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镇化和国五条看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

合集下载

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对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增长1.1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加速,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预计未来五年,大城市将持续吸引人口流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1.2 中产阶级的壮大中产阶级的壮大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随着收入的增加,中产阶级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对市场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差异2.1 一线城市的价格调整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线城市房价经历了快速上涨,未来五年,预计这些城市的房价将进入平稳期,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2.2 二线城市的发展潜力相比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更大。

随着政府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出台,未来五年,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望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三. 技术创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3.1 互联网+房地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未来五年,互联网平台将更加普及,购房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房屋购买和交易,从而提高购房效率和透明度。

3.2 智能化建筑的兴起智能化建筑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化技术,房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提升居住体验和生活便利性。

四. 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4.1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继续加强政府将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遏制投机炒房,保持市场的稳定。

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政策约束。

4.2 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政府将鼓励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未来五年,住房租赁市场将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绿色环保的追求5.1 绿色建筑的兴起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

未来5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未来5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未来5年房地产发展趋势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趋势对于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市场研究和分析,以下是未来5年房地产发展的趋势预测:1. 城市化趋势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将持续增长,这将带动对住房的需求。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发展将更为迅猛,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2. 住房结构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5年,房地产市场将出现更多高品质、高舒适度的住宅产品。

同时,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将催生出更多类型的住房供应,如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

3. 城市更新和再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老旧区域的更新和再开发将成为未来5年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将加大对老旧区域的改造力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同时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 租赁市场的兴起:在住房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而非购房。

未来5年,租赁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租赁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租赁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也将提高,为租房者和房东提供更好的租赁环境。

5.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房地产行业也将受益于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5年,智能家居、智能物业管理等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热点。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家居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6. 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未来5年,房地产开发商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打造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住宅产品。

同时,政府也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7. 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差异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发展。

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浅谈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未来发展趋势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分化加剧、科技与智能化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这将加速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城市更新与改造,通过旧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分化加剧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趋势。

一线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而三四线城市和新兴城市的市场需求仍然旺盛,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点。

未来,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分化情况灵活调整战略,实施差异化发展。

科技与智能化应用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建筑、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未来,房地产企业将积极推动科技与房地产的融合,提供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附加值。

第四,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未来,房地产企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居住环境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更新与改造;市场分化加剧,实施差异化发展;推动科技与智能化应用,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居住环境;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附加值。

房地产行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测: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预测: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预测: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特征一:量上必然收缩,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稳定在65%以上,中国大面积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少,其次是中国目前有大量库存,所以未来五年,成交量上不会再有突破,全国应该在8-10万亿元市场规模,成交面积在9万平米左右。

特征二:价上稳定在现阶段水平,房价一定会停止大涨,城市甚至板块间分化加剧,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尤其是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新房价格会有所增长,城郊及远郊难再出现增长局面,稳定住现价已经算理想状态,弱二线和三线城市以下城市房价下降可能大。

特征三:房地产企业两年内基本完成洗牌,经过2021年-2022年的大洗礼,腰
部房企中的高杆杆企业,曾经的高周转企业会被清洗掉,预计2023年下半年会逐渐清洗完成,剩下一些大企业和优质的企业还有部分优质小规模企业留在行业中继续前行。

特征四:房子质量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在房地产市场中得到体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会逐渐的提高工程施工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的,高质量的房子能够更好的服务人居环境。

如果不高质量发展也许下一轮淘汰的就是这种企业。

特征五:一二线城市进入存量房市场为主,新房交易为辅的阶段,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存量交易量为主。

特征六:新型租赁住房模式会进一步探索新方式,推动住房需求的满足。

特征七:房住不炒理念深入人心,炒房团退场,投资客减少,房地产居住属性更加明显。

请谈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合集五篇]

请谈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合集五篇]

请谈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合集五篇]第一篇:请谈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2010下半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究其缘由——城市发展逐步进入高端水平,加之政府接连重磅调控,住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够专注住宅市场的开发商已经所剩无几,甚至曾经宣称“只做住宅开发商”的大佬万科也随风转舵,宣布未来棋局“二八”分开;住宅地产投资政策持续收缩,投资者开始角逐收益率较高的商业物业;人民币汇率上升、中美利差加大等因素影响下,热钱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商业地产是外资最好的投资出口,融资渠道的丰富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开发商进入商业地产。

2011下半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出现了回落现象。

究其缘由——城市发展逐步进入高端水平,然而人民的生活CPI 高高在上,加上欧美市场的信用危机,股市大跌。

中国经济受其影响,许许多多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问题迫使许多房产投资商从房产撤资,开发力度下降,房产稍有回落。

《财商》调查显示,认为会继续上涨的调查者比例达54.73%,认为房价将下跌10%左右。

未来五年,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的房产会平稳过渡。

到2012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会逆转,资本会流出,届时楼市会下跌。

但时间不会长,未来五年中国强劲的经济势头会拉动物价的提高,而房价也会有小的增高。

第二篇: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浅谈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衣食住行的质量和品位。

