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评估卷3-1]

合集下载

2013年下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卷.doc

2013年下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卷.doc

2013年下学期段考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理赔.解剖菩.萨心肠恕不奉陪.B.侮.辱晦.涩天涯海.角诲.人不倦C.坡.度偏颇.推波.助澜披.星戴月D.碑.文裨.益沁人心脾.纵横捭.阖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比赛已经少了先前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的自由与洒脱,逐渐演变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的“终南捷径....”。

B.曹丕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无疑要算是几千年中少有的大真话之一,以至于大家全无力反驳它,心悦诚服地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

C.执法部门只要真正做到了严格执法,问心无愧....,就不应该惧怕媒体的监督,甚至还应乐于将自己全方位地暴露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之下。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门的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倘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反过来,。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①不负责任的人生须知道有其苦处,尽责任的人生才知道有其乐处②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③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④倘要少吃苦,便处处尽责;倘要多快乐,便时时责己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选择题12分,翻译10分,共22分)秀野堂记朱彝尊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衡水中学调研卷安徽专用(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代呼唤诗歌的担当谢冕写诗的人多,作品更多,频繁举行的研讨会和首发式、层出不穷的诗集和诗刊、名目繁多的评奖和层次不同的诗歌节,在中国文艺界,诗歌可谓夺人耳目。

令人惊异的是,面对诗歌的这种局面,除了那些写诗的人在那里自我欣赏,在诗人圈子以外,却是赞誉之声甚少而不满的言谈居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诗歌创作的确存在一些盲点,一些误区。

数量多、产量大并不等于质量高、影响深远,热闹并不等于繁荣。

我们在造就了丰富的同时,也造就了贫乏。

因此,我一直强调:慎言繁荣。

首先,个人化取代群体意识,的确恢复了诗人主体的自由属性,从而使诗人的自我表现成为一种常态。

诗歌创作的个人化无疑是对诗歌性质和规律的再确认。

它象征着历经曲折之后的诗学认知的进步。

诗人的自我省悟和内心开发没有过错,但是当这种倾向成为非此不可的潮流,其流弊就是显而易见的。

诗歌个人化的成果确实被滥用并极端化了,它使一些诗人误以为诗歌的职责只在于表达个人内心的碎片,甚至形成了内心与外界的阻隔以至“短路”:相当多的诗歌忘却自身以外的世界,而只沉迷于自说自话,诗歌于是成为仅仅表现个人私语与梦呓的专用形式。

其次,新诗建立之后对于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的忽视乃至取消,这已是一个历史陈案,松散而直白的语言荡涤了诗歌本有的意趣与韵味。

后朦胧诗时代对口语化的片面提倡,加速了诗歌的语言平面化与粗鄙倾向,诗歌创作中充斥着“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之类的所谓诗句,把新诗仅存的一点诗意剥夺殆尽,人们有理由怀念并呼吁本来属于诗的那些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意境、悠长的韵味,以及鲜明的节奏,这些诗的基本属性的回归,的确,诗歌写作从来都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尊重这种写作的独特性,是维护诗的神圣感的最起码的准则。

高考2013届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2013届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广东珠海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龌.龊/优渥.坊.间/牌坊.肄.业/驷.马难追B.黯.然/谙.熟复辟./精辟.怯懦./雕栏玉砌.C.笙.歌/旌.旗卡.片/关卡.磨.盘/转弯抹.角D.篆.书/椽.子强劲./干劲.贤.明/弦.外之音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B.冰山一角C.如箭在弦D.不以为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好局。

B.“2012年12月21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000名运动员奔向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2013高考最新样题三套卷语文卷三

2013高考最新样题三套卷语文卷三

2013高考最新样题三套卷语文卷三高三2013-05-17 20:412013高考最新样题三套卷语文卷三一(10分。

共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搭讪(shān)哽咽(yâ)扣人心弦(xuán)B.联袂(mâi)跻(jǐ)身叱咤(zhà)风云C.溯(shuò)源装帧(zhēn)针砭(biǎn)时弊D.灼(zhuó)热悄(qiǎo)然浮想联翩(piān)2.“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

下列句子中的“斗”,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A. 李白斗酒诗百篇。

B. 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

C. 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D. 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州园林中的留园从序曲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

,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

可见,。

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

A.这连续的景物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B.这和谐的乐章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C.这连续的景物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D.这和谐的乐章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像奇特、语言瑰丽。

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9分)1、(3分)B2、(3分)A3、(3分)B二、(36分)(一)(19分)4、(3分)C5、(3分)A6、(3分)C7、(10分)(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10.(6分)(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11、(25分)(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一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构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2013高考样题三套卷【语文】卷(1)含答案

