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常见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

二、 中医美容的特点

中医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具 有中医特色的方法和药方为手段,通过 改善脏腑功能,调和气血达到清洁颜面, 美化肌肤、五官、毛发,消除面部瑕疵, 维护、修复、重塑人体美的目的。中医 美容方法丰富,手段多样。如内服、外 搽、熏染、沐浴、按摩、针灸等。所用 的材料,大多取自于日常生活所用的天 然物品,因此,中医美容对人体的毒副 作用小。
土茯苓、蛇舌草、瓜萎、生石膏、生军、 草决明。 以上各药清热燥湿、解毒泄火,使毒 热下泄。如兼有肺热时可加桑白皮、桑 叶、双花、连翘,以清肺热消肿散结。
1.心与小肠
若情志抑郁化火,或过食辛热、炙
煿,使心火炽盛,则常导致口舌生
疮、糜烂;或皮肤红斑成片,灼热 而痒,心烦不宁。若心移热于小肠, 熏蒸水液,常导致尿少、热赤,皮 肤肿胀、水疱等。
1.心与小肠
皮肤疖肿、毛囊炎,急性湿疹、皮
炎等急性化脓性、瘙痒性皮肤病多 与心经火热有关。
2.肺与大肠
二、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
脏腑辨证与治则
黄褐斑

中医称之为“黧黑斑”,是皮科的 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好发于 面,大多为对称性的色素沉着,呈 蝴蝶状,往往又叫蝴蝶斑。本病多 发于中年妇女,男性少见。青年女 性也少见。
与肝脏的关系

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 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如疏泄过度 则月经先期,疏泄不及则后期而来,情 志不遂、气机不畅、气机紊乱、气血运 行不畅而生斑;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 肝气郁结,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 气闭藏、失司,故可发展为肝肾同病。
五色分属五脏,但正如《内经》所
云:“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 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 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 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正常肤色之美 与五脏密切相关。

[中医美容知识]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中医美容知识]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中医美容知识]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中医美容养生知识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适应自然规律的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方式,就叫中医美容与养生。

其目的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其关键是强壮脏腑,扶正固本,保养真气,起到保健强身、防病抗衰的作用。

美容与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

美容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美容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美容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

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美容与养生方法很多,着眼点各异,但殊途同归。

大致分以下几类:调神美容养生: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则气耗神消。

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气平和、血脉流畅、精神安定,虽有大惊猝恐而不能为害。

调神之法,参禅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娱,或山林探幽,以气度从容,心思安定,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神调。

吐纳美容养生:即今之气功。

气功之要,一是静心,静而不思,若能无外无我,可以养神而致长寿。

二是以意引气,以气行周身,通达经络,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种方法,达到养气养神、经脉流畅,保健强身。

导引美容养生:又称为练形养生。

导引吐纳,自古即用于描述气功及形体强身,未有细致确定的区分。

这里则专指以形体动作为主导方法的养生,所谓“主导”,是因为这种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动作的配合。

40个中医美容外用经典处方(各种中药自制面膜、洗面奶……不仅省钱,更健康!)

40个中医美容外用经典处方(各种中药自制面膜、洗面奶……不仅省钱,更健康!)