可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中小城市房价的不断飙升,国人更关心的是衣食住行中“住”这个话题,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住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话题,房价的上涨也始终牵动着老百姓的心。

本文就当前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结合发展现状对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2010下半年,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究其缘由是因为城市发展逐步进入高端水平,加之政府接连重磅调控,住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够专注住宅市场的开发商已经所剩无几,甚至曾经宣称“只做住宅开发商”的大佬万科也随风转舵,宣布未来棋局“二八”分开。

浅析“国五条”政策影响与市场未来趋势

浅析“国五条”政策影响与市场未来趋势

付款 比例 和 贷款利 率 。 三是 充分发 挥税 收政 策 的 调节 作用 , 对 出售 自有 住 房按 转让 所得 的 2 0 %计
征个 人所 得 税 。
整, 而新 政 不仅 维 持 限购 还在 执行 范 围 上有 所延
展, 且此 次 加码 的 2 0 %所得 税 也被 认 为 影 响 了一
为了稳定房价促进 市场健康发展 , 2 0 1 0年
房地产市场
表 1 : 本 轮 调 控 重 要 政 策 比较 2 0 1 0年 1月 政 策 类 型 “ 国十 一 条 ” “ 国十条” “ 九二九新政” “ 新 国八 条 ” “ 国五 条 ” 2 0 1 0年 4月 2 0 1 0年 9月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年 2月
点, 本 文将 对该 政 策及 其 对 市场 的影 响做 简 单 的
讨论。

通 过增 加 交 易 成 本 和 持 有成 本 来 抑 制 投 资 ( 投 机) 性需求 . 达到维护市场稳定和保障 民生的 目的 。 从 政策 内涵上 看 , “ 国五条 ” 更 强调 政策 的可 操作性 , 更 重视 多部 门联 合 实 施 的 意义 , 调 控 手
月 的“ 国 十一 条 ” 、 4月 的 “ 国 十条 ” 、 9月 的“ 九二
九新政 ” , 2 0 1 1年 1月 的 “ 新 国八 条 ” ,此 次 于
对 市 场价 格 波 动 的 时 间 、 幅度 、 方 向做 出预 判却 依然 是 一个 相 当复杂 的过 程 。
1 . 抑制 需求 的 政策分 析 相 比以往 出 台的调 控 政策 。 “ 国五 条 ” 系统 地 提 出 了抑制 需 求 的三大 细则 : 一是 继续 严格 执 行 商 品住 房 限购措 施 , 非 限购 城市 若 房价 上涨 较快

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迅猛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将会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调控政策收紧为了控制房价和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市场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可能包括限购、限贷、调整土地供应等。

这些措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需求下降、房价上涨趋势减缓。

二、二手房市场增长与新房市场相比,中国二手房市场仍然不够发达。

未来五年,随着市场调控政策的加强以及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二手房市场将出现增长。

二手房交易的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投资。

三、房地产金融创新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政府将推动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并鼓励发展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

这将提高房地产市场的融资效率,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四、房地产市场城乡差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城乡差异。

未来五年,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面临需求饱和、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而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增长。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五、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将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

与此同时,智能化发展也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趋势,人们对于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

总之,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

市场调控政策将继续收紧,二手房市场将增长,房地产金融创新将推动市场发展,城乡差异将进一步凸显,而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发展也将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房地产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下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城镇化进程下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城镇化进程下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据统计,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预计未来几十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城镇化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拉动了需求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土地逐步流转为城市土地,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

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更新的需求。

许多二三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更新成为了重要任务。

其次是城市化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为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另外,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也在逐渐形成。