2013高考样题三套卷【语文】卷(1)含答案

2013 高考最新样题三套卷语文卷一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所有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辍笔说笑风生间( ji àn)或李代桃僵( ji áng)B. 针灸打抱不平蹙( chù)额毛骨悚( sòng)然C. 践踏再接再砺檄( xí)文百舸( gě)争流D .垫付绿草如茵游说( shuǐ)乳臭( chòu)未干2. 以下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据悉,一种新式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纳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详细文雅、时髦、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照欧洲银行已达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 91 家大小银行,只用 7 加未能切合规定的 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遇到等级制度的严格拘束,在形制,格局方面不免会用一模一样,显得古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形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纳“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创造太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以下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 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汲取,还可以促使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所以,对 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必定作用。

A.一定克制防治 B.一定克制防备C. 必要克制防治D.必要克制防备4. 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以下语句,连接适合的一项时是()假如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自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由于 _______。

当黑洞凑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近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

2013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附答案

2013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附答案

语文试题第I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艺术与生活艺术先驱马塞尔·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他说,现成品可以是艺术品,艺术品也可以成为日常用品。

之后,杜尚把小便器搬到博物馆,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杜尚以生活为本源达到无比自由的境界,从而展开想象,体会自由畅意的领地,生活也就成了艺术。

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就认为生活与艺术完全重叠。

还有些艺术家喜欢把生活和艺术比作两条平行线,这种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事实上,艺术只是人们在生活的基础上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换言之,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装饰自己的房屋、爱车、哪怕仅仅是出门前的着装审视,都是艺术的体现,无意之中也是在遵循美的规律、用美的标准来塑造生活。

所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艺术家,只是我们把这些美都融入了生活了。

而那些大艺术家们则不同,他们把不容易被人注意的美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呈现给所有人,让我们切身体会并产生共鸣。

艺术,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于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时,艺术还有导向作用。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在给我们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我们看到的连环画,或读到的英雄传奇,都是教人向善的。

但也有些艺术很另类,甚至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艺术就是这样,它实际上在强制改变一个人的审美观,限制人的价值观,所以,艺术更多的时候扮演着生活的附属品。

艺术的真正含义有时也是很被动的,也会受到约束,也会被利用。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不能靠书本和宣传上的定义去理解和感受,而要冲破束缚,摆脱枷锁,依靠内心对美的向往,追求它正面的价值,以提高生活的质量。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预测调研语文试题(3)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预测调研语文试题(3)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高考模拟调研卷(三)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就范 矫揉造作 喟.叹(w èi) 相形见绌.(chù) B .僭越 情投义合 谮.言(zèn) 饕餮.盛宴(tiè)C .噱头 伫足观看 推搡.(s ǎn ɡ) 扛.鼎之作(ɡānɡ)D .戏谑 集思广益 商榷.(què) 脍.炙人口(kuài)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道德建设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不厌其烦、不惧其细下真功、使长劲,长此以...往.才会见到效果。

B .华盛顿联手日本打压中国崛起的图谋昭然若揭,但是其必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替日本人火中取...栗..C .现在很多学校都不鼓励组织学生远行,怕发生意外.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牺牲的是学生的眼界和经历。

D .泡绿茶讲究用玻璃杯,看着嫩嫩的茶芽在杯中三起三落,浮沉之后缓缓落下一叶一叶地 终于立稳,如同人心沉浮之后气定神闲....,终于安顿。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 .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B .一位美术专业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评估卷(一)一、(2012·山东实验中学最后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情与辞朱光潜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

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

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

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

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

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

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

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

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

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

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

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

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

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

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

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

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

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选自《谈美·谈文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86AA啰唆,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二、(2012·大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三愣[泰国]曾心外面下着毛毛细雨,一个干瘦的病人,头上遮着一张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推开一间医务所的弹簧门。

在案头上看《黄帝内经》的李医师,抬头一看,见那新来的病人,正在扯那张湿漉漉的报纸,一时觉得,他挂在鼻梁上的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

“请坐!”“嗯。

”“贵姓?”“张亚牛。

”“多大岁?”“五十九。

”李医师伸出三个指头给他诊脉。

片刻,又叫他亮出舌头,然后说:“请把眼镜脱下!”病人似乎没听到。

“请把眼镜脱下!”李医师再重复一遍。

只见病人那干瘪的右手举到耳边,颤颤巍巍地脱下黑眼镜。

李医师不禁一愣,原来他是个“独眼龙”,右边凹陷的眼窝,却不见眼珠子。

左边那呆滞的眼睛,只发出直勾勾无神的目光①。

李医师张开嘴,想再问下去。

却见病人举着颤抖的手,把黑眼镜挂回鼻梁上,嘴角搐起一阵凄酸的蠕动。

“哪里不舒服?”李医师用惯例问诊道。

“没有一处舒服。

”“吃得下吗?”他感叹说:“做人真工(辛)苦,过去爱(要)吃无好吃(没得吃),现在有好吃唔(不)敢吃!”病人答话绕着圈子,李医师心里却完全理解他的话意,问:“有消渴病吗?”病人点点头。