做法:先将五滴薰衣草精华油放入100毫升的洁面奶中,再把洁面奶摇匀。使用时,倒出约5分硬币大小分量的洁面奶于掌心,然后加入鲜牛奶,在面上按摩两分钟后,再以纸巾把洁面奶抹去即可。
作用:祛风解毒,润肤白面,可治局部黑斑。
捣研膏类处方举例:面黑令白方
方法;取瓜蒌瓤90g,杏仁30g,猪肚洗净煮熟1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
作用:面黑令白,令人光润,冬月不皴。
蜜膏类处方举例:浮萍膏
方法:取浮萍150g,白蜜适量。浮萍洗净晒干,研为极细末,用蜜调为软膏,入瓷盒中贮存备用。每夜睡前涂面,次晨温水洗去。
酸奶草莓敷面防老化
酸奶100毫升,草莓6颗,捣烂如泥,二者混合调成糊状,涂擦面部,保留20分钟后洗去。此法可防止皮肤干燥、老化,使皮肤光泽、湿润、细腻。
酸奶杏仁粉治粉刺
将酸奶五份加杏仁粉二份调成糊状,敷面,15分钟后洗净,可治疗面部粉刺或小疙瘩。
增白祛斑酸奶面膜
作用:祛风解毒,润肤白面,可治局部黑斑。
捣研膏类处方举例:面黑令白方
方法;取瓜蒌瓤90g,杏仁30g,猪肚洗净煮熟1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
作用:面黑令白,令人光润,冬月不皴。
蜜膏类处方举例:浮萍膏
方法:取浮萍150g,白蜜适量。浮萍洗净晒干,研为极细末,用蜜调为软膏,入瓷盒中贮存备用。每夜睡前涂面,次晨温水洗去。
处方举例:金国宫女人白散
方法: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15g,皂角450g,绿豆少许。皂角去皮弦,与他药共为细末,和匀。常用洗面。
作用:润泽肌肤,去垢腻,润肤止痒,治生痤、痱之类。日用面如玉矣。
以治疗碍容性疾病为主要目的的粉剂有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减轻外界对皮肤摩擦的作用,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如痱子、面疮等。常用制剂有青黛散、六一散、止痒扑粉等。

美容中医学 12发蛀脱发油风须发早白讲解

美容中医学 12发蛀脱发油风须发早白讲解
十七、毛发常见损美性疾病
一、发蛀脱发
定义
青壮年男性多见的一种以头发油腻 焦枯,逐渐脱落为特征的一种较难治 愈的损美性毛发疾病,又叫“蛀发 廯”。
相当于西医的脂溢性脱发。
脾胃湿热
血热风燥
遗传因素、内分泌 因素、过食甜腻、精 神紧张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青壮年男性,偶见部分女性
皮损特点: 湿性者—头皮潮湿,状如油擦,甚者数根头发粘连在一起,
谢谢观赏
果因PPT工作室出品
外治
中药外擦剂:止痒生发酊
毫针刺法: 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生发穴 配穴—安眠、翳风、翳明、上星、太
阳、风池
治疗补充
临床常用经验方: 天麻杜仲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茵陈五笭丸
脱脂水剂:透骨叶,皂角煎水外洗
预防调摄
控制甜食,油腻食物的摄入 避免烟、酒刺激 洗头不宜过勤,一周2次即可 生活规律 保持心情舒畅 本病疗效较差,需长期治疗。
病例分析
陆某,男,37岁,脱发4年,加重1年前来就 诊,见皮损处头发细,略有焦黄,稀疏脱 落,头皮干燥,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燥痒, 抓挠后头屑叠飞。晨起口苦,口臭,口干 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请写出中医、西医病名,中医证名,辩证分 析,治则,组方用药
二、油 风
定义
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或成片脱落,局 部皮肤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的常见慢性 皮肤病。
外治
中药外洗剂:去脂洗头方
毫针刺法: 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生发穴 配穴—安眠、翳风、翳明、上星、太阳、
风池
二、血热风燥
证候:头发干燥变细,无光泽,略有焦黄,稀疏脱 落,抓挠后白屑叠飞,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 头皮燥痒,多呈均匀或对称型脱发。口唇干燥, 舌红,苔薄黄。

中医饮食美容

中医饮食美容

6、火邪致皮损性疾病的表现和特点
a、火性炎上。故皮损多见于头面部,表现出实热症状,如:发热、面 赤等,--苦味降火的食物 b、火可灼伤脉络。 c、皮疹红肿热痛。
食物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分为:温、热、寒、凉 食物具备三性:温热、寒凉、平性 根据“寒者热之,热着寒之、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的原则,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 食疗方法。 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中医食物的四气是 指这一种食物主要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 总概括。
中医饮食美容
中医饮食美容学的概念
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现代营养学+美容学
中医饮食美容学是中医食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美容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1. 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美容学相结合,利用天然食物的成分, 以内养外,通过调整人体的营养结构,调整人体的生理,改善不良身 体状况和皮肤状况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
苦味:
作用:宣泄、清热燥湿的作用。通常可以治疗热证、湿证,咳喘等。 代表食物:苦瓜、马兰、莴苣等 现代研究认为这类食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其矿物质、钙、镁、 以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美容学主要运用这类食物来消除皮肤毛囊的炎 症,改善肤质,凡有皮疹座疮、口舌生疮者应多食此食物。
食物的五味
咸味:
作用:软坚散结的作用。通常可用以治疗痰核、瘰疬、瘿瘤。 代表食物:海带、海蜇、海藻。 现代研究表明:此类食物含有糖、脂肪少,但各类矿物质如钾、钠、 碘、钙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也高,属低脂高纤维、高矿物质、高纤维 素食物。美容学认为常服用这类食物不仅能治疗皮肤表面的肿块,而 且能降低脂肪的摄入,增加矿物质的摄入,对保持皮肤光滑,保持形 体健美有意义。 五味各具治疗作用,在人体发生体质偏盛时,可适当运用增加某 性的食物来纠正偏差。 神疲乏力等虚证,可适量增加甘味食物来补充。 咽痛、口角溃疡,可加苦味食物来泻火。

