]冉梦龙,刘德华,张婧秋,等.20MHz与50MHz超声皮肤成像与测量的比较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7):482-486[4]赵庆利,孟如松,刘淑萍,等.瘢痕疙瘩不同分型皮损的血流及血管状况检测[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4):542-545.[5]M onstrey S,Middelkoop E,Vranckx J J,et al.Updated scar management practical guidelines:non -invasive and invasivemeasure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4,67(8):1017-1025.[6]姜笃银,付小兵,陈伟,等.瘢痕疙瘩中皮肤附件结构破坏与瘢痕增生的关[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15-19.图4 凹陷型瘢痕(a),皮肤镜(×50)下可见肤色背景,中央无结构区(b);高频超声(50MHz)下可见表皮正常、真皮层萎缩(c)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及三七的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陆雯丽,陈 军,夏栩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科,上海 200011)【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含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和三七的美白精华液对黄褐斑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 选取36例黄褐斑患者,使用含上述成分的美白精华液,2次/d,早晚各一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后进行改良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odified 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Score,mMASI)评分,皮肤图像分析系统(VISIA)拍摄图片和CK皮肤无创检测仪监测数据,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摘要】归芪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药物,具有多种功效。

本文将介绍归芪参胶囊的主要功效,包括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增强体力等。

通过成分分析和检验方法,揭示了归芪参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检测手段。

在市场上,归芪参胶囊假冒伪劣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真伪。

总结了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强调了其药用价值和质量安全问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归芪参胶囊,保障自身健康。

【关键词】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检验方法、主要功效、成分分析、检验方法、假冒伪劣、市场现状、总结。

1. 引言1.1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介绍归芪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饮片制剂,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归芪参胶囊主要由归、芪、参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血养阴、益气固表的功效。

归芪参胶囊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皂甙类、前胡素等,这些成分对改善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归芪参胶囊的质量安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性质检测、含量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归芪参胶囊的真伪,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为了防止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归芪参胶囊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主要成分和检验方法关乎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使用和购买时应该了解这些内容,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2. 正文2.1 归芪参胶囊的主要功效归芪参胶囊是一种中药保健产品,具有多种功效。

归芪参胶囊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常见疾病。

归芪参胶囊具有抗疲劳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精力,增强体力和耐力。

归芪参胶囊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持健康和年轻状态。

归芪参胶囊还有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

归芪参胶囊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适合不同人群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发挥最佳效果,在使用归芪参胶囊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用药。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是一种中药材制剂,采用了归参两种名贵中药材作为主要成分,经过深度加工提炼后制成的药物。

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功效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由于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对于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1. 归参
归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养阴、滋补气血、壮阳补肾的功效。

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皂苷、多糖、黄酮类等,对于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便是归芪参胶囊的主要功效成分,这些成分经过科学配比后,能够有效地发挥归芪参胶囊的药理作用,对于调节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归芪参胶囊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验
首先需要对归芪参胶囊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确保产品符合正常的外观特征。

2. 成分分析
其次是对归芪参胶囊的成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确保产品含量稳定,达到药效标准。

3. 品质指标检验
然后是对归芪参胶囊的品质指标进行检验,包括水分含量、残留溶剂、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 药效评价
最后是对归芪参胶囊的药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评估,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检验方法,可以确保归芪参胶囊的质量和药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丹归胶囊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丹归胶囊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丹归胶囊的功能主治简介丹归胶囊是一种中药胶囊,主要由丹参为主要成分制成。

丹归胶囊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丹归胶囊的功能主治以及其对人体的益处。

功能主治丹归胶囊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活血祛瘀:丹归胶囊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帮助身体消除淤血和瘀血,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丹归胶囊对于痛经、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调经养颜:丹归胶囊对女性朋友的月经不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帮助女性平衡荷尔蒙水平,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例如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同时,丹归胶囊还可以有效改善面色暗黄、肤色不均匀等肌肤问题,让女性朋友恢复健康的气色。

3.滋养补血:丹归胶囊通过活血祛瘀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对于一些因贫血引起的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元气。

4.抗衰老:丹归胶囊中的丹参有效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延缓细胞衰老的速度。

长期服用丹归胶囊可以提高肌肤弹性,减少皱纹和干燥问题,使皮肤更加年轻健康。

5.调节内分泌:丹归胶囊对平衡人体内分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症状。

特别是对于一些痤疮、月经不调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方法服用剂量: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服用2-4粒(一次),一日2-3次。

建议在饭后30分钟内服用。

使用时间:丹归胶囊最好在饭后服用,可以提高药效的吸收。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坚持连续服用1-3个月。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不宜服用丹归胶囊。