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宜居城市建设,推动了住宅市场向品质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兴的智能建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供应成为制约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限购政策的实施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房地产行业还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挑战。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城镇化将持续拉动房地产需求,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将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将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未来发展的展望在未来,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2000-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余额变化
农村居民房价收入比
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
35 30 25 20 15 10 5 0
元/平米
9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00-2010 年,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 1.37
2012 年商品房销售额 6.4 万亿元、开
发投资额7.2万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
24.6 倍和 18.9 倍,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26.1%和13.8%。
3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东部地区城镇人口增加最多,带来巨大住房需 求,商品房市场规模最为突出
近十多年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省份新增人口最多,同时房地产市场发 展最为迅速,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覆盖10个省、直辖市的87个地级 以上城市)城镇人口占全国近50%,是我国城镇人口的主要集中地,2000-2011年,东部各 省份年均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000万人,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在40亿平方米以上。
更均衡: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市场发展 更为均衡 ——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大带小城市群,自东向西带动城市发展
东部城市群发展规模及速度领先于其他地区,也将优先受益。 在我国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辐射带动力最大,城市带发展已经相 当充分,而环渤海城市群则有较强潜力,发展以北京为中心的城市带;东部其他区域如济南青岛、沈阳、福州-厦门等地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有潜力通过城际交 通联网发展规模化的城市带。
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速为10.49%,是过去三 十年中增长最快的十年。2012年,我国GDP总 值突破 50 万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141 倍,城镇 化率共提升近35个百分点至52.6%。
图:1990-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城镇化率
商品房销售额(左) 8 7 6 5 万 4 亿 元 3 2 1 0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左) 城镇化率(右)
现在人均30平方米住房面积来算,未来十年新增住房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若以“人均住房面积 超过35平米”来算,新增需求约60亿平米。
¾
未来十年改善性需求将超过50亿平方米。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末我国城镇家庭户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共1.09亿户,
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53%,30-39平方米区间内的户数也占到17%。根据上述数据初步统计,现有 存量住房中人均低于35平方米的改善需求将超过50亿平方米。
( )
பைடு நூலகம்
0 0 西藏
甘肃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年均新增城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4
新型城镇化新之一:“以人为本”,解决土地城 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此前中国城镇化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土地资 源集约利用程度不够。此外,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大,若以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新型城镇化着力于解决城镇现有定居人口以及未来新增人口的生活需求,以及城镇外来人口 的市民化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8倍扩大至2.2倍。
7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未来十年住房需求近160亿平米,市场规模继续 扩大
不考虑投资性需求,未来十年需新建成住房接近160亿平米,其中商品住房约120亿平米:
¾
未来十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700万人,新增住房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1%,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700万人,以
地区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 中部 东北 西北 西南
增长倍数 增长倍数 绝对值 (2000(2000(亿元) 2011) 2011) 1.6 8896 8.4 2.6 5.2 8.5 6.8 7.3 7.4 7464 8525 7875 4978 3423 7037 9.3 11.5 31.4 18.7 25.5 27.2 10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更均衡: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市场发展 更为均衡 ——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大带小城市群,自东向西带动城市发展
中西部城市群依靠政策倾斜优势,其中心城市潜力趋于后发。 十八大报告指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从占比来看,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群城镇人口占比近一半,但中部和西南地区占 比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增城镇人口对房地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将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后发 的潜力优势。
图:中国城市群分布 图:2011年各区域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及累计增长倍数 房地产开发投资 (住宅) 增长倍数 绝对值 (2000(亿元) 2011) 8283 8.0 5587 7949 7990 5279 3259 5972 6.7 12.3 26.1 17.0 18.0 18.5 住宅销售面积 绝对值 (万平方 米) 11024 9739 16435 21289 11694 9162 17185 住宅销售额
图: 2000-2011年全国城市市政工程年度同比情况
6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新型城镇化新之三: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解决 地区间发展不均衡问题
我国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拉大。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 也在不断扩大。未来新型城镇化将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复合作用大的城 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缩短地区差距,平衡地区间的发展。
26.4% 2.07 1.59
20.9%
20% 10% 0.21 0.21 0% 2012
0.5 0.5 0.0 1964
0.84
0.89
1982
1990
2000
2010
2011
2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城镇化拉动宏观经济,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广阔 空间
2000年以来,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且流动性充裕,为房
地产业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带动市场供应不断扩大;居民住房消费拉动行业投资规模上升,推动了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图: 197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化水平对比图
70 1982 ‐1990 60 50 万 40 亿 元 30 20 10 0
图: 2000-2010年各地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0 年长三角与西南地区人均 GDP
差距不足万元,而2010年底该数字已超过
35000元。
图: 2000-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2010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达到 19109元、5919元,收入差距的绝对值由2000
年的 4027 元上升至 13190 元,差异倍数也由
8
更平稳:城镇化进程放缓,房地产业需求释放更 为平稳
新型城镇化降速提质,新增城镇人口数量放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或将 放缓至1%左右,年均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将减少至1700-1800万人。 新增城镇人口为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购买力趋于减弱。按全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计算房价收 入比,农村居民的房价收入比均在 20 以上,而城镇居民在 10 以内。从城乡居民的收入余额来看,
图:1996-2011年城镇人口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对比
5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新型城镇化新之二:重质量轻速度,解决城市发 展配套不足不均问题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多个年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存量 增速不及人口增速,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过去的城镇化,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扩 张和城市自身的美化,而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表:200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主要区域经济规划 时间 2007年 2008年 区域经济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 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 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 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GDP总额(左) 1991‐2000 0.98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右) 2001‐2010
52.6% 51.3%
55% 50% 45% 40%
城镇化率 每年提高
0.69 个百分点
1.37 个百分点
GDP年均 增长率
9.8%
10.46%
10.49%
8.5%
35% 30% 25% 20% 15%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1964-2012年城镇化率及新增城镇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