“服药三天后,再来看一次。

”李医师把一张处方交给病人。

“多少钱?”“一百铢!”“医生,八十可以吗?”他居然还起价来。

李医师不禁又一愣!觉得他当了二三十年医生,从来是医生说多少,病人就给多少,甚至有的慷慨的病人还多给,还没遇上讨价还价的病人。

这还是头一遭呀!李医师心里嘀咕着。

“可以吗?”李医师不大自然地笑着,点头。

病人拿出一张一百铢。

李医师还他二十铢。

病人高兴地推开弹簧门走了。

在细雨中,李医师看着那个佝偻的病人,头上遮着旧报纸,步履蹒跚地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李医师站在门口自忖:“也许他就是个数米而炊的人!”三天后,不见张亚牛再来看病,但是李医师偶然在另一个地方见到了他。

那天,李医师驾着轿车,到他三十年前读过的某所华文小学。

这所学校已被封闭近半个世纪,最近又即将复办;许多校友和热爱华文的人士,闻讯都赶来捐款。

坐在捐款台前,正是那个佝偻且戴着一副黑眼镜的张亚牛。

他正在讲述自己一段求学的不幸遭遇:“三十年前,我曾经在这所学校读过两个月书,不幸学校被封。

我们组织了华文学习小组,才读不到两个月便来抓人。

老师被抓走了,我越墙逃跑时,天黑不见五指,一个铁钩,把我的右眼球钩坏了。

”他讲到这里,声音低沉且沙哑,伤心地从耳边脱下那副黑眼镜。

在座的人的眼光即刻聚成一串光束,焦点全落在他那没有眼球的凹眼窝里。

“读过书的人,那是无法理解没读过书的人的痛苦。

我右眼瞎了,是痛苦的事。

左眼虽然能看见东西,但不识字,也好像瞎了一样。

”也许他讲得很激动,血脉有些亢进,脸上不禁涨红起来。

他又脱下眼镜,用手擦去滚动在左边眼里的泪珠。

“现在学校要复办,我报名参加学习,当个胡子学生。

”在座的人都瞪大眼睛,哑然失笑。

“最近,我把一块地皮卖了,想把部分钱捐给学校。

”他边说边把放在脚边的皮箱拿上台面来。

他那颤抖而干瘪的双手慢慢打开皮箱②。

呵!是一箱崭新的面值一千铢的纸币。

李医师和在座的人都愣住了。

看着捐献台上成叠的千铢纸币,李医师低头看着自己手上已经写好的支票,脸上有些泛红,觉得太少了。

于是他提起笔来,在数字后面再添上两个零字,又在字旁签了名。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在细节处理方面十分着力,比如张亚牛去医务所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是顶着旧报纸遮雨的,可见他的生活困顿和小气吝啬。

B.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颇具匠心,比如开篇写张亚牛“挂在鼻梁上的那副黑眼镜显得特别大、特别耀眼”,为后文挑明他是“独眼龙”埋下伏笔。

C.小说中的张亚牛虽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化的人物形象,当他把“一箱崭新的面值一千铢的纸币”捐献给学校时,却显现出他高大的形象。

D.小说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即对张亚牛在医务所看病时的言行颇有贬低之意,对他在华文小学复办捐款时的举动则尽显褒扬之意。

E.作者借助张亚牛的讲述,笔端触及泰国华文学校的历史和张亚牛在华文学校求学时的遭遇,使小说具备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5.小说写了李医师的“三愣”,请简要概括“三愣”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画线处文字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说塑造了张亚牛和李医师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或综合两个人物,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1.【解析】“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答案】 B2.【解析】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答案】 B3.【解析】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答案】 D4.【解析】A项,“小气吝啬”错误,应是“自奉节俭”。

C项,“简单的、平面化的”错误,应是“双重性格”。

E项,文中这段主要突出“历史感”,没有涉及“现实感”。

【答案】BD5.【答案】①戴黑眼镜的张亚牛是个“独眼龙”。

②张亚牛看病开药时竟然讨价还价。

③张亚牛不惜卖掉一块地皮为华文小学复办捐巨资。

6.【答案】①外貌描写。

为下文交代张亚牛求学的不幸遭遇设下伏笔。

②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表现张亚牛对华文学校复办、59岁的他欲报名复学以及为母校捐款的激动心情。

(意思对即可)7.【答案】观点一:张亚牛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

①小说中突现张亚牛独特的“独眼龙”外貌及奇特行为,形象特征鲜明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