同时,对丹归胶囊中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者也不宜服用。

注意事项1.丹归胶囊属于中药类药物,使用前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2.请在服用丹归胶囊之前详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3.丹归胶囊为保健品,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4.丹归胶囊具有温补的功效,建议患有热性病症或症状者慎用。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和检验方法。

归芪参胶囊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抗氧化能力等功效,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归芪参胶囊主要成分包括归芪和参与,这两种中草药具有补气益血、调和脾胃等功效,对于调理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归芪参胶囊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检测、含量测定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了解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和检验方法对于选择和使用该中草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促进健康。

【关键词】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检验方法、重要性。

1. 引言1.1 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归芪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对于归芪参胶囊的功效、成分和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质量标准。

归芪参胶囊的功效主要包括养血安神、益气健脾、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等作用。

归、芪、人参等中药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归芪参胶囊的成分主要包括归、芪、人参、黄芪等中草药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对归芪参胶囊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归芪参胶囊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可以确保归芪参胶囊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为患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药品保障。

对归芪参胶囊功效成分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民众的健康和维护中药药品的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归芪参胶囊的功效归芪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

归芪参胶囊具有补气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归芪参胶囊还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可以改善肾功能,提高性功能,对于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进展

2 0・ 2
浙江临床 医学 2 1 0 1年 2月第 l 3卷第 2期
1 1孟 胜 喜 . 壳脂胶 囊 治 疗 非 酒精 性 脂 肪 肝 临床 研 究. 国 中 医 药信 中
息 杂 志 ,0 9 1 ( ) 5 5 . 2 0 ,6 3 :6~ 7
3周 焕. 脂 肪 肝 1号 治 疗 脂 肪肝 3 抗 O例 疗 效 观 察 . 中 医 ,0 5,7 新 20 3
局部外敷治疗 , 肝郁气滞 加柴 胡 、 郁金 、 枳壳 、 丹皮 , 虚湿 脾
盛加黄芪 、 白术 、 茯苓 、 党参 , 肾阴虚加熟地 黄 、 肝 山茱 萸 、 知 母, 肾阳不足加制附片 、 菟丝子 、 巴戟天 , I剂/ , d 早晚分 服 ,
外 敷 每 周 3次 ,0 3 d为 1 疗 程 , 用 3个 疗 程后 观察 疗 效 , 个 连 8 2例 中痊 愈 2 6例 、 效 4 显 9例 、 效 5例 、 效 2例 , 有 无 总有 效
阴虚 型用 一 贯 煎 加 减 , 邪 侵 袭 型 用 荆 防 方 加 减 , 浊 内 外 湿 蕴 型 用 三 仁 汤 加 减 。 陈 彤 云 等 将 本 病 分 为 5型 , 郁 气 肝 滞 证 用 逍 遥 散 加 减 , 失 统 摄 证 用 补 中 益 气 汤 加 减 , 失 脾 脾 健 运 证 用 归 脾 汤 加 减 , 阴 虚 证 用 归 。 加 减 或 六 味 地 黄 肾 肾丸
松 … 认 为本 病 主要 与 肝 、 有 关 , 种 原 因所 致 的肝 气 郁 结 肾 各 或 肾阴虚、 阳虚 均 可 导 致 脉 络 瘀 阻 , 面 肌肤 失 濡 而 致 黄 褐 头 斑 。王 圣 祥 认 为 血 瘀 是 黄 褐 斑 的 基 本 病 机 , 又 有 虚 实 且 之不 同。

沙棘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沙棘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沙棘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功能主治沙棘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沙棘果实为主要原料制成。

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沙棘丸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滋补养颜:沙棘丸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滋养皮肤,并增强皮肤的免疫能力。

长期服用沙棘丸可以使皮肤光泽亮丽,减少皱纹和色斑的出现,使肌肤保持年轻、健康和有弹性。

2.调节免疫系统:沙棘丸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3.抗氧化作用:沙棘丸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和E等,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长期服用沙棘丸可以延缓衰老过程,提高身体抵抗力。

4.促进消化:沙棘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此外,沙棘丸还可以增加胃液分泌,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作用沙棘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滋补作用:沙棘丸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补充身体所缺乏的营养成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预防疾病:沙棘丸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

经常食用沙棘丸可以增强机体对常见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3.美容养颜:沙棘丸中的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皮肤细胞,减少自由基的损伤,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提亮肤色,淡化色斑和黄褐斑。