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
中医穴位按摩美容的特点 一、调理内脏,以内养外 二、注重局部,内外兼顾 三、持之以恒,习以为常
28
整体调理常用美容穴位
常用保健美容穴位




头面部:百会、风池、印堂、攒竹、太阳、 颧髎、迎香 上肢: 合谷、手三里、曲池、臂臑 胸腹: 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中极 大腿: 风市、血海、梁丘 小腿: 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承山、太溪 背部: 肾俞、志室、大肠俞

促使身体分泌相关的神经介 质,恢復大脑内饮食中枢的 正常调控功能 调节神经系統,使胃排空延 迟,抑制胃酸分泌过多,纠 正异常的食欲

26
针灸减肥(2)

调节脂质代谢过程,加 促分解脂肪 调节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纠正内分泌功能 紊乱

27
(三)按摩美容
通过按、摩、推、 拿、揉等手法,使气血 调和、精神焕发。



调血篇

血是美容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医美容是从形神两方面看。 形是体形、五官容 貌、毛发、皮肤、爪甲;神是精神活动。形神之 美离不开血液,血液既要旺盛,又要畅通条达。
血液充盛则思维清晰、精力旺盛、耳聪目明。 血 虚、血瘀、或血热妄行,血液丧失濡养功能,精、 气、神均受影响。 57

补血食疗
19
美容面膜

杏仁面膜

材料:杏仁 、鸡蛋蛋白
做法:取适量的杏仁和蛋白,将杏仁用

热水泡后去皮,再捣成泥,加入蛋白敷
面,20分钟即可。

功效:祛除黑斑、柔嫩肌肤
20
美容面膜
蜂蜜酸奶面膜 蜂蜜和酸奶以1:1的比例拌在一起,涂在脸上,15分钟后 用清水洗去即可。 一星期1-2次,可收敛毛孔,嫩白皮肤。 汉方美白面膜 白芷、甘草、核仁、当归、绿豆粉、檀香等份磨成粉。加 蜂蜜,牛奶及四分之一颗的蛋白,适量调敷于全脸(眼及嘴 不可敷),待干后再清水洗净 即可。

中医美容学概述

中医美容学概述

中医美容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形神合一、阴阳五行、 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体系为核心, 不单局限于颜面等局部的美化, 更突出的是与未病先防、养生健美、抗衰防老、 延年益寿紧密结合, 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 手段扶正祛邪、补益脏腑、通经活血、调气养 颜, 从而改善人体机能,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最 终实现悦容美形、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敏感皮肤: 皮肤干燥或油腻,粗糙瘙痒, 怕风怕晒, 易痒易痛,多属过敏性体质,有哮喘、过敏性 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 外因与季节变化及致敏性物质有关,常春季加 重或发病,引起过敏的物质大多是美发护发用 品、护肤品、色彩化妆品、洗涤用品、各种挥 发性物质、光敏性物质、花粉、昆虫等。
内因除了体质因素,尚与饮食失节、多食辛
辣刺激腥发动风之物、嗜酒、大便秘结不通 等有关。 脾胃湿热者,兼见皮肤油腻不爽,舌红苔黄 腻; 脾胃虚弱者,兼见形体瘦削,皮肤较薄而干 燥,血管显露,肤色偏暗,舌淡苔白。
2、皮肤损害
脱屑、风疹、皴裂、萎缩、瘢痕、肥厚、红 斑、紫斑、白斑、褐斑、黑斑、 肌肤甲错、痤疮、疣等。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干性皮肤: 肤色或淡或暗,皮纹细腻,缺乏弹性 和光泽,皮肤较薄而干燥,易产生皱 纹及皲裂, 不耐风吹日晒, 易生色斑及过敏, 形体常偏瘦。多见于女性,是皮肤失 养的表现。
属气血虚弱者,可见面色白光 白或萎黄,毛发 黄软,神疲乏力,易于感冒,食欲不振,大 便溏。 属气滞血瘀者,可见肤色偏暗,形容憔悴, 月经不调,易生色斑,舌生瘀斑 属阴虚火旺者,可见面色晦暗干燥,形体消 瘦,性情急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 干结,小便偏黄,口唇偏红,舌体偏小。
一、四诊 一)望诊 1、望神 2、望色 五色 3、望皮肤(1)皮肤性质(2)皮肤损害 4、望毛发爪甲 5、望形态 6、望舌

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摘要: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康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兴的中医学科。

中药美容法师通过中药的服内服、外用来防病健身、延衰驻颜或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一种美容方法。

关键词:四性五味经络针灸美容题纲:一、中药的性能1、中药四性的含义?2、四性的作用?3、中药五味的含义及对美容的作用?二、经络美容1、定义2、经络的作用3、经络与美容的关系(1)形神与经络(2)气血与经络三、养生1、养生之美的含义2、养生的膳食3、中草药的养生之道4、针灸的养身之道(1)含义(2)针灸美容的方式(3)针灸美容的观念正文:一、中药的性能1、中药四性的含义?四性指的是中药材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药物固有的属性。

寒凉与温热对立,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表示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另外,还有一种为平性。

2、四性的作用?(1)寒性药物(黄芩、板蓝根、黄连、金银花、知母等)。

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等功能,凉性药物(西洋参、薏仁、罗汉果等)主要功能为清热除烦.(2)热性药物(附子、干姜、肉桂)主要有扶阳气、祛寒邪的功能,温性药物(红枣、当、川芎、龙眼等)一般有发散表邪、温胃和中、温通气血等功能。

(3)平性药物其性和缓,非寒非热,主要功能有调养脾胃、益气生津,作用多较平缓,所以配伍应用范围较广(4)温性药物对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3、中药五味的含义及对美容的作用?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1)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

(2)甘味具有滋养、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作用,能补气血、滋润肌肤、延缓衰老。

(3)酸味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等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体虚所引起的体液外泄等疾病,涩味与酸味的作用基本相同。