4.促进消化吸收:沙棘丸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食欲,增加胃液分泌,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

长期服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胃寒等胃肠道问题。

5.调节免疫系统:沙棘丸中的活性成分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在使用沙棘丸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同时,应注意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丹沙棘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桑吉群佩(王智森)1 赵献超1 赵正平2 王凯梅2
(1. 河北省石家庄藏诺藏医药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5;2. 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分藏药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要]目的观察归丹沙棘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门诊10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服用归丹沙棘胶囊(主要成分:何首乌、归丹、苦杏仁、沙棘、丹参等)治疗,每次2粒,每日2次,连用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对照组54例, 采用常规治疗,维生素C片(0.1g/片)口服,每次300mg,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0.1g/粒)口服,每次0.1g,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正常饮食,连用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9%,对照组为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归丹沙棘胶囊能有效促进黑色素颗粒的代谢,减少色素的合成,改善面部微循环,增强面部营养,祛除黄褐斑。

[关键词] 归丹沙棘胶囊; 黄褐斑; 临床观察
黄褐斑①(Chloasma)又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一种多种病因所致的色素皮肤病②。

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淡褐色或黄褐色色素沉着斑,常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色泽枯萎,不高出于皮肤,边界清楚,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感,主要是影响美观,患者易产生严重心理负担。

而黄褐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或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所致。

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大理想。

我所皮肤科门诊近年来采用归丹沙棘胶囊治疗黄褐斑,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108例患者皆为女性,均来自本研究所门诊,并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年龄24~45岁,平均29.3岁;病程从1.5年至10年不等,平均病程2.4年;轻度17例,中度28例,重度9例。

对照组54例,年龄26~43岁,平均28.9岁;病程从1年至12年不等,平均病程2.6年;轻度19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

两组在年龄及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学组2003年l 2月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拟订: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病情程度按评分方法和标准计③: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2cm2 为1分,皮损面积2~4cm2为2分,皮损面积>4cm2为3分;皮损颜色评分,正常肤色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总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总积分﹤3分者为轻度,3—5分者为中度,≥6分者为重度。

1.3 纳入标准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黄褐斑患者;年龄范围在20~55岁的女性;治疗前15日内未服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1周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能够按拟订疗程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20岁或>55岁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归丹沙棘胶囊(由由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10702,0.35g/粒,90粒/瓶),每次2粒,每日2次,连用8周。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0.1g/片),每次300mg,每日3次,维生素E 胶丸(0.1g/粒)口服,每次0.1g,每日2次,连用8周。

治疗期问不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正常饮食。

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心情愉快, 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日晒。

同时停服同类药物和停止面部美容护理和使用美白祛斑化妆品。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2003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色素病研讨会”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

基本治愈: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
显效: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
好转: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 30%,颜色变淡;
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3.2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9%,与对照组62.9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O1),表明归丹沙棘胶囊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对照组 54 1 15 18 20 62.96%
治疗组 54 13 19 20 2 96.29%
3.3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过敏或其它不适反应。

4讨论
黄褐斑属传统医学中“面尘”、“黧黑斑”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好发于颜面部,多见于中轻年女性,并以妊娠期、生育后期、口服避孕药以及月经不调发病较多为特征。

其发病原因多因忧思抑郁,肝气郁结,致使血液淤滞于颜面;或因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承,阴气弥漫,血瘀而成褐斑;或由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气血不足,而面生褐斑。

因此我们以活血化瘀为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

归丹沙棘胶囊以何首乌、归丹、苦杏仁、沙棘、丹参等为主要成份组成,具有活血散瘀、养血滋阴、祛瘀生新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其中何首乌可以延缓衰老,防止皱纹再生。

因为何首乌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④,增强SOD活性,还能抑制脑和肝组织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消除自由基对机体的
损伤,有明显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而当归则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抗衰老和美容养颜作用。

沙棘能够有效防治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抗衰老作用明显。

苦杏仁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仅能使皮肤的角质层软化,还可以抑制体内的活性酪氨酸酶,消除皮肤色素沉着及雀斑、黑斑等,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由当归、丹参等组成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诸药合用可有效促进黑色素的代谢,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的生成,起到改善面部微循环,增强面部营养,消除色斑的作用,从而达到临床祛除黄褐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艳秋,田静.黄褐斑病因病机述要.中医药学刊,2005,23( 1 2 ):2243
[2]吕海潮,魏素红,赵建成,等.中医治疗黄褐斑略.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 (5):25 .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66.
[4]方微,秦彦文,王绿娅,等. 何首乌总苷调血脂、抗氧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1:8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