(4)苦味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等作用,多用于热性疾病。

(5)咸味具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痞块等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后萎缩瘢痕
中医病因
1、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肺经风热熏蒸 于肌肤
2、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食物,脾胃蕴积 湿热,温热上蒸,外犯肌肤;
3、素体阳盛,复感热毒之邪,热毒内盛, 外发肌肤;
4、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淤于肌肤。
辨证分型
1、肺经风热型:颜面肤色潮红,以丘疹为主,皮疹红热、 疼痛,可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粉刺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等
炎性丘疹一般为米粒至绿豆大小,可因炎症较重或人为的 抠剥继发化脓感染,中心有脓头或呈脓疱
深在损害则形成结节, 紫红或暗红色,可高出 皮面呈半球形,有的则 仅能触及
部分深在损害液化明 显而形成囊肿,正常 皮色或暗红色,半球 形高出皮面,触之有 波动感
结节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多见于男性,不易消退
扁平疣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为:骤然出现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 面光滑质硬,具有光泽,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圆形、椭圆形 或多角形,数目较多,散在或密集颁布,可因搔抓痕分布排 列成条状。一般无自学症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面部、前臂 和手背等处。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亦可复发,愈后不留疤痕。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人类乳头瘤病 毒是一种DNA病毒,成球形,人是其唯一宿主,对任何其它 动物无致病性,是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物如针、刷子等间接接 触而传染。其发病可能与细胞免疫缺陷有关,外伤也是引起 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针疗法
毫针疗法
水针治疗
主穴:阿是穴。 配穴: 风热毒蕴型配风池、曲池、
合谷、血海;
主穴:阿是穴。配穴: 柴胡胡注射液、维生素 B12 0.5毫克/1毫升。
肝气郁结型配膻中、中渚、 阳陵泉、太冲;
面部皮损配印堂、阳白、太 阳、颧髎、颊车、迎香、承 浆;手背皮损配阳池、中渚、 合谷、后溪;
(二)扁平疣经治疗一般脱落较快,因此局部治疗一般不分疗程,一直 治疗至疣体干可耕地或脱落为止。扁平疣数目较多时可分批治疗,先从 母疣及体积较大的疣体开始治疗,在母疣或体积较大疣体脱落后,往往 小的疣体也自动脱落,若经1-2个月仍不脱落时,可根据疣体位置及大 小选用适当的方法继续治疗。
(三)扁平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红、痒往往为愈前的反应,应坚持治疗, 巩固疗效。
常见损美性 疾病的治疗
黄褐斑、痤疮、 扁平疣、便秘、 黑眼圈、早衰
黄பைடு நூலகம்斑
定义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皮肤病,多见 于成年女性,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的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容貌。
临床特点:
面部凸出部位出现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往往 不被患者注意渐渐发生。色素斑最初为多发 性,渐渐融合成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片, 对称分布于曝光露出的面部,以颧部、前额、 两颊最突出,有时呈蝶翼状,偶见于颏和上 唇部,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 鳞屑,也自觉症状。色系随季节、日晒、内 分泌变化等因素可稍有变化,但经久不退, 如不治疗多数病例呈发展趋势,一部分于分 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黄褐斑
西医病因
1、日晒 2、妊娠 3、内分泌失调 4、避孕药 5、慢性病
中医病因
1、情志不遂 2、病久体弱 3、房劳过度
说明本病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密切,而
气血淤阻、气血不足、水湿上泛为主要病机。
辨证分型
1、气滞血淤型:面部黄褐斑分布广泛,呈紫褐 色,或伴有两胁胀满,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
治疗方法
体针疗法
主穴:
阿是穴(面部皮损区)、大椎、耳背青筋 紫筋刺血、腹针
配穴:
1、气滞血淤型配 血海、合谷、太冲。 2、气血不足型配 足三里,三阴交 3、肾虚水泛型配 太溪、复溜、命门。
艾灸疗法
主穴:神阙、阿是穴。 配穴:大椎、三阴交。 操作方法:每次主穴必用,配穴选用1个,
后针刺。
治疗要点
(一)面部的异常往往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二)针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中药、西药,但要坚持较长
时间,经针灸治疗后,不仅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也很好。 (三)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医
生自身的技术,条件等选用,最好多种方法配合,疗效更好。 (四)黄褐斑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产后未退的妊娠斑,这
生活指导
1、情绪 2、饮食 3、防日晒 4、忌激素
痤疮
定义: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
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胸
背部,常因治疗和预防不当形成囊肿和道 瘢痕,属严重的损容性疾病。
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 角之间,立毛肌收缩可 促进皮脂排泄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 脂腺较多→皮脂溢出部位
痛或临经腹痛,经行不畅,经血中有黑褐色血块, 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弦。 2、气血不足型:面部色斑呈浅褐色,皮肤萎黄 无华,伴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心慌气短,腹 胀纳呆,经行量少色淡。舌质淡,边有齿痕, 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浮细 主湿主虚)。
3、肾虚水泛型:面部色斑呈黑褐色,面色黎黑,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浮肢肿,性欲冷 漠,女性月经量少或闭经,男性阳痿,舌质淡, 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皮损红肿明显,有压痛 愈后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的瘢痕
临床上常以炎性丘疹 最多见,亦可数种皮 损并存,伴轻微痒痛, 病程慢性,时轻时重, 常持续数年或到中年 缓解而愈
白 头 粉 刺
黑 头 粉 刺
炎 性 丘 疹
表浅脓疱
深在性脓疱、囊肿
聚合性结节囊肿
痤疮后色素沉着
痤疮后瘢痕疙瘩
本病中医称为“扁猴”。关于病因病机,正如《薛已医案》 中记载:“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 客淫气所致。”可见本病的形成,或因风热之邪博于肌肤, 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使人体上部经 络不畅;或因怒动肝火,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凝滞, 津液不布,结聚肌肤。
辨证分型
前臂皮损配曲池、手三里、 支正。
火针疗法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根据疣体大小选用合适的平头火针。患者取仰 卧位,根据扁平疣多少分批治疗,一般每次治疗5个以内。 疣体区常规消毒后,选择与疣体大小相适合的针具,将其 前端置于酒精灯上烧热,然后用针前端快速而准确地反复 点烫疣体表皮。7-10天后,点烫疣体结痂脱落,可进行下 一次其它疣体治疗。
适用范围:适用于扁平疣颁布稀疏、数量不多的患者。
注意事项:首次治疗从最早出现的疣体开始。针温一定要 适度,温度过高皮肤烫伤过深易平成瘢痕,温度过低, 点 烫不到位则无效,反复点烫时患者强烈;点烫用力要均匀 适度,以皮肤稍有破损为宜;点烫部位要准确,不要烫伤 疣体以外的正常皮肤。嘱患者治疗24小时内局部禁止湿水; 结痂后应等待其自行脱落,不要用手揭掉。瘢痕体质患者 禁用此法;糖尿病、血液血等慢性患者禁用此法。
艾灸疗法
主穴:阿是穴、膈俞。 配穴:血海。
治疗要点
临床上本病患者多表现为热邪较盛,针灸 治疗多以泻邪为主,用药也多以寒凉为主, 因此女性患者月经期最好停止治疗。
生活指导
1)饮食清淡 2)温水洗脸 3)大便通畅 4)忌滥用化妆品 5)忌自行挤压
扁平疣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鷔生物,好发于面部、 前臂和手背等处,此病多见于青年人,特别 常见于少女青春期,故又称为“青年扁平 疣”,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本病病程 长,经过缓慢,持续多年不愈,多发于青少 年,女性多于男性。
4、气滞血淤型:皮损以结节为主,皮疹色紫暗,结节坚 硬,自觉,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愈后常形成 斑痕疙瘩,病情长久不愈,心烦急燥,女性往往在月经前 后加重,或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舌暗或有瘀斑,苔薄黄, 脉弦。
刺络拔罐疗法
主穴:阿是穴、大椎。
配穴:
肺经风热型或痤疮在额头较多配肺俞; 脾胃湿热型或痤疮在鼻翼两颊较多配胃俞; 热毒内蕴型配灵台; 气滞血淤型配肝俞; 痤疮在下颏较多配肾俞; 痤疮在颞部较多配胆俞。
2、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色红,有丘疱 疹或脓疱、结节、囊肿聚集,常伴宿食不消,脘腹腹痛, 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辞去红,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内蕴型:颜面潮红,皮疹以丘疹、脓疱为主,周 围红赤,自觉局部疼痛,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有暂时 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斑痕,常伴有口渴喜冷饮,烦热汗 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数。
主要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痤疮因影响容颜,往往使许多患者产生自卑,失去 了乐观向上的精神,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就业选择
痤疮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损害多为粉刺,可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 黑头粉刺亦称为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
略高于皮肤表面,是阻塞于行囊口部的脂栓,其上端的黑 点系表皮排出的黑色素所致。加以挤压,可见头部吐黑色 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皮色或略红色小丘疹,约针 尖至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或较狭窄,无黑头,不易 挤出脂栓,较易引起毛囊周围炎症。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 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疤痕。 少数严重者,除黑头粉刺、丘诊、脓疱外,尚可见蚕豆至 甲盖大的炎性结节或囊肿尤其是前额、双颊部、颏部,其 次是胸背部、肩部皮脂腺丰富区,偶尔也发生在其他部位。 分布对称,颜面中央尤其鼻部及眼眶周围常不受侵犯。多 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若炎症明显时可出现疼痛或触痛。 本病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一般于青春期过后,多自 然痊愈或症状减轻,但近几年来青春期后发病者并不少见。
(一)风热毒蕴型:突然发病,颜面部起扁平丘疹, 表面光滑,如针头大或黄豆大,淡红色或正常肤色, 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有新疣出现,可伴有面部潮红, 口干欲饮,咽喉痒痛等,舌红或边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二)肝气郁结型:发病时间较长,皮损以手背及 面颈以下部位为主,疣体颜色暗或紫褐,质略硬, 长期不退,不痛不氧,很少有新疣出现,可伴有胸 闷胁胀、失眠、抑郁、